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隋唐兩個晉王歷史命運趣談

隋唐兩個晉王歷史命運趣談花雨溪音2013-02-28 19:19 星期四  

隋唐兩個晉王歷史命運趣談

近讀新舊《唐書》、《資治通鑒》和《隋書》等。突然發現一些巧合。如隋唐的兩個晉王皆有好運。隋煬帝繼位前封晉王,唐高宗繼位前也是封晉王。兩個皇帝的命運居然相似處頗多。隋煬帝是獨孤皇后第二子。「開皇元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隋書煬帝上》)唐高宗李治封晉王更早,《舊唐書》高宗本紀云: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諱治,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順聖長孫皇后。以貞觀二年六月,生於東宮之麗正殿。五年,封晉王。(卷三)

看來,四歲的李治就被封晉王。且二人在登基之前,都沒有再改封。

說到隋唐這兩個著名的晉王。首先是本來都沒有天子命,兩人都不是嫡長子,但都是原太子被廢當上皇帝。楊廣雖有平陳之功,但主要還是靠多年經營,裝偽善仁厚之態,處心積慮地獲得皇太子位。《隋書》本紀云:

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見樂器弦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以為不好聲妓,善

之。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嘗觀獵遇雨,左右進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濕,我

獨衣此乎!」乃令持去。(煬帝紀上卷三)

於是乎,楊廣為「天下稱賢」。不過,隋文帝臨時前,楊廣過於性急,竟調戲宣華夫人。文帝聞之,馬上要廢楊廣。只是已經病弱不堪,力不從心。否則楊廣命運還難說。幸虧他串通楊素等,弒父上位。成為大業天子。那時,楊廣已經是三十八歲的中年人了。與楊廣相比,李治則主要是幸運。同時其為人一直較仁厚。最終獲得太宗的信任。所謂善人有福氣吧。《舊唐書》本紀載:

幼而岐嶷端審,寬仁孝友。初授《孝經》於著作郎蕭德言,太宗問曰:「此書中

何言為要?」對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

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太宗大悅曰:「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及

文德皇后崩,晉王時年九歲,哀慕感動左右,太宗屢加慰撫,由是特深寵異。(卷三)

加上其舅長孫無忌等協助,終成為太子。《舊唐書》云:「十七年,皇太子承乾廢,魏王泰亦以罪黜,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等計議,立晉王為皇太子。」(卷三)兩個厲害的哥哥爭奪太子位,雙雙被廢。不過,李治雖仁厚,然畢竟是中材之人。唐太宗立他為太子,擔心他恐難服眾。還是費了一番功夫的。十七年他甚至演戲給群臣看。據《資治通鑒》唐紀十二云:

承干既廢,上御兩儀殿,群臣俱出,獨留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績、褚遂良,

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因自投於床,無忌等爭前扶抱;上

又抽佩刀欲自刺,遂良奪刀以授晉王治。無忌等請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晉王。」無

忌曰:「謹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上謂治曰:「汝舅許汝矣,宜拜謝。」治因

拜之。上謂無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議何如﹖」對曰:「晉王仁孝,天下屬

心久矣,乞陛下試召問百官,有不同者,臣負陛下萬死。」(卷一九六)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還想殺掉李勣,為李治拔去仗上荊棘:上謂太子曰:「李世績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

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僕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五月,戊午,以

同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為迭州都督;世績受詔,不至家而去。(《資治通鑒》唐紀十五卷

一九九)

被立為太子後,李治可謂對父皇非常孝順。太宗征高麗。「患癰,太子親吮之」。漢文帝要太子吮癰,太子面露難色。而李治滿心愉快地做,也挺不容易的。此刻見李治其實還是有點機心的。他即位的時候是一個二十二歲的青年。李治的心好貫穿了他一生。也成全了皇后武則天的事業。

