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 | 餐飲經營的九個坑,小心跳進去出不來了!

餐飲這條路,別人的成功未必可以輕易複製,但是失敗的坑卻可以避免再踩下去。中國式的餐飲經營出現的九個坑,你跳進去了估計就出不來了。

1

花了很多錢,沒找對需求

  在美國做的調查統計里,有42%的人都認為,他們創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找的方向是錯的,需求沒搞對。

  就餐廳而言,營銷可以做得天花亂墜,最終呈現給消費者的,無非是產品和體驗(服務和環境)。目前可以在市場上佔得一席之地,要麼是個極致的產品,要麼是性價比高的產品;而從體驗而言,這是個變數,而且應該與時俱進,海底撈的服務並不適用於所有餐廳,老人喜歡貼心,年輕人更願意不被打擾。

  尋找市場的需求還有兩個方面要注意:一是將個人需求或者所處的那個小群體的需求當成大眾需求,第二就是找對的需求以及被很多人看到,變成了供大於求。

  老余曾經做過十幾年廚師,後來在南方某小城市的城郊開了一家300平米的餐廳,主營家常菜、野味之類的。自己做過廚師,兩個兒子一個是砧板一個是炒鍋,似乎怎麼都能做好。但是,開業第一個月生意就一般,兩個月、三個月之後生意沒有變好反而更冷清了。老余想著不行,趁天冷改作火鍋、推羊肉煲,但是生意依然沒有起色。

  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老余沒有搞懂當地顧客的需求。餐廳位於市郊,附近的居民都是當地居民為主,他們白天出去工作,午餐不會在附近吃飯,晚上一般回家吃飯。聚餐的話,又喜歡到市區更高級一些的餐廳酒樓吃飯。唯一可能,就只有早餐是他們需求的。老余沒有想清楚這些,想當然地開店,自然生意一直好不起來。

  有不少餐飲投資人,喜歡通過主觀的設想,特別是在對成功餐飲品牌的菜品進行品嘗後,結合個人理解就確定了菜品策略。方向不對,再努力都是錯的。同樣,餐廳經營也是如此。沒找對顧客的需求,沒做好定位,你的餐廳可能就僅僅是你家的飯堂。

2

合伙人的中國式矛盾

  合伙人的概念很流行,餐飲領域也是如此,也有餐廳將員工都發展成了合伙人,每個人都成了主人翁。

  然而,在選擇合伙人時,很多團隊只能同甘無法共苦。第一次從家裡拿錢放進公司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必然會有合伙人不同意。

  中國人做生意往往希望情感和生意分開,但出了問題又往往想用情感來解決。親兄弟明算賬,但實際上在算賬過程中,兄弟也就不親了。紅餐網記者也曾親眼看到,身邊有些朋友因為一起創了次業,就變成了陌路人。

  生意場上,皆為利來皆為利往,遲遲得不到甜頭時,這些合伙人往往會就如上述的兄弟一樣反目。

  還有很多餐飲企業,有很多元老,也有職業經理人。我們總能看到職業經理人和元老之間的摩擦。最終,整個團隊四分五裂。

3

不務正業,混圈子混人脈

  國家鼓勵創業,而且創辦公司的門檻已經很低了,一元錢都能辦公司,所以我們就能看到很多品牌的各種創始人,在某個範圍里談產品說服務,用網上找來的理論當做自己的原創,指點整個行業仿若烹小鮮。

  這類人喜歡混活動,和業內的名人合影、換個名片就發到朋友圈,好像很熟一樣;而實際上,其經營的餐廳既無特色,業績也不好。

  圈子可以讓你增加見識、提高技能、尋找商機,但畢竟是要做產品的。尤其一位創業者,剛開了一家店就到處去演講驗,是走不遠的。能成功的人,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過度地包裝,勢必讓消費者產生過高的期待值。當產品和體驗跟不上,積累下來的差評,足以摧毀混一百個圈子積累的名氣。

4

把拿到投資當成成功

  新聞傳播上有這麼一句話:只有一天的成功,沒有成功的一天。因為新聞永遠追求最新最快,一天懈怠,就會被同行超越。為了不被超越,為了搶佔更大的市場,很多餐飲企業家藉助了資本。但是融資也可能是猛獸,這是一把雙刃劍。餐飲企業依靠資本的力量加快了擴張的步伐,但是同樣地,當企業無法在預期中回饋資本方,那麼喪失的則可能是創始人對餐企的掌控權。

  俏江南張蘭依靠在國外刷盤子賺的錢回國創業,靠原始積累的60萬創立了俏江南。但是在2008年融資2億之後,由於上市失敗,經營遇到困境無法完成對賭協議,由董事長淪為一個只持有百分之十幾的小股東,最終連最後的股份都被抵押出去,被凈身出戶。

  2016年,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的一封《致全體大娘人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信中稱,自CVC入駐以來企業業績連年下滑,而作為創始人,他連參加大娘水餃年會都被阻攔。儼然是餐企與資本方的又一「愛恨情仇」。

  千萬不要以為融資就是成功。拿到投資只是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最終能做到怎樣的規模,都很難說。最終,你是要通過餐廳本身去吸引到消費者的,而不是融資額。

