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良法善治護航中國夢

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有關專家建議:領導幹部應帶頭弘揚法治精神,運用法治思維良法善治護航中國夢鄭赫南

「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障,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法治精神。」12月3日,84歲的憲法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許崇德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要保障中國夢的實現,特別是理性地推進改革,必須要依靠法治。」12月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負責人梁鷹告訴記者。2013年是黨和國家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開局之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中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出重大部署。那麼,該如何大力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共鑄偉大中國夢?保障憲法實施是「最重要路徑」「12·4」法制宣傳日,也是我國現行八二憲法的實施日。記者統計,2001年以來的13個法制宣傳日中,有6次的主題與「憲法」相關。「憲法與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法治中國建設,都離不開信仰、尊崇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史小紅告訴記者,憲法作為我國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國體、政體,明確了要尊重和保護人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重要原則。「幾十年來,憲法在我國人民生活中發揮了偉大的作用。」許崇德表示,我國八二憲法實施至今,保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鞏固國家根本制度、保障人權、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憲法不斷與時俱進,更加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決定》提出「憲法是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權威」、「進一步健全憲法實施監督機制和程序,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決定》是一個偉大的、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決定》對憲法的強調體現了法治的進步。沒有憲法法律的保障,中國夢是難以實現的。」許崇德表示,保障憲法實施,是實現中國夢最重要的路徑,也抓住了依法治國的根本。「尊崇憲法法律,就要達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要求。」許崇德說。「在生活中,我們如果做到尊重和保護人權、尊重法律,也就是對憲法的尊重。」史小紅說。「全社會要信仰、尊崇憲法和法律,將其凝聚為最大的社會共識。」梁鷹表示,當前改革的過程中,因為利益主體、思想的多元,形成共識並不容易,而法律是最大的社會公約數,有利於推進觸及各種利益調整的深層次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龍頭環節」對「法治」的內涵,亞里士多德曾這樣闡述:已有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本身是「制訂得良好的法律」。對立法質量的期待,是法律人不變的追求。「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建成,並不等於『天衣無縫』了,還要進一步完善、提高,繼續『上台階』。」許崇德表示。「所有重要的制度最終都以法律來體現。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其重要載體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而立法是法治建設的源頭環節也是龍頭環節,龍頭起來了,龍就騰飛了。」梁鷹表示,當前和將來一個時期,立法要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措施,為引領、推動和保障改革發揮重要作用。梁鷹介紹,目前立法的主要任務是,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在適時制定新法的同時,著重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制度。立法要重點關注民生、社會保障、教育、就業等領域;修法要圍繞改革,關注環保法、土地管理法、預演算法、稅收類法律等。有了法律體系後,有法可依的問題已基本解決。梁鷹分析說,當前群眾更在乎法律「管不管用」、能否解決問題,「對群眾而言,判斷法律好不好的標準其實很簡單——通過每一次法律訴訟、利益博弈,自己的權益能不能維護、訴求能不能實現?」如何提高立法質量?「如果過去說立法『宜粗不宜細』,現在對立法的要求是『能具體則具體,能明確則明確』。」梁鷹表示,要讓群眾清楚權利義務的邊界,立法就要精細化,所以要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為此,要加強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調查研究;完善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通過座談、聽證、評估、公布草案等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還要保障好法律的有效實施。」梁鷹表示,為了防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人大要把「一府兩院」監督好,以防止法律原意被曲解,防止選擇性執法等。讓「公開公正」增加民眾福祉11月27日,中國裁判文書網與各省高級法院裁判文書傳送平台舉行聯網儀式。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對裁判文書在互聯網公布實行「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審判文書在網上公開,能讓群眾隨時隨地查詢,是一種法治的進步。」12月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曾香桂告訴記者,這種「公開」有利於消除人們對司法機關的「神秘感」。「深化司法公開,能促進司法公正,增加群眾對司法工作的信任。」史小紅分析認為,實踐中,人們之所以對法律不夠尊重,司法「不公開、不公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史小紅近日參加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召開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座談會。「我了解到,檢察機關正在深入推進檢務公開工作。」史小紅介紹,檢察機關正在建立不立案、不逮捕、不起訴等檢察機關終結性法律文書公開制度,實現當事人通過網路實時查詢舉報、控告、申訴的信息等制度。「從《決定》看,三中全會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力度很大,包括改革管理體制,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等,涉及了各個方面。其中去行政化、地方化的內容讓人們對司法公正更有信心。」史小紅表示,要落實改革內容,關鍵在於司法機關如何落實,這需要全體法律人共同努力。「公開公正」也是人們對行政執法的期待。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雷曉凌告訴記者,今年8月她參加了廣東省湛江市的餐飲行業整治執法檢查。「最大的感受是經營更規範了。執法部門對食品衛生檢查常態化,對倉儲、銷售等各個環節監管都比較到位。」雷曉凌表示,行政執法機關著力釐清執法機關職責許可權、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深入推進綜合執法正在日益見成效。如何讓行政執法增加群眾福祉?史小紅建議,行政執法要杜絕粗暴執法,用「公開公正」來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執法方式;對重點領域,如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要嚴格、規範行政執法;提高執法人員素質等。「領導幹部應帶頭提高法律意識」為了實現中國夢,社會各界該如何弘揚法治精神?「領導幹部應帶頭提高法律意識。」史小紅認為,一些領導幹部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用行政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還在,所以,領導幹部應帶頭學會運用法律方法、法治思維。其中,法治思維是最重要的。在史小紅看來,廣大司法執法人員也要提高法治素養,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只有法治才能保障中國夢穩步實現,從這個角度講,弘揚法治精神,全體社會成員都責無旁貸。」「所有人都應該樹立起對憲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梁鷹認為,不少官員懺悔時把原因歸結為「疏於法律學習」,這是不全面的。法律的要求是比道德更低的「底線要求」,正如老百姓知道不能殺人放火、不能搶劫偷盜,官員知道不能以權謀私、不能貪污受賄、不能巧取豪奪,這都是不需要深入學習法律就應有的常識。所以,官員犯罪的深層次原因還是缺乏對法律的敬畏,不是不知法,而是不畏法。公眾對法律的敬畏如何體現?梁鷹認為,公眾要有「底線思維」,即遵守法律規定的行為界限,不逾越、觸碰法律底線,在生活中信仰、尊崇憲法法律,絕不踐踏、藐視法律,絕不凌駕於法律之上。「有了信仰基礎、道德基礎、社會基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才能一體建設,中國夢才能最終實現。」梁鷹說。「弘揚法治精神,要從幼兒園的娃娃抓起。」曾香桂告訴記者,法治環境建設要從基礎抓起,如她所在的廣東省東莞市一些幼兒園已設置了交通法規、人身權利保護、食品衛生安全等法治宣傳課程。「希望大家繼續學習憲法,還要結合當前的形勢、自身的工作,把憲法的精神貫徹到實踐中。」許崇德表示,中國夢無止境,改革的步伐、法治進步也是沒有止境的。
推薦閱讀:

《中國搖錢古卜講義》易理篇(85)
童慶炳的「徒弟圈」  撐起中國文壇半壁江山
【連載】和合本聖經與中國(一):崛起的根源
錢不會喊娘 ■走不耳 中國軍網
曾祥裕:中國財神第一寺風水考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