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拳合一的武當顧氏太極拳

天拳合一的武當顧氏太極拳

——武當顧氏太極拳內蘊解析

戴興海

武當顧氏太極拳由明末清初顧殿一道長傳至河北邯鄲,至今已流傳了三百多年。期間該拳未作一絲一毫的改動和刪減,完全保留了其初創時的風貌。如能揭示出該拳初創時在套路編排、拳式命名、動作招式等方面所遵循的規律,就能更加深的理解顧氏太極拳,也就能更好的繼承和傳播顧氏太極拳。

筆者師從顧氏太極拳第九代掌門人劉登信先生習練顧氏太極拳多年,在師傅指導下,試著對顧氏太極拳的拳式名稱、拳式動作及拳式銜接、套路編排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現將其總結如下,以期對廣大顧氏太極拳習練者有些許的啟迪和幫助,更好地促進顧氏太極拳的傳承。

一、天人合一思想是顧氏太極拳拳式命名的理論依據。

天人合一學說和陰陽理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天人合一理論認為:「世間萬物皆備於我」;「人身小宇宙,天地大人身」。中國傳統文化許多方面都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簡單的如中國特有的茶文化中,由蓋、碗、托三件套組成的茶盞就分別代表了天、人、地。

正是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為實現天拳合一,創拳者借天地間最具代表性的下列事物的名字為拳式進行了命名:

三光:日、月(左右抱月)、星(七星捶);

四大:地、火、水(海底撈月)、風(追風捶)

六種動物:猿猴敬桃、獅子張嘴、回收跨虎、金雞獨立、白鶴亮翅、蓋馬三捶

人:玉女穿梭

意識活動:心(通心捶)

套路中第一節第234式分別出現雲、月、星。因雲、月、星位居天上,因此第一節暗含「天」之意;其他六節分別以人和六種動物命名,因人和動物位居地上,因此第二至第七節暗含「地」之意,所以儘管未有天、地字眼出現,但已隱含其中。另外,第二式的名字中本應含有「日」,與第三式的月和第四式的星組成「三光」日、月、星,因太陽的不可觸碰(中國傳統文化要求敬天畏地,不可手指太陽),故用雲字替代,有了日,也就有了火。

至此,天地間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在顧氏太極拳中都能找到對應,為實現顧氏太極拳的天拳合一作了「象」的構建。顧氏太極拳相傳有天拳、地拳、人拳之說正是基於上述原因。

二、「七星」決定了顧氏太極拳拳分七節,式共108,同時使顧氏太極拳有了「時空」的元素。

北斗七星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顆星組成。武術中七星也可指人體七個部位,分別為頭、手、肩、肘、胯、膝、足。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天罡星與地煞星之和為108。

顧氏太極拳整個套路以七星捶式分節,七星捶式先後出現6次,表明七星捶在整個套路中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由此推斷,顧氏太極拳拳分七節和式共108的原因正是基於北斗七星。

另外,天地間有方位和時間的概念,顧氏太極拳引入七星,也是為實現顧氏太極拳的天拳合一提供了「時空」元素。因為北斗七星本身有釐定方位的作用,同時,北斗七星也有確定春夏秋冬的作用: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三、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理論為顧氏太極拳提供了「數」的依據。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在拳式命名中出現的數字為:一(單腿懸軀)、二(二起腳、雙擊掌等)、三(蓋馬三捶、三甩手)。

從單拳式來講,動作次數設計也遵循一、二、三的規律,三是單拳式相同動作重複的最大數。

如做二次的有二起腳、雙擊掌等;作三次的有左右栽捶;左纏身、右纏身;三摔手;疾步回身右起腳進三步,回護丹田退三步,雲手等。

四、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陰陽轉換理論決定了拳式具體動作和拳式銜接方式。

張三丰拳論云:「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王宗岳拳論云:「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止則合。」

從拳論可以可出,太極拳動作必須符合陰陽轉換之理,必須符合欲前先後,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反之亦然。武當顧氏太極拳具體的拳式動作及相鄰動作的轉換方式嚴格遵循了這一原則。

