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智慧]促進教師發展十大策略

[實踐智慧]促進教師發展十大策略作者:何大勝 曾宏建 王一川 發布日期:2009-09-21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我校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堅持以教師、學生、學校發展為本,全面實施教師教育工程,打造學習型師資隊伍,讓我們的教師成為「師德的表率、教學的專家、育人的典範」。經過幾年的努力一支德才兼備、愛崗敬業、一專多能、功底紮實、身心健康、善於合作、樂於學習、勇於創新、結構合理、適應素質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已經形成。 一、不斷完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不斷進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合格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師德,師德的升華在於高尚的人格。我們要求教師在心理、性格、氣質和能力等方面從嚴律己,以身垂範。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 落實各項教育法規的學習制度,依法治教、依法治學,弘揚敬業愛崗精神,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全體教師都能熱愛教育事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要樹立起教師正確的教育思想,懂得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首先是認真組織教師學習。近年來,我校圍繞專題研究,認真進行學教活動。學習十六大以來歷次重大會議的精神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領會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端正辦學方向和教育觀念。「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全校教師切實將教育職業與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堅定政治信仰,提高思想覺悟,明確個人價值取向;通過對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堅定教師職工的責任感、使命感,增強師德修養,提高執教水平。學習開縣先進教師群體的英雄事迹,組織教師觀看八集專題片《師德啟思錄》、觀看名師錄象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來激發教職工奉獻教育事業的激情。我們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了「修身立德,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的演講比賽。堅持文明處室的評選活動,這些活動對促進教師形成敬業愛崗、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促進學校兩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二、認真開展課題研究,做專家學者型教師 教師教育科研的意義在於:發現規律,獲得教育科學研究的成果;改進工作,獲得教育質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獲得教師專業發展的成果。進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策略。時代要求教師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學者型、專家型。廣大教師不僅應該掌握教育規律,教育教學技巧,還應通過教育科研實踐,不斷取得新知識,探索新領域,在教育科研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課題研究使我校的教育科研走向科學化規範化規模化。近年來,學校制定了一系列關於加強教研工作的10多個文件,使教育、教研、教改走上了規範化的管理道路,大大地推動了我校教育、教研、教改工作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全校科研教研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堅持研教結合,以研促教,大膽創新,努力實踐,寫出了很多質量高的研究論文,製作了許多有學術價值的課件、教案,並在各級各類學術團體中頻頻獲大獎。其中獲全國及省市級等級獎的87篇,獲萬州區級獎的612篇。在各級各類書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143篇,獨著、主編或參編各種教學輔導書及學術著作64本。 我校共有國家級子課題5個,市級課題6個,區級課題8個,目前已結題驗收4個。這四個課題是:重慶市級課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科教學課程,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研究》、萬州區級課題《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研究》、《中學生人格心理與學習能力實驗研究》、《研究性學習選題與組織實施研究》。正如專家組在成果鑒定意見中指出的那樣「該課題主研究人員務實工作,付出了艱辛勞動,研究帶動了一批教師投身教育科研,增強了教師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參研人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水平。」「 研究方法切實可行,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撰寫了一批優秀論文,開發了一批優秀課件,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幹教師。其成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三、落實校本教研製度,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校本教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它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自我反思:教師對自己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定專業提高學習及教研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同伴互助: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以教師或學生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專業引領:一方面聘請校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另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將教研專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教師素質提高,形成「優勢專家群體」。 為了有效地實施新課程,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十分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使校本教研活動成為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全校教師中廣泛開展「五個一」活動。