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理念
【編者按】幸福是人生的主題。人類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類一切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自身的幸福。作者從宏觀與微觀分析出人類的幸福指數跟國民經濟與自身滿足的關係,指出物質的豐富卻讓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幸福的歸屬感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人類是自己幸福的主人,人類一切活動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自身的幸福。構建和諧社會,提升中低收入人群,幸福指數成為中國的理想的今天,我們需要這種質樸而大氣的人生智慧。從宏觀上來講,幸福指數是可以用主觀評價的方法去計算得到的,政府應該將幸福指數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風向標。從微觀上來講,幸福感不僅與我們的生存條件關係密切,還取決於我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在要求利用物質等條件滿足來提高幸福感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樹立一種正確的幸福觀。
幸福是人們在渴求中得到滿足或部分被得到滿足時的感覺,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一種持續時間較長對生活的滿足感和對生活巨大樂趣感,並希望持續愉快心情體驗的滿足感。是主觀對客觀的一種反映。幸福是人們對幸福的心理感受和體驗,是指感覺。幸福是具有相對性。簡約而豐厚,高貴而平實。人們追求最大多數人最大幸福的前提是尊重客觀事實,在務實精神基礎上對幸福的堅定信念,是各方力量成功獲取最大幸福的金鑰匙。人類要獲得真正的幸福,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而且要不斷完善人的道德品性;人類不僅要相互關心,而且要尊重和關懷大自然。
幸福是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幸福觀反映了人生價值觀、倫理觀和世界觀,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人類未來的發展走向和最終命運。真正的幸福既有賴於一定物質條件的滿足,也應該具有更深刻的精神內涵。人類幸福的實現應該以合乎道德規範、完善人的存在為指向。
芸芸眾生對幸福有著各自獨特的思考和追求,甚至學識淵博之士給予幸福的理解和闡述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誠然,幸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力,甚至在更多時候人們認為它與快樂有如孿生,正因為這種簡單的等同,使人們對幸福的感性把握超越了理性的思考,以致對幸福的定位愈加困難,讓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幸福的歸屬感。
現代物質文明飛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人們往往把幸福建立在物質主義的基礎上,這種被物化的幸福是幸福的異化。而異化的幸福觀只會導致人類精神生活的空虛、價值觀念的迷失、道德品質的沉淪、最終阻礙人性的健康發展。對物質利益最大限度的追求只能使人類陷入危機四伏、進而自我毀滅的境地。人類原以為財富和技術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然而事實上人卻因此失缺了存在之根,成為精神荒原的流浪者;非理性的自我放逐又使得人類喪失了生命的原動力,消費的泛濫又使得單面人的產生,人類的心靈不再有能力超越,只能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奔波;人際關係的異化也使得人生活在一種孤單、無助、漂泊的社會中等等。因此,正義理念是構架消費正義理論的重要環節。消費正義理念是消費主體在消費活動中處理各種關係的根本準則和指導原則,以人為本的消費理念是把人的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和發展作為消費活動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要求消費活動不但要滿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且要滿足人的發展需求。必須在道德上、精神上拯救自己才能夠擁有美好的家園。只有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人類才有可能走出困境,獲得真正的幸福。
幸福指數的研究主要包含微觀幸福領域和宏觀幸福領域,是指宏觀幸福領域的國民幸福指數。國民幸福指數是指人民對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生活環境滿意程度綜合度量的一種指標,它能夠較為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國家的整體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它還能彌補以作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不足。無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是倡導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全體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幸福是有層次性的,即物質幸福、社會關係幸福和精神幸福。與實現幸福相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綜合的,身心健康、道德、慾望、才智、努力和機遇各要素相互聯繫,有機配合構成了幸福的實現機制。主觀幸福感是伴隨積極心理學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主觀幸福感分為五個維度:成長發展、家庭知足、心理健康、社會信心、身體健康;比如人們的工作家庭衝突與主觀幸福感存在明顯的因果關係,即較高的工作家庭衝突引起主觀幸福感的降低。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幸福首先意味著人類在精神和物質上的全面發展與自由,而就幸福的終極價值而言,平等、自由、和諧都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先決條件。生活的幸福不在於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大多數的幸福經驗時刻都可以被這種單一的總結衡量方法合理解決,自尊,是幸福的支架,也是幸福的賜予。人為了獲得愛的幸福,就應當愛他人、愛社會,因為他人和社會是他存在和快樂幸福所必需的。只有把個人的利益幸福和他人、公眾的利益幸福結合起來的生活,才是既符合人的本性,又符合道德的幸福的生活。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幸不幸福,怎麼才幸福,只有人民自己說了算。
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中國經濟社會迅速持續發展,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明顯提升;但與此同時,當代中國發展中的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城鎮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社會利益衝突時有發生,導致了經濟發展與國民幸福增長的失衡。例如,城鄉收入差距、社會不平等、社會與經濟的非均衡發展,福利公正性的欠缺主要是由於單一經濟效率目標的導向所導致的,制度設計時的公平、公正價值理念的欠缺所導致的。制度理性和福利公正的實現過程也是國民幸福的增進過程,制度理性和福利公正的實現路徑為:改進經濟政策與收入分配製度;完善社會政策與社會福利制度;重視文化教育、慈善、法律制度的帕累托改進;以公平、正義、自由、幸福、民主為基本價值訴求,推動優良社會制度的構建,為國民幸福的不斷增進提供製度性保障。追求幸福是人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正義是人追求自身本質的最高理想,是人的世界、人的關係以及人的行為的最高準則和公理,是人類發展與完善的價值真理,其實質在於把人的發展、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作為人的幸福根本,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訴求。在社會主義的制度框架內,只有通過制度理性的力量和公正性福利的保障,才能不斷增進國民的幸福。
推薦閱讀:
※乒乓球教學傳統用語與新理念的碰撞-評李隼「收胯」觀點
※如何做好HSE培訓、保證效果,使員工形成良好的HSE理念?
※從太極.八卦.形意的攻防手法.看國術各派實戰理念的差異 轉
※理念 | 皈依三寶的意義(四)
※英國穆氏(MullerMoo)的育兒理念啟發:論兒童營養與膳食衛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