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女子孟小冬選杜月笙而棄梅蘭芳內幕

 流轉·走過的都叫江湖

有時想,世間一切都是有印痕的。風雖無聲,走過樹梢時樹動影亂,吹落依稀塵霜。雪落的聲音那樣輕柔,化開更是靜默,卻留下了空氣里的涼意,靜靜地滲入深處;燭火跳動的光芒那樣微弱,也曾照亮過一室靜謐。人走過的地方,腳步再輕微,身影再渺茫,總會有人記得,人不記得,草木、花鳥、山石、碧川也會記得。

楊過在風陵渡贈郭襄三根金針,其實他們不過萍水相逢,初見時,她滿心期待這位神鵰大俠,他當她年幼天真,卻性格相投。至此金針送承諾,為她摘下面具,送她盛大的生辰賀禮,也贈了她一世空歡喜。三根金針落在少女清純靈動的心間,從此划出繾綣印痕。多年後,她抱著年少時的美夢,墜入空門,到底成了江湖裡又一場叫人唏噓的傳奇。

他年,你匆匆而過,驚動了霞空的飛鳥,驚散了搖搖欲墜的落花,白馬颯颯,秋風依依,可你並不知道,樓台上素手推窗的姑娘,深深凝望著你最後飄然的離去。這一眼,便不曉得誰誤了誰。很久很久以後,你並不記得她,而她變了模樣,老了容顏,說起年少愛戀,已淡然得如同在說別人的故事。

孟小冬和梅蘭芳是彼此傾慕的緣。她眼中有他,他心裡看得見她。然而,孟小冬和杜月笙又是另一個並不一樣的故事了。她是不記得他的,這種不記得,並非不識,而是未曾將他放在心上,看入眼裡,只將他當作遙不可及的上司,綺念?不,就是超出客氣疏離半分的笑意,也吝於給予。

愛或不愛,在很早之前,就已註定。

1925年深秋,北平的空氣逐漸爽朗而乾澀,太陽依舊高照,不過此時已如同暮年老人,色厲內荏,並沒什麼威力。孟小冬有午休的習慣,這天,正打算窩在炕上閉目養一會兒神,家僕海公段忽然進來,送上一張名帖。自從她唱紅了北平後,經常有人前來拜訪。

她接過名片一瞧,卻不由愣了一會兒。名帖上的字她是認得的,然而名字的主人,她卻並未見過。但在共舞台唱了一年,承蒙黃金榮的抬愛賞識,他的高足杜月笙,卻是大上海近些年最炙手可熱之人。都說黃金榮門下弟子三千,杜月笙從三千門人中脫穎而出,近年來儼然已有和黃金榮平起平坐的意味。孟小冬當然不能怠慢,連忙叫人請他進來。

杜月笙此次前來,還是為了風月舊事。當年黃金榮和露蘭春和平離婚後,露蘭春凈身出戶,甚至不能再以演戲為生。此後,露蘭春就離開上海,杳無蹤跡,有人說她去了天津,也有人說在北平曾看到過她。實際上,黃金榮當年如此乾脆地答應離婚,是因為他瞧上了露蘭春的徒弟小蘭春,所以倒也捨得了。只是日子久了,再年輕嬌艷的姑娘,也找不回當初心動的理由。他漸漸懷念起從前露蘭春的嫵媚艷麗,舉手投足都是女人風情,哪裡是尋常姑娘比得上的?

