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生一世一雙人,且看古人是如何定情的?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愛情的浪漫傳說,這些膾炙人口故事都包含了中國古人對美好情感的嚮往和憧憬。現如今,我們有情人節、七夕節等等節日來幫助男女更直接的表達彼此之間的愛意,但在禮教森嚴的古代,人們大多靦腆害羞,很多情意都不能直白的告訴對方,只能通過愛情信物傳情達意。

那麼,古人究竟是靠哪些定情信物來許下白頭偕老的諾言呢?今天,小編就趁著西方情人節之際,為大家盤點下中國古代那些浪漫而精美的定情信物:

一 | 香囊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據《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倉皇西狩,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自縊後,屍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後,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復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卻只留下眼前這隻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過去後,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二 | 戒指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為戒指是定親或定情的信物,所以這個小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卻是極重的。這一種傳統哪怕流傳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讓心愛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者幸福的戴一輩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太平廣記》里說,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曰:「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已憂思而死,二人遂神會於王氏宅中。

三 | 手鐲

手鐲起源於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時期。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遺址,和位於山東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均發現了陶環、石鐲等古代先民用於裝飾手腕的鐲環。從出土的手鐲實物來看,有動物的骨頭、牙齒,以及石頭、陶器等。手鐲的形狀有圓管狀、圓環狀,也有兩個半圓形環拼合二成的。

唐宋以後,手鐲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了高度發展,有金銀手鐲、鑲玉手鐲、鑲寶手鐲等等。造型也有了圓環型、串珠型、絞絲型、辮子型、竹子型等。及至明清以後,手鐲的款式多以金銀鑲嵌寶石為主,並且盛行不衰一直傳承至今。

四 | 纏臂金

纏臂金,或曰臂釧。早期臂釧實物多出現於北方地區,通常將金銀條錘扁,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八圈,並有花、素之分。鏤刻有花紋的,稱「花釧」,素而無紋的,稱「素釧」。纏臂金的奧妙在於,無論從什麼角度觀察,所見都為數道圓環,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一般美麗。

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起到增輝的效果。

五 | 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髮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信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亡妻分離的痛楚。

古代的人們用各種各樣的信物來見證他們的愛情,上文尚未提到的愛情信物也有很多,然而不論是哪一種信物,它們都被賦予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時至今日,我們談起時仍然津津樂道,神往不已!

那麼你和TA的愛情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年你們定情的信物又是什麼呢?趕快在底部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愛情甜蜜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古人把養子稱為「螟蛉」?
古人詩詞里的7大憾事,總有一件是你逃不掉的?
揭開千古之謎|古人為什麼用龜殼的變化來占卜?
古人的名片,滿眼都是好字啊!
古人對年齡的稱謂祥解(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_過一日,少一日,生...

TAG:古人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