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國還中國(日本)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靳忠良
新視野
當人類進入21世紀的時候,日本和中國幾乎前後腳同時啟動了新課程改革。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日本文部省最新審定更換的中學《新編國語》以及《現代文》課程裡面竟然大量使用中國古代故事、中國古典詩歌,中國著名的成語、格言、警句、諺語……。為了突出中國文化的影響,還為每一篇中國作品配插圖或者是照片。特別是為了讓漢語水平低的日本學生能夠迅速正確閱讀,還在每一句中國名言警句的漢子下方使用日本平假名注音。
日本的這種做法似乎和21世紀面向現代改革課程的方向背道而馳。但是日本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他們的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受歐美國家的影響,一方面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在他們的中學課程中甚至出現中國不講究了古老的傳統,他們國家還在繼續使用,他們比中國還上心的保護著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日本的中學課程中竟然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例如在日本最新修訂的《新編國語》、《現代文》、《日本歷史》、《我們的生活》等許多中學課程使用中國古代的豎式書寫方式,從右向左側翻書。而且所用文字之中還有許多中國中學課本里早已經不使用的繁體字。
日本中學課程到底為什麼涉及如此眾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甚至作出比「中國還中國」的姿態大力宣揚中國文化,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分析。
感測風鈴
和日本中學的老師以及日本的中學生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會有一種奇怪的錯覺。我有時候覺得他們身上時不時的就會顯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信息。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在日本中學老師學生身上,有著甚至比中
國老師和學生還要多的中國古老的傳統的東西。
有一次當我和日本中學生分手時候相互簽名留地址,我沒想到日本中學生遞過來的隨手寫下的姓名地址竟然是標準的中國豎式書寫方式寫出來的四個漢字。我看著這豎著寫得的四個像漢字的日本姓名,久久端詳。我幾乎以為就是一位中國的有文化的長者寫的中國傳統書法。這四個字有一個字還是中國文字里的繁體字。我很奇怪,小小年紀的日本中學生怎麼會豎著寫字,而且寫得還是中文裡的繁體字,寫得還很有章法,稀疏得體、筆鋒有利。姓名是四個字的名字在中國古代叫的多一些,現在在中國叫四個字姓名的人已經很少了。日本學生叫四個字的名字,而且怎麼看怎麼象中國古代書法。當時我舉起來看了半天,連連叫「好漂亮」、「好書法」。
日本中學生問我為什麼這麼高興得誇他寫的字。我告訴他在中國只有大家、大師,有學問的人才豎著寫名字。豎著寫字不僅表示有學問、有品位、有檔次、,最重要的是符合中國文字書寫規律,寫出來抑揚頓挫、色彩紛呈、揮灑自如、一氣呵成、霎是好看。聽我這麼說日本學生可樂了。他說,他們有專門的書法課,日本老師教的都是豎式書寫方法,但是沒教我說的這些理論。日本學生還告訴我日本人名字都是四個字,其中兩個字是姓。兩個字是名。日本至今保持著從中國古代流傳過來的兩個字的姓。
日本中學生還讓我看了日本文部省最新審定通過的《現代文》、《新編國語》等中學新課程教材。我感到驚奇的是在他們的最新教材里大量引用中國詩文、名句。日本叫做「格言」、「訓點」。有意思的是為了日本學生能夠迅速閱讀學習,他們在教材里採用上面是中國的「格言」、「訓點」大字,一邊是小字的日文讀音注釋。日本人為了突出效果還在每一篇中國詩文或者故事作品的旁邊專門配上圖案或者照片。
我每讀一段就心裡高興一次,每讀二段高興二回。捧著日本的中學教科書竟然讓我連連叫好!因為我見到全是豎著書寫的中國古老的經典的話。像「玉不琢不成器」、「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勿以惡小而為之」、「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用人宜取其所長」……太棒啦!我雖然是在讀日本的教材但是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正人君子形象躍然紙上。因為是豎排,讀出來的精神氣兒都與橫排不同。
特別是我看到「苛政猛於虎」、「鷸蚌相爭」、「自相矛盾」、「
王昭君出塞」全是千古絕唱的精彩典故。有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居然還有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還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真是服了日本人了,這幫人也太精明了。怎麼把中國的各種國粹全搬日本中學課本里去了?我就納了悶兒,我們中國的這些千古絕唱經典文化日本人是從哪搞到手的?