其次,兩人皆好色,喜歡父皇的嬪妃。煬帝蒸文帝的陳氏、蔡氏等,高宗則娶庶母武才人。這彷彿是他們失國的報應和宿命。

再次,二人死後都丟掉了江山給異姓。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於江都,隋滅李唐興而代之。而唐高宗為武后所制。死後,武后遂廢掉他的兩個兒子,自己作了則天皇帝,革唐命建大周朝。若非武則天不能徹底走出儒家倫理思想的束縛,在立武家人為太子上的優柔寡斷,李唐江山也許就此覆滅。這樣來說,唐高宗真是幸運兒,沒有成為唐朝末帝。

四是兩人皆征高麗。隋煬帝三征高麗沒有成功。此舉勞民傷財,死傷無數,還導致楊玄感叛亂。各地民變風起雲湧。唐高宗卻最終滅掉高麗。高宗確實是最幸運皇帝。連唐太宗征高麗也沒有成功。可是在唐乾封元年,公曆是666年。三個六大順之年。那一年的五月,著名的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薨。世子男生代為莫離支,但為二弟男建所逼,降於唐。唐高宗藉此機會,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乾封三年春,各路唐軍推進至鴨綠柵。二月薛仁貴拔扶余城。高句麗各城守軍或逃或降。總章元年九月,李勣下平壤。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亡國。自隋文帝以來征服高麗這個八十多年的夙願終於成功。不過,高宗最為人詬病的不是平庸而是差點丟掉李氏的天下。《舊唐書》本紀評:

大帝往在藩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於觸鱗,下詔無殊於扇暍。既盪情於帷薄,遂忽怠於基扃。惑麥斛之佞言,中宮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於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自蘊禍胎,邦家殄瘁。

《新唐書》本紀則直接評高宗為昏主:

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

其遺德餘烈在人者未遠,而幾於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

昧於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

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卷三)

看來宋代文人是認為立李治為太子是完全錯誤的。不過,這也難為唐太宗了。在當時,也只能立李治,所謂保全被廢太子和泰王。唐高宗到底是仁厚軟弱,守成而已。而隋煬帝能力強得多。「美姿容」相貌堂堂。「敏慧」多才多藝,詩詞歌賦都能玩。他的《春江花月夜》是不錯的詩篇。他藏書萬卷。但荒淫無度,好大喜功,奢用力,「逆收數年之賦」。弄得隋末大亂。隋煬帝其實是和漢武帝一類的皇帝,好大喜功。即位時大隋朝非常繁榮,後來的開元都難以超過。「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內,紅腐之粟,委積於塞下。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狹殷周之制度,尚秦漢之規摹」。(《隋書》煬帝本紀下)煬帝是一心想留名青史的。不過命運不濟。開大運會,下江都,築長城,征伐高麗等。把大隋江山本錢耗盡,弄得天怒人怨,給李唐天下做了嫁衣裳。

煬帝到死都沒有醒悟為什麼強大繁榮的隋朝就滅亡了。《隋書》評點精闢:

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頻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徵稅

百端,猾吏侵漁,人不堪命。四方萬里,簡書相續,猶謂鼠竊狗盜,不足為

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

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

乘之尊,死於一夫之手。(卷四)

唐高宗李治

此外,二人都得病。隋煬帝患的是「大頭症」。搞垮了整個王朝。而唐高宗則是慢性的眩暈頭風病。大概是被武則天壓抑所得。

兩個晉王,倘若不當帝王,其實都很不錯。楊廣肯定可以成為有名的王爺詩人。李治也可以當一個逍遙的王爺。也許還不會得頭痛病。但生在帝王之家,很多時候,不由自主。歷史還真有點相似性。幾百年後的宋太宗登基前也是封晉王。燭光斧影中,太祖駕崩,趙匡義成一代帝業。「晉王」莫非是當皇帝前的好運符號?

辛卯秋初稿癸巳夏修改

推薦閱讀:

從面相痣看命運
人生萬句格言之二(生命與命運)
命運斷想
命運的迷魂陣
姓名與人命運的關係:象數八格姓名學真傳(下)

TAG:歷史 | 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