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正在部署的2013年度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工作將重點關注券商資管大量進行的「通道業務」 ]
迅速膨脹的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警惕。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昨天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正在部署的2013年度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工作將重點關注券商資管大量進行的「通道業務」。此類業務事實上是銀行業規避信貸規模監管的過橋業務。
「2013年度的證券公司現場檢查,將在兼顧例行全面檢查和巡迴檢查的基礎上,重點針對證券公司近年來快速發展的資產管理業務的合規管理和風險管理。」證監會相關負責人昨天說。他進而補充道:「通道類業務將是監管重點。」
來自券商的消息也證實了監管部門正在高度關注券商超常規發展的通道類資管業務。「北京證監局已經對轄區內的證券公司下發了一份表格,要求填寫通道業務的總體規模,其中包括購買銀行票據的種類和方式等。」一名券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北京證監局關注要點之一是券商向銀行購買票據時採取的是「協議轉讓」還是「轉讓受益權」。兩者的區別在於票據的最終權屬關係是否發生轉移;在「協議轉讓」的模式下,券商實際買斷了票據,也就幫助銀行完成了資產「出表」。而這正是包括銀監會和證監會在內的監管部門最關切的問題。
券商資管規模激增背後
所謂通道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銀行定向發行資產管理產品,吸納銀行資金,再用於向銀行購買票據。通過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銀行把受到額度限制和高度監管的表內信貸資產轉移到表外,從而逃避信貸規模限制。而證券公司則從中收取一定的通道費用。
2012年是通道業務集中爆發的開始,從年初的不到2000億元迅速增加到年末的1.2萬億元。而今年1月份僅僅一個月時間,這個數字就達到了2萬億元。
有媒體統計,目前資管規模上到2000億的券商包括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這個檔次的規模已經趕上了華夏、易方達和嘉實等基金管理公司第一團隊。此外最早在通道業務上發力的宏源證券,目前的管理規模也達到了1500億元左右。
儘管規模的增長看上去很亮麗,但通道類資管業務的費率卻相當低,有的券商為了從銀行拉到業務,甚至採取「一口價」的辦法,一次性二三十萬的費用不限額度。而且這個費用還可能是在產品存續期結束時才進行支付,明顯是賠本賺吆喝。
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對本報表示,該公司至今沒有做過一單通道類業務,原因就是覺得該項業務價值不大。「與其白白佔用人力和凈資本,還不如在企業年金和其他創新類業務上做好積累。」該人士說。
即使一些中小券商內部也對通道業務存在分歧。一家中型券商內部人士對本報表示,銀監會去年四季度開始已經在升級票據業務的監管要求,不允許買斷式票據融資;已經存在的要逐步清理。一單「出表」的票據重新「入表」,現有銀證合作模式下的通道業務就會被迅速擠干泡沫。「說不定券商還會跟銀行為了那一點通道費能不能如約支付打起官司。」這名人士不無擔憂地說。
券商創新乏力藏憂
去年履新以來,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不斷深入券商一線調研和座談,希望證券公司扎紮實實開展創新業務,提高競爭能力。但是多年的管制已經讓券商習慣於靠天吃飯的通道業務,傳統的經紀、投行等券商核心業務實質上都是在賣一個特定牌照產生的通道,附加值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日益縮小。現在監管政策雖然在鼓勵創新,證券公司卻有點創新乏力。
銀證合作的通道業務至少目前看來對券商不構成實質性的風險,但是卻降低了券商創新的能力。上述多名券商人士稱,證監會顯然也不願意看到管制放鬆後,券商把寶貴的凈資本浪費在為銀行做嫁衣上。
一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稱,目前各地證監局雖然沒有一刀切叫停通道類業務,但是已經發出了不鼓勵此類業務的信號。除了北京證監局之外,深圳證監局也對轄區內某大型券商的資管業務進行了重點關注。
「我們估計監管層會從合規性角度提出監管關注,並與其他新業務的審批掛鉤,引導券商向具備實質性創新意義的業務分配資源。」上述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說。插圖/劉飛
推薦閱讀:
※重溫1998年港幣保衛戰:金融開放啟示錄
※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延期一年,說明了什麼?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都有哪些經營優勢?對現有銀行以及證券理財公司等會有怎樣的影響?
※百年「金融戰爭」簡史,南海的水實在太深了!
※Vertical Spread, Calendar Spread 和 Diagonal Spread 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