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內丹文化網——道紀玄覽 - 「凝神入氣穴」要旨探析 - Powered By phpA...

「凝神入氣穴」要旨探析

「凝神入氣穴」要旨探析

盛克琦

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以精化氣氣化神,煉作黃芽並白雪。 ——宋?薛道光《還丹復命篇》

  自南派內丹學大師薛道光(1078-1191)提出內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氣穴」以來,「凝神入氣穴」即成為了內丹修鍊千古不易的要領。修鍊者大多認為「凝神入氣穴」與「意守丹田」相類似或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實則兩者之間差別甚大。「意守丹田」主要是將意念集中於臍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馳,靜心守候丹田中的動機,久久生出一股暖氣,被稱為「真氣」。其氣具有沖瘀盪滯、卻病強身的作用。但是,由於意念是後天思慮識神的作用,屬於陰神,故而產生的「氣」中夾雜陰氣,不能「結丹」,難成「乾體」,亦無法達到遍身純陽的地步。「凝神入氣穴」屬於丹法正宗功夫,正確運用則「純陰之下一陽來複」,「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采而結丹,返歸於乾體,為高層次修鍊創造良好的基礎。因此,簡單地將「凝神入氣穴」理解為「意守丹田」是不正確的。今筆者不揣淺陋,試對「凝神入氣穴」的理法要旨進行探討,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首先,將「凝神入氣穴」一句逐字進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體之元神。張紫陽(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中說:「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稟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後天思慮的識神,元神則是先天自然所賦之本體,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靜真空」中得來的正念靈光,靜為元神本體,動則化出真意。識神屬後天之殘渣,元神是先天清凈之寶,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貴先天而賤後天,用氣(無形)不用質(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氣神」都是先天清靈之精微,非後天重濁的殘渣,切不可混為一談。「氣穴」,指腹部臍下丹田中的內竅,又叫做「竅中竅」(按:此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豐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贅述。可參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凈丹法口訣探要》所述。)。《性命圭旨》云:「劈開竅中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說:「氣穴者,內竅也」。清?柳華陽(1736-?)《金仙證論?圖說》云:「八脈湊成,共拱一穴,為造化之樞紐,名曰氣穴」。又謂:「蓋其穴在臍後腎前稍下,前七後三,中間空懸一穴,此正是調葯煉精之所,而學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證論?風火經》)。此氣穴,氣機發動時則成竅,機息時則渺茫,所以惟氣機發動時才能得知氣穴的具體部位。柳華陽告誡說:「黃庭、金鼎、氣穴、關元四穴,俱是無形,若執形求之,則謬矣」。又說:「其穴無形無影,氣發則成竅,機息則渺茫」(《金仙證論?圖說》)。我人身內先天元始祖氣根於氣穴之中,神息在氣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會,俟神息相依則真氣發動而一陽來複,是為「陽生葯產」,真陽生矣(按:著名學者、丹道專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訣十二講》中謂「丹田氣穴」是「得鉛定律」的重要部位)。「入」字的含義,就是進入,從一個方位或部位進入到另一個方位或部位的意思,這正是破譯「凝神入氣穴」真實含義的關鍵所在。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氣穴」的修鍊包含兩個過程。首先是「凝神」,為第一層次,聚集先天元性之靈光,斬卻後天思慮之雜念,降伏躁動的心猿和意馬,靜中得到元神的本體,由靜生動化出真意來,為下一個層次的修鍊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其次是「入氣穴」,為第二層次,著重於「入」字,將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於氣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靈光在氣穴中與元始祖氣結合起來,是為「神氣合一」而成就「聖胎」,呼為「內丹」。現將「凝神入氣穴」的具體方法簡述於下。

  一、凝神。

  盤膝靜坐,頭正身直,全身放鬆,兩手互握成練功手勢,兩目輕閉垂簾,留一線微光注視鼻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將漸已安靜的意念逐漸集中於祖竅(兩目之間鼻樑骨上端的山根穴,是兩目神光會聚交並之所,古稱為「外日月交光」。)。兩目內視寂照祖竅(兩眼球須平視向內寂照,稍如「對眼」之狀,古稱「雙瞳抱睛之術」,又謂「對合同」,一定要自然,切勿僵執拘緊,否則易生弊端。內視眼球切勿向上,時間稍長就會引發眼痛頭昏的偏差。內視寂照,用意也要輕重適度,總的原則是用意越輕越妙,是為自然文火。據報道,意守印堂、山根等穴竅可使血壓升高,宜注意,此或以用意輕重有關。),兩耳內聽祖竅內動機,舌尖上抵對準祖竅,鼻息調勻歸併於祖竅。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聽心息,是為「和合四象」。這是鎖心猿拴意馬的樁子,是斬伏識神雜念的有效手段。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有念無念之間,息息自然歸根,氣沉丹田,綿綿不絕,上下之間自然相顧牽持也。張三丰(1247—?)《注呂祖〈百字碑〉》中說:「以眼視鼻,以鼻視臍,上下相顧,心息相依,著意玄關,便可降伏思慮」。

