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的法式老房子(05.5.5)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建築是石頭寫成的史書」。  隨著中法文化交流年———「法國年」系列活動的展開,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在這個春天正被日益濃烈的「法蘭西」氛圍所籠罩。  在上海,許多法式老建築,雖歷經多年,卻仍以完美的姿態掩映在綠樹叢中。長假里,如果你有閑心,不妨借著法國文化年的氣氛,讓自己的目光好好享受一頓正宗法式建築「大餐」,聽聽那些老房子帶來的經典故事。  國泰電影院:老克勒當年追女孩  這座在張愛玲筆下屢屢被寫到的電影院,處在淮海路茂名路拐角上,原名國泰大戲院,於1930年開始建造,次年年底竣工。它佔地面積1559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採用紫醬紅的泰山磚,白色嵌縫,其特色與錦江飯店同出一脈,屬法式建築。  建築內部,富麗堂皇,整個放映大廳無任何立柱,空間顯得異常寬闊,觀眾無論在哪個座位觀看都非常舒適,加之影院冷暖空調及舞台左右兩條豎立的燈柱,場內左右梯式直橫相間的碗盞燈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氣派。  1932年1月1日,國泰電影院正式對外營業,當天登在《申報》上的廣告用語是: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緻舒適集現代科學之大成。影院起初專映米高梅公司的影片,啟幕當日的上映影片是《靈肉之門》(FreeSoul)。至1933年6月,投資一百多萬元改建後的新大光明電影開幕後,米高梅的片權為大光明所奪,國泰改映華納和哥倫比亞公司的影片。  看電影是當年的時髦活動,用請看電影來追女孩子是當年的「老克勒」們常用手段,國泰因地處霞飛路(今淮海中路)而備受青睞。  上海音樂廳:上海第一家開冷氣的影院  始建於1930年的上海音樂廳,數十年來以其良好的建聲效果和西歐古典風格的建築特色,被譽為「上海的巴黎歌劇院」。上海音樂廳原名南京大戲院,1949年改名為北京電影院,是上海第一家放映外國影片的戲院,當年首映的是美國環球電影公司的歌舞片《百老匯》。1959年,它正式改為上海音樂廳。  1989年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當年的南京大戲院是由美商怡怡公司投資、中國設計師範文照先生設計的。范文照曾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主修建築設計。南京大戲院是中國設計師打造西方古典式建築的一個精美範例。  這座大戲院堪稱當時一流電影院中的佼佼者,巴洛克式建築的立柱、西班牙式的線腳,仿羅馬式的柚木門窗,門廳、樓梯、迴廊等全都使用大理石裝潢。還是上海第一家開放冷氣的影院。  東平路9號:蔣介石題名「愛廬」  位於東平路近衡山路口的這棟樓,曾是蔣介石、宋美齡的新婚洞房舊居,是宋子文送給宋美齡的陪嫁。這幢法式花園洋房,由一座主樓與兩座副樓組成。現在這幢建築及花園已經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一部分。東側副樓是學校的行政辦公樓,主樓東側二樓原是蔣介石、宋美齡的卧室及衛生間,且有一秘密暗道,發生緊急情況時可從暗道直達樓外。現在卧室與衛生間已打通,成了學生們練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  主樓南面花園的假山石上,鐫刻著蔣介石親筆題寫的「愛廬」兩個大字。蔣介石把廬山牯嶺別墅稱為「美廬」,把杭州西湖的別墅稱做「澄廬」,把上海這所住宅稱做「愛廬」,可見他對這幢洋房的喜愛。  「愛廬」周圍有10多棟花園別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陳立夫、陳果夫留下的,路口上有一棟如今開了酒吧,還有些附屬建築開了店,那裡有現煮的咖啡、瑞士的火鍋、法式大餐、雪茄和葡萄酒,還有被落地窗切割成一條條的陽光。  常德公寓:張愛玲上海故居  張愛玲於上世紀40年代的故居「常德公寓」,日前被掛上銘牌,成為一座名人寓所獲得了保護。  這幢位於常德路195號的法式公寓建築,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原名愛丁頓公寓。張愛玲曾在這裡的605室生活了7年。  