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丹鼎派基本概念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丹鼎派基本概念

編輯/中國道醫

一、外丹基本概念1外丹派。

以煉製外丹黃白為修鍊方術的道派統稱外丹派。外丹相對內丹而言,起源較旱,由秦漢方仙道中精於鍊金術和煉丹術的方士承傳而來。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晉神仙道教中較興盛,葛洪的金丹道實際上便是外丹派。唐代外丹派發展到高峰,由於柳泌的鉛汞說傳人官廷,毒死了不少官僚的皇帝,因之敗落,但未失傳。宋元以來,外丹派作為地元丹法,仍為仙家所研習。

外丹黃白朮從內容上分煉丹術和鍊金術兩部分。它以丹砂、鉛、汞、硫、砒霜為主要原料與其藥物相配合,置於爐鼎之中。運用「飛」、「抽」、「伏」、「點」、「關」、「養」、「煅」、「炙」、「封」、「研」、「沐沐」、「漬」、「燒」、「淋」等手段加以燒煉,以求製得服餌後能使人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以及能點化銅鐵等賤金屬為貴金屬的丹藥。

從歷史淵源上分析,外丹黃白朮濫觴於春秋戰國的神仙方士,在秦漢時便有了原始雛形。道教創興後,原始外丹黃白朮為道教所承襲並加以發揚光大。經過魏晉南北朝的不斷充實和發展,道教外丹黃白朮在附唐、北宋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

魏晉時期,道教外丹黃白朮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一些積極從事煉丹活動的道t。而魏晉時期道教外丹黃白朮的集大成者首推東晉的金丹家葛洪。

2道化。

道教外丹黃白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變化之術。這種變化之術最直接的理論基礎就是萬物自然嬗變論,即認為各種物態、物質之間,包括有情之物(有機物) 和無情之物(無機物) 之間都可以相互轉化。南唐道士譚峭著有《化書》大卷,分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六化,其一百餘篇。其主題思想是自然萬物之間可以互化,所謂化化不同,猶環之無窮」: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要,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同,由環之無窮(丁禎彥、李似珍點校《化書》卷一,中華書局,1996第13頁)。《化書》認為,自然之道的一個重要規律就是變化,《化書》稱之為「道化」。「道化」有兩種變化趨勢,一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化書》名之為「道之用」:「道之用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面萬物所以通也。」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化書》名之為「道之用」:「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面萬物所以通也。」不僅有無可以轉化,有形之物和無形之物可以互化而且存在「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這段話若轉換成近代化學的術語來說,就是無機物可以轉化為有機物,有機物也可以轉化為無機物。這一認識在五代時期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科學思想,要知道西方近代化學一直到十九世紀之前,始終認為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直到1828 年德國青年化學家維勒用無機小分子人工合成有機物尿素,才打破了這一陳舊的思想。道教認為只要通曉造化之源,在適宜的場合和時間裡,選擇適當的原材料,經過一定的中間手段處理,就完全能使物質的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煉製出仙丹和金銀來。

二、內丹基本概念1明心見性。

根據丹道學的理論,人的深層潛意識好似一盤錄像帶,它記錄著每個人與生俱來(包括胎兒和童年) 各個時期的記憶痕迹,人生的惡性刺激也會鍵入潛意識之中,這些潛意識是誘發人的不良心境和萌發邪惡念頭的根源。人的元意識則是人的真性,只有明心見性的人才能凈化潛意識(沖洗凈這盤錄像帶的不良痕迹),去除人生的煩惱,開發出人的最高智慧和真、善、美的良知。因此,道學要求一切有成就的偉人,擔當大任的領袖,都應該通過修習丹道成為明心見性的人,才不致濫用權力和威望在歷史上留下罪過。可以想見,對那些志在有所作為的人來說,修道在未來的社會裡將成為人生的基本需要。

2鍊形。

丹道的築基功,首先要在修鍊形體這個層次上開始。人門的要訣是「端立共體,空洞其心,真一其念」,能如此人手,即使修鍊不到丹功層次,也會收到卻病延年的效果。蓋因「端直共體」則邪不能幹,「空洞其心」則氣機必調,「真其念」則正心誠意麵神得凝鍊,如此身心意三家皆得修鍊,必有效果產生。在鍊形這個層次上,內丹學功法的要訣在於「開合」二字,凡有開合動作的套路,和丹道相合。必然產生健身回形的功效。現今社會上所傳武術套路、健身體操、氣功師自己編造的「動功」.大致都有「開合」的動作,因此產 生一些健身效果本不足怪。

