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調查:哪些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優秀!
?
調查告訴您:什麼樣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更優秀?曾對南京市小學生學習成績與家庭環境因素進行調查的謝琦聖老師非常贊同「民主家庭的孩子成才率高」這一觀點。美國教育學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喚醒孩子的才華》中寫道: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傾向測試上得高分。
之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四省市小學生家庭教育狀態的調查顯示,那些善於聽取孩子意見的家庭,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學習成績更優秀。相對於家庭氛圍、親子關係等隱形因素,家長收入、學歷、工作類型等顯性因素,對孩子成績的影響反而很小。
家庭氛圍更民主的
成績優秀的學生家庭更多採用協商、民主的親子互動模式。數據顯示,「會聽取孩子意見」的家庭,子女成績優秀的佔39.11%,而子女成績較差的比例僅為19.90%。
曾對南京市小學生學習成績與家庭環境因素進行調查的謝琦聖老師非常贊同「民主家庭的孩子成才率高」這一觀點。
謝琦聖表示,與「民主型父母」相對立的還有「專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控制很嚴。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可能會為了避免父母打罵而認真學習,有些孩子也可能會對學習產生恐懼或焦慮,甚至於反抗,使學習成績反而越來越差。
放任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與學習不感興趣,也不關心,任孩子自由發展。在這種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對事情沒有責任心,行為放縱,一些不良的個性與態度會影響學習成績。
民主型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和引導,對於孩子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問題更多的是採取幫助與鼓勵的方法,併合理應用獎勵與處罰的手段,使孩子從父母的行為與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
父母喜歡讀書看報的
「閱讀型」家庭子女成績優秀比例更高。父母經常「讀書看報」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31%,高於「看電視、玩電腦、手機」(27.43%)、「聚會、娛樂」(24.90%)等家庭。
金陵晚報記者曾對近100名南京高考中湧現出的「尖子生」做調查,在談到「成才秘訣」時,95%的學生都提到愛讀課外書的重要性。其中楊誠成、楊津、王睿、黃翔等,被稱為「書痴」都不為過。楊津「走到哪裡都捧著一本書,不管是課間還是活動時間,只要有空閑,都用來看書」;徐創業(高考396分)家離鳳凰書城很近,每個周末都會去鳳凰書城看書;芮雪(被哈佛大學錄取)從小到大,「最熱愛的事情始終沒有改變過:讀書,各種各樣的書都喜歡讀,最喜歡讀的是哲學和文學評論」……而這種習慣的養成,從他們的敘述來看,與家庭及學校氛圍的營造有關。孩子對父母是「聽其言,觀其行」的,通過不斷學習、不斷模仿,建立起自己的行為模式。據悉,目前不少小學正通過「親子閱讀計劃」促進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
經常和孩子共進晚餐的
對每周家庭成員共進晚餐的情況進行調查時發現,成績優秀的學生家庭,「幾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進晚餐的比例均高於成績較差的學生家庭。
為什麼經常和孩子共進晚餐的家庭,孩子學業表現更優秀?有關專家認為,「餐桌對話」是最好的心靈教育。
美國教育學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喚醒孩子的才華》中寫道: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傾向測試上得高分。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經常與父母一起吃晚飯。
在一天的勞作結束之後,白天分散各處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對一桌美味佳肴。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擁有的一段節日般的時光,是創造鬆弛平等愉悅的談話氛圍的最好時機。
餐桌邊,每個人都談談自己一天的經歷、見聞和感想。爸爸媽媽遇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沒有必要避著孩子進行,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投資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計劃……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這個家庭的一切面貌。他也因此從小就明白自己對家庭該負起的職責與擔當,在這個前提下他會幫助自己成長,做出選擇。談話就是生活視野與思維方式的展示,從爸爸媽媽講述的工作內容與方式中,孩子自然而然了解到社會與職業上的一些事情。
