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課堂」:學生精神生長的家園

綠色課堂之美我們對綠色食品都不陌生,一般都吃過,有的還栽培過。通常意義下的綠色食品是指沒有農藥化肥污染、無公害、對人體健康與生命發展有益的食品。從對人的身體健康、生命發展有益這個角度來看,我斗膽把綠色食品這個概念「移植」到我們的課堂。我們不妨把關愛生命、關注人的發展、孕育人的智慧、張揚人的個性、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和諧、自然、快樂的課堂稱之為「綠色課堂」。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就是:綠色課堂之美。一、「綠色課堂」的和諧之美課程改革生機勃勃,課改教學春意濃濃。我經常看到,在我們的課堂里,孩子們在自主探究;孩子們在合作交流;孩子們落落大方,侃侃而談;孩子們心靈手巧,個性飛揚。在我們的課堂里,既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爭辯質疑,又有思維碰撞之後的怦然心動;既有孩子們頷首傾聽的側影,又有他們動筆動手之後的靜心感悟。在我們的課堂里,既有思維的多元性,又有思想的一致性。例如,學生在猜想圓錐體的體積時,有的想到把錐體掏空,裝滿水,去量水的體積;有的想到裝沙,去量沙的體積;有的想到做一個柱體,尋找柱體和錐體體積之間的關係......他們的這些想法,既開放,又統一到了「轉化」這個數學思想上來了。在我們的課堂里,聽不到了「你這個笨蛋」「你真是不可救藥」的呵斥,我們感悟到的是師生之情水乳交融;在我們的課堂里,看不到了老師一講到底的冷清,我們體驗到的是師生的激情和智慧開始中和。二、綠色課堂的自然之美新課改的路上,民主之風勁吹。處處都有老師燦爛的笑臉,時時可聞老師賞識的讚揚。的確,在老師笑眯眯的鼓勵之下,多少含苞的花蕾爭相鬥艷;在老師甜蜜蜜的賞識之下,多少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但是,我們的老師仍然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是十八般武藝,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等等都應該有。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負責任的教育。因此,我們的教育既栽花,又剪刺。我們的課堂既有春風細雨,又有冬雪秋霜。久而久之,我們的孩子們漸漸地、自然地從自卑走向自信,由自信變得堅強。我們的課堂是流動的課堂。在這裡,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尋,只有隨著學生動態的變化而隨時調整的發展軌跡。課前,老師們精心安排了大小環節,周密設計了思考提問,而一旦面對活生生的孩子,我們就自覺地把課堂看成了有生命的課堂。事先設計好的一切框框都被打破了,所有的「有序」都變成了更高境界的「無序」。這種更高境界的「無序」指的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憑藉我們老師的理念、底蘊、方法,隨時隨地挖掘一切教學資源,引進智慧的源泉。一切都那麼舒展自然,一切都那麼脈脈含情。例如: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畫面:老師布置學生朗讀後,大部分的孩子已經讀完,剩下一兩個甜甜的聲音還在繼續,而我們的老師依然在入迷的傾聽;我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師帶學生去野外觀察螞蟻的活動,觀察完事以後,師生準備回家,可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子還靜靜地趴在地上沒動,老師輕輕地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我在聽螞蟻唱歌。」老師馬上把手指頭放到嘴邊,「噓」地向別的孩子示意小點聲,站在原地等待。別打擾了這位男孩聽螞蟻唱歌。這個畫面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因為,這個畫面既充滿了這位老師的人性美的自然流露,又使我對人、自然以及生命感到深深敬畏。三、綠色課堂的快樂之美先說一個例子吧。當小學生認識完20以內的數以後,我們把含有數字的旅遊景點引進課堂,如:一線天,雙龍洞,三潭印月,四合院,五台山,六和塔,七星岩,八達嶺,九寨溝,十三陵,這時,你去想像一下孩子們樂翻天的情景吧。再想一想,我們把「蠟筆小新」引進課堂,去講童話故事,把曹沖請到數學宮殿,去「稱」圓錐體的體積,讓「走迷宮」走進「數學樂園」,把姚明請到統計表、統計圖中來投籃......這時,你不會懷疑我們的孩子玩得開心、學得紮實、悟得深刻吧。正是老師們富有情趣的設計,才使得孩子們快樂閱讀、快樂體驗、快樂思考、快樂成長。正是有了這種快樂,孩子們的聰明與智慧才自然噴發。我看到過這樣一個例子。計算1+2+3+......+98+99+100。上課老師放手讓學生小組探究,學生得到了五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學生興奮不已。當老師小結後準備下一個環節時,一個孩子高興地大喊大叫:「老師,我又想到了另一個方法。」原來,他把100個數分別對應100條線段,把這些線段排成了一個梯形。所有線段的長的和就是梯形的面積。因此,1+2+3+......