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吳昌碩國畫中書法藝術的運用

吳昌碩是中國近代畫壇承前啟後、有開創性成就的一位藝術大師,其「以書入畫」的理念與實踐, 形成了中國畫以抒發主觀情感為主旨,詩、書、畫、印同構為藝術特徵的新格局, 對中國畫的美學追求和發展取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從「書畫同源」的角度出發,論述吳昌碩國畫中書法藝術的融入,重點討論書法藝術在國畫中的融入與運用。

清代書法家周里蓮在《臨池管見》中,對書法與國畫的筆墨技巧是相同的作過精辭的概述:「字畫本自同工,字貴寫,畫亦貴寫。以書法透入於畫,而畫無不妙!以畫法參入於書,而書無不神。故曰善書者必善畫,善畫者亦必善書。「書中有畫,畫中有書。」鄭板橋、齊白石、啟功、徐邦達,皆是書畫大家。由於畫家其備了書法功底,所寫的一草一木,一絲不苟,筆筆精到。

其用筆無一雷同,音有意韻。

一、書畫同源、書畫同線

許慎《說文》序:「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唐代的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中國書法與中國畫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亦書亦畫,書畫合一。胡小石《書藝略論》明確指出:「惟自廣義言,則古者書畫同源,以一畫面記一事,此實當為最早之記錄方式,亦即最早之原始文字也……皆以一圖表一事,寓動作於形象之中,『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不但指出遠古人類記錄事實、行為的「畫面」是文字之始祖,而且揭示了文字是對畫面形象、動作高度抽象、概括得到的符號體系,因此,書境和畫境中的形式美法則是相通的。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線和國畫用線,都不是幾何線,而是有形質的線。他們有粗細、乾濕、快慢、長短、凝重、活潑、瀟洒、稚拙、木納、飛動、顫動……。在毛筆的運行中,由於書畫家的個性、修養、情緒、主題等不同因素,在其筆下,會自然地突出其不同表現意趣的傾向。於是這些不同的線,不但面貌不同,而後更重要的事,線點的品質和線點的關係成為審美的重要元素。中國畫家在萬千精彩絕倫、鬼斧神工的繪畫形象中體悟到了「線」這一基本筆畫,而大書法家們也正是運用這一筆畫來傳達萬千的藝術形象。中國書法作為線的藝術,以它掙脫、超越形體模擬的筆畫之自由展開,構造出一幅幅絕美動人、氣韻生動的畫境般的書法佳作。中國書法在上千年的進化、演變和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幅作品、每一個篇章、每一個字都可以有獨創、有變革和個性之張揚。

二、吳昌碩「以書入畫」的繪畫思想

清末,以吳昌碩為代表的金石畫派異軍突起,再度點亮了沉寂已久的畫壇。吳昌碩早年除了研習古詩文外,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書法和金石篆刻上。其篆刻直宗秦漢,並大量借鑒石鼓、鐘鼎、碑碣等文字特點,刀法沖切並用,沉著穩健,形成雄強渾樸、氣象博大的獨特印風。書法上吳昌碩孜孜以求,勤奮苦練,一生致力最深的是漢碑與石鼓文。他終身臨習不輟,常以篆隸筆法作狂草,筆勢如風,蒼勁雄渾,老辣奔放,氣長神旺。

吳昌碩的花鳥畫,物象形的成份並不多,感染人的因素,使他那畫中的氣勢。是線、筆法的走勢,如電閃雷鳴,海濤奔涌,亦不足以形容其筆力的混雄。這筆勢,是書法中來的,入畫就成為一種獨特的風格,這是書法入畫的典範。他的畫中,在有限的形的制約下,筆法迅疾恣肆,走筆不可一世。而且畫中每用一筆的結構,即筆與筆的關係,不論粗細、乾濕、快慢,都能筆筆中的。這其實也是書法功力之故。中國畫往往有一氣呵成的氣勢要求,吳昌碩正是書法修養成就了他。他對書法中用筆用線、在審美修養的支持下,就能每下一筆,筆筆都在美的範疇以內。

吳昌碩繪畫藝術是不斷學習廣泛涉獵勇於吸收的結果,我們從吳的書法學習歷程作一對照,就會發現,吳對篆書石鼓文藝術的揣摩也達到了相當的深度。他在對石鼓文形貌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開始「變法」,使石鼓文漸生奇姿,「結法漸離原刻」,在中鋒平正、結字寬綽的風格中蘊藏著即將噴發的「鬱勃之勢」。正是源於他書法的深厚修養而在他涉足繪畫之後,又能做到書畫互參,「書畫篆刻,供一爐冶」,最後達到「求其通」的藝術的顛峰。

三、書法藝術在國畫中的運用

(一)書法在國畫中的主導作用

在書、畫、印三者之間,書法產生最早,所以就書、畫、印三者的相互影響與滲透而言,書法在一定意義上起著主導作用,在長期歷史進程中,中國的書、畫、篆刻形成了不可替代的藝術功能與審美效應,它們之間也一直相互影響彼此滲化著美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書法、繪畫、篆刻間相互借鑒資取變得更加自覺。這種書畫篆刻之間相互借鑒取資的自覺意識,來源於三者間在理法上的相通 「詩文書畫有真意,貴能深造求其通」。《擊廬集?刻印》中,吳昌碩正是在對三者理法高度領悟的基礎上,開展他的藝術實踐活動,並取得高度的成就。

(二)書法是國畫的另一種言說方式

「筆墨當隨時代」,以書入畫所形成的傳統筆墨曾經為中國畫樹碑立傳,光照千古,提供了一種中國人的言說方式。當代中國畫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繼承與出新的問題,在談到繼承傳統時,人們往往陷入傳統筆墨的窠臼中,找不到自我,更感受不到其中的文化精神實質。宗白華說,中國畫以書法為骨幹,以詩為靈魂,詩、書、畫同屬於一個境層。而以書入畫這一決定中國繪畫形態的重要藝術理念與湖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至清末的吳昌碩,可謂代有人才出,歷代湖州的書法家、畫家為以書入畫這一中國畫命題做出了努力。

(三) 書法藝術對國畫的消極作用

在吳昌碩所處的時代,碑派書法已發展到普及階段,出於對個入風格強烈渴求,技法趨於單調,趣味趨於世俗,而與傳統文人審美心理拉開距離這一事實 同時,在吳昌碩的畫中,由於過分強調引書人畫的極端性,使繪畫性受到抑制。但我們現在的中國畫壇,努力尋求繪畫語彙的現代轉換,加大繪畫性表現,又把書法排擠到一邊。其筆墨還是停留在工具性能上的描摹,把用筆轉換成輪廊線,把筆轉換成明暗和質感,這種描摹只要操作熟練,連外國人也能掌握西方繪畫的發展也在追求獨立於物象之外的形式因素,而我們卻把本來很高妙的東西拋棄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清秀飄逸!東坡後世蘇伯衡書法題跋墨跡
書法落款日期怎麼寫?
雄圖詩聖、杜甫詩句書法欣賞
劉正成就章草書法答《書譜》問
中國書法工具手冊(上冊)(三)

TAG:藝術 | 書法 | 國畫 | 吳昌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