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朝代服飾
秦朝服飾
漢朝服飾
秦漢時期-極端,古樸,看透世情滄桑 秦尚黑,大氣古樸。秦始皇以他的雄才大略統一了中國。劉邦又以他的任人唯賢建立漢室。在政治經濟法度方面漢王朝基本承襲秦的體制,東漢時正式制定了「章服制度」,各層官吏的服裝從顏色到圖案都有了嚴格規定,不得越雷池一步。經過先秦的理性思索後,秦漢人表現出征服世界的自信,衣飾趨向精美奢華。漢童謠唱:「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皆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由此可見人們對美的追求已相當自覺。
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
漢代婦女的曲裾深衣
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其頂部有一前圓後方的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誌。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玉制。冕冠以黑為主,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是用來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
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以袍為貴
秦代鎧甲
魏晉南北朝-明快,純凈,個性坦蕩飛揚 兩漢經學崩潰,個性解放,玄學盛行。「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人們講究風度氣韻,「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服裝輕薄飄逸。古代婦女服飾中最浪漫飛揚的披帛就是此時出現的,聰明的女子們發明了「帔子」,出門時披在肩上用來遮風暖背,成為一種新風尚,漸漸的人們又發現這帔子隨風飛舞時飄飄欲仙煞是動人,便把它加長變薄演化成敦煌壁畫里飛天肩上那樣子了,它的裝飾價值也就大於了實用價值。今天的披肩就是從帔子變化而來。
籠冠大袖衫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時尚
雜裾垂服,在服裝上飾以「纖髾」。「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髾」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南北朝時去掉了飄帶,將尖角的「燕尾」加長,使兩者合為一體。
籠冠大袖衫在當時可以說是一種時尚
褲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服裝,上身穿齊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褲
官吏服飾,其中冠幘上加以籠巾,即成「籠冠」。唐朝服飾
「唐裝」說法的由來,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清代以降的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現在大陸所稱的「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 這種所謂的「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 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隋唐服飾富貴典雅,封建帝國的鼎盛時期到了!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處處洋溢著人世的富足快樂。大唐海納百川的襟懷使服裝豐富多樣,既有寬袍大袖的高貴華麗,也有胡服騎射的精悍利落。「纖羅寸縷見肌膚」,貴族婦女在華美艷麗內衣裙外罩透明寬鬆長紗袍,披帛飄曳,酥胸半裸,那份對自身的自信率真坦然讓今天的人也讚嘆不已。晚唐五代國勢衰頹,人們追求綺靡奢華舒適,衣服上極盡豪奢濃麗。但「血色羅裙翻酒污」,那錦衣上已隱隱染上了頹廢。唐代文官大袖禮服
綺羅纖縷見肌膚的唐代貴妃紗羅服
隋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用紗羅制的披帛披搭在肩上,並盤繞於兩臂之間,十分美觀。宋朝服飾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
宋代皇帝朝服,其中通天冠又名捲雲冠,太子則戴遠遊冠
宋代-清新,雅緻,具有安定力量 宋代,在文化思想上儒學始終起著主導作用, 「存天理,去人慾」隨著 儒學家們的一聲斷喝,南宋以後使肌膚若隱若現的薄紗衣不見了,代之的是 緊密掩住脖頸的高領上衣,外面罩長袍,長袍外還要穿件「襦」,層層包 裹,足見「理」之嚴厲,女人的天性被抹殺殆盡,在厚重衣物包繞下嚴守三從四德的家訓。同時由於與北鄰一些少數民族的長期戰爭,使得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無力追求奢華,一種保守的衣飾風格逐步在中國形成,直接影響了以後至清的服飾――漢族的服飾基本定型。
宋代皇后禮服
宋士人服飾,以襕衫為尚,下有一橫襕,腰綴襞積。
宋代官服分為祭服、朝服、公服、時服、戎服、喪服等。也叫具服
宋代襦裙在腰間飄帶上增加一個玉制圓環飾物,史稱「玉環綬」元朝服飾元代是由蒙古人統治,所以元代的服飾也比較特別。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髮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明朝服飾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為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明代皇帝常服,又稱翼善冠
明代-簡單,穩重,文化內蘊豐富 在明代,「文人趣味」已經滲透到「女子服飾」這一生活層面中,文人心目中有其理想形象,並經常在詩文中加以描繪與議論。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到「青之為色,其妙多端,不能悉數」 、「蓋下體之服,宜淡不宜濃,宜純不宜雜」 ,強調服裝配色淡雅,不喜濃艷色彩。到了明末,江南蘇州一帶出現了紡織中心,明人的服飾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小康之家「非繡衣大紅不服」,大戶婢女「非大紅裡衣不華」,表明當時的現實生活已衝破獃滯不變的單調程序,呈現出絢麗多姿的風采。
明代皇后禮服明代皇帝常服,又稱翼善冠
明代士人服,斜大襟、大袖、袖長一律過手、衣長至腳面,穿時腰系絲絛
明代士人的冠帽,以四方平定巾為主,也有戴「皂條軟巾」的,後垂雙帶,俗稱「襦巾」
麒麟袍為明代官吏的朝服
明代官吏織金蟒袍,它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
明代背子清朝服飾 清朝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也是在進入中國後,保留原有服裝傳統最多的非漢族王朝。乾隆帝亦屬好大喜功、浮慕好名之君,但他能清楚意識到,是承襲一套己涵在衣冠制度中的政沾理論,而不必是外觀形式,方能傳國長久。乾隆朝制定詳細的冠服制度,並圖示說明,以後子孫也能「永守勿愆」。清代的衣服長袍馬褂,早先是富貴人家才穿的服飾,到後來普遍了,變成全國的一般服飾,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顏色是外面黑,裡面紅。滿族婦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寬寬大大的,後來才變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她們的鞋子也很特別,是一種花盆式的高底鞋。至於漢族婦女的服飾,則和明代差不多。
清代-力量,智慧,九和氣的象徵清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也是我國服裝史上改變最大的一個時代,既承襲了傳統,又有新的發展;既受外族服飾的影響,又保持了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它的形制是歷朝最為龐雜、繁縟的,與其他朝代相比更有其鮮明的特色。在清代把黃 色的東西代表權利地位身份及避邪的作用,在清代皇家主辦的比武競技中,優 勝者會得到御賜的黃馬褂,那種鮮艷的明黃色代表著最高的讚賞與表彰。
清代皇帝龍袍
清代皇后朝服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
旗袍是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故稱為「旗袍」。
太平天國忠王朝帽
太平天國號帽圖及號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