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甲五乙一丙一直指覺心或者說直指覺性(一)(《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甲五乙一丙一直指覺心或者說直指覺性(一)(《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已有 32 次閱讀2012-3-15 11:41 |個人分類:達摩大師《血脈論》|甲五正釋論文分五:乙一直釋本心;乙二論見性乃成佛之根本;乙三細辨如何得見真心;乙四滅卻幻相之執敬禮心佛;乙五論述何等眾生可成佛;

乙一直釋本心分五:丙一直指覺心或者說直指覺性;丙二辨心佛之特質;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丙四論依止善知識法相;丙五結歸辨不辨自性之差別;

丙一直指覺心或者說直指覺性【問曰: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前面達摩大師已經建立了佛法正宗,在第二句上說了諸佛傳法的真實義趣所在,以何為宗而傳法以及傳法之意趣。 達摩大師如是建立宗趣,聞法者即生起疑問「既然諸佛傳法唯獨以心傳心而不立文字,那麼到底以何為心呢?」既然文字相不為心,那麼如何來了知這個心呢?乃至於這個心到底是什麼樣子?怎麼樣來說明這個心呢? 【答曰: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 【汝】是我的對稱,即是你的意思。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此之意為:能隨論首所立宗趣起疑問,而來發起問難者即是你的心,而能回答你問題者即是我的心。 一切有情眾生身口之一切造作,皆是心念攝持而為之,身體的一切作為若沒有精神意識的統攝,則即是為一堆死物。物質事物的本身是不具備覺受事物的能力的,如眼耳鼻舌身等之所以起覺照之作用,並不是因為物質本身有這個作用,而是此等物質根身是為心識所依,故物質六根中有靈明之根性而依存,在眼則稱為見性、耳則為聞性、鼻為嗅性、舌為嘗性、身為觸性、意為覺性。若根身之中無有此等精神意識之所依,則必然不會有六根相應之覺受。世間醫學家認為,有情眾生之所以能見聞覺知是因為身體中有各種神經在起作用,如視覺、聽覺神經等。此等物質神經其實並不具備覺知諸法的作用,他們只是心識所依的事物,但覺受對境事物的是心識本體。如是道理愚僧已經在《佛教基礎學》以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白海螺.心路妙音》中作了廣泛闡述和辯論,故此處不再贅述了。 物質事物是不具備靈性的,因此若沒有靈靈活活的佛性,物質身體就不會有聞與問等覺受以及作用。也許有的人會問:『能問的不是妄心嗎?這個妄心怎麼會是真心自性呢?』其實妄心是真心之妙用,迷的時候稱為妄心,但若不隨妄心起落而迷,則即是真心妙用。若想真實了知妄心為真心妙用之意趣,當發起觀照,以禪修之方式,觀察這個所謂的妄心是什麼形象?什麼形狀?它從何處來,中間有沒有住處,滅去時又去了何處?你只要如是觀察的話,就會了知這個妄心是無來處,無住處,無去處,當下空寂無生的。其雖然無有真實自體,但現前之心又能了了分明地覺照一切,如是起覺照之用的是誰?所謂能攝持物質身體而行諸事者,不是現前真心,難道還是物質所具的功能嗎?物質是死的沒有覺照的功能,死的事物是由活的精神意識應用它的。故能問的是我們的心,而此心的現起也只是真心的作用,故能問者即是心。 禪宗很多的祖師大德開示後學之時,就是以這種反問的方式回答什麼是心的。如《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云:「慧能曰: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慧能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此處六祖令惠明杜絕一切思維分別,當不起思維分別之時那依然還能起覺受的是誰呢?惠明在此處當下就悟了。一般的人都以為現在這個能分別的、能想的就是我,或者認為這個我是個實有,他們沒有仔細去悟這個分別心的本體是如何?如果修行人在不悟真心本體之時,就妄認為這個分別心就是佛性,這是非常錯誤的,如果這種觀點一直不改變,則這樣的人肯定不能成就究竟的佛法。分別心雖然是佛性的妙用,但是你若不悟它的本體自性,則這個分別心依然是生死輪迴的因。但如果你了悟它的本體,不再隨著分別心的起滅而起滅的話,那這個時候心念雖依然現起,但由不迷心性的緣故,此心念則為覺性的妙用,非顛倒分別之心。如《菩提心論》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因此的緣故,達摩大師在這裡說:『汝問吾即是汝心。』你來向我提問,而這個能問者即是你的心。我能解答你的問題,而這個能解答者即是我的心,這是我的覺性妙用,真心的妙用。為什麼在佛教裡面分出真心和妄心呢?其實真心妄心本來是一體的,一為體一為用,真心為體,妄心為用。妄心是由迷惑不覺而將真心之用轉為虛妄分別之心。因迷惑不覺,我們就隨著這個妄心跑了,隨著它去造業了,就如同脫韁的野馬,無拘的大象一樣,不受我們控制,妄造種種業力。但是如果我們一但了解了真心妙用,不再隨妄心起迷執,能自然安住在覺性本體上的時候,妄心就沒有任何作用了,這時它只是智慧的游舞,智慧的妙用而已。所以從究竟真實義上來說,妄心就是覺性,如經云:「妄由真現。」眾生在真心妙用現起時,由迷而起相分和見分的執著,故迷失了覺性真心本體,妙用則轉為了妄心。如經云:『真妄二心如波與浪。』所以,妄心與真心覺性的關係就如同一個是浪,一個是水,真心是水,浪花是妄心。如《楞伽經》中即是以海水與波浪喻之:『海水常住不變,是為真,波浪起滅無常,是為妄。』其實說來說去是一不是二,同一事物而分體用之別,迷體則用即轉為妄心。由於我們對此心性顛倒不覺,才現起了生死輪迴,所以若想了悟真心,當不離妄心而參其體,若離妄心外別覓真心,是無有是處的。若能觀察妄心,知其無實無生,又不起迷惑,當下息滅狂心則菩提自現,無上道果自成。如大慧普覺禪師云:「妄心顛倒造諸業,回趣真乘即懺摩。真妄兩頭俱透脫,海南東畔是新羅。」

