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喜歡中國古代歷史的人,一定不能錯過這5部書

有人問過我:讀歷史到底有多重要?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

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人類的文明是累積型的。我們今天所有的智慧和文明,都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下來的,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明白我們今天的成就有多麼不易,才能不妄自尊大,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才會懂得珍惜和尊重,歷史能讓我們學會尊重。

學習任何學科,無不從歷史入手。小到談戀愛,了解一個人的歷史,中到一個學科,了解一門學問的歷史,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了解民族或國家的歷史。只有了解歷史脈絡,才能理性客觀地判斷和思考。理性、客觀地思考,是一個人或一個民族成熟的標誌,歷史能讓我們學會理性。

雖然我不完全同意「歷史總是不斷重複」這句話,我從來不希圖從歷史中找到未來的預兆,但我相信,歷史中蘊含的智慧,能夠給今天的人足夠啟示。揣摩歷史,更多是在揣摩人心,揣摩由人而起的典章制度的起源和用心,歷史能讓我們學會體會,學會思考。

讀「讀者薦書007」《穿越歷史聊經濟》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感慨,歷史的演變本身是變幻莫測的,其中有太多的因由,需要我們深入歷史,慢慢去體會、探索。

中國人最該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它是我們最驕傲的內容,也是外人最欽慕的地方之一。但現實是,國人的歷史知識和認知其實非常之低,這也是錢穆先生抗戰時期寫作《國史大綱》時的痛心之處和用心所在。

- 推薦書單 -

BOOK LIST

今天,我們為喜歡中國古代歷史,或者想要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書友,推薦5部關於中國古代歷史的通史類的著作,閱讀這幾部書,能讓我們對中國古代歷史有個概況的認識,這幾部書從易到難,排列如下:

01

《話說中國》

作 者:楊善群 等編纂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我的歷史啟蒙書是林漢達、曹余章先生主編的《上下五千年》。小的時候,讀得津津有味。讀到這套《話說中國》後,才感慨,為什麼小時候沒有這套書。這是一套可以放心選擇給孩子的歷史啟蒙書,是我想像中的歷史啟蒙書的樣子。

這套書由一批有分量的歷史學者編纂而成,全書由1500多個故事和3000多幅圖片組成。

歷史學者講故事,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他們都是一流學者,學養深厚,對歷史飽含溫情,但他們沒有掉書袋,而是很樸實地把歷史的細節和脈絡一點點梳理出來,變成有趣、可讀的故事,讓我們親近歷史中的人物。

每個故事都附由多張圖片,更多的是與歷史事件有關的實物圖片,這樣編排會使文字描述的歷史變得更加立體、生動,讓我們想到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不會只是看到一張冷冰冰的臉。

更有特色的,是這套書編排體例。它不只是專心呈現中國歷史,還在每個歷史故事頁面的頁眉處,標註出同時期世界歷史的發展狀況。把國史當作一個索引,一個坐標,讓我們看到,我們的祖先偉大輝煌的時候,世界各個角落,人類的文明都在勃發、積累,共同構成了今天的世界文明。

這套書,學生可讀,成人亦可讀,好玩的內容、精心的編排,讓我們可以期待,閱讀過這套書的人,會變得理性、溫和、謙卑、自信。

02

《話說中國》

作 者:【日】宮本一夫 等10人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講談社是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社,這部《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叢書是講談社一百周年的獻禮之作。

叢書從中國的上古,一直寫到近代,作者都是日本該領域有代表性的學者。跟國內大多數歷史學者的著作相比,這套叢書觀點新、內容豐富、輕鬆可讀。

為什麼中國人讀本國歷史,要讀日本人的著作?其實並不奇怪,日本的漢學家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和理解,是非常有價值的。西方研究漢學,除了要求學生懂中文,會日文也非常重要,就是為了能閱讀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

這套書對中國人來說,比較有趣,它們提供了一個我們近鄰觀察我們歷史的視角,而且還是他們基於比較詳細的文獻析讀並結合考古資料得出的觀點。

例如,書中提出,漢代建立後,並非全盤廢除秦朝制度,而是幾乎全盤繼承了秦朝制度。又比如,對於宋朝,普通認識是宋朝積貧積弱,但這套書第5本則著重展示宋代文明對中國後世的影響力,「經濟自由化」、能源、技術發明,甚至朱子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都使宋朝在中國各朝代中,顯得地位重要,意義非凡。

凡此種種,都顯示了日本人不帶主觀情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整套書,在不斷強調一個概念:中華文化不是獨立形成的,是一個不斷接受外來文化影響,融合發展的過程,通俗講,就是一個「不斷胡化」的歷史,從青銅器、車馬、戰鼓,都有外來民族的影響。這些視角,對於沉浸在中華文化汁液中的中國人來講,顯得很有意義。

03

《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作 者:蔡東藩

出版社:中國畫報出版社

推介中國歷史著作時,常被人請出來當廣告的一位偉人,就是開國領袖毛澤東。他是一名熱情的中國古代歷史閱讀者,據說,蔡東藩的這套《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就是毛澤東的案頭書。