  心、神、意三者集中於一處,則兩目神光漸漸合一。神光是兩目之光與真意合一的結合體。道家內丹學說認為,人一身屬陰,惟兩目之中一點真陽獨存。兩目之陽與真意相結合,則陽性之質已潛於真意之中,謂之「陽神」(按:此處所言「陽神」,非日後能飛升出殼的「陽神」,惟於此時的心神性質屬陽,不再沉淪被陰氣所侵擾耳,切不可二者混淆不清。下所言「陰神」也同此,不贅述)。兩目神光內照眼前的虛空幽深玄遠大境(宜內照眼前一寸至一尺範圍,另尚有推拉「神光」之法,亦是「權法」),初時眼前一片黑暗,持之以恆,待之以誠(丹經謂「虛寂恆誠」),日久神不外馳(馳於聲色,丹經謂「神不外馳氣自回」),後天自然返先天,兩目中的陽火自然化去目前的陰神,陰氣漸除,陽神漸顯,眼前會顯出無數星光(小亮點)。《陰符經》中謂:「機在目」。繼續凝神不動,虛寂恆誠,靜坐之際眼前可「見」一片光明,幽深玄遠,或有可能「看見」各種彩光,或有一點亮光超然躍出,稱為「粟(黍)米」(按:此光被內丹家稱為「性光」。性光與靜定成正比關係,性光定則心靜,性光動則心搖,性光隱則心躁,越靜定性光越明亮。得「光」機理,按現代生理學來講或許與開發腦內「松果體」有關,松果體內遺存有退化的感光細胞。)白玉蟾(1194-1289?)謂:「大道不離方寸地,工夫細密有行持」(《大道歌》)。漸而功深,大定之中現出一輪中秋圓月如○象,叫作「元性」。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謂:「蓋自太極既分,稟得這一點靈光,乃元性也」(《氣為用說》)。又說:「性之初,如星大,圓陀陀,光爍爍,未足言見性,但氣質之性稍息,而元性略見。……三陽純者,是所謂元性盡現。三陽生者,則光不在內,不在外,但覺此身如在虛空,亦無身,亦無虛空,亦無日,亦無月,常能如此,則大定也」(《蟾光論》)。又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二氣交感,凝結不散,遂生玄珠○如黍米」(《交會論》)。因此說,「粟(黍)米玄珠」是坎中真陽氣與離中真陰氣發動而結合現出的靈光。

  識神不靜,元神不顯。玄珠亦難以產生。故降住心猿,伏住意馬,識神漸靜則元神漸凝,大靜真空之時真陰真陽在祖竅中結合得此玄珠,則「凝神」已得大驗。元性現出,不以有意求,不以無意守,有意無意之間,罔象中常得玄珠不離。斯時得全身上下氤氳和暖,如沐春風,酥軟快樂。臍下丹田中亦有一知覺,如蟻爬行,痒痒洽洽,又似有一股祥煙衝上心口絳宮,復迴旋於下,妙不可言,是為「氣生」景象。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謂:「元神見而元氣生,元氣生而元精產矣」(《精從氣說》)。李涵虛(1806-1856)在《道情》詩曰:「鑽杳冥,引生祥煙,沖得我絳宮痒痒,醉得我四體綿綿」。此氣機升降起始之處即是「氣穴」真實部位,古雲「氣發則成竅,機息則渺茫」。柳華陽在《金仙證論?風火經》云:「雖在臍下,猶未得其所以然,要必得其神氣相投者。蓋其穴在臍後腎前稍下,前七後三,中間空懸一穴,此正是調葯煉精之所,而學者不可不察矣」。

