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做超越觀眾期待的喜劇

  暑期將至,綜藝真人秀節目的競爭越發激烈,在如今唱歌、親子真人秀瘋狂扎堆的時代,《歡樂喜劇人》作為一檔喜劇明星競賽真人秀節目,越播越火,無論是衛視收視、網路點擊、話題效應,都不輸其他綜藝節目,尤其是在每周六晚這樣一個黃金時段,仍能位列省級衛視黃金檔節目排名前三位,這其中吸引觀眾的究竟是什麼?

  觀眾苛刻,喜劇應該怎麼做?

  和2014年一季度央視、衛視20多檔喜劇類電視綜藝節目比拼相比,2015年一季度的電視綜藝市場上,喜劇類的電視綜藝可謂大浪淘沙,數量縮減了一半之多。由於電視節目競爭越來越殘酷,在非常大的節目供給量面前,中國觀眾善變的特點顯露無遺,尤其是喜劇綜藝節目,被業內稱之為「費力不討好」。

  而《歡樂喜劇人》選擇將開心麻花團隊、遼寧民間藝術團、白眉工作室以及吳君如、賈玲、李菁等眾多國內喜劇明星放在一起同台競演,如何將娛樂、綜藝、真人秀等多方面的元素結合起來,又能令觀眾耳目一新,成為擺在節目組面前的一道難題。

  作為《歡樂喜劇人》的導演,上海東方衛視獨立製作人施嘉寧表示:「電視喜劇節目難做,是因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具體的困難,比如說南北文化差異問題,喜劇演員之間的芥蒂問題,同台競爭更是困難。」

  在做《歡樂喜劇人》這檔節目之前,施嘉寧曾製作了《笑傲江湖》、《生活大爆笑》兩檔喜劇綜藝節目,一個是喜劇達人選秀節目,一個是在引進了韓國模式基礎上製作的中國版喜劇節目,施嘉寧認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兩個節目的積累,才有了今天的《歡樂喜劇人》。選擇做喜劇綜藝節目,在施嘉寧看來,「方向是對的。因為不管在網路上,還是在電視節目類型上,都可以看出觀眾對喜劇的需求。」然而,喜劇節目除了上述客觀存在的難度之外,對演員、編劇要求也非常高。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共有12期節目,每周要推出6組喜劇人新創的作品,這考驗的不僅是喜劇演員的表演水平,同時也在考驗編劇的原創能力,「面對苛刻的觀眾,我們的演員必須拿出超越觀眾期待的東西。觀眾對喜劇節目的期待其實有兩條線:春晚和網路。」施嘉寧說。

  笑,同時傳達清晰的價值觀

  看過《歡樂喜劇人》的觀眾會覺得這檔節目似乎與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太一樣,沈騰不再是春晚舞台上那個「郝建」、宋小寶的表演甚至更具現代感……施嘉寧表示,做綜藝節目和拍電影一樣,首先關鍵點在於人物,要去尋找具有特點的人物,而這些喜劇人都是帶著自身的訴求來到這個節目的,「他們渴望在表演風格和演技上有所突破, 而通過整個一季節目,觀眾會看到他們的變化。」

  節目開播之初,有人會認為這檔節目是新版的《綜藝大觀》,或者是央視的小品大賽,可是在施嘉寧看來,節目更關注人,而不僅是比賽。在喜劇外殼下,實際上節目內核是真人秀——關於這些喜劇人的故事,展現這些喜劇人在每期節目中的心態變化,包括演技的變化,包括他們的創作理念。「節目在讓人笑的同時,傳遞出清晰的價值觀,這是我們做這檔節目的方向——了解喜劇人背後的創作故事。」

  以解構和混搭創新節目模式

  《歡樂喜劇人》第一期節目播出後,有觀眾反映節目模式「抄襲」《我是歌手》,但是隨著後續幾期節目播出,觀眾的關注點已經完全轉移到了節目內容本身。

  在施嘉寧看來,這涉及節目的原創問題。他並不否認節目採用了《我是歌手》的賽制,但是如果觀眾細心看,節目還有《笑傲江湖》、《生活大爆笑》的影子。

  談到「借鑒」國外節目模式,施嘉寧十分感慨,電視發展到現在,很多業內人都在呼喚原創,但我們怎麼可能一夜之間拍拍腦袋就想出一個能夠超越國外幾十年發展軌跡的模式呢?「綜藝節目在國內發展了近10年,這10年我們消耗了歐美幾十年的節目模式。現在在歐美市場我們已經買不到節目模式了,他們一旦出新,還沒有經過任何驗證我們就會買來。」施嘉寧告訴記者。

  那什麼是真正的原創?「我覺得節目模式的創新可以理解為解構與重構,就像造汽車一樣,外觀一樣,但發動機是自己的技術。《歡樂喜劇人》的模式和賽制是被驗證過成功的東西,我拿來為我所用,而其中的內容是自己原創的,這樣的融合與混搭,將成為未來越來越多節目的製作方式。」施嘉寧表示,「一旦觀眾認可節目內容,沒有人會詬病節目模式,而融合現有成功的模式才可能創新。」

推薦閱讀:

《泰囧》兩周狂卷6億 觀眾「報復性觀影」?
受到觀眾怒贊,卻早早「死」於宣發與排片的《綉春刀》
馮小剛:中國垃圾電影太多 因為有垃圾觀眾捧場
明天我將成為參觀世博會的第一批觀眾
朴樹這場演出,唱哭自己,也唱哭了觀眾

TAG:喜劇 | 觀眾 | 超越 | 歡樂喜劇人 | 歡樂 | 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