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勞損正確的康復方式
慢性腰肌勞損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長期的慢性損傷,導致腰骶部疼痛不適,及腰部活動受限的一類疾病。本病多見於青壯年,中老年人亦可發病。在慢性腰痛中,本病最常見。
病因
慢性腰肌勞損產生的原因常見於以下幾點:
①積累性損傷;②遷延的急性腰扭傷;③腰肌筋膜無菌性炎症;④先天性脊柱畸形;⑤下肢功能或結構缺陷;⑥妊娠晚期腰部負重增加也容易產生慢性腰肌勞損。
診斷
慢性腰肌勞損的診斷依據是:
①外傷治療不徹底,日後反覆發作;②工作姿勢不良,經常彎腰活動,或平日鍛煉少,病後體弱、過早勞動等;③疼痛部位為易勞損的肌腱、韌帶附著點,有勞累重、休息輕的特點;④化驗檢查無特徵,X線排除骨疾病,或僅有結構缺陷,容易勞損。
治療
慢性腰肌勞損雖然發生原因不同,但都應以加強肌力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為佳。如病人肌力強,組織健康,由於不尋常外力的作用所致者,應在消除外因的同時採用理療,痛點注射、針灸和藥物治療。若病人肌力差,韌帶彈性差者,應在加強鍛煉的基礎上採用太極拳、理療、藥物等,避免過多負重及彎腰勞動。常用方法有以下幾點:
(1)消除致病因素:如勞損原因為工作姿勢關係,應針對原因改變條件和改善勞動體位。
(2)加強鍛煉:增加有針對性的體育療法,如太極拳、保健體操等。
(3)休息與固定:腰骶部慢性勞損病人有劇痛時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圍腰制動,或用寬腰帶加以保護。工作時可配圍腰,以減少腰肌牽拉,但每天必須解除腰圍,作腰背肌及腰肌鍛煉。
(4)改善血液循環:利用按摩、牽引、局部透熱、離子導入、超短波、音頻等方法,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
(5)手法治療:慢性腰肌勞損的手法治療的目的在於舒筋活血,溫經通絡。取穴為腎俞、大腸俞、秩邊。
病人俯卧位,醫生站於一側,沿病人腰部兩側膀胱經用較重刺激的攘法上下往返治療5~6遍,然後用較重刺激按揉大腸俞、秩邊等穴,再直擦腰背部兩側膀胱經,橫擦腰骶部,均以透熱為度,最後拍擊腰背部兩側骶棘肌,以皮膚微紅為度。酸痛較重者可再在患部加熱敷。
(6)止痛:對有局限性壓痛點者,可用醋酸強的松龍或醋酸氫化可的松1ml,加1%普魯卡因5~10m1作痛點注射,5~7天一次,3~4次為一療程。
(7)自我保健:慢性腰肌勞損病人可按下列方法進行自我保健以防病治病。
腰部兩側凹陷處輕輕叩擊,力量要均勻,不可用力過猛,每次叩擊2分鐘。雙手叉在腰部,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放鬆,呼吸均勻,做前後左右旋轉搖動,開始旋轉幅度要小,逐漸加大,一般旋轉80~100次。彈撥痛點10~20次,然後輕輕揉按1~2分鐘。
(8)運動療法:慢性腰肌勞損病人可進行以下運動療法,以提高療效,緩解病痛。
①轉胯運腰;②轉腰捶背;③雙手攀足。以上3種方法,可每天早晚各活動一次。
預防和康復
慢性腰肌勞損治療困難,重在預防。
(1)保持良好的姿勢並矯正各種畸形。正確的姿勢應是抬頭平視、收腹、挺胸、維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頸椎和腰椎過分前凸。在兒童和青年發育期,尤其是學齡兒童保持良好姿勢最重要。對於姿勢不良者應及時糾正。當下肢或骨盆出現畸形或活動障礙時應糾正。
(2)加強體育鍛煉。加強體育鍛煉能使肌肉、韌帶、關節囊經常處於健康和發育良好的狀態。肌力強、韌帶彈性大者,發生勞損的機會少。
(3)勞動中注意體位。避免在不良的體位下勞動時間過長,改善體力勞動條件,對單一勞動姿勢者應堅持工間鍛煉,或採用圍腰保護腰部。注意技術革新,改進操作方法。
(4)注意勞逸結合。慢性病、營養不良、肥胖者,要注意休息,加強治療,病後初愈、妊娠期、分娩後、月經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勞。急性腰扭傷病人應徹底治療。
慢性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所以功能性鍛煉非常關鍵。要防治慢性腰肌勞損,應保持良好的姿勢、矯正各種畸形、加強體育鍛煉,並堅持下去。
本期編輯:Candy
本文
本文來源:湖南省工傷康復中心
推薦閱讀:
※腰肌勞損貼什麼膏藥
※頸椎病到底是低頭引起的 還是仰頭過久引起的!探討+鍛煉
※腰肌勞損和小腹寒涼的對應關係
※艾·穴位│殷門穴:治療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股部炎症
※腰肌勞損理療與功能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