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不是癌症必挨
新快報記者 梁瑜
近年來我國癌症患者的數量不斷攀升,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每天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已達到1.2萬例,而癌痛作為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伴隨性疾病,其發生率高達61.6%。專家表示,疼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征,在我國,癌痛未被治療或治療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約有70%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規範化的鎮痛治療,他們需要規範化治療癌痛。
A
超六成癌症病人有癌痛,但治療不足
「癌症患者中,約1/3接受癌症治療的患者出現疼痛,超過2/3晚期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癥狀,50%的疼痛為中度至重度,其中30%為難以忍受的重度疼痛。」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內科副主任、中山大學肺癌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力教授在萌蒂(中國)支持的蔚藍絲帶走進「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指出,我國癌痛治療現狀是:多數地區癌痛治療處於普及階段;普遍存在止痛治療不充分現象,且存在很多誤區;臨床醫生對止痛藥物認識不足,缺乏足夠使用經驗;開始重視個體化治療,但缺乏可供參考的循證醫學證據。
為何我國癌痛治療不足?張力進一步指出,患者家屬、醫護人員、藥品供應和管理方都有原因。患者家屬極其缺乏癌痛治療知識,擔心止痛藥成癮,缺乏社會和心理支持;醫護人員忽視疼痛治療,癌痛規範化治療的知識不足,也對阿片藥物「成癮」恐懼;而藥品供應和管理方對阿片類鎮痛葯合理用藥認識不足,對「成癮」有恐懼,對阿片類藥物管制過嚴、供應不足……
B
癌症患者發生疼痛首先要全面評估
「癌痛需要規範化治療,2009年我們率先在廣東省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的倡導組織下啟動了『無痛病房』項目。」張力稱,截止到2006年12月,全國已創建了67家國家級和856家省級無痛示範病房,廣東省有130家單位掛牌「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病房」。「目前,接受規範化癌痛治療患者的門診例數在穩步增加,這說明了大家的意識、觀念在改變。」
「通常我們在病房裡工作,在接待每一位病人的時候,都會篩查他們有沒有疼痛。如果一旦發現病人有疼痛,我們就會遵循一個流程,包括評估、鎮痛措施的落實、健康教育、隨訪、記錄。」該中心內科護士長鄒本燕表示,一旦發現疼痛的病人,護士就會將癌痛治療列入到工作常規,包括對疼痛的全面評估、量化病人疼痛程度、有無心理影響等。她舉例說,靜脈滴注嗎啡的病人每15分鐘就要進行一次疼痛評估,如果是口服的就30-60分鐘評估一次;還要用疼痛評估尺量化病人疼痛的強度,有臉譜法、數字分級法和劃線法;此外還要全面評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質,是酸脹痛還是針刺痛等,再轉告主診醫生;當然還要評估病人有沒有焦慮或抑鬱、病人的經濟狀況及全身的重要臟器健康狀況如說肝腎功能等。
C
安全鎮痛須按「三階梯」規範化治療
規範化癌痛治療強調治療癌痛要「規範化」,這也是避免病人擔心的所謂「成癮」問題的關鍵。張力表示,目前的癌痛治療都是三階梯鎮痛:輕度疼痛的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中度疼痛者用弱阿片類藥物,並可合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重度疼痛者用強阿片類藥物,並可合用非甾體類抗炎葯、激素類、抗抑鬱葯、抗驚厥葯等。「規範化癌痛治療的標準,一是疼痛程度<3,二是24小時內爆發痛<3次,三是24小時內需要解救藥<3次。」鄒本燕稱,也有10%的病人經過了三階梯的鎮痛治療都不能達到鎮痛目的,就需要外科加入治療,給病人使用鎮痛泵等。她稱,如果病人還會出現中度以上的疼痛,說明給藥量不夠,就可以加一個劑量。只要遵循規範的治療,病人出現的副反應輕,用藥過量的可能性也降到最低。
當病人癌症治療效果好,腫瘤受到控制,癌痛也會慢慢減輕,最後可以不用鎮痛。而止痛藥的劑量也是慢慢下調的,以防出現戒斷反應。
「我們鼓勵病人和家屬參與鎮痛,相信疼痛可以通過恰當的措施控制,配合醫務人員評估疼痛情況,接受醫務人員推薦的止痛方法。」該中心護理部主任覃惠英稱。
推薦閱讀:
※紅酒是癌症「良品」or」殺手」?
※Science揭秘癌症的保命符
※2018開年大預測:人類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我所經歷的為我爸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白血病?
※一位腫瘤科醫生的自述:癌症患者永遠不明白的真相!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