禪宗之祖師大多皆是依此要義攝持而行種種方便接引眾生的。如德山、黃檗禪師是以棒打為接引直指自性之方便,而臨濟宗之義玄以及馬祖道一是以「喝」為指自性之接引方便的。古語有云:「德山棒,臨濟喝。」他們是以這種拳打棒喝的方式令求法者,在妄念分別被喝斷之時,讓行者於自心中體悟佛性。 達摩大師在建立了他的宗,也講述了歷代佛陀所傳法的義趣之後,當這個人來問的剎那,達摩大師就直接說:「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到底誰能問呢?這個色身能有聞與問的功能作用嗎?現前之妄心能有問的妙用嗎?其實你若仔細觀察必然能知色身和妄心並不具足聞和問的功能作用,色身等只是依真心起用,故能起聞問等作用者即是真心。色身乃為死物,為心所依之工具而已。妄心為分別攀緣之意識,其不具覺照妙用,只能攀緣分別。 例如:愚僧現在給各位同修講法,你們說是妄心在覺受聲音呢?還是覺心在作用?如果你認為是妄心聽道的,那麼請問:「當聲音第一剎那出現時,我們是先有覺,還是先有的起心動念的分別?」妄心只是隨真心所現而生的一種攀緣分別,故妄心只是生滅分別,並不具備覺照之作用。故當一切塵境現起的剎那,是覺性在自覺自現,然後才有妄心攀緣這個所現的相,而起諸分別思維。當我們心中生起看見、聽見等觀念時,這時已經是妄心在攀緣分別了,能真實照見顯現事物的是覺性能現之妙用。因此真正能在六根門頭起諸作用者,即是真心自性。所以達摩大師才做如是回答。 如果我們在隨緣對境中,見聞覺知的當下,不迷自性,念起念落只令真心了了,如是當下即轉妄心為智慧游舞之妙用!若入此正覺之境,則妄心亦為所依真心,所以欲了悟佛性當不離妄心而悟,欲成就如蓮花般清凈的佛果,當不離一切日用施為。譬如,欲得清凈之蓮花,當不離污泥而尋覓。求佛性當從妄心當中求,離妄心絕無佛性可得。亦如永嘉玄覺禪師云:「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即是因為妄想是真心覺性的游舞,真心本來具足不需要外求,本來如是,本來無形無相,而妄心本自無生,是真心之用,故亦不需有一個可斷的妄心,而行對治。達摩大師已經究竟了達心之本體自相,故隨問者而直指真心,如果問者能當下隨師之所言而起反觀,當觀真心無生而妙用常照之時,當下脫落根塵,即能得悟自性。如六祖慧能大師在未見五祖弘忍之前,一次聽到有人誦《金剛經》念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時,慧能即當下放舍分別,令心安住在無分別中,當自己心無分別時,依然能覺照一切事物。在此當下六祖即悟到此無分別而自明的即是佛性,故六祖云:「妄念盡處是真如。」不僅是六祖大師,而二祖慧可禪師也一樣,當達摩大師向他索心的時候,他依言反觀自心,結果他觀察到這個心無有來、住、去,也無有真實的自體,故答:「覓心而不可得。」達摩祖師則說:「已經安心竟。」慧可禪師在祖師言下大悟。剎那間一切枷鎖脫落了,本地風光就現前了。【吾若無心,因何解答汝?汝若無心,因何解問吾?問吾即是汝心。】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如果沒有心,則必是死物,又如何能現解答講說之相?如果你不具足這個真心覺性,則你又依何能生解而來問我?所以能來問我者即是你真心之妙用,故此即是真心。.

【轉帖即為法布施,功德無量】出處參考:http://h.foyuan.net/blog-141611-215057.html

推薦閱讀:

《善導大師的凈土思想》---第28課:不問罪福,稱名必生──善導大師「不問罪福」之文(一)
【明星八卦】玄學大師:王菲宿命是生子後與丈夫分離
吉藏大師與三論宗
看相大師:相術中的「三白眼」指的是什麼?
陰宅風水大師教你怎樣看墓地風水

TAG:大師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