如雲手式,向左抱球時,腰胯首先右旋拉;向右抱球時,腰胯首先左旋拉。左右抱月式,猿猴敬桃式皆為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再如獅子張嘴式接退步跨虎式,在轉換時,先是蹬右足,身體後坐,是想欲前先後;再蹬左足,身體前探;再撤左足,右足隨跟,實現欲後先前。

五、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的理論是顧氏太極拳套路編排最根本的依據,動作的難易程度和中國傳統文化也影響著套路的編排。

(一)顧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完全是藉助肢體語言描述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相吸相斥,反覆糾纏,最後陰陽合為太極,太極復歸無極的完整過程。試析如下:

起式描述了無極欲生太極,生而不成,復歸無極。具體表現形式為兩臂直臂上捧,兩手抱圓回收,寓意太極要生,兩臂按至兩胯,復歸無極,太極生而不成。

雲手式描述了太極已完全生成。具體表現形式為兩手一直呈抱球狀。

右抱月式描述了太極欲分陰陽,分而未成,復歸太極。具體表現形式為最初兩手抱球,中間兩手分開,最後又抱球於膝上。

七星捶式描述了太極完全生成了陰陽。具體表現形式為從抱球開始,兩手分開,再無抱球出現。

第二節至107式,描述了陰陽相吸相斥,糾纏反覆的過程。

收式描述了陰陽合為太極,太極復歸無極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兩手回抱為球,兩手復按胯旁。

(二)第二節至第七節套路編排主要考慮了動作的難易程度,具體表現為兩頭動作慢、動作簡單和中間動作快、動作複雜。

武當顧氏太極拳從第一節到第六節動作幅度逐漸增大,竄蹦跳躍動作逐漸增多,動作難度逐漸加大。如在第五節出現多次的腰做8字旋轉的動作,如左右栽捶,蓋馬三捶,三摔手等;第六節左右纏身是整個套路中腰部轉動幅度最大的動作,並接連出現了猛突手、雙打膀、右起腳和雙擊掌等快速動作,是快速動作最密集的一節。而進行到第七節時,動作速率及難度又平易下來。如此安排符合人體運動的生理要求,先通過慢而易得動作逐漸熱身,相對激烈運動後,再通過慢而易的動作使身體恢復平常,減少運動損傷的可能性。

(三)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套路中某些拳式的連接。

如白鶴亮翅接海底撈月。鶴,生活在水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鶴是性情高潔,優雅的象徵,常與美好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因此套路中將白鶴亮翅與海底撈月連在一起。更為典型的是追風捶之後出現的轉身跨虎和彎弓射虎。更是受到了《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的影響。

由上可見,在天人合一理論的指導下,顧氏太極拳創拳者通過:借天地間最具代表性事務的名字為拳式命名,使顧氏太極拳有了「象」的元素;引入七星為顧氏太極拳提供了「時空」元素;拳式名稱中的「一、二、三」使顧氏太極拳有了「數」的元素;陰陽轉換之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理,無極、太極、陰陽生化之理蘊含其中。通過以上構造,顧氏太極拳將象、理、數、時空四大元素齊集一身,踐行了天人合一的理論,完美實現了顧氏太極拳的天拳合一。其構思之巧妙,結構之嚴謹,氣象之宏偉,內涵之豐富無不使人擊節讚歎。實屬中華之瑰寶,太極之「絕唱」。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粗淺認識,不當之處,請方家指正。在此我深深感念武當顧氏太極拳的歷代祖師,正是他們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來傳承顧氏太極拳,以不敢作絲毫改變的無比虔誠之心來對待顧氏太極拳,才使武當顧氏太極拳在代不傳數人的情況下,歷經數百年而未失傳,且始終保持原始風貌,也才使後人得以接觸、學習真正的太極拳。

在創拳成風,改拳盛行,立門立派爭先恐後的今天,廣大顧氏太極拳習練者當以歷代祖師為榜樣,以謙卑的態度、恭敬的心態對待顧氏太極拳,以高度的責任心傳播發揚顧氏太極拳,使武當顧氏太極拳以原有風貌代代相傳,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轉自西祠


推薦閱讀:

月夜歸航05-【太極】
太極大道
太極拳中的兩個重要數字
黑馬王子150705留影:關注這條太極線20150705
太極拳的合襠與對拉拔長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