+98+99+100=(1+100)×100÷2=5050。我當時看了這個例子的第一感覺是:快樂產生智慧。而這,正是綠色課堂追求的最高境界。最後,親愛的老師們,我想提個建議,每天睡覺之前,我們都應該問自己一句:今天,我的課堂綠色了嗎? 綠色課堂」:學生精神生長的家園 葉瀾教授提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從生命的視角來探討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楊叔子的論文《綠色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交融》(見《基礎教育》2004年第1期)揭示了「綠色教育」的精髓是:人類智力的開發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只有加強教育的人文性才是可持續的。課堂必須以「人」的成長與發展為中心,它不只是學習科學知識的地方,更是人文教育的場所。綠色的課堂是學生「在生長的過程中學」,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教育過程,而是一個生命工程、陽光工程、綠色工程。我們要在這樣的理念下研究與實踐「綠色課堂」。      綠色課堂的特質      「綠色課堂」是在揚棄「知識課堂」、「技能課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新一代課堂教育教學理念,其核心是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人的和諧全面發展。美國學者里德利等人在《自主課堂》一書中也提倡創建積極的綠色的課堂環境,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加註重人的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不斷發展和解放人的個性,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綠色課堂」是一種動態的、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高效且充滿活力的課堂。   我們提出了「綠色課堂」的理念——讓學生「在生長的過程中學」。「學在自主生長中」肯定了最首要的是「生命自主生長」,這是自然的,學是服從於生長的,是服務於生長的;「教師在過程中激發」綠色課堂是在尊重學生自主生長的基礎上,是一個「重過程、重激發」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的作用也很重要,是引導激發學生成長,讓學生的生命發展由自發走向自覺,達到更高層次的生長目標。「學是為了更好的生長」,課堂是生命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只有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家園,才能讓學生在課堂生活中綻放出生命的色彩,享受生命的快樂。   課堂教學主要標誌是:1.重現在:學生能在多大範圍和程度上「運用已知求索未知」的能力發展;2.展未來:學生能否在課堂上起步「適應未來的領悟」,以創造性的對待以後的工作和生活;3.綻放出生命的色彩:生態的課堂也是生命的一個過程,讓孩子要在課堂上體驗生命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以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學生的生命,以自己的心靈去感召學生的心靈,並讓這種影響與感召轉化為學生自主成長的內在動力。      綠色課堂的構建      1.由「情感麻木」走向「主體覺醒」,重建「對話課堂」     人是自然的人,是生命的人。交流對於生命來說十分重要,是群體生存的方式,而對話對於人來說更是特有的溝通學習過程,是自我需要與相互促進的外在平台,人的發展是在人與人的對話中實現的,這是人的自然發展規律。   (1)平等對話   綠色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廂情願的「獨腳戲」,是師生、生生之間以教材為紐帶進行的真情平等對話。    既然是對話,就是一種交往,就意味著平等。平等對話基礎是「靜謐安詳的生活」、「彼此傾聽的關係」。因此教師應拋開「教師至上」的觀念,真誠面對學生。把幽默、微笑帶進課堂,要重學科,也要重學生,要追求效率,更要體現課堂的生命意義。如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的語文課,學生妙語連珠,師生關係融洽,平等交流。能有這樣課堂魅力,因為於老師有真誠平等對話的理念。   (2)多向對話   課堂對話不是你問我答的平面式對話,而是立體的。對話內容是多層面的,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啟發與收穫;對話的對象上也是多方面的:「同客觀世界的對話、同他人的對話、同自己的對話、同文本的對話」;再者對話的形式也是立體呈現的:並非只是語言的對話,還有眼光、體態動作、文字、表演等。   多邊互動的對話是對立於獨白式教學的,不是施與與承受,而是互相施與、共同受惠,有利於教師的「激發」。