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簡訊疏遠情感?
據市場研究公司IE Market Research(IEMR)最新發表的題為「2008年一季度移動預測:2007-2010年中國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10年,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將從2007年的5.40億增長到7.38億。在我們這個成年人幾乎人手一機的手機大國,在實行包月後簡訊收費超級便宜的今天,人們不再吝嗇與他人的即時交流與溝通,只要願意,你的所有感受與經歷,都可以用手機實時地向對方進行現場直播,人們之間的聯絡史無前例地順暢無阻礙。
但是,這種幾乎沒有成本的聯絡方式,是不是也正因為其「得來容易」而被簡訊接收方覺得「含金量不高」呢?當你接收到群發來的、沒有針對性與指向性的簡訊時,你是感到沒有被對方忽視而慶幸呢,還是因為對方沒有特殊對待你而耿耿於懷呢?甚至,當一些平日里根本不熱絡的人,頻頻通過簡訊來問候你的時候,你是否有點為簡訊所累的感覺?
為做這個專題,我特意向身邊的30位朋友做了一個小型的調查,其中,男性12名,女性18名。他們中,18人的年齡在30至40歲之間,占被調查者的60%,他們也是目前事業逐漸成型、家庭生活和收入穩定、人生觀和世界觀相對成熟的中堅力量,是具有代表性的調查人群。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高達93%的人認為,如果有一天沒有收到一條簡訊,根本就不會多想,覺得很正常,顯示了對於別人是否在乎自己或者自己是否在乎別人的關注度的冷漠態度,而只有2人表示了「好難受,被人遺忘了」的一種仍然希望通過手機簡訊來證明友情存在的方式。在被問道「晚上睡覺不關機的原因」時,高達73%的人表示「沒有明確原因,就是習慣而已」,卻只有2%表示是為了「萬一朋友有急事好找到我」而開機的。那種本來想通過簡訊即時聯繫來加固友情的說法,看似也站不住腳。
對於群發簡訊,被調查者的態度相對寬容,有53%的人甚至表示「遇到好玩的簡訊,就回應一個」,而40%的人也不會因此反感發群發簡訊的人,覺得只要不回應就是。但是,正是這種不回應,才是一種麻木的表示。現代社會,讓人學會了中庸地面對一些交流的信號,不反對也不回應,一種介於積極與放棄之間的模糊情感,正在簡訊一代中蔓延。甚至在半夜被簡訊吵醒後,還有高達60%的人「好脾氣」地表示「無奈,下次睡覺時候關機或者靜音」,他們在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要睡覺時開機的狀況下,又被莫名其妙的簡訊吵醒,最後還沒有原則地選擇「無奈」,是一種無法清醒認知自己與他人交往尺度的表現。
在簡訊是否影響了人們的交流能力環節,有40%說自己「在通過簡訊表達了口頭無法表達的意思後,再面對對方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反正說了也說了,不考慮後果」,採取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來進行情感危機處理。
被調查者觀點相對比較統一的部分出現在「對於手寫信件懷念」的問題上,80%的人說已經很多年或者記不得上次手寫信件是什麼時候了,同樣80%的人表示「簡訊與手寫信件感覺完全不一樣,因為那樣才覺得自己真正被對方重視」。好在,儘管大家已經疏於這種傳統交流方式很久了,還是有超過一半的人願意在合適的時間嘗試給朋友寫封信以給對方一個驚喜,至少表明了大家內心還是存有一絲對於真摯情感的眷顧。
最後一個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基本為這次調查定了性——18人認為手機簡訊的普及,疏遠了我們的情感,拉近只是表象,因為輕易可以獲得聯繫,大家就不會再重視以往需要苦心經營的紐帶而流於表面的交往,心與心的距離反而遠了;也正因為簡訊可以說很多似是而非的曖昧的話,這種話說多了,人的免疫力就提高了,再親密的話大家也都可以不當一回事,最後就是真心難求——持這種觀點的人,佔了本次被調查者的6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