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說的悟道之人的幾個表現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志。

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

曰:豫呵,其若冬涉川

猶呵,其若畏四鄰

儼呵,其若客

渙呵,其若凌釋

敦呵,其若朴

混呵,其若濁

曠呵,其若谷

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古代那些悟道的人,思想精微深奧廣達,太深奧了無法清楚地描述它。因為不可以清楚地描述,所以勉強地描述它的樣子:

  1. 緩慢謹慎的樣子,像冬天走過結冰的河一樣。全神貫注,集中力量,謹慎做事,發揚「匠人精神」。一個真正悟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慮。「豫」,謹慎的有所預備,也就是古人所說「凡事豫立而不勞」。一件事情,不經過大腦去研究,貿然就下決定,冒冒失失去做、去說,那是一般人的習性。「凡事都從忙裡錯,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因應萬事,要有非常從容的態度。做人做事要修養到從容豫逸,「無為而無不為」。一個有修為的悟道之人,必須時時懷著好比冬天從冰河上走過,稍一不慎,就有喪失生命的危險,加以戒慎恐懼。(備註猶:猴的一種;豫:大象,走路慢。)

  2. 小心謹慎的狀態,好像害怕四周的鄰居一樣。猶」是猴子之屬的一種動物,和狐狸一樣,它要出洞或下樹之前,一定先把四面八方的動靜,看得一清二楚,才敢有所行動。這種小心翼翼的特點,也許要比老鼠偉大一點。我們形容作事膽子很小,畏畏縮縮,沒有信心而猶豫不決。這是說,修道的人在人生的路程上,對於自己,對於外界,都要認識得清清楚楚。「猶兮若畏四鄰」,如同猶一樣,好像四面八方都有情況,都有敵人,心存害怕,不得不提心弔膽,小心翼翼。就算你不活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或者只是單獨一個人走在曠野中,總算是沒有敵人了吧!然而這曠野有可能就是你的敵人,走著走著,說不定你便在這荒山野地跌了一跤,永遠爬不起來。所以,人生在世就要有那麼的小心。儒家「慎獨」——無論有沒有人來監督,也要謹慎為人與做事。領導著做事應三思而行,小心謹慎,嚴格要求自己的品行。「畏四鄰」另一層含義:告訴古代的國君,對周圍的國家不要輕舉妄動。

  3. 保持恭敬之心,像做客一樣,悟道的人要時刻保持著對四周的尊敬之心。表示一個修道的人,待人處事都很恭敬,隨時隨地絕不馬虎。子思所著的《中庸》,所謂的「慎獨」,恰有類同之處。一個人獨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雖然沒有其他的外人在,卻也好像面對祖宗,面對菩薩,面對上帝那麼恭恭敬敬,不該因獨處而使行為荒唐離譜,不合情理。《禮記》第一句話:「毋不敬,儼若思」,真正禮的精神,在於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皆抱著虔誠恭敬的態度。處理事情,待人接物,不管做生意也好,讀書也好,隨時對自己都很嚴謹,不荒腔走板。「儼若思」,儼是形容詞,非常自尊自重,非常嚴正、恭敬地管理自己。

  4. 悟道之人心裡的糾結和鬱悶像冰塊一樣融化、流散開了,心理狀態變得很輕鬆。就像春天到了,天氣漸漸暖和,冰山雪塊遇到暖和的天氣就慢慢融化、散開,變成清流,普潤大地。洒脫吧,讓糾結都像冰雪一樣消融去吧!另一層含義,是高明的領導者,不會強行教化員工,而是潤物細無聲,將公司文化如冰塊一樣慢慢地融化和改變。

  5. 敦厚像沒有雕刻的木頭一樣;像渾濁的水一樣看不清是明亮還是陰暗。這裡是說,悟道之人是處於一種大智若愚的質樸的狀態中的。寬闊啊,像中空的山谷。真正處於混沌狀態的智者,安靜下來就可以清凈。濁:混沌的狀態,形容人的心中沒有形名之分、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在生活和管理工作中,心越沉靜,越能發現問題。有道之人會進入混沌狀態,心中沒有形名之分,心中平靜,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從安靜的狀態中動起來,再去做事,就很容易把事情做成。一個修道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要非常厚道老實,樸實不誇。像一塊石頭,雖然裡面藏有一塊上好寶玉,或者金剛鑽一類的東西,但沒有敲開以前,別人不曉得裡面竟有無價之寶。表面看來,只是一個很粗陋的石塊。或者有如一塊沾滿灰泥,其貌不揚的木頭,殊不知把它外層的雜物一撥開來,便是一塊可供雕刻的上等楠木,乃至更高貴、更難得的沉香木。

  6. 一直保有「道」的人,總是不想把自己做到最「滿」。「蔽」,就是保護很好的舊東西,由於東西永遠是舊的,是原來的樣子,一直小心使用,並沒有壞。因此,舊的不會去,新的不用來。這便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長生之道。所以最難還是在能否做到「不欲盈。悟道之人放下了對「盈」的執迷,坦然、踏實地去做事,把心態放低,反而能自然而然地把事情做到最好。「盈」本身就是一種幻象,換個角度看,便不是你眼中的「盈」了。

    《書經》也說:「謙受益,滿招損」。「謙」字亦可解釋為「欠」。萬事欠一點,如喝酒一樣,欠一杯就蠻好,不醉了,還能惺惺寂寂,腦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非醜態畢露,丟人現眼不可——「滿招損」。又如一杯茶,八分滿就差不多了,再加滿十分,一定非溢出來不可。能量是守恆的,領導者為自己撈取過多、為自己考慮的慾望過多,所領導的員工也就獲得的越少。因為悟道之人不想做到豐盈極致的狀態,所以能做到不完滿的狀態,沒有那種圓滿無缺的狀態。破舊和不圓滿也是幻象。不需要追求別人眼中的完滿。有條件的放棄一些虛幻的東西,集中精力做好根本的事情。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警察總是建議人來「私了」?
被道德綁架該如何解決?
如果老子看到了一帶一路
報告稱政府官員倫理道德最不讓受訪者滿意
如何看待天津濱海突發爆炸事故,同胞受難,因此奇葩說停播一周?你對災難面前禁娛的看法是怎樣的?

TAG:道德 | 道德經 | 表現 |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