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青年們的鄉村改造記

在中國的大部分農村,農村淘寶進入前,村民們若要網上購物,就不得不去縣城或者臨鎮取件,直到菜鳥配送解決了當地的物流,這一問題才告解決。(攝影/浦峰)

文/張嘯柏

在新世紀的第十六個年頭,對許多農村人,村淘撬動的,不止是一兩件商品,還有他們日復一日的生活。

千縣萬村淘年貨

除夕剛過,江蘇省興化市下了一場大雪,天氣冷得厲害。離城市足有六十公里的下圩鎮,四圍十二村的村民們穿著厚實的冬裝,哈著氣,在鎮上熱熱鬧鬧的趕集,走親戚,這是年復一年的吵嚷。26歲的周建揚坐在自家店鋪里,想起不久前來找自己買年貨的老頭。

那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指著周建揚背後的電視屏幕說,快過年了,他想給自己買一件冬衣。

周建揚的新店開張不到半年,位於鎮上的中心街,是下圩鎮形制最特別的一家店。橘紅色的門頭,大大的「農村淘寶」四個字,進得店來,最醒目的是掛在牆上的一張大屏幕液晶電視,和電腦桌上的台式電腦連屏顯示。操作模式簡單,每一個希望購物的村民,周建揚都會幫助他們在專門的農村淘寶的平台上進行選擇,村民上看著電視屏幕上走馬燈似的商品頁面,滿意了,他就幫他們實現網上購物。

老人想買冬衣,周建揚選了好幾套深灰色又或者藏青色的大衣給他,既厚又穩重,是老人們常穿的款式,老人卻不滿意。

「停、停,就這了。」老人擺著手,示意那就是自己滿意的一套。

周建揚卻傻了眼,那是一套花花綠綠的衣服,用年輕人的話,只能用「潮爆了」來形容,生相老成的自己都hold不住。至少,淘寶頁面上,試穿的模特都是小鮮肉。

「您真要這套?」

「就這套!」

老人信誓旦旦,周建揚卻不敢下單:農村不比城裡,老人若穿了這樣「孔雀開屏」式的衣服,背後難保沒有人笑話,他怕老人的家裡人怪罪。

他找來了老人的小兒子,也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果不其然,後者簡直是要跳腳,堅決反對老父親的任意妄為。

老人就發了火,「平時你們給我買的衣服,我根本不喜歡,但村裡也沒別的,穿著就穿著。現在我自己網上買,那些衣服我再也不穿了。」

哈哈一笑,周建揚痛快的為老人下了單。

這是周建揚希望能給家鄉帶來的改變。他是興化市第一批「農村淘寶合伙人」,希望將家鄉帶進互聯網的藍海,打通從城市到鄉村的最後一公里。

2015年的夏天,數以百計的農村年輕人,報名參加了各鄉各村的考試,考題包括,「如果村民對所購商品不滿意,代購員如何在網上退貨」。第一批合格者31人,周建揚正是其中之一,他們分散在興化市不同的村鎮中,到這一年年底,人數已經擴展到67人,而2016年的計劃是,「村淘合伙人」在該市將增加到兩百人。

這是阿里巴巴雄心勃勃的「千縣萬村」計劃的一部分,總計劃是在三到五年間投資100億元,在全國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已經在全國十餘個省份展開。

「村淘合伙人」最基礎的工作,說來簡單:幫助那些不會在淘寶上購物的農村人買東西,與城市居民一道享受互聯網的福利。這聽起來不難,但在周建揚所在的下圩鎮,直到「農村淘寶」開展前,因為路不好走,這裡一直不通快遞。

原先,村民們若要網上購物,就不得不去縣城或者臨鎮取件,直到菜鳥配送解決了當地的物流,這一問題才告解決——這才是中國農村的現實,雖然截止2013年底,中國農村網民高達1.77億,但他們卻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最大化的分享互聯網對生活帶來的改變。

「村淘合伙人」劉建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下村宣傳「農村淘寶」的情景。一群村裡人聚集在村中心的場壩打牌,都是老大爺老大娘,他直愣愣的站在一旁,介紹著網上購物的好處:種類繁多,應有盡有。一個白了頭髮的老奶奶,突然橫插了一句,「那上面有一個人用的冰箱嗎?」聽起來不像是諮詢,而像是挑釁:看你瞎吹。

「有啊。」劉建立馬答應著,拿出手機登陸農村淘寶的app,就給老人家翻了出來,還有價格:七百多塊。他晃給老人看,沒想到老人只看了一會兒,就正色告訴他,「那我買一台。」

同是農村人,劉建知道,這樣的老人家,看錢看得緊,下個決心花點錢不容易,他當時很是吃驚老人的爽快。直到冰箱運到了,他去送貨,村裡不通車路,他推著個小板車就上門了,那時還是盛夏,累得滿頭大汗,老太太卻不在家,沒有手機也聯繫不上。劉健自顧自推開老太太的門,卻冷得打了個寒戰:一人住的房間里,空調呼呼的吹著冷風,房間里卻沒人,只有幾盤剩菜放在地上:老太太一直用空調給菜降溫。

