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善為易者不佔」與聖人不棄卜筮(文:李守力)

「善為易者不佔」出自《荀子·大略》,原文為:

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大意為:真正通達《詩經》的人無需解說,真正通達《易經》的人無需占卦,真正通達《禮經》的人無需由司儀輔助,因為他的心與經典的精神完全相通。

今人借「善為易者不佔」否定《周易》的卜筮功用,文王、周公、孔子三人作為《易經》的三位作者,最符合「善為易者」的標準,這三位聖人都不棄卜筮,《尚書》、《逸周書》、《呂氏春秋》、《史記》、《論衡》、帛書《易》、《說苑》等書都有三位聖人卜筮的記載,《孔子家語·好生》甚至說「孔子常自筮」,這與帛書《要》「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相應。

《周易·繫辭傳》云: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又說: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乃君子之道,聖人之道,豈可廢棄乎?

帛書《要》篇曰: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囊。子贛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筮之繁。」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愚按:孔子晚年突然熱衷卜筮之書《周易》,令子貢大惑不解)

夫子曰:君子言以矩方也。前祥而至者,弗祥而巧(考)也。察其要者,不詭其德。尚書多仒(閼:疏、忽)矣,《周易》未失也,且有古之遺言焉。予非安其用也,予樂〔其辭也。予何〕尤於此乎?

(愚按:孔子說,由於人生的坎坷,要從《周易》繫辭里考證得失。這說明孔子已經認識到卦爻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並非如卜辭、簽辭之類。)

子贛曰:如是,則君子已重過矣。賜聞諸夫子曰:孫(循)正而行義,則人不惑矣。夫子今不安其用而樂其辭,則是用倚於人也,而可乎?

(愚按:子貢說,這就錯上加錯了。老師占卜不是為了吉凶,也就罷了,現在又迷信卦爻辭,這不是聽人擺布吧?)

子曰:校(狡)哉!賜!吾告女,《易》之道,[良安於用]而不[樂辭],此百生(姓)之[安於用]《易》也。故《易》:剛者使知懼,柔者使知剛,愚人為而不忘,漸(讒)人為而去詐。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無道,文王作,諱而辟咎,然後《易》始興也。予樂其知(智)之。〔非文王〕之自〔作《易》〕,予何〔知〕其事紂乎?

(愚按:孔子批評子貢狡辯,要知道《周易》卦爻辭蘊含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周易》古經所以有大智慧,是因為文王「不得其志以成其慮」。)

子贛曰:夫子亦信其筮乎?

(愚按:子貢不明《周易》卜筮與哲理相統一的屬性,故發此問。)

子曰:吾百占而七十當,唯周梁山之占也,亦必從其多者而已矣。子曰:《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幽贊而達乎數,明數而達於德,又仁〔守〕者而義行之耳。贊而不達乎數,則其為之巫,數而不達於德,則其為之史。史巫之筮,鄉(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後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與史巫同途而殊歸者也。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義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祝巫卜筮其後乎?

(愚按:孔子常自筮,且應驗率不低。多人卜筮,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卜筮不在求福,而在觀其德義。求福求吉通過德行仁義。問題是:既然君子卜筮並非為了求福求吉,那麼孔子為什麼要頻繁占卜?因為占卜是破譯《周易》卦爻辭奧秘的一把鑰匙,卦爻辭蘊含聖人心法,所以稱之為經。)

《說卦傳》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孔子提倡以德義為先,以卜筮為後,並未廢棄卜筮。《荀子·大略》「以賢易不肖,不待卜而後知吉。以治伐亂,不待戰而後知克。」與此意義相類。「《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將「以卜筮者尚其占」置於初級階段,而「以言者尚其辭」置於高級階段,就是《易》道「德義為先、卜筮為後」的原則。

一個學《易》的人如果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且「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那麼他已經達到聖人境界了,這才是「善為《易》者不佔」,那些反對卜筮的學者能達到這個境界嗎?

三聖尚且不廢卜筮,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者首先視《周易》為卜筮書,《周易》因此躲過了秦火。當今處於文化斷代的學者們竟然否定《周易》的本原卜筮,如此殺雞取卵、捨本逐末的學術風氣,其後果可想而知。

筆者曾經說過,學習和研究《周易》,用心靈而不是用大腦,用德行而不是用思維,用智慧而不是用知識。心靈如大海,意識如波浪,「其心虛明」,則水平如鏡,照見萬物種種;一旦有妄想分別,水面遂起波浪,則萬物之象混亂。故占筮是檢驗學習《周易》的試金石,多有學者鄙視占筮,其不知人類智慧之源在此矣!


推薦閱讀:

我從未曾想過做聖人
:六道輪迴、因果觀念是道德建設的必要前提,那麼這僅僅是理論假設呢,還是真有其事?聖人為什麼要以神道設教呢?
要成為大聖人必須符合這三個因素,千年來唯此人做到了
春秋「名嘴」晏嬰,與孔子、孫子文武兩聖人的恩怨糾葛!

TAG: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