5

欺騙,只想報喜不報憂

  餐廳總是需要包裝的,因為要讓消費者看到你;而在啟動融資的時候,還需要在很多項目中佔得先機,包裝更顯得必要。

  但數據上的造假,會害了自己。為了融資,營業數據要造假;融資額要造假,不誇大幾倍都不好意思對外說;為了給投資人交代,營業數據又加水分。

  實際上,如果選對了投資人,即使經營數據不好看,投資人也會幫助餐廳一起想辦法,畢竟他要拿到回報。但老闆們往往報喜不報憂,認為數據差就證明自己能力有問題,也不願意接受資方的批評,繼而不願意溝通。

  於是,一系列欺騙就發生了。但算來算去,終究算去了餐廳的生命。

6

窩裡斗,團隊不睦

  「眾人拾柴火焰高」,但人多也容易窩裡斗。餐飲行業歷來奉行團隊管理模式,前廳、後廚團隊來是一個團隊,走也是一個團隊。兩個互相合作又矛盾的團隊,稍微處理或者管理不善對餐廳將是致命的。

  

團隊之間最明顯的就是前廳和後廚的矛盾。出菜慢,菜品沽清卻沒有及時通報,被顧客投訴,前廳後廚互相抱怨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處理不好就容易造成兩個團隊之間的「火拚」。服務員在菜里放頭髮誣告廚師,廚師拿到菜單故意扔掉不做然後說沒看到之類的。

  曾經就有一家酒樓發生了前廳後廚不和,威脅老闆換人,不換就帶團隊走人的事情。鬧得餐廳老闆焦頭爛額,最後不得不臨時求助其他人來代班度過難關。

一個企業離不開團隊,如果出現團隊不和,輕則影響餐廳的日常經營,嚴重的則能搞垮一家餐廳。餐飲老闆在管理方面,無論是任人唯親還是處事不公都是大忌。

7

菜品或服務太爛

  現在餐飲行業都喜歡玩概念和營銷,這和餐廳經營並沒有衝突。但是大家花太多精力在營銷方面卻忽略了菜品和服務。一些外行的餐飲投資人,甚至認為現在餐廳只要裝修好看、好玩,菜品什麼的根本不需要。

  比如被炒得很火的韓國部隊火鍋。無論宣傳得多麼好,都無法掩飾其菜品難吃的事實。所謂的部隊火鍋居然連基本的調配料都沒有,顧客一邊吃飯還得一邊叫服務員拿泡菜泡麵,自己添加調料包之類的。最終去吃過的人都覺得超級難吃,再也不想去吃了。

  一家店花了那麼多精力和金錢去做宣傳,但是卻不願意花點力氣讓廚師研究一下菜品。顧客被坑了一次就再也不願意去了。這樣的餐廳能做得長久才怪!

  還有一些餐廳認為自己的餐廳菜好吃就行了,服務差點也沒有關係。結果就是客人叫了半天沒有服務員搭理,菜品再好,顧客吃得不爽照樣可以不上門。畢竟現在服務一流,菜品好吃,環境還不錯的餐廳也並不少啊。何必花錢買難受?

8

盲目擴張,管理混亂後勁不足

  大多數餐飲老闆都有一個餐飲王國的夢想。跨界、新技術新設備使得餐飲門店擴張成為可能性。一家店盈利之後,就開始大肆擴張,連鎖加盟店恨不得開遍每一個角落。

  結果就是有許多餐飲連鎖在長期保持一定擴張速度的同時,分店的質量卻是逐年下滑。不只是品牌認同度,包括與總部的聯繫響應、在本地的營銷力度、店內培訓的質量和頻率,都無法與之前的老店相比。品牌影響力沒有達到,反而因為布局太長最終不得不關閉部分門店。

9

跟風模仿,身陷同質化競爭漩渦

  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但餐飲行業,模仿跟風不斷,什麼好做做什麼,完全不會考慮到市場。比如前年,柴火雞火遍全國,於是柴火雞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最終熱鬧一年就大部分銷聲匿跡了。

△同質化就如網紅臉一樣,讓人傻傻地分不清

  盲目地跟風擴張必然帶來市場的過度飽和與同質化競爭,比如跟著海底撈火鍋模式走的各式各樣的火鍋品牌。自從川味火鍋隨著川人走出四川在全國各地開花後,各種各樣的真假川牌火鍋也跟著開遍了全國各地。雖然都是以本地口味進行了改良和優化的結果,但是由於市場過度飽和,在支撐了一段時間後,大部分紛紛轉行其他餐飲領域。

編後語

  餐廳經營的問題總是那麼多,但是來來去去都離不開菜品、服務、管理以及營銷合作方面。要做到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能少踩幾個坑,少跌幾個跟頭,多看看多學習還是可以的。


推薦閱讀:

自選麻辣燙夾什麼最划算?
通過特斯拉升入太空,我來談談大事件營銷對餐飲品牌的影響。
從7個月就回本,到每月虧損50萬,這中間出了什麼差錯?(上篇)
讓消費者「燃炸」的話題營銷,餐飲人該如何實現?
快餐「髒亂差」現狀如何破

TAG:餐飲 | 經營 | 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