這套書是民國時期,蔡東藩先生以一己之力搜集、整理史料編寫而成。一人之力,搜集史料,寫成歷朝歷史演義,工程之巨,內容之繁瑣,令人嘆為觀止的。書的自序中,蔡東藩先生提到自己搜集資料、動筆行文時如何艱難,但為了推廣歷史教育,甚至以此達成救國之目的,這些苦難,他都一力承擔了。

這套歷史演義叢書,不像《三國演義》一樣,有鮮明的人物和整體的藝術構思,更多是對歷史事件的通俗化敘述。從體例上,這套書更接近紀事本末體。而且,書中常見蔡東藩先生對歷史事件的獨家點評,屬於夾帶私貨性質,每章結尾,也都有總結性評論,完全是常見的史家筆法。

這套書中,並不完全按照廿四史的正史記述來推演,而是採用了不少野史的說法,因為採用部分小說的情節架構,為了增加可讀性,蔡東藩會把一些未列入正史,但民間傳說很廣的野史說法收入書中,等於給讀者提供了一些八卦的口水。整套書基本上遵循脈絡結構符合正史,部分採用野史增加趣味,使整部書可讀性增加不少。如果只是對中國古代歷史感興趣,想要有一個框架認識,並增加趣味,選擇這套書,顯然是可以的。

之所以把這部書列為第三,是因為相比前兩部,蔡東藩是採用半白話的風格行文,對習慣純白話作品的讀者,閱讀上會略有一點兒澀,但絕對不影響它的好讀。

04

《國史大綱》

作 者:錢 穆

出版社:中華書局

每次提到閱讀歷史書,都會想到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提到的國人應該對本國文化有「溫情和敬意」。錢穆先生認為,對本國以往歷史有溫情和敬意,「不會對其本國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以往歷史之最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

因為這種態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這部通史。

這部書有一個大背景,抗戰爆發,錢穆先生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隨西南聯大來到雲南昆明。當時,為配合抗日,西南聯大開設了一門中國通史課,希望使學生熟悉中國歷史,了解國家名族歷史獨特歷史精神所在,能振奮抗戰中不斷戰敗的民族精神。

這部書是在錢穆先生授課講義基礎上寫成的,採用的是教科書體例,全書對漢、唐、宋時期著墨多,而對遼、金、元、清用筆少。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制度論述詳細,對具體人、事則相對簡要,所謂《國史大綱》,就是刪去瑣碎,僅列出中國歷史文化發展的綱要。

這部書出版之後,列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大學用書,在民族危亡之際,被當作喚醒國民精神的佳作。

錢穆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用情極深,在這部書中,他刻意凸顯中國歷史文化中美好的部分,認為這是中國命脈的寄託。這一點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積極的意義。但是,也正是如此,錢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衰朽、黑暗的東西談得比較少,甚或直接忽視,甚至有為某些腐朽的東西唱讚歌的傾向。加之錢先生對古典文獻熟稔,對近代史乃至世界史相對了解不足,內容多少有些偏頗,這也引發後來不少人對他這部書的批評。

作為一部讓中國人知道本國文化優秀、美好的歷史著作,這部書,值得我們今天的人認真閱讀。

05

《資治通鑒》

作 者: 司馬光 等編纂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只要有機會,我就會不遺餘力地推廣《資治通鑒》。當然,也因為這部書部頭太大,又有古文這道門檻阻攔(這是件可笑的事情,古文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的另一門外語了),不管再怎麼賣力推廣,相信能去讀它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我曾經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不要和沒看過這部書的人聊中國歷史》,用盡花言巧語,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去了解這部中國人值得驕傲的歷史巨著。

為了證明它的偉大,我列了這樣幾條推薦理由:

金庸金大俠說:《資治通鑒》是影響我一生的最重要的書。

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

宋代大學者洪邁,把《資治通鑒》抄了三遍,用毛筆。

據說,毛主席把這部書讀過17遍。

作家薛涌在北大讀書,想轉系學歷史,求教學者張廣達,張先生說:幹嘛專門轉系,直接讀《資治通鑒》,一遍不夠讀兩遍。這是學習中國歷史的根基。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一干人花了19年時間才編完,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這部書里,有好的歷史故事,好的古文,好的敘事,為了推薦它,這份書單里,我把摯愛的《史記》都隱沒不談(當然,某種程度上,我一直把《史記》當作文學作品,所以,在這份通史書單里,沒有列它),只是為了凸顯它無與倫比的價值。

希望有心人,真的能選擇這部書,能拿起它來,一字字讀下去,體會中國古代歷史的美好。

END

讀書是件有趣的事情

我們對世界充滿好奇

每周分享有趣的書

每周讀一個人的傳記

普通讀者

ID:common-reader

推薦閱讀:

1955伊斯坦布爾的「水晶之夜」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這些風靡美國的中餐為什麼你從沒吃過?
每天一個歷史故事——暗箭傷人
 你知道歷史上,被幾代皇帝尋訪的高道是誰嗎?
歷史上最有名皇后

TAG:中國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 | 書單 | 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