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暴露出的中美早教問題!
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下面兩個場景:
場景一
地點:中國杭州,西湖邊的一家餐館
人物:兩歲男孩寶寶和他的媽媽、爺爺、奶奶
事件:午飯
媽媽把食物喂到寶寶的嘴裡,寶寶把食物吐了出來,奶奶馬上抓了紙巾替寶寶擦拭被食物弄髒了的臉、衣服和椅子。寶寶一邊吃,一邊玩,一不小心打翻了面前的小碗,媽媽訓斥他,奶奶訓斥他。寶寶繼續三心二意地吃,一心一意地玩。差不多吃完了,寶寶跳下椅子,滿地跑,時不時跑到別人的身邊,好奇地探頭看別人在做什麼。每次,當他準備有所行動時,媽媽或者奶奶都衝到他的面前,把他抱回自己的座位。
場景二
地點: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旁的一家餐館
人物:1歲3個月的女孩莉莎和他的爸爸、媽媽、奶奶
事件:午飯
爸爸把食物盛到莉莎的盤裡,把適量食物放進勺子,把勺子遞給莉莎。莉莎接過勺子,顯得十分興奮,她試了幾次終於成功把食物放進嘴裡,爸爸、媽媽和奶奶為她鼓掌,誇獎她:「做得太棒了!」莉莎也會直接抓起一把食物塞進嘴裡,把臉、手弄得很臟,看著她的大花臉,大人們都笑了,莉莎也跟著笑,但沒人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當莉莎表現出對食物不感興趣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把隨身帶的小玩具交到她的手裡,陪莉莎玩。
或許,這是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生活場景,但一些教育的種子恰恰就在此時開始埋下:
把食物喂到孩子嘴裡還是送到他手裡?
爸爸媽媽把食物喂到孩子的嘴裡,對於孩子來說,吃就變成了一個相對被動的行為,難以有他自己的發揮和創造。爸爸媽媽把食物送到孩子的手裡,讓他自己把食物放到嘴裡,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幫助孩子開始學習使用工具,掌控自己的行動,其中還有挑戰,有挑戰便有樂趣,成長便在這個過程中實現。
對於孩子的探索性行為是鼓勵還是阻止?
但凡是探索,大多數時候會給人們帶來麻煩。兒童天性喜歡探索,但父母時常因為害怕這個、擔心那個,更喜歡把孩子約束在自己設定的條條框框里。時間一久,孩子真的什麼都不願意去做了,這個時候,父母又會責怪孩子:「你的膽子怎麼這麼小?」或者「別人這麼能幹,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如果在孩子幼年期,父母不願意承擔小麻煩,等孩子長大了,就得承擔大麻煩。與其阻止孩子探索,不如引導孩子進行恰當、安全的探索,父母能與孩子一起探索,那就更好了。
父母是否鼓勵孩子與陌生人進行交流?
其實,孩子是天生熱愛學習的,只是他的學習形式通常不為大人所知。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而且會觀察身邊的環境和人,他渴望交流,這個時候的他總是積極、友好並且開放。在孩子不打擾其他人的情況下,如果他對旁邊的陌生人產生了好奇,父母可以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和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這也是孩子融入這個社會的第一課。
教你製作最炫,最酷的免費寶寶音樂相冊,記錄寶寶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分享最豐富,最全面的母嬰安全,健康;幼兒教育,親子等方面的信息,伴您和小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一切盡在「寶媽課堂」,關注方法:微信號:baomakt(公眾號搜索「baomakt」長按複製).
本文來源:做個好媽媽
推薦閱讀:
※Ecshop安裝過程中的的問題:cls
※生幾個孩子是問題嗎
※減肥零食-健康低脂燕麥餅乾 | 新手完全沒問題
※談談書法作品的布局問題!!
※辯證看待頭孢類藥物皮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