3鍊氣。

在鍊氣這個層次上,內丹學的要訣是「調息」。調息這功夫人人皆知,無非要求呼吸細、長、勻,逐步達到胎息的境界。讀者且莫以為「調息」功夫早被氣功師妙得爛熟,笑我把這樣簡單易懂的功夫當寶貝。其實真正的丹訣卻恰恰在人所共知的簡單功夫上,況且淺顯的功夫並非真正容易做得好。內丹家馬丹陽為其師王重陽守墓十年,其妻孫不二於1175 年由山東來長安,和馬丹陽相遇,馬丹陽以《練丹砂> 相授,勸其共修丹道。其詞雲:「奉報寓春姑,休要隨予,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脫免三途。鍊氣莫教粗,上下寬舒,綿綿似有即如無,個裡靈童調行動,得赴仙都。」丹家之秘訣不輕易傳人,然孫不二為馬丹陽之妻,相別十年,千里尋夫,情重自會言真,所授調息的丹決決不會錯。由此可知,調息確為丹家鍊氣之要決。有志修丹道者,要將呼吸降到肚臍(下丹田),只在「綿綿似有即如無」之調息上用功夫就是了。頭部兩目間的祖竅穴、胸部兩乳間的膻中穴、肛前陰後的會陰穴和肚臍部位的丹田穴,皆是煉丹的秘竅,人的雙眼就是陽火的火種,將雙目之光內視這些丹竅就可起火煉丹,從而分別產生熱、力、光的效應。人之初生時以肚臍和母體相聯,下丹田位置恰在臍內,這個穴竅危險較少,初學者可在肚臍起火。這裡有一個身心相互作用的定律,即人的意識和肉體相互作用,用目光內照丹田(肚臍),會發生放熱反應,久之形成以肚臍為中心的原始星雲般的旋轉之物,沉甸甸地像「鉛」,便是真氣。如此「凝神人氣欠」,不斷「積精累氣」,後天變先天,氣功變丹功,便走上內丹學的正途了。

4煉神。

在煉神的層次上,丹家的要訣是「止念」。丹訣雲:「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止也枉然」,足見止念為煉神的入手功夫。止念先要「端直其體」,即先調整身體的姿式。宋披雲真人《迎仙客》詞雲:「柳蔭邊,松影下,豎起脊梁諸緣罷。鎖心猿,擒意馬,明月清風只說長生話」。指明先要在姿式上「豎起脊梁」,拴住心猿意馬以止念。止念要身體直正,松、靜、自然,特別要放鬆咽喉聲帶肌肉,以抑制語言信號的神經衝動,因為人是靠語言來思維的。以虛、寂、恆、誠為法訣,先使精神進人恍惚杳冥狀態,不昏沉不雜亂,漸人念中無念之境。我在《道學通論。仙學篇》中講內丹學是「凝鍊常意識,凈化潛意識,開發元意識」的心靈修鍊,揭示了丹道的要旨。摒除識神,元神顯露,丹家謂之心死神活。

5入定。

此法要訣有「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乃是生生不已之動」,站樁要求「內空洞,外清虛」,「注意頂心如線系」,兩手輕鬆抬起,「臂半圓,腋半虛」,最後達到離形去知,虛靈獨存,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的境界。此術融入丹功,初煉時可用意微注海底陰蹺穴,加之以提肛縮腎之動作,功夫加深,一任自然,只求松、靜不動即可。再說坐功法,丹家入室靜坐是最基本的功夫,比行功、立功、卧功要常用,特別是築基功完成後則以打坐入定為主要修持法門。丹功之坐安以方便坐為常用,有單盤腿、雙盤腿,不舒服則垂腿而坐亦無不可。按法訣說須在坐時要求身正脊直,從頭頂沿脊柱如一串銅錢垂下,然而初學者感不舒服,可放寬要求,直到功夫深了姿式自然趨於正確,重身弓背反會不舒服。至於止念、調息等開始亦不嚴格,但有一條嚴格要求身形不動,先在外形上死死坐著不動即可。坐功有加以手竅者,一般守下丹田,但也可據師傳守眼前虛無屈子、上田、中田等,不拘一格。我所要講的是佛教的跏跌坐,全真道將其引入丹功,至於金庸小說里也將「五心朝天」當作丹功要訣,這是不必要的。《參同契》中僅有「緩體處空房,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證驗自推移,心專不縱橫。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之說,魏晉以前古仙更無言跌坐之傳。佛陀立面聯坐自有原因,我只能說跏跌坐只利於學佛,但不利於學仙。後講各功法,陳摶有十二睡功圖,講究側卧。我在這裡先不講睡功,只講以卧功入靜攝先天一氣之法,進行人體和字宙的能量交換,還是仰卧最易得氣。仰卧一般守黃庭中宮,但亦可配合觀想採氣法。氣功師用盡手段自我搬運體內的氣血,結局終不能將人體生命系統發生本質變化。內丹家要進行人體和字宙的大循環,不能僅在腔子里摸索。何況仰卧的變式,符合內丹學「未學生,先學死」的原理,直至息停脈生。如枯木殭屍,生機內臟,這才是真正仙家境界。

靜功的時間規定。以靜坐為主,半個小時之內,不見效驗,真正的效驗一般發坐在半小時之後。因之內丹築基功入手,起碼要一小時,即丹經中講半個時辰。第一年每天從半小時南漸增至一小時,隨後逐日增加半分鐘,一步緊似一步,第二年則增至二小時(即一個時辰)。

如此逐年增加,由二小時至四小時,再至六小時,再至八小時,再至十小時,直至十二小時(六個時辰).日日煉功,不能間斷。丹家直煉到每日八小時、九小時至十二小時連續靜坐。如此氣滿不思食,神旺不思睡,精氣神由後天轉為先天,相互打成片,練作一團。自然達到結丹的仙人境界。人們可以發現,隨著丹功的進程,靜坐時間越來越大,飲食則越來越少,最後食睡全無,息停脈住,才是真正的「活死人」功夫。「虛寂恆誠」四字。為丹法要訣,如學者不立大誓願,塵緣未晰,是難以進人仙道之途的。

推薦閱讀:

《三命之路》系列★ 基礎概念
黃道概念的出現對風水有怎樣的影響(代進精摘)
都來看看,你最容易混淆的一些旅遊行業概念!
怎麼樣才能稱得上是個奇蹟?
新概念英語第3冊?01-30

TAG:醫學 | 概念 | 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