孩子做點家務的
那些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3.17%,而持有「孩子應該做些家務」觀點的家庭中,此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
如今不少學校已經將做家務明確寫進暑假作業,有些學校直接給出了諸如做色拉、榨果汁、洗碗等詳細要求,有些學校則建議幫助家長做家務。但實際中有的家長對孩子做家務的意義認識不足,對這樣的作業敷衍了事。
游府西街小學李萬青老師認為:勞動不僅僅是讓孩子擁有一項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勞動的鍛煉,可以培養孩子歸納問題和統籌的能力。
他表示,家務勞動與孩子的成長有密切的聯繫。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專家觀點:
「好父母」未必高學歷高收入
有人認為高學歷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一般而言更加優秀;高收入的父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孩子成才率更高。實際並非如此。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表示:「我始終認為,工作再忙、文化水平再低都沒關係,只要用心去愛,就可以成為好父母。」
孫雲曉還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一位新疆的長途貨車司機,他只有小學文化,每次一出門就十多天,這種情況下怎麼教育孩子?但他利用寒暑假,帶著孩子一起出車。在讓孩子體驗生活的同時,給他講述種種人生道理。比如上坡時,他就說:「上坡再難,也要咬著牙衝過去,過去就是一片坦途,泄氣就會回到原點。人生也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緊牙衝過去。」
新疆的冬天有時零下20多攝氏度。車壞了,他就躺在地上修,手都凍得裂了口子,也堅持做下去。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既體會到父親的辛苦,也知道人生要有責任感支撐,要忍耐,要堅強。這個孩子後來不但考上了研究生,而且讀研期間還勤工儉學,沒用家裡一分錢。後來,考上了全額獎學金的博士。
家長心聲:
道理都懂,做到實在不易
網友「夜光風箏」對這份調查的結論並不驚訝。她說:「要平等和孩子溝通,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道理我都懂,可遇到孩子犯錯,還是會不由自主著急上火。」「夜光風箏」還專門給9歲女兒然然寫過一封道歉信。她經常教育女兒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可自己卻經常做不到。
對照調查的幾項結論,網友「秋葉隨風」給自己打不及格。「遇事與孩子商量」這一條,很多時候她心裡已經有了主意,表面與孩子商量,其實只是在說服孩子聽從自己。她總是想,現在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不懂,等大一點再自己拿主意不遲。「父母經常看書讀報」這一條,她承認自己做得更差,她經常為孩子買課外書,可是自己一年讀書不會超過兩本,還基本是流行小說。「經常和孩子共進晚餐」她倒是做到了,可是晚餐時會忍不住問孩子學習情況,孩子被問得沒了胃口,後來一家人乾脆在晚餐時看電視。「做家務」基本上都是孩子外婆全包了,哪裡輪得上孩子?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是愛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想盡辦法為孩子擇校者有之,辭去工作親自教導孩子者有之,不惜重金請名師家教者有之……可偏偏有「懶媽媽」「笨爸爸」,沒花什麼心思孩子照樣優秀,讓勞心費神盼望孩子成功的家長們羨慕嫉妒恨。
他們的孩子憑什麼優秀?答案很簡單: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是「共情」,即充分理解他人的感受,有知音的能力。好父母永遠跟孩子站在一邊,能讓孩子把父母當成自己的盟友,而非旁觀者、教導者、督促者。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知識教育,也不是說理的教育,而應該是情感教育。
(本文節選自《金陵晚報》文|金陵晚報記者郝也)
延伸閱讀1:
怎樣的家庭孩子最容易出色
文|裘志剛(浙江紹興曾經的教育工作者)
現在的孩子兩極分化,好的好,差的差,究其原因其實是家庭影響,因為現在的家庭有的很重視家庭教育,有的一概不管。說到家庭教育,我想今後會越來越重視,連國中最高決策者都表態了,要加強家庭教育,營造良好家風,我也一直認為,家長是孩子成長的全部,畢竟只有一個孩子,來不得試驗。對於整個人生的發展,我覺得學校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微乎其微,70%以上是因為家庭,因為家庭教育。那麼到底哪類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色,我通過觀察,認為符合以下四個條件的家庭,除非天生智力缺陷,原則上不會差到哪裡去。