1941年底,張愛玲從香港來此居住,正式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張愛玲在此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凋》等一系列作品,這裡也是她在上海住得最久的公寓。  據常德公寓居民介紹,這些年來,經常有海內外張愛玲迷前來拜謁。很多讀者和遊客因不能上樓在張愛玲寓所小坐、不能感受她當年的生活氣息而感到十分遺憾。不少人只能在常德公寓門前拍個照作紀念。隨著公寓被保護,日後將在樓下張愛玲常去喝咖啡的地方再建一家咖啡館,同時建一條介紹張愛玲生平的畫廊,以給「張迷」們多一點想像和緬懷的空間。  南京西路兄弟樓:永安公司老闆舊宅  位於南京西路1400號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外事務辦公室(簡稱「外辦」)的辦公樓,與波特曼大酒店相鄰。兩幢風格相近的三層法式建築,當年分別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闆郭樂和他的小弟郭順的住宅,人們習慣上把這兩幢樓稱作「兄弟樓」。  郭樂是廣東人,在澳洲某水果批發行任職,而批發行老闆馬彪,就是日後開在永安公司對面的先施公司老闆。郭樂後來從香港到上海,註冊了永安公司,並選址南京東路浙江路口建造了大型百貨公司環球公司,又在對面建造了永安公司。那塊地當年是哈同的地產,郭樂由此與哈同保持了長久的合作關係。在為自己造寓所時,也就從哈同的愛儷園對面時稱夏家宅的地方取得了土地。  兄弟樓的設計交給了公和洋行,他們曾設計、監造了外灘4號聯合大樓和漢口路工部局大樓。「兄弟樓」的外貌頗具法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風格。但因業主和營造商都是中國人,所以多少還帶有中國傳統的三間二廂平面。現在,它已被列為上海市近現代優秀保護建築。  崇尚衝突之美  法國建築講究點綴在自然中,並不在乎佔地面積的大小,追求色彩和內在聯繫,讓人感到有很大的活動空間。不過,有時也有意呈現建築與周圍環境的衝突。因此,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衝突之美。  法式建築風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建築整體方面有著嚴格的把握,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工夫。比如巴黎拉維萊特公園、蓬皮杜藝術中心、貝聿銘的金字塔以及德方斯,便是這一風格的典型代表。  法式建築十分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它是一種基於對理想情景的考慮,追求建築的詩意、詩境,力求在氣質上給人深度的感染。法式建築是經典的,而不是時尚的,是經過數百年的歷史篩選和時光打磨留存下來的。像巴黎等城市的建築,無不經歷了數百年的建築時代,凝聚了無數偉大建築師的天才與智慧。法式建築的風格在中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甚至更遠。上世紀80年代以來,法式建築風格隨著歐式建築風格在中國由南而北全面復甦,成為樓市的一大景觀。  鏈接  汾陽路法國洋房

汾陽路150號的法式洋房,最初由一個法國富商委託當時著名的美國克利建築事務所建造,風格沿襲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  1919年開始設計興建,直到1930年才完工。當時人們稱之為「畢勛路(今汾陽路)的法國洋房」。「畢勛」是當時駐華法國領事的名字。這棟法式洋房,曾是白崇禧的府邸,後來成為上海中國畫院,60年代成為上海越劇院,現在裡面還開了餐廳。  湯公館現四川北路2023弄35號。上世紀20年代建造。為法式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外觀典雅、氣勢恢宏。抗戰後成為湯恩伯寓所。  其他滬上著名法式建築還有瑞金賓館、陝南村、花園飯店、錦江飯店、大公館以及法式園林的代表作品復興公園。
推薦閱讀:

還原法式簡約    今日早報
有哪些充滿優雅舒適法式風情的衣服平價品牌?
【法國】法式小陽台的迷人浪漫
【轉載】[兒童上衣] 法式熊熊無領外套(超萌,有過程圖)
法式千層酥:偉大的套路,以及如何優雅地吃它 | 明星法國點心

TAG:房子 | 法式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