教師每課有一次教學反思(教學後記);每周參加一次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每學年上一節校級研討課;每學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或典型案例);每學期編製一份試卷或製作一個課件。教師們深有體會:「在研討過程中,我學會了等待,能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學期課改就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學會了分享,即師生間的雙向溝通、彼此給予,是引領不是強制,是欣賞關懷,不是訓斥和指責;學會了寬容,胸襟變得開闊,氣度變得豁達,更加珍視個性,尊重多樣化;學會了合作,與領導、與家長、與同事、與學生;更重要的是有了一定的創新理念,知道了課改,課程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不斷的創新。」校本教研,讓教師們發現了個人專業成長的可能,為教師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寬廣的舞台。 我校校本教研以新課程為導向,改進和加強教研工作,立足學校,建立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研究和解決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為重點,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為宗旨的以校為本教研製度,使學校成為學習化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努力實現出名師、出質量、出特色、出理論的奮鬥目標。 建立了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諮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日、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計劃——行動——反思」操作方式,不斷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促進素質全面提高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其落腳點在於知識的綜合與應用;教學資源不局限於課堂,而向社會開放;教師在其中處於指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這門課程要求教師具備的知識與以往各位老師從事學科教學所需要的知識是有顯著區別的。以往學科教學所要求教師擁有的知識,主要由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要素組成,其中專業知識居於首要地位。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除了要擁有原有知識以外,還要有針對性地充電,這些急需補充的知識主要有:與研究性學習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理念;常用的信息技術;常用的科研知識;學生心理知識等。 研究性學習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設計者、合作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這種角色的轉變,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具備多方面的教學能力,而這些能力只有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才能得到提高。這些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教學設計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教學預見的能力、新知汲取的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應用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反思能力、合作性教學的能力、綜合評價的能力。 總之,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因此,不斷提高教師指導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素質,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近年來,研究性學習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頭戲在我校得到了有效實施,我們十分重視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能力,廣大教師通過學習和實踐,確立了與研究性學習相適應的鼓勵創新和實踐、學會欣賞學生的教育教學理念,掌握了網路技術、計算機軟體應用技術等教育技術手段,掌握了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文獻法、比較法、經驗總結法等教育科研方法並能指導學生有效運用,能認真研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心理特點,提高研究性學習指導的有效性。 五、不斷開發校本教材,促進教師觀念轉變 就本質而言,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追求有三方面: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的成長、學校特色的形成。這就是說,校本課程開發本身就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指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必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因為介入課程開發以後,教師會面臨新的教學觀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戰。讓教師參與課程發展,從理論上講,能增進教師對學校課程乃至整個學校的歸屬感,可以提高教師的士氣,提高教師的工作滿足感和責任感,使教師對教學工作有更多的投入。有研究表明,參與課程開發的教師發現自己比原來能夠教給學生更多的東西,而且教得更好,在課堂教學中更能指導學生使用學習材料和指導小組學習,對學生的期望有所變化。另有研究顯示,教師參與課程發展與實施其參與發展的課程綱要之間存在正相關;教師參與課程發展,可令教師對所教內容有更多的準備,也更為自信。可見「課程的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變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而且也是變革人。」課程開發過程實質上是一種變革過程,因為課程幫助教師在課堂上重建他們的知識觀及他們與學生之間的教育關係。課程開發意味著對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協作闡述知識的方式所進行的不斷的重組,同時對他們的教學進行再思考。這樣課堂就不僅是課程的實施場所,而且也是進行教育學實驗的實驗室。教師也就自然地成為這個實驗的主要參與者或者說是主持者。 總之,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使教師具有一個更開放的思維繫統,能夠改變教師不合時宜的觀念,使教師具有更強的批判性反思能力,更多地去發現和探尋他人的信念和思維方式,並能增加教師的探究性活動等等。 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研究者認為,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在精神領域、知識領域、技能領域三個方面為專業發展提供了可能。