黃金榮這麼一想,頓時也顧不上鶯鶯燕燕的,只疊聲打發人把杜月笙找來,吩咐他去把露蘭春給找回來。這個命令,杜月笙一聽,頓時哭笑不得。有道是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年他們離婚,原本鬧得不可開交,露蘭春手裡有黃金榮見不得人的證據,黃金榮一橫起來那不是說著玩的,兩人拼著魚死網破的心,非要在對方身上咬下塊肉來。還是杜月笙看不下去,當了和事佬,說服了露蘭春,又寬慰黃金榮,這才以和平離婚的結局收場。

在這時候,露蘭春在上海是待不下去了,杜月笙便給了她一筆錢,並把她送出上海。這會兒讓他把人找回來,這不是為難他么。哪有自己把人送走,又把人帶回來的道理。何況,此時的杜月笙已經不是當初對黃金榮唯命是從的小嘍啰了,手下的事業日益火紅,說不上日理萬機,卻也非常忙碌。現下黃金榮讓他去找人,他嘴上不說,心裡卻有些無可奈何。

但是,轉念一想,黃金榮並不知道是自己把露蘭春送走,要是被別人先找到了露蘭春,那麼這事兒也就穿幫了,還是自己親自去找比較妥當。於是,杜月笙帶著兩個手下,先來到了北平。因為他聽說,露蘭春很可能是投奔孟小冬來了,據說,在共舞台時,兩人是很要好的。

這便是有些以訛傳訛了。雖然孟小冬非常敬重露蘭春,然而畢竟兩人見面的次數寥寥無幾,雖有神交,卻並無深交。露蘭春怎麼會千里迢迢北上來投奔孟小冬呢?杜月笙到了北平之後,手上沒有孟小冬的地址,只能沿路打聽,但是偌大的北平,要找一個人談何容易。他們在北平逗留了好幾天,都沒能打聽出孟小冬家的住址。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日,杜月笙路過開明戲院時,正巧看到了戲院打出的廣告:本院特聘——18歲名震中國的超等坤伶譚派鬚生孟小冬。杜月笙大喜過望,連忙叫人去買票。手下人一問,回來垂頭喪氣地告訴杜月笙,戲院已經停演了好幾天了,因為不久前孟小冬散場回家時被人搶劫,受了點傷,加上被驚嚇,已有好幾日未來,就連票也不賣了。

想他杜月笙,在上海也算是有頭有臉要風得風的人物,到了北平,居然找個人都這麼大費周章。一時之間,杜月笙也無計可施,只好暫且回旅館休息。回去的路上,路過魚市口華園,那裡正上演著一出熱熱鬧鬧的《狸貓換太子》,是姚家母女三人同台合演的戲碼。杜月笙本人也是個戲迷,這幾天為了找孟小冬,顧不上聽戲,這會兒看到心裡一動,就買了票,進去看戲。

有時候,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念之間,一線之外,就天差地別。杜月笙一踏入華園,就看見姚玉蘭在台上,燈光灑落,人聲鼎沸,夾雜著幽幽的絲竹聲,她眉眼盈盈,彷彿盛著熠熠星光,如蘭似霧般,恍若從九天上緩然落下的仙子。自古英雄愛美人,杜月笙自此記住了姚玉蘭這個名字,此後,扯出一段愛恨,追根求源,卻是從露蘭春身上開始。

一絲線,滾出千般愁腸;一段情,繞出幾許綺念。若非是念著還要找孟小冬,加上在北平人生地不熟,或許杜月笙當晚就要去結識一下姚玉蘭。只是眼下,還是辦事要緊。但一切都已經顯山露水,露出粼粼端倪,如同開章,提筆落定,早已註定了結局。

孟小冬和梅蘭芳

杜月笙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從開明戲院著手。既然孟小冬在這裡唱戲,等她病好了,當然還會回這裡來登台。於是,他每天都到開明戲院,等著消息。終於有一日,戲院打出孟小冬的回執公告:

鄙等不幸於陽曆本月十七號夜同遭搶劫,殺人越貨撞極凄慘,不由令人痛苦,當時蒙我都父老,投函通電,紛紛問問,相聆之下,竭勝感激,茲借今夕開演夜戲之便,特托開明代刊數行,略表謝忱,恕不一一重謝。十月三十號。

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孟小冬病癒歸來。杜月笙鬆了口氣,他心裡知道,露蘭春在北平的希望是越來越渺茫,但是這些天耽擱下來,如果連孟小冬的演出一場都沒有看,那此行豈不是當真一無所獲。想到這裡,他慢慢安定下來,決定看完孟小冬的演出,再作打算。

