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決定楚國命運的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戰:楚國統一六國夢碎

歡迎關注歷史哨聲——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多元化解讀歷史!謝謝您的閱讀!為感謝各位粉絲,第15000位粉絲將獲得一份神秘的禮物!除此之外,還會在粉絲中隨機抽取若干名給些獎勵!

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在戰國時期,有幾次戰役具有轉折性的意義:

公元前341年齊魏馬陵之戰;

公元前333年楚齊徐州之戰;

公元前301年四國伐楚垂沙之戰;

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濟西之戰;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

馬陵之戰,齊國從魏國手中奪取霸主地位;徐州之戰,楚國從齊國奪取了霸主地位;垂沙之戰,成就了東齊西秦兩極局面;濟西之戰,成就了秦趙兩強局面;長平之戰奠定了秦國霸主地位。也就是說楚國的霸主時間是從公元前333年徐州之戰到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戰,持續了32年。

現在就來說說垂沙之戰的背景、過程和後果。也順便刷新下楚懷王昏庸無能的印象。


配圖

垂沙之戰背景

在秦惠王時期,楚懷王在張儀和張儀盟友上官靳尚、昭雎等建議下,採取時而盟秦、時而盟齊的雙頭鷹國家戰略,獲取不了少好處。

秦惠王死後,張儀和魏章等被秦國驅逐。秦國以甘茂和嬴疾為左、右丞相。在秦昭王即位後,甘茂被驅逐,嬴疾獨霸秦國相權七年。秦國政策發生改變,從張儀時期的重楚親魏弱齊政策,改變為蠶食鄰國國策。

公元前304年,秦國以割讓上庸的代價和楚國盟好。公元前302年秦、魏、韓三國在臨晉和好,秦國割讓蒲坂給魏國。公元前301年秦國派遣涇陽君到齊國為質子。

秦、魏、韓三國和好,就意味著作為楚國主要侵奪對象的韓、魏二國必定成為伐楚先鋒,而秦、齊必然因為楚懷王獲利非淺的雙頭鷹政策合力打壓楚國勢力。


車戰情景

垂沙之戰過程

公元前301年,秦國庶長奐、齊國匡章、魏國公孫喜、韓國暴鳶等四國聯軍共同進攻楚國。楚將唐眛在方城(括地誌云:「方城山在許州葉縣西南十八里」。今河南平頂山市葉縣)。

雙方在泚水(今河南西南唐河縣境,下游至襄樊入漢水)隔河對抗,長達6個月。期間:齊宣王因為持續時間太長,於是派周最到陣地用苛刻的言辭催促匡章快速渡河與楚軍作戰。

匡章對周最說:殺不殺我是齊王可以做主的事情;打不打、什麼時候打是我說了算,齊王管不著!這應該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初始版本。

匡章派人去查看可以渡河的地方,但都因對岸的楚軍放箭,無法查看。後來一位樵夫就獻給匡章一個計策:

「要想知道河水深淺太容易了: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楚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於是匡章就挑選精兵在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內)擊敗楚軍,唐眛戰敗被殺。楚國「死者以千數。」

《呂氏春秋 處方》記錄了垂沙之戰的詳細過程:

「齊令章子將而與韓、魏攻荊,荊令唐篾將而拒之。軍相當,六月而不戰,齊令周最趣章子急戰,其辭甚刻。章子對周最曰:「殺之、免之,殘其家,王能得此於臣。不可以戰而戰,可以戰而不戰,王不能得此於臣。」與荊人夾泚水而軍,章子令人視水可絕者,荊人射之,水不可得近。有芻水旁者,告齊候者,曰:「水淺深易知。荊人所盛守,盡其淺者也;所簡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載芻者與見章子,章子甚喜,因練卒以夜奄荊人之所盛守,果殺唐篾。章子可謂知將分矣。」


垂沙之戰地理圖示

唐眛所在方城位置,今河南方城縣:

楚方城所在位置

垂沙和垂丘(今河南沁陽縣北)所在大致地位位置

左垂沙(大概示意點非精確) 右垂丘

垂沙之戰楚軍在泚水北岸布防示意圖

方城是楚國北部軍事重鎮 因此是四國聯軍進攻的方向和目標

垂沙之戰後四國聯軍攻取的楚國土地:

上點為葉 左為宛 右為垂丘

公元前300年秦國攻取楚國新城位置

最頂部點為新城

從秦國於公元前300年攻取新城來看,上年四國聯軍所攻下的楚國土地很有可能已經被楚國收回,即《戰國策 楚二術視伐楚》中的「昭雎勝秦於重丘」。


垂沙之戰楚國戰敗原因

1、秦國背叛秦楚聯盟,結盟韓、魏,勾搭齊國,構建了伐楚局勢;

