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將無法逃脫債務危機?

中國將無法逃脫債務危機?2015-03-16 17:01:55 來源: 福布斯中文網(上海)

章家敦

戴維·沙姆堡(David shambaugh,中文名:沈大偉)曾是中國政府喜歡的中國問題專家之一,但本月6日他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令人震驚的文章,向他的中國朋友們發出了嗆聲。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列出了「彰顯中國政權的脆弱性和執政黨的系統性弱點的五大顯著跡象」。他列出的最後一個跡象是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中國經濟正在不斷惡化。他指出,改革「這支火箭正在發射台上熄火」,暗示中國經濟增長受制於改革進程。

沈大偉的批評者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經濟論據上,指出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足夠快。那些批評者們都錯了。

眼下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處於兩位數水平的最近年份是2010年,那年中國的經濟增速為10.4%。國家統計局報告去年的經濟增速為7.4%,低於前兩年每年的7.7%。

本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在「7%左右」。即便這個低增長目標也可能達不到。他在周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實現這個目標絕不容易。」

外界預期與李克強總理提出的7%這個數字大致吻合,但其中許多預期已經向偏低的方向靠攏。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期中國經濟今年增長6.8%。

反對沈大偉看法的分析師們似乎並不特別擔憂中國經濟增速的下行趨勢。比如,長久以來一直看好中國的亞瑟·克羅伯(Arthur Kroeber,中文名:葛藝豪)反駁沈大偉教授,他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快於世界上任何其他主要國家」。

大名鼎鼎的葛藝豪不擔憂中國經濟,這個立場正確嗎?

首先,很多人的看法和葛藝豪一樣。大多數分析師認為經濟增速放緩實際上是一個好的趨勢。他們認為,中國經濟之前擴張得太快。《南華早報》在沈大偉的那篇文章出現後發表的一篇社論中聲稱,經濟增長放緩將為結構性改革鋪平道路。那篇文章作出主觀評論說:「經濟急速增長不會對改革提供激勵作用,但經濟低迷為堅定實施改革提供理由。」

而一些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甚至認為,中國已經在實施改革,因為如今的經濟放緩正是中國已計劃的從依賴投資和出口的模式向消費導向型模式轉型的結果。

眼下確有一些支持這種樂觀看法的證據。比如,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零售銷售增長12.0%。此外,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1.2%,與2013年相比增加了三個百分點。

總之,有關中國經濟增長的爭論焦點是消費。

有三點需要記住。第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去年零售銷售數字無法與零售商和消費品公司報告的業績相吻合。此外,難以解釋的還有庫存不斷增加,同店銷售收入下滑,零售商毛收入下滑,以及大量商店關門等種種現象。

第二,目前中國消費顯然沒有在增長。在今年前兩個月(國家統計局將這兩個月合併在一起,以消除春節長假對相關數據造成的扭曲),貿易進口額驚人地下滑了20.2%,而且恰恰說明中國的國內需求驟降,是消費增長勢頭不穩的信號。

誠然,持續下跌的大宗商品價格促使進口額大幅下跌,但在賬簿的另一邊,中國政府最近幾個月以來一直在利用這個趨勢,增加戰略石油儲備,補充其他大宗商品的庫存。由此可見,中國的國內消費需求確實疲軟。新華社把今年進口運行情況令人沮喪歸因於「內需不振」,這個結論得到了差不多所有方面的認同。

第三,消費長期增長的前景非常渺茫。在這方面的禍首是中國的債務負擔。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報告,截至去年年中,中國的國家債務總額佔GDP的比例為282%。然而現在這個百分比很可能已經升高了100個百分點,尤其是如果GDP得以正確報告,而所有負債也都計算在內的話。

現在債務占經濟規模的比例非常高,以至於束縛了經濟增長,而中國政府必須想出如何避免一場危機的應對之策。中國官員肯定會採取他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使用的同樣策略,當時他們讓存款利率保持在異常低的水平,以此救助銀行和借款人。總之,中國那些早就受到「壓榨」的儲戶註定要承擔中國未來債務清理的大部分代價。而且由此得出結論,由於可支配收入減少,消費者將無法推動經濟增長。

本文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
推薦閱讀:

清代:儒學的繁榮與危機
如何看待直播行業危機漸顯這句話?
25%上班族有心理問題 4時段易產生職場心理危機
武家雜論-危機中,如何活的更久些(值得一讀的文章)
鏡頭下:大自然的步步危機

TAG:中國 | 債務危機 | 危機 | 債務 | 逃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