淺談人體之陰陽相生相剋
這是一幅簡潔.易懂的人體陰陽相生相剋圖。為何這樣說呢?因為根據中國古代的中醫理論和觀點認為:自然界是一個大環境,人體是一個小環境,人體雖小,但也一一對應著自然界的大環境,要講清這個問題就顯得深奧複雜不易理解了。 據圖所示,我姑且把人體的陰陽變化繁而化簡:粗略地說,就是把人體氣血歸之為陰陽,氣為表為陽,血為里為陰,氣在表護衛著人體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入侵,好像邊防戰士保衛著祖國的邊疆,不使外敵入侵,所謂「一身正氣,百病不侵」就是這意思,這就是陽氣也就是衛氣在人體的作用。所謂陰氣也就是營氣(營血),它的作用在人體中主要起著營養全身的各個器官,營氣旺盛,濡養全身各器官,各器官得到充足的營養,那麼人就生龍活虎,體魄健壯。但有一點必須強調:衛氣與營氣必須平衡,即陰陽平衡,若衛氣強營氣弱,或營氣強衛氣弱,這就是陰陽不平衡,必定會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混亂.抵抗力的下降,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所以,你若想身體健康,少生疾病,延緩衰老,平時必須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或適當的中藥調理,使自己經常保持陰陽平衡。 其次,我們把人體的經脈歸屬於表,人體的臟腑歸屬於里。細分一下,脈屬於表,經屬於半表,腑屬於半里,臟屬於里;臟腑之間又分表裡,太陽小腸經與少陰心經為表裡(小腸為腑,心為臟),陽明胃經與太陰脾經為表裡(胃為腑,脾為臟),陽明大腸經與太陰肺經為表裡(大腸為腑,肺為臟),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經為表裡(膀胱為腑,腎為臟),少陽膽經與厥陰肝經(膽為腑,肝為臟);同時,中國古代中醫理論又把人體的五臟與大自然中的五行相對應,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按五行相生相剋觀點來看,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所謂生,好像母親照顧孩子,母體健康,小孩也健康,母體虛弱,小孩也虛弱;但母體的旺應比較平和,不能太旺和太過,太旺或太過也會導致陰陽失衡。世間萬物只有風調雨順,草木才能茁壯成長,長期乾旱無雨,草木會枯萎,長期陰雨綿綿,草木也會枯萎;久晴會有久雨,久雨會有久旱。 自然界萬物是相生相剋的,有生必有克,有克必有生。人體臟器也和自然界一樣有生也有克,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所以說,人體只有達到陰陽平衡,才不致於疾病的發生,一旦陰陽失調,就會生病。舉例說:一個人如果木火(肝)太旺或太過,按五行的陰陽相生相剋來說,木(肝)能克土(脾.胃),此人的脾胃功能不會太好,如有咳嗽.消化不良.胃脘脹滿等癥狀;同時,由於木(肝)火太旺太過,也會反克其母(腎水),可能會引起痛風一類的疾病;因為木(肝)火的太旺太過,影響了土(脾胃)的功能及水(腎)的輸布,,則其他兩臟——火(心)和金(肺)也會受其連累。由此看來,木(肝)氣的不平和,不盡影響到土(脾胃)和水(腎)的陰陽失調,還會涉及到火(心)和金(肺)的陰陽失調,如果不用中藥調理或醫治,各種疾病就會紛至沓來。所以,臟腑之間的相生相剋.相互制約是關係到身體是否健康的關鍵,如果陰陽失調,就會導致身體不適或生疾病。為此,中醫運用五行的陰陽相生相剋理論作為綱領,闡述人體陰陽相生相剋的不平衡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並運用中藥來調節人身的陰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推薦閱讀:
※沈氏玄空學——論陰陽零正
※奇門陰陽宅
※沈氏玄空學——陰陽二宅錄驗·陰宅秘斷計五十四條·09.施姓祖墓 酉山卯向 二運扦
※參陰陽知五行
※老子的陰陽和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