  二、入氣穴。

  張紫陽在《青華秘文》中謂:「金丹之士,才見此物(元性)分明,便是元氣產矣,遂因而用之。譬之見賊便捉,毋使再逸。然以之收於鼎器之中,而一點元氣之真,始不可得而出矣」(《蟾光論》)。上則祖竅中金木交並化出神光,下則丹田中氣機發動形成氣穴,則凝神之大功告成。於靜中將元神動而化為真意(靜為元神,動為真意,是二是一,以靜為體,以動為用。),攝兩目神光御此元性,靈光沿人體中線的任脈下十二重樓,降於臍下丹田氣穴之中(此句為「著相」之言,言如是,事非真有「御」,僅用兩目神光自然地向下內照丹田而已)。用兩目神光、性光及真意所化成的三昧真火烹鍊氣穴爐中藥物真精,如太陽懸於太空,陽光普照大地,地中陰氣因得陽光照射而化為陽氣上升。《天仙道程寶則》中說:「所謂凝者,非塊然不動之謂也,乃以神入於氣穴之中與之相守而不離也」(《古書隱樓藏書》)。張三丰在《道言淺近說》中云:「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收入氣穴,乃曰凝神」。丹詩曰:「與君說破我家風,太陽移在月明中」。宋?俞琰(1258-1314)《易外別傳》中云:「太陰受太陽之光以為明,人之心為太陽,氣海猶太陰,心定則神凝,神凝則氣聚,人能凝神入於氣中,則氣與神合,與太陰受太陽之光無異」。柳華陽在《金仙證論?風火經》解曰:「蓋太陽喻神,月明喻氣,移在者,神氣相會也」。神光下攝于丹田之中,剎那間丹田中金光一片,虛室生白,恍惚之間入於無我無物的混沌境中,大休息一場,此即是「移神入氣穴」也。靜定之中,朗照日久,其間精氣、真息、神光三家融合歸一,正所謂「純陰之下,一陽來複」,自有無限生機,元氣萌、真精產、小葯成。元氣萌動,駕自然之河車,牽上崑崙頂,復降下十二重樓歸於氣穴之中,氤氳迴轉,漸化胎息。鍊氣補精,精足而「陽生葯產」。待小葯生成,採摘逆返,風吹火化鍛成真金,封固於爐中,煉精化氣。火候足驗,采完三百六十周天度數,陽光三現,大葯摶成,過關服食,一點落黃庭,內丹結成,是為「金液大還丹」(以上「煉精化氣」階段僅是概括而言,具體功訣可參見《伍柳仙宗》、《性命圭旨》、《性命法訣明指》及《樂育堂語錄》諸書。)。

  總之,只有將靜定中元神凝聚於祖竅之內,「泰宇定者,發乎天光」(《莊子》),翕聚眼前所顯出的元性,靈光下照伏藏於丹田氣穴之中,蜇藏使之生髮,才能叫做「凝神入氣穴」。正如尹真人《性命圭旨》中所釋:「此訣無他,只是將祖竅中凝聚那點陽神下藏於氣穴之內」。趙避塵在《性命法訣明指》也指出:「其口訣無他,將祖竅內煉出先天陽神之氣光,已經收入腹中,立覺咕嚕之響,即系已到海底之證,再以目光久視丹田,有股熱力,漱漱動蕩」

按:王重陽《全真集》有《四得頌》,詩云:「得汞陰消盡,得鉛陽自團,得命顛倒至,得性見金丹」。丹道專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訣十二講》中稱《四得頌》是「丹法的總綱,凡丹道之真傳無能背離者」。並且提煉出「得汞定律」和「得鉛定律」,作為內丹修鍊的基本法則。考之「凝神入氣穴」一語,實以函蓋「得汞」和「得鉛」兩個層次。「凝神」為「得汞」,「入氣穴」則為「得鉛」,因此薛道光在《還丹復命篇》高度概括所得丹訣為「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以精化氣氣化神,煉作黃芽並白雪」。又考「自身陰陽」之「清凈丹法」,又有「先性後命」和「先命後性」兩途。「先性後命」為先「得汞」而後「得鉛」,本篇所論即是此類。「先命後性」為先「得鉛」而後「得汞」,大抵由「胎息」功夫入手,是有為有作之自然的命功,並可配合「服氣辟穀」等法促生真氣,最後再用「性功」而「得汞」。劉一明在《悟真直指》中云:「性命必須雙修,工夫還要兩段。蓋金丹之道,為修性修命之道,修命有作,修性無為」。西派丹法以「心息相依,大定真空」為貫徹始終口訣,身外九還而金木交並是為「乾坤交」,為「得汞」;身內則七返而水火既濟是為「坎離交」,為「得鉛」,內外同時並進,則可稱為「性命兼修」。《伍柳仙宗》一脈丹法,是「先性後命」的丹法,「最初還虛」一著功夫是入門關鍵,今人以《伍柳仙宗》從事丹道實踐者,多忽略此著要害,故難得大效驗。以上僅是本人的一點粗淺認識,錯謬之處,敬請諸丹道前輩批評賜教為盼!

推薦閱讀:

三月梨花開 - 美圖欣賞 - 天空論壇(校園版) - Powered by Discuz!
【新提醒】胸罩背心 - 棒針教程 - 編織人生論壇 - Powered by Discuz...
悼紅?怡紅?賈寶玉在為誰搜魂攝魄? - 悼紅文的個人空間 - 環球博客 - Powered...
12道夏季養生保健湯水和茶飲 - 樂逍遙 - 美食博客空間 - Powered by X-...
手診名師介紹--劉劍鋒:從學切脈到自創手診法 - Powered by Discuz!NT...

TAG:文化 | 道學 | 內丹 | P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