據我所知不同的書寫格式的特性會對通過這種書寫格式寫或者看的人,產生不同的特性影響。從左到右橫向書寫的書寫格式,呈現的主要方式是平行,就象是一個交流的平台,有利於人們思想認識的表達和交流.由於一行一行,從左向右不斷平行換行,人就象是在不斷搖頭說「NO」,有了否定也就有利於了創新,但也相對來容易使人過於浮躁、過於否定。古代的時候人們要為衣食、安全奔波、勞碌,人的生活與性情容易處於浮躁狀態,古代西方人又喜歡使用這種左橫式書寫格式,更不利於他們靜下心來思考,所以古代的西方相對落後於古代的東方。當然西方落後於東方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橫排書寫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
而從右到左,從上到下豎向書寫的格式,呈現的方式基本上是縱向上下,不象平行總是搖頭,而是不斷點頭,就象是不斷的說「YES」。右讀豎排,容易使人處于思考思慮之中狀,人的浮躁心情也容易得到控制。當然,也容易束縛壓抑人的精神。中華文明長期領先世界各國很可能得益於右豎式書寫格式。右豎式書寫格式可以使人去除急躁、安靜心思、集中思考。至今在中國教書法還一直沿用毛筆豎式書寫。
令我驚訝的是日本人居然在21世紀新課程里繼續堅持書寫方式。日本的教科書中還有專門教會學生如何按照中國傳統豎寫信封的章節。例如有如何豎寫「頭語」和「結語」,一般的場合開頭寫「敬上」,結尾寫「敬具」,重要的場合寫「謹啟」「公啟」,結尾的地方寫「謹言」、「頓首」……
當我從日本課程《新編國語》課本讀到的「謹啟」和「頓首」這些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中國的敬語、敬辭的時候,我的眼前不知為什麼浮現出了這樣一個電影的畫面,那就是著名的《地道戰》、《地雷戰》,描寫當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一個日本司令官揮著日本大戰到喊著「就是挖地三尺也要給我挖出來!」「要把中國傳統的精髓統統地挖走!不管中國人怎麼樣,我們日本人也要把中國老祖宗的文化原封不動挖走。」(當然,這後面的話是我自己加的)。
日本中學生還讓我看了日本中學教科書上專門介紹中國節氣和陰曆介紹的內容。這一看不得了,簡直讓我驚奇。日本中學教科書張呈現全面彩色圖表,中國《陰曆》的「上弦月」,包括「新月」,「二日月」、「三日月」、七日月「「八日月」「九日月」「十日余月」「十三夜月」「望月」。「下弦月」包括 「滿月」「十六夜月」「立待月」「居待月」「卧待月」「更待月」「二十三夜月」。這些詞,我只是在浩瀚的中國古典文字書海中偶然相見,不料在小小的日本中學生的日本教科書還是日本《國語》的課本中見到了。在日本中學教科書中我還發現在他們的日本教科書上赫然印著「中國文學史地圖」、中國「戰國時代地圖」「戰國七雄」「長城」「異民族」標識……
我簡直如獲至寶。我當即表示無論如何也要買到日本中學《新編國語》課程的教科書。就這張中國五千年《陰曆月齡圖》,我在中國讀書二十年,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居然就沒見過。這次我在日本教科書中無意中看到了本該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國古老的《陰曆月齡圖》。我真是很興奮。就像是在海外看到了散失在海外的的中國文物一樣,就想把他們買回來。我看日本的在他們的課程教科書里甚至還標明了幾點幾分是「新月」,幾點幾分是「二日月」「三日月」「夜月」「居待月」……我想就是給我的學生練習豎式書寫,古代敬辭、以及看古代的陰曆月齡圖也值了。
有誰知道中國的一升米是多少?一跬是多長?古代的一墨一丈是多少尺?如果中國的學生回答不出來,中
國的老師也答不出來,而日本的中學生能回答出來,你一定不相信。但是如果你見到日本中學生的教科書,你一定會驚嘆不已。日本教科書上寫著「一墨是五尺,一丈是十尺」「一步等於二跬,一跬是三尺」。另外,日本人居然把中國歷史上的「分、寸、尺、丈、步(6尺)、里(300步)」換算成厘米和米,例如1分,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是0.225厘米,在魏朝的時候是0…2412厘米,唐朝的時候是0.311厘米,在宋元時候是0.3072厘米,在現代中國是0.333厘米。如此精確的換算,我在中國的大中小學所有教科書中從來沒有見過。