在精神領域,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給教師帶來了一系列新的觀念:以學生髮展為本、積極、主動地使自己走向「專家型教師」、合作精神、構建新型師生關係。在知識領域,校本課程開發不僅使教師改變了對知識本質的看法,而且為教師知識結構的改變提供了可能。在技能領域,校本課程開發有助於教師的技能發展,具體地說能提高教師的課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 校本課程開發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但教師的專業發展並不會自動發生。藉助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要求教師轉換角色。(1)從「消費者」到「生產者」,校本課程開發賦予教師一部分課程開發的權利,從而使課程開發不僅僅是學科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專利,而形成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開發課程的態勢,教師也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之一。(2)從「教書匠」到「研究員」,校本課程開發是基於學生的需要、社區的需求,這就迫使教師或多或少地要從事實踐研究。(3)從「點菜者」到「菜單提供者」,在校本課程開發環境下,學生可以參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課程「菜單」,圈點自己喜歡吃的「菜」,教師不再是「點菜者」而成為「菜單提供者」,點菜的權利則交還給了學生。學生還可以修改「菜單」,與教師一起對「菜」的配料、製作工藝等進行改造。(4)從「教師」到「導師」。(4) 從「獨奏者」到「伴奏者」。 為了切實有效地開發和管理校本課程,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提高校本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全面發展,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學校課程管理指南》的有關精神,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課程管理機制。制定了《重慶萬州高級中學校本課程實施綱要》,成立了由專家、校長、骨幹教師、學生代表組成的學校課程委員會,並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學校辦學理念制定學校課程發展規劃,定期對學校課程進行評估,促進課程不斷更新。充分調動學生、教師、家長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包括調查論證、制定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開發課程資源等,不斷提高學校課程的教學水平。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與高中新課程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的要求相一致,為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寬鬆的環境,立足本校,在學校層面為教學管理制度和重建提供經驗。 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全面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高質量實施包括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英語以及藝術、體育在內的必修課程。提供近100種以上能基本滿足學生髮展需要的選修課程,開發20多種體現本地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如三峽工程系列課程:三峽工程建設、三峽工程與旅遊、三峽工程與移民、三峽工程與環保、三峽工程與新城鎮建設、三峽工程與我校發展、三峽工程與五橋移民新城,校園系列:校園植物漫談、校園建築欣賞、校園文化建設與欣賞、校園綠化設計與欣賞。學校還不斷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參加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努力探索提高研究性學習的質量的管理制度。學校還加強了對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開設選修課、活動課等的能力,使他們能根據本地條件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各種校內外課程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六、開展讀書報告活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專業水平,我們提出了「創建學習型學校」的新舉措,每學期要求每位教師利用空餘時間至少讀一本好書,從而豐富每位教師的理念、知識、價值觀等方面的內涵。每學年,學校還在全校或教研組舉行了「讀書報告會」,每位教師都積极參与了該項活動,將自己的所讀、所思、所感進行了全面的交流,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大家受益匪淺,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不斷地讀書、學習、交流,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教育思想和行為。為了將讀書活動引向深入,突出重點,增強針對性,學以致用,我們還以骨幹教師為中心,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骨幹教師的讀書內容,在促進他們快速成長的同時,促進教師隊伍的整體提高。2004年我校骨幹教師讀書報告的主要內容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策略、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 七、建立教學督導制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為了進一步整合我校的教育資源,不斷優化課堂教學,努力提高畢業年級的出口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每年都要組織骨幹教師在畢業年級開展教學督導工作。督導的內容主要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及相關情況。相關情況包括備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考試、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興趣及學習方法等。督導的主要方式有查閱資料、隨堂聽課、調查訪問、開座談會等。要求學科督導組在充分了解每位教師教學情況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問題,為每位教師寫出不少於500字的督導報告,在報告中要多提希望和建議,以促進教師的發展。 八、組織教師外出考察,不斷拓展學習視野 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研組長的業務能力,2004年2月,在何大勝校長和曾宏建副校長的率領下,學校組織教研組長等赴四川成都、樂山的四所中學進行了考察學習。本次考察學習的主要內容有:這些學校教學管理,特別是畢業年級教學管理的情況;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課程改革的情況,如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選修課的設置、校本課程的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等;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及教師教育的情況;教研組在學校教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示範性高中建設的經驗和體會;辦學條件的改善情況,如教育技術的運用、圖書館建設、科技活動及文體活動設施的建設等。