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複雜的公式、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和文字意義的深刻性等,教師除了以口、手、耳、目來相傳、示範、模仿來傳遞信息,還須根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實現「多向對話」策略,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   (3)心靈對話   調動情緒觸動情弦的對話是人類特有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能僅僅停留在談話的層面,而要懂得如何去與每一個個性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坦誠的心靈對話。蘇霍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在這裡,誰有耐心和細心,誰就能取得成功。」在對話中師生情感交融,心靈交匯,教師能真正地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進行心靈深處的交流與對話,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崇高教育境界。   心靈對話體現在三多:多一些愛心、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誠心。教師應該把「微笑帶進課堂」,給所有學生以真誠的微笑,不管是優生還是後進生;教師應該把「激勵帶進課堂」,給每一個學生以賞識,賞識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切不可諷刺、挖苦學生,最根本的是教師把心靈真正帶進了課堂,才能融洽師生關係,架起師生情感橋樑,滿足各類學生的心理需求,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話,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由「情感麻木」走向「主體覺醒」。   2.從「教的程序」走向「學的選擇」,重現「智慧探究」   關鍵詞二:綠色課堂是「陽光」的課堂。 「綠色課堂」有愉快豐富的表情,更有活潑開朗的性格,是陽光的課堂。學是服務於生命、服從於生長的,是給生命以營養,目的是為更好地成長、生活,「在生長中學,在學中生長」的「過程」必須是充滿朝氣和陽光的。預設的單一的教的程序是「灰色的」,生成的有選擇的學的過程才是生態的,是充滿智慧的。   課堂教學的發展也經歷著由「櫃檯式店堂」向「開架式超市」發展的過程。開架式的「超市」相比於櫃檯式的「店堂」的最大特點是:提供場面大,容量多,選擇多向;營業員在後台服務,讓顧客在前台自我比較,自主選擇;可以讓顧客在這樣的平台中激發預設以外的新購物慾望——即使在「預設的程序」中也會出現更多的「選擇」。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要為學生搭起一個大容量的、可以自主選擇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獲得更好生命發展的平台,讓學生在這樣的平台上進行情感的交流、知識的傳遞、主動的探究,以實現智慧的發展。   (1) 智慧在流變中產生   到櫃檯式的店堂里購物只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顧客在與營業員的一問一答中完成預設程序,很難有新的內容生成,營業員累,顧客一多會無所適從,而顧客亦無其他購物願望生成。只有進入超市,顧客才能流轉於各個貨櫃,環境變化著,思維也變化著、更新著。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搭起多個「開放的貨櫃」,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求,在流動變化中智慧得到生髮。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變「教」為「學」。如教學《年、月、日》時,老師給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個老奶奶到今年只過了19個生日,這是為什麼?」本想以此導人新課,而學生反饋時,一下子說出很多要教學的新的內容:這位老奶奶是2月29日出生的,還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年分兩種,平年和閏年……導入失敗了,顯然預設的教學程序已無法匹配學生現有數學現實,於是老師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了調整:首先讓學生看書、自學,互動交流,重點研究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然後請學生為「2008中國奧運年」設計一張年曆卡。這個案例,由於教師及時調「教」的思路為「學」的思路,不但實現了比預想設計更好的教學目標,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使課堂教學更有活力。
推薦閱讀:

林海峰先生的> (14--15)(綠色養生)
收視率,要綠色的!
綠色小童裙(鉤布結合)
東方金誠與綠色江西在一起

TAG:精神 | 學生 | 綠色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