在日本的教科書中,還有中國四季名稱的表格,從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排,分別是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所列表格和文字全是中國傳統的右讀、豎排。日本中學的《日本歷史》、《現代文》教科書、《中學生的生活》教科書全是中國傳統的右讀、豎排。日本中學至今保留和沿用著中國難看、難念的豎排文字,這一點讓我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錯覺,拿著日本中學的課本,怎麼看怎麼象我們中國的古典書籍。
右讀豎排文字在中國已經被廢止幾十年了,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在經濟和科技高度發達的日本,許多的教科書中,許多日本中學的介紹、學校宣傳冊和日本中學生的課外讀物至今仍保持右讀豎排式的中國古代文字風格。我覺得日本是替中國保存著這種中國傳統、中國的古代文化。也許日本人並不認為是這樣,他們也許還認為是在保存日本文化。但是不管怎麼說,中國許多經典文化充斥在日本的課程之中。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中國中學的所有課本裡頭,都沒有像日本教科書這樣詳細地講述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和現代的準確換算比例。我專門請教了中國地理、郁文等專業教師,確認在中國中學教材中的確沒有日本古代的地圖,別說是上千年前的地圖,就是幾百年前的近現代的日本地圖都沒有。然而,我查閱了日本十多所中學的教科書,共有上百本教材,幾乎都有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的各種古代地圖,並且將中國地圖的古代名稱用現代日語加以註解。日本的教科書中充滿了中國古代的文化。幾乎是把能夠搬給日本中學生的中國優秀文化,他們全搬去了。
日本學生與我分手時,還特意用日文豎式書寫方法給我寫了祝賀新年快樂和描寫春天的的吉祥祝語。我仔細觀看他的書寫方式,頗有些中國書法家的作派,尤其是撇、捺、豎及其瀟洒。特別是豎筆常常與下個字連接,更是形如行雲流水。
日本學生還告訴我日文中的漢字至今仍然堅持用中國繁體字,不象中國用簡體字。就是有些太繁寫的字,日本人自己寧可自己簡化,也不用中國的簡化字。例如發展得「發」字。日本人不用「發」,而用自己發明的日本漢字。
與日本中學生接觸多了,我才發現敢情人家日本孩子特別尊重中國的文化傳統。自覺自愿的豎著寫字,自覺自愿的堅持繁體字,(包括記筆記、寫日記、寫信、至今日本的報紙依然是豎排書寫)自覺自愿的學習中國古代傳統禮儀琴棋書畫……日本中學生自己說他們自己是「哈種族」,他們特別崇拜中國文化。在日本中學生中,他們是以誰認識的漢字多,來認定水的文化水平高的。
當下一些中國中學生中流行「哈日族」,他們喜歡看日本的青春偶像劇場,喜歡日本的卡通漫畫、電子遊戲…殊不知當今日本的中學生流行 「哈中族」。日本中學生他們的父輩,祖父輩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他們從他們的舊編課程和新編課程里一直在不斷的學習和挖掘中國傳統文化。
教育衝擊波
日本中學課程創造了新的一項世界紀錄,就是在日本的課程中引用、借用,甚至直接照搬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之最。也可以說日本中學課程中有一種對於中國文化的崇拜。
但是作為一名中國教師,面對充滿中國唐詩、論語、格言諺語的日本中學課程教科書,心裡很不是滋味。我們沒能夠從中國傳統課程教科書中學到中國深遠而傳統的文化,反而在日本中學課程教科書中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實在是一種不正常。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錯覺和驚奇,而且是一種說不出來的思想悲涼。
表面上看著這似乎是一件非常離奇的事件。其實這裡面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縱觀歷史幾千年,日本的文字、文化、思想哪些不是從中國演變而來的呢?可以說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在自己的中學教科書中保留大量的中國文化,其目的是為了吸取中國優秀文化的精髓。日本二戰後迅速地恢復,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與日本中引進文化,包容外來文化,注重借鑒中國文化有直接關係。