在考察學習期間,老師們採取聽課、聽介紹、索要資料、參觀等形式考察了國家級示範高中成都石室中學(原成都四中)、四川師大附中、樂山一中和四川省重點中學成都十八中,在考察學習過程中,老師們虛心學習,邊看邊問,收穫良多。既開闊了眼界,又受到諸多啟發。 近年來,我們在安排骨幹教師參加各種考察培訓的同時,還組織全校教師先後到西師大附中、兼善中學、涪陵五中、永川中學、銅梁中學、巴縣中學、達州中學、達州一中、梁平中學、雲陽中學、奉節中學、奉節永安中學等進行了參觀學習,就課程改革、畢業年級的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關問題與兄弟學校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九、開展教育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信息素養 現代教育技術發展促進了教育觀、教學理念變革,現代化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為教育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教學媒體與學科教學實踐相整合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和標誌,同時也是教師培養主要內容和策略。 我校信息技術教育的總目標是:實現全校教育信息資源共享,全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動化;加快教育資源庫建設,滿足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全面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加強教育研究和實驗,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斷提高信息技術教學和應用水平;加強領導,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把萬州中學建設成為重慶市及全國信息化技術教育的示範性學校。 教師培訓的內容和方式主要有:(1)電教設備使用培訓(常規電教儀器的維護及使用);(2)電腦基礎知識培訓(計算機的軟硬體知識、DOS操作系統、WPS和WORD文字編輯系統、資料庫、WINDOWS操作等);(3)課堂設計培訓(開展怎樣說課、怎樣上好一堂課、怎樣評課、怎樣設計網路教學課等多項培訓);(4)網路運用培訓(上網操作,收發電子郵件,資料搜索,校園網內部系統使用);(5)課件設計製作培訓(PowerPoint、幾何畫板、Authorware、FrontpPage、Flash等,鼓勵教師個人CAI製作,在製作過程中培訓教師,也為大容量課件庫作充分的資料準備);(6)教師計算機等級考核;(7)選送教師參加區級培訓、國家級培訓及培訓者培訓。(8)教育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培訓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培養了一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教師隊伍,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明顯增強,教育技術論文、課件、網站、優質課等不但量大,而且獲獎層次高。一項教育技術市級課題通過結題驗收,另有一項市級課題和兩項國家級課題正在實施。2004年12月,我校被評為重慶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我校在運用信息技術,創建現代名校的過程中,教育理念新,認識水平高,工作落實好,做到了硬體建設硬,軟體建設有特色和亮點,在打造數字化校園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路和方法。校園網路建設符合要求,做到了經濟、實用、好用;信息技術教育科研成果突出,研究水平高,在普通中學中名列前茅;教師學習和運用教育技術的積極性高,校園網使用頻率高,絕大部分教師會用且較熟練,教師培訓提高有成效。 十、嚴格教師調入制度,用導師制助其成長 近年來,隨著學校規模的發展,我校新調入了近3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為了迅速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我們除了把住進口關選取德才兼備的優秀者之外,還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導師制」活動,通過導師導思想,帶業務,傳作風,為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們對導師提出的主要要求有:1. 指導青年教師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及學校教學方面的規章制度。2. 指導青年教師鑽研教材,熟悉教材,做好備課工作,重要章節的教案要審核、提出修改意見;每學年指導青年教師至少在校內上兩次公開彙報課。3. 指導青年教師掌握教學常規,儘可能安排青年教師聽自己的課;同時,指導老師每學期聽5—10節青年教師的課,做好聽課記錄,並及時反饋聽課意見。4. 指導青年教師做好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批改、評講工作。5. 指導青年教師開展課外興趣小組、科技小組及學科競賽、專題講座等「第二課堂」活動。6. 指導青年教師編寫單元、階段練習等試卷及做好試卷的批改、評講、統計工作。7. 指導青年教師參加教學科研活動。8. 指導青年教師做好期中、期末教學工作總結。9.指導教師隔周對青年教師就備課、教學、輔導、作業及班級管理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檢查,以幫助新教師儘快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做好「傳、幫、帶」工作。同時,將活動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務處,與教務處經常保持聯繫。10. 對青年教師在師徒結對期間的表現作出書面鑒定。青年教師的轉正定級將依據指導教師提供的文字材料,並廣泛徵求學生、家長、班主任及有關教師意見,對青年教師的工作情況做出認真客觀的評價。 我們對青年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有:1. 每學年要擬定自己的發展計劃,經指導教師和教務處同意後,認真落實。 2.認真虛心地接受指導老師的指導,經常地主動地向指導老師請教。 3. 有計劃地聽指導老師的課,一般情況下,每周聽課1—2節。並認真記好聽課筆記,寫好受益體會。4. 主動邀請指導老師審核自己的教案,聽自己的課,邀請指導老師聽課每學期5—10節。5. 認真做好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批改、評講工作;認真做好單元練習、階段練習等試卷的編寫、批改、評講、統計工作。6. 認真組織參加課外興趣小組、科技小組及學科競賽、專題講座等「第二課堂」活動。7. 青年教師每學年至少在校內上兩次公開彙報課。8. 積极參加教育、教學科研活動。9、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效率。10. 認真寫好拜師學習的心得體會和總結。


推薦閱讀:

李揚:破解發展"雙缺口"是中國了不起的奇蹟
周易探源:易經的起源發展和演變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
英美德智能製造發展及啟示
貴人語遲?寶寶語言發展關鍵期,錯過就晚了

TAG:教師 | 策略 | 智慧 | 發展 | 實踐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