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999人陪1人讀書」
「為什麼要讓999人陪1人讀書」 亞橋二中 王行政 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一本名為《約翰為什麼不會做加法》,這本書被叫好,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質問:「為什麼要讓999人陪1人讀書?」這話是說1000人里頂多只有1人能成為科學家,為什麼要讓999個學生陪1個學生讀書,像這樣以犧牲大多數為代價的教育是不明智的。
「為什麼要讓999人陪1人讀書?」這句話讓我產生了思考。我們現在也在進行教育改革,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在我國一些中學裡仍稱一部分學生為「分子」,稱另一部分學生為「分母」的說法。被稱為「分子」的學生,並不是認為他們可能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而是指有可能考上學的:被稱為「分母」的學生,則是考學沒有什麼希望的。我想這些都是制定的教師考評制度造就出來的,象 還讓我思考的一點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就意識到的問題,而我們最近幾年才意識到。現在,美國在糾正了精英教育之弊後,已經朝新經濟時代的教育轉型,而中國則需要把糾正精英教育和向新教育轉型,兩步並作一步來跨越。 在這樣一個新舊更替的歷史時期,國家要求給學生「減負」,家長們卻自動給孩子「加壓」。學校停止了雙休日的「補課班」,社會上便湧現出各種「加強班」。當前媒體較多報道的「成功的孩子」,主要是應試教育模式中考上國內外名牌大學的孩子,家長們熱心閱讀並用以激勵自己孩子的也多是這方面的故事。家長們不惜代價效仿,不辭辛苦地送孩子去上一個又一個「加強班」,其實是在花錢加強一種過時的學習方式。新教育是為開發孩子們的潛能日益展開寬廣得多的成才通道,作為教師,我們應對世界教育變遷的特徵和趨勢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才能讓成功離我們的孩子更近。 讓我們記住,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讓999人陪1人讀書。 |
推薦閱讀:
※當下民間讀書會的志趣與追求
※讀書是一種「遇見」
※面相掌相看子女讀書命
※若寧讀書會2018年推薦書單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使人進步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