那晚,孟小冬的演出一如既往的精彩。或許有點「小別勝新婚」的意味,這麼多天沒有聽到孟小冬唱的戲,觀眾格外捧場,連掌聲都比平時熱烈。包廂里的杜月笙閉目細聽,心想:這孟小冬唱得果然不錯,不愧是從上海紅到了北京的角兒。他又想起了前些天聽的姚玉蘭,暗自覺得,春蘭秋菊,各擅其長,都是字字珠璣,不論是誰,都是極好的。

這天演出結束後,杜月笙叫手下偷偷尾隨孟小冬,直到看到孟小冬進了東四牌樓三條26號,這才得知孟小冬就住在這裡。知道了地址,事情也就好辦了。他並沒有著急去找孟小冬打聽露蘭春,而是讓人在孟小冬的宅子邊上等了三天,沒有發現露蘭春的蹤跡,這才施施然整理衣冠,打算派頭十足地來拜訪孟小冬。

他是黑幫出身,自然知道即使露蘭春真的投奔了孟小冬,孟小冬也必然不會說實話,便留了個心眼,確定孟小冬和露蘭春並無瓜葛後,才光明正大地上門去。俗話說,先小人,後君子,或許這就是杜月笙的生存之道。他的世界和孟小冬的世界,彷彿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世界。

然而,世事往往就是如此湊巧。驚心動魄的故事,不一定發生在兩個門當戶對的人之間,他們或許天差地別,他們或許彼此厭憎,他們也或許從不曾靠近。但命運使然,緣分深淺,徒然叫人無法奢求。

登門拜訪的杜月笙,精心準備而來。為了這趟登門,他特意去王府井大街理了發,買了一身新衣。現下,站在孟小冬門前的,是一位梳著整齊小分頭,穿著摩登西裝,蹬著一雙白色尖頭皮鞋的瀟洒男子。時年,杜月笙正值壯年,平日里其貌不揚,拾掇起來卻也有幾分清秀斯文。乍然相見,還以為是誰家留洋歸來的公子。

聽聞孟小冬說杜月笙前來,孟五爺和仇月祥親自出門迎接。雖然不知道他此行的目的,但杜月笙在上海可是呼風喚雨的大人物。孟五爺親自為杜月笙倒茶,仇月祥則拿出家裡最好的煙親自為杜月笙點上。孟小冬立在西廂台階上,溫柔淺笑,只請杜月笙進家中小坐。

之前,杜月笙並沒見過孟小冬。縱使見過,那也是舞台上喧囂燈火里扮演著老生的女子,時常戴峨冠,佩鬍髯,再漂亮的女子,這樣一副行頭出來,也看不真切。如今見她褪去繁華,只著素衫,戴著一隻碧綠玉鐲,青絲梳成長長辮子,垂在腦後,向他清淺微笑。並不是梨花盛開的季節,他卻彷彿覺得,空氣里漸漸盪開梨花的甜香,舒心得令人魂魄輕浮。

他很久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女子了,山清水秀,明凈得宛如四月里的陽光。忽然間,他心裡只浮動著一個念頭:他想跟她說說話,哪怕只得一句。於是,他含笑對孟小冬說:「孟小姐一日千里,現在功夫真是不得了。」不知道為什麼,他根本不想提起露蘭春的事情,彷彿那樣說起,他們之間的相見,就失去了時下的單純靜好。

面對杜月笙的誇獎,孟小冬只是含笑聆聽,舉止做派嫻靜溫柔得很,垂眉淺笑里,似乎是深閨里的大家閨秀。寒暄客氣的話,自然有父親和師傅去說,那並不是她應酬的範圍。杜月笙說了會兒黃金榮,又客套了片刻,請孟小冬以後一定要回上海來演出。他始終未提此行的目的,倒是弄得孟家一頭霧水,直到他走後,孟五爺和仇月祥嘀咕了半天,還是想不通這杜月笙怎麼會來。