聽起來糊塗得可以:這是一個一人獨居的老人,兒女都在外地打工,她留守在一輩子的鄉下,終於盼來一台一個人的冰箱。

在新世紀的第十六個年頭,對興化許多的農村人,農村淘寶,撬動的,不止是一兩件商品,還有他們日復一日的生活。

中國年貨大數據報告顯示,全國超過12000個農村淘寶服務站參加了阿里年貨節,消費比平時增長331%。(攝影/冉婧宇)

新時代的航船

江蘇省興化市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河網密布,湖盪縱橫。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研究過同是水鄉的江蘇省開弦弓村,寫下了著名的《江村經濟》。書裡面,提到了水鄉古老的交通方式——航船。人們乘船來往於鄉村與城市。但航船更重要的作用在於,他既是農民們購買的代理人,也是農民們銷售的代理人。

「每天早晨,約七時許……船沿著河划出村時,農民們便向航船主訂貨,『請在這個瓶里打20個銅板的油,在那個壇里打30個銅板酒』」

而到了要將一年所獲賣進城裡的時候:穀米、蠶絲。農民們同樣拜託著航船,為自己的收穫在城裡面尋找合適的買家。

八十年後,如周建揚一般的「村淘合伙人」成了村民們新的「航船」,不同的是,他們不再僅僅溝通從農村到縣城幾十里的水路,而是溝通大江南北。

產自阜寧的大糕、流行在上海的廚房裡的醬油、洋河的酒,留守老人為留守兒童購買GPS定位手錶,大到彩電冰箱,小到零食吃貨,劉健甚至為村民在淘寶上買了兩輛車……在興化市村淘服務中心,菜鳥網路的配送倉庫里,如今平均每天要收到750個快遞包裹,由四輛貨車,分成四路,送往各村的村淘服務點,再由村淘合伙人送往各家各戶。今年的年節,興化的村民們可以坐在家裡等待購買的年貨上門,也不用再在村裡的小賣部小心的分辨山寨食品:「康師傅」還是「康帥富」,「脈動」還是「脈劫」……

除了「網貨下鄉」,農村淘寶如同舊時的航船一樣,也幫助村民實現著「土貨進城」。這已經先一步在陝西、貴州、廣西等地的農村淘寶中實現。

在今年的阿里年貨節上,第一天,貴州辣椒醬5小時內賣出8萬瓶,一舉搶佔當日榜首。贛南臍橙累計銷售超過50萬斤,當地人增收40%;洛川蘋果11小時就賣掉18萬斤,相當於當地最大的蘋果電商一年能賣出的量。

興化同樣有著聞名全國的「土貨」:螃蟹。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螃蟹養殖地,人們熟悉的大閘蟹,90%以上都產自興化,光是周建揚所在的下圩鎮,就有超過3000戶螃蟹養殖者。

「我現在就想著早點把螃蟹銷售這一塊兒,放在農村淘寶的平台上。」下圩鎮政協主席婁金玉說,他同時也在鎮裡面主推電子商務。他看到了這將帶來的巨大收益,「有多少螃蟹就能賣多少。」

在興化,開辦村淘服務點,培養村淘合伙人,已經被納入了村裡幹部的考核:增加一個村淘合伙人,算5分。

興化市的「土貨上行」,不用等的太久,當地的村淘負責人介紹,這在2 016年就將啟動。

年貨節開幕當天,洛川蘋果11小時就賣掉18萬斤,相當於當地最大的蘋果電商一年能賣出的量。(攝影/陳地長)

農民也能貸上款

與「土貨上行」的延遲相對的,是興化率先試點的另一項「村淘合伙人」功能,「旺農貸」:為村裡的農戶和養殖戶,發放農業專用貸款——給農民直接授信,發放純信用貸款。

這時,村淘合伙人扮演了推薦人的角色。村淘合伙人經過網商銀行的培訓,會做一些基本的貸前信息收集,「我要給養殖戶的幾百頭羊拍照。」周建揚揮了揮手機,因為是信用貸款,信息的收集尤為重要,雖然是給熟人擔保,但做起貸前審查,他也毫不含糊。

發給農民的貸款都由周建陽這樣村淘合伙人完成第一道手的推薦,信息開始進入資料庫審核,申請通過後直接在線上籤訂合同。

不過,資質審核最重要部分在於數據篩查。在選擇地區的時候,網商銀行就每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虛假交易和違約情況進行數據追蹤,然後判斷來看要不要開通當地的網貸業務。

目前,網商銀行這款「旺農貸」平均獲批額度在5萬元左右,最高達到28萬元。放款方式為純信用貸款,無抵押無擔保,期限分為6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每月還息,最後還本金。資金都從支付寶走。