一 是父母做官別過科級。科級相當縣區的局級,這類家庭往往世面也見得多,父母對中國的官場比較熟悉,有一定的人脈,適當的時候或許可以拼一下爹。對於工作來講,壓力也不大,總能給孩子起正面的作用。但超過科級的,往往是市處級了,沒有八項規定之前,如果「業務」能力強點,總有吃不完的飯,今天下屬請他吃飯,明天相互局辦請客,後天你請領導吃飯,在家吃飯的時候很少,彷彿總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時還時不時地要出差,沒得出差,想方設法出去轉溜一圈,美其名為考察。等享受了被人「吹捧」的無限風光之後,留給孩子的時間還剩下多少。
二 是父母一方是機關事業單位。儘管說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水平不高,有時還要發發牢騷,但總的來看,家庭的幸福指數較高,有必要的保證,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工資收入也足夠一般家庭幸福開支。買的起一般的小車,也能適時參加旅遊,搞搞豐富的野外體驗活動,增加孩子的見識面。以前教師的孩子都認為「自做郎中手生雞爪瘋」,如今不是了,教師的孩子越來越出色,或許就是印證了這一條,因為他們暑假有時間,現在雙休也沒培訓了,都可以管自己的孩子了。
三 是父母最好有雙休日。其實,和孩子的交流時間並不多,早上出去上學,晚上緊張的作業,等作業做完了,你還說什麼,就是想讓孩子多睡會,哪有交流時間。而如果父母雙休,節假日的時候一起外出走動走動,適時交流交流學習和生活,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不僅能幫他們釋懷,更能增加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最怕很多家長雖有雙休,但整天在外,今天打牌,明天唱歌,後天喝酒。
四 是父母和孩子如兄弟姐妹。逛街的時候,我一直羨慕有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手牽手地逛商場,去吃飯,特別是年紀越大,感覺越羨慕。其實很多家庭都難做到。這類家庭,往往父母和孩子猶如親兄弟姐妹,有事商量著做,從小對於孩子的成長不會一味地批評,必會選擇合適的時機、較輕的口吻,給孩子提出改正的建議。其實,很多家庭從初中開始,孩子已經很少跟家長講話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這樣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以後的家庭往往也是令人羨慕的。
以上四條只是簡單的概括,只是說明,家庭的重要性,也並不代表符合條件的家庭孩子必定出色,只是表達寬裕的生活條件、適當的社會地位、充裕的工作時間以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中的作用。
延伸閱讀2:
廣州市「十大優秀書香家庭」:謝志泉
營造學習的家庭氛圍
「書香家庭」,貴在書香。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妻子當了十年的高校老師, 讀書是妻子的最大業餘愛好,曾經幾乎終日與書為伴。丈夫雖然是醫務工作者,但作為專家、教授、研究生導師,工作之餘也是經常看書學習,書籍報刊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家裡唯一的一間正朝南的房間被用作書房,並精心設計,訂做了整面牆的大書櫥,書櫥里除了夫妻的專業書,還有各種各樣的書籍,一家三口都能在書櫥中找到自己喜歡和需要的書,空閑時一起閱讀一些好書,並互相交流讀書體會。無論多忙,夫妻每晚在睡前一定要看一會兒書,父母這種榜樣的力量勝過對孩子說一百遍「你好好讀書」的話語。女兒房間也專門訂做了書櫥,用於存放其在校學習的書報以及各種課外興趣閱讀書籍。
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習慣,讓書籍伴隨孩子成長。
夫妻都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根據不同的年齡段, 為女兒推薦合適的課外書籍,做到經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在父母的影響和指導下,女兒從看圖到認字,從認字到讀小故事,從看圖畫版名著到讀原著,閱讀能力不斷提高,閱讀速度也逐漸加快,而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又增強了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女兒喜愛閱讀,閱讀已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一種愉悅的享受過程。因為對學習有興趣,所以對女兒而言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女兒一直品學兼優,多次獲市「三好學生」和國家、省、市各種獎項。2012年7月,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就讀的女兒,經遴選、考試、面試,獲新加坡政府全額獎學金(SM2)赴新加坡國立大學留學。(@校長傳媒)
推薦閱讀:
※孩子的成功80%取決於爸爸?
※【家教】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下一代)
※孩子以後會不會孝順,小的時候這3個特徵很清楚了,不用等長大
※有了這些絕招,帶孩子不再頭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