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經濟周刊 中國需降低對海外依賴程度

  花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先生,分析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將日本崛起和中國崛起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做了精闢的總結。他說,日中兩國的共同點在於,經濟高速成長期都有很高的投資率支撐。中國固定資本投資對GDP的比例逐年升高,到2005年已經超過40%。這在世界上實屬罕見。日中兩國的不同則在於對海外的依賴程度。

  日本的貿易立國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海外需求(進出口)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即便是在日美經濟摩擦最嚴重的上世紀80年代,也不足15%。相對來講,中國改革開放之後,這一比例就在持續上升,2006年超過了35%。

  海外依賴度高,再加上不懂世故,就很容易與外國發生摩擦。可能的話,中國需要降低對海外的依賴程度,探索增加國內消費的方式。

家庭和國家大量儲蓄

  那麼,為什麼中國這張大存摺上的賬戶餘額一個勁兒地往上漲呢?

  從宏觀經濟上看,流動賬戶節餘=儲蓄-投資。日美經濟摩擦也好,美中經濟摩擦也好,針對的都是出口和進口的平衡。但是,我們從儲蓄和投資的關係中又能看出另一個側面。

  很多人指出,中國流動賬戶節餘的不斷膨脹與中國消費過少、儲蓄過多有關。由於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國家庭為了以防萬一,大都傾向於存錢防病養老。

  從實際數據上看,中國家庭的確有存錢的習慣。但縱觀整個中國的儲蓄構成可見,中國流動賬戶節餘不光「得益於」中國家庭。中國政府也有存錢的習慣。

  2006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支出約為4萬億元人民幣。財政收支從90年代後半期起一直存在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赤字。而後,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赤字對GDP的比例逐年縮小,直至1%左右,基本上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特別是,2006年中國的稅收大有起色,財政赤字迅速縮小到了800億元人民幣。赤字對GDP的比重也下降到了0.4%,可以說財政基本健全。

  政府儲蓄就是年度收入減去當年政府消費之後的數值。從這個數值上看,1998年由於公務員漲工資,政府一下子拿出2500億元人民幣。但1998年之後,政府消費就逐年減少。2003年中國政府的存摺餘額變成了正數。2005年中國有了5600億元人民市的「存款」。2006年「存款」達到了7200億元人民幣。

收入再分配遲滯

  與其說這是中國政府節儉持家、健全財政的結果,倒不如說是社會保障等收入再分配政策遲滯所造成的後果。

  發達國家的政府,一般會在醫療、教育和養老金等領域進行一定的收入再分配。這也是發達國家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國的義務教育還沒有徹底實現免費。中國在今年的財政預算中,才首次提出農村義務教育免費的目標。今年中國政府的財政預算為850億元人民幣,但對於那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

  中國半數的國民沒有醫療保險。醫生賬面上的月收入大概在200O元左右。很多醫生要靠藥品回扣和手術紅包生活。要解決醫患這個大矛盾,至少需要每年4000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撥款。

  養老金的巨大赤字也是中國面臨的大問題。據說,2005年中國的養老金赤字高達8000億元人民幣。

  公務員報酬偏低,也是官員貪污腐敗屢禁不止的一個原因。也就是說,是政府對收入再分配的消極和懈怠導致了中國儲蓄過多的現狀。

  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萬億美元。為了更好地利用外匯,中國政府計劃建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並為之發行1.55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債,用以吸納國內的流動資金。如果這些資金能夠在海外投資的話,的確能夠達到短期的對外均衡。

  但是,儲蓄的資金越多,問題就越嚴重;這始終都是一個避免不了的惡性循環。對中國政府來說,只有完善收入和消費的再分配,才能解決國內的矛盾和對外的不均衡狀況。這才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作者:日本貿易振興會亞洲經濟研究所渡邊真理子)(原題:國內收入再分配遲滯導致中國經常項目盈餘不斷膨脹)


推薦閱讀:

阿拉伯世界洗牌 全球經濟拉警報(圖)
中日經濟擁抱的熱度融化政治
利率市場化的金融改革將把中國經濟推入深淵
中國目前究竟有多少個城市群?是19個?還是17個?
論文解讀:從烏合之眾到群體智慧的一步之遙

TAG:中國 | 經濟 | 海外 | 依賴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