長久以來,農村金融都是中國金融的薄弱環節。農民們雖然都有銀行賬戶,但這些賬戶僅用於被動接受國家發放的各類補貼金,要想獲得基本的金融支持,大部分農戶要麼求貸無門,要麼忍受民間借貸的高利息。

數據顯示,當前農戶貸款餘額僅佔全部貸款餘額的6.4%,農村地區信貸檔案建立的數量僅為城市的1/4。在城鎮,每萬人擁有金融服務人員329人,而農村僅有1人。

互聯網的出現,使得銀行家們開始俯身靠近金字塔底部巨大而饑渴的客戶群,發生在興化的改變僅僅過去了2個月,效果卻十分明顯,從2015年12月開始試點,到2016年2月初,周建揚一共向15戶蟹農提供了貸款,總額97萬。

過去的螃蟹養殖,需要交付政府押金,每一年的蟹飼料也是一筆大錢,雖然最後所獲頗豐,但在一年之始,許多蟹戶卻往往缺少資金。

傳統的借貸,不僅利息高,更需要鎮上的公務員提供擔保,「鎮里就十幾個公務員,怎麼擔保得過來。」周建揚家裡也養蟹,他理解蟹戶的難處,這也是旺農貸受到村民歡迎的原因。

巧合的是,這同樣是《江村經濟》里,航船具備的第三項功能:代表城裡的商戶,向村民提供米糧的借貸。

舊時,水鄉的活力由航船維繫,如今的農村淘寶和村淘合伙人則野心更大,他們想徹底改變自己的家鄉。

2015年11月,旺農貸的到來,為「羊絨之都」清河帶去了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

村裡多了年輕人

未來,網商銀行的目標是達到10萬合伙人,3年內鼓勵20萬青年回鄉創業。

2016年2月3日,興化市幾個村的村淘合伙人聚在一起,商討年後春耕即將開始,他們可以向農戶推薦什麼樣的農資。

討論了一番,卻發現,雖然生長在農村,年輕人卻並不像他們的父輩,了解在土地上搏營生:化肥該用哪一種?尿素該用哪一種?甚至有人叫不出村裡人在用的牌子。

能想到的,就是「便宜的,村裡人肯定願意用。」

興化市的村淘負責人希望大家能回去了解父輩們對農資的喜好,以及心理價位,農村淘寶就可以幫助農戶去和農資廠家談價格,然後再拿著談好的農資推薦給村裡的農戶。

「讓親戚朋友買,不買也要買。」這麼說的是張貴斌,說完,大家都笑開了,他自己也笑。

張貴斌才25歲,90後,是興化村淘合伙人裡面有名的「富二代」:開著奧迪A7在鄉裡面送快遞。他的父親在當地做工程,原本安排他在村委會裡當村官,他做著做著就不願意做了,「我不喜歡拍馬屁。」而且,無論是寫文件還是針對村民燒秸稈的「禁燒禁拋」工作,張貴斌都覺得太無趣了。

雖然在南京讀的書,他卻不願意留在大城市——村裡面生活節奏慢,也更加安逸。冬日裡,他也有閑暇搬個凳子坐下來曬太陽,還可以和妻子一起照顧孩子。但村裡,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他的同齡人大多去了外地打工,「村裡面基本上沒什麼事可以做,年輕人待在家的,就是玩。」張貴斌也這麼渾渾噩噩的過,直到村支書讓他去參加農村淘寶的吹風會。

「聽得還挺激動的,覺得這是農村年輕人應該做的事。」他參加了培訓,通過了考核,迅速盤下了門面,開張了自己的農村淘寶服務點:既給村裡的有錢人在網上幾箱幾箱的買酒——那是父親的關係,也給鎮上的敬老院訂購按摩椅,給村裡的診所團購艾草、拔火罐,給村裡的殘疾人買來了輪椅,還給村裡的孩子們買零食……

周建揚也有相似的經歷,原本他在外打工,做過流水線的工人,也在酒店裡當過服務員,左闖蕩右闖蕩後,帶著在外結識的妻子回鄉創業——在鎮上開餐館,但鎮上的領導們總是賒賬,讓他也頭疼。還是他的父親告訴他,讓他去聽聽什麼是村淘合伙人。

回來後,他就迅速報了名。

「我們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下圩鎮政協主席婁金玉已經安排了,年節時候,年輕人都回了家,他讓每個村的村支書都給回鄉過年的年輕人開茶話會,希望他們能多考慮在家鄉發展,當然,要向他們宣傳宣傳村淘合伙人的創業新模式——不然,春節一過,25000人的鎮子就要少掉一半人。

「農村好還是城市好?農村應該比城市好,這裡風景美得不得了,獲得的資源也不應該比城市差。」婁金玉說,這要靠農村的發展——這也是這些年輕的村淘合伙人共同的願望。


推薦閱讀:

和蘭亭郡主【七律】春日鄉村無限好
讓鄉村兒童不再留守(建言)
美麗的鄉村,美麗的女孩
【今日名劇】《鄉村騎士》
鄉村的雨

TAG:改造 | 青年 | 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