2、垂沙之戰應該是秦國挑頭而以齊國為主力的合縱抗楚。從秦惠王一死,張儀和魏章就被驅逐,可以看出秦惠王時期秦國雖然對楚國有勝利記錄,但實質上並未佔有便宜,否則秦昭王即位後無需割讓上庸給楚國以求和。公元前323年楚國在擊敗魏國後攻打齊國,齊國急忙派人勸退兵,不敢擊楚。

說齊國是主力的證據是《六國年表》:

「與秦擊楚,使公子將,大有功。」

3、昭雎沒有聽出楚懷王命令,攻打秦軍支援唐眛。《戰國策 楚二 四國伐楚》記載:

「四國伐楚,楚令昭雎將以距秦。楚王欲擊秦,昭侯不欲。」

楚國各軍各自為政,互不配合的事情,除了昭雎不支援唐眛外,還有在公元前300年秦國攻取楚國時昭鼠不願意分軍援助在垂丘擊敗秦軍的昭雎。《戰國策 楚二術視伐楚》記載:

「術視伐楚,楚令昭鼠以十萬軍漢中。昭雎勝秦於重丘,蘇厲謂宛公昭鼠曰:「王欲昭雎之乘秦也,必分公之兵以益之。秦知公兵之分也,必出漢中。請為公令辛戎謂王曰:『秦兵且出漢中。』則公之兵全矣。」」

4、秦、齊、韓、魏四國聯軍佔有優勢兵力,唐眛軍數量較少。


楚長城遺址

垂沙之戰後果

1、秦、齊、韓、魏四國聯軍趁勝攻佔楚國的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地區。

2、楚國庄蹻反叛,一度攻下楚國國都郢都,將楚國分割為幾塊(《史記 禮書》說楚國分成四塊,《商君書 弱民》說楚國分成五塊),史稱庄蹻暴郢。過後不久,楚懷王招撫庄蹻為楚將,平定楚國內亂。

3、楚懷王力挽狂瀾:a、派遣太子為質子到齊國言和;b、招撫庄蹻,平定楚國內亂;c、在公元前300年以昭雎在垂丘擊敗秦軍。

昭雎在垂丘擊敗秦軍,是楚懷王為何到秦楚邊境和秦國言和的基礎和前提。秦昭王以詭計扣押楚懷王來挾持楚國割地,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秦國對楚國的作戰並非如《史記》記載的那樣順利,而是困難重重,占不到便宜,否則秦昭王無需主動提出言和、又耍賴扣留楚懷王。黔驢技窮,應該是秦國詭計扣留楚懷王的真實狀態。

從表面上看,秦國斬殺楚軍很多,但秦軍的損傷呢?楚國土地面積大,丟掉一些土地並非關鍵。如果秦軍是以慘勝擊敗楚軍,秦國主要兵員地主要還是關中地區難以快速補充,那麼秦國想要防守這些土地就困難重重。但如果秦國逼迫楚國合法割讓土地給秦國,那麼秦國治理這些新土地不會遇到當地人的反抗。

4、楚懷王急於與秦國和好而被詭計扣留,雖然楚頃襄王得以即位,但楚國大臣林立、互不配合的狀態因為楚頃襄王年輕無威望變得更嚴重,因此楚國就更難以組織對秦國的戰爭,以收復失地。

5、垂沙之戰,讓楚國從第一強國位置落下,鑄就了齊、秦二極局面。如果楚懷王得以回國,楚國還有機會能夠重新崛起,形成東齊、西秦、南楚局面。但楚國大臣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拒絕贖回楚懷王,擁立毫無威望的太子即位,讓他們得以繼續控制楚國政局而保障自己利益。


綜述,垂沙之戰的原因在於楚國自公元前333年所取得的戰國霸主地位。秦國作為新晉要搶奪,齊國一心想要重新奪回,這是齊秦聯合伐楚的根本目的。楚國戰敗的根本原因在於楚國貴族相互不配合、擁兵自重。本來楚國還有機會再次崛起,但楚懷王意外被扣押,楚國大臣拒絕贖回,而擁立一個易於控制的新楚王,導致楚國失去了機會。


推薦閱讀:

星際磁場決定人生命運
八字定性風水定量-決定人們命運的兩個因素
決定放手,便不再粘著你的三個星座
妻子年齡決定男人壽命長短?
福不能享,決定不可以享

TAG:命運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