我甚至以為,在當今世界上,至今保留著中國古籍文化傳統最多的不是我們中國,但沒想到竟然是日本。在日本的中學課程教科書中原汁原味保留著許多中國古籍文化傳統!在日本中學的課程中,保存著中國的優秀文化典籍,而且還將繼續地保存下去。日本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在我們中國的中學教科書中恢復我們民族自己的豎排右讀文字,恢復我們的「琴棋書畫」四大文化的古典風貌的介紹,恢復曾經伴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四季、度量衡、月曆、尊稱、敬稱、雅稱……。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能夠在我們的中學教科書中全面地介紹日本的民族文化民族傳統,讓我們對他們也了如指掌。
但是我知道如果出現了日本人幫助中國人保護中國自己的文化,日本人的做法比「中國還中國」的時候就已經非常不正常了。一個國家要強大,一個民族要發展,都要保持自己民族的傳統和文化。如果日本的教科書中中國傳統文化比中國自己的教科書還多,比「中國還中國」的話,那我們還算什麼有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文明古國?。
我很驚異這個世界竟有如此反常規的做法。作為泱泱大國的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文明歷史,領先世界其他國家上千年、上百年,可如今我們自己把自己的豎寫文字,傳統書法以及眾多的經典文章當成了故紙堆,但是在一衣帶水的日本鄰邦卻被奉為聖旨和寶貝。
日本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甚至超過了中國人自己。他們不僅是「中國通」,而且還是「中國樣樣通」。我以為,日本中學師生不僅僅是高度地關注、了解中國的文字、詩歌、文章、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也是在發揚光大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日本文部科學省曾對日本各地的3萬餘名高中生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表明,日本以前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外國文化首推美國文化。但是現在已經被中國文化取代美國文化,成了日本高中生的「最愛」。統計顯示,回答「最愛中國文化」者比起回答「最愛美國文化」者來,高出了許多。目前日本已經有154所高中與中國的中學結為姊妹學校。424所日本的高中學校開設了中文課程。
俗話說「知此知彼,百戰不殆」,日本人、日本中學生對中國的了解甚至超過中國人中國學生,這怎麼能不叫中
國的老師後背心發涼呢?我想如果再爆發一次中日戰爭,我們對日本是倆眼一抹黑,而日本對我們是一水的「門清」。至少在目前的日本中學最新的課程裡面,日本直接引用,或間接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是很多很多,而相反地在對應的中國的現行中學課程裡面介紹日本文化的地方式在是太少太少。直接引用的更是幾乎沒有。
所以我想提醒我們的學生
和老師,必須知道我們的鄰國日本中學課程裡面連篇累牘的大量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們了解日本人珍惜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我想反問我們自己能不能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多些珍惜?我們能不能在中國新的一輪課程建設之中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古典精華?
我們能不能也在我們自己的中國啟動的新課程中增加或引進介紹優秀的日本傳統文化的內容
推薦閱讀:
※剩男剩女非中國獨有 韓國剩男剩女20年增長近4倍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總論篇(78)
※徐友漁:三十年來的社會思潮 -中國選舉與治理網
※平型關大捷純屬中國自誇:日軍被殲人數只有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