有人說,相見即是緣。匆匆一瞥,零落心間,留下一道深深的印痕。這次相見,只在孟小冬心裡留下淺淺一筆,隨著風沙瀰漫,秋草結霜,她很快將他遺忘。或許是杜月笙來遲了,或許是真正屬於他們的緣分還沒有到來,她並未在意,甚至並不好奇,他的探訪,是否當真為了同他們寒暄一場。

然而,她不知,他的心間,卻因此次相見,為她留出一個獨屬位置。風雨不侵,其間沒有歲月枯榮,不見春花落,秋月淡,而他,願意做無聲的青石、瀝雪的青松,永遠守候那一脈清甜的梨香。

 流芳·白駒過隙的芬芳

究竟,人的一生中,要經歷多少驚濤駭浪,跋涉多少連夜山雪,才能將一身清愁化作指尖溫柔,許一段虔誠真情,擁抱一顆繾綣真心。想必情之一字,是瑤台上歷經千辛萬苦偷出六世輪迴反覆歷練這樣艱難,得之亦是如斯艱難。然而,同人不同命,偏有人幸運如斯,輕而易舉得遇良人,就此幸福美滿,白頭偕老。

有人說,孟小冬這一生甚是坎坷。坎坷么?年少成名,名利雙收,人人都恨不得捧作掌上明珠,甚至烽火求一笑。可那些,卻不曾抵達她的心,只在唇畔打了個轉兒,煙消雲散。她的坎坷,或許,便困在情上。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徐再思的愁寫得好,點滴寂寞,絲縷寥落,如隔夜冷茶,依稀是熟稔殘香,落入愁腸里,全然已不是當初的味道。被情困住,鎖在萬丈深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亦是說不出的愁苦酸楚。

孟小冬也曾為情所困,夜不能寐,無端糾結,翻來覆去地想,卻也求不出一個答案。那個醞釀著梅蘭冷香的名字在心裡兜兜轉轉,繞到唇邊,又怯生生地落回去,就像那段無法言說的情意,只能深深地埋藏。她雖然是梨園名伶,卻也是自幼受禮儀教化,赤裸裸地表白情意,大膽地說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這樣的字句,她說不出口。深深地凝望一眼,將無限心思隱藏在眼波,已是她極限的愛。

如果就這樣永遠地沉默以對,孟小冬和梅蘭芳,或許也就錯過了,蹉跎了這一生,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曾經愛過他,用儘力氣,滿腹相思。她或許也將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愛,曾有迴音,泛起過最美妙的聲音。愛有時就是這樣,你不說,我不語,就這樣擦身而過,凝固成一段無緣的邂逅,白髮蒼蒼里來回憶,忽然覺得荒草叢生。

打破僵局的是旁人,梅黨的元老級人物齊如山,對馮家銀行的馮耿光說:「六爺倒不如做點好事,就把他們湊成一段美滿姻緣,也是人間佳話。」彼時,他們在戲台上演著帝王的風流故事,一對佳偶,天造地設。聽到齊如山此言一出,梅黨眾人紛紛響應。當時,馮耿光不過一笑了事,當作聽了個笑話,回頭想了想,卻覺得齊如山的主意,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這就要說起梅黨的作用了。那實際上是相當於經紀人作用的一個團體,負責梅蘭芳的演藝事宜,打理其經濟收入,有時,也難免涉及梅蘭芳的家事。在這種環境下,梅蘭芳所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他自己,而是一個以他為核心的團體。他因這個團體而無後顧之憂,也受這些人的牽制和影響。而這些,當時的孟小冬一無所知。所以,有時候很想知道,如果那時孟小冬知道梅蘭芳身後的這些力量,她是否依舊義無反顧,願意嫁給這個比自己大了十餘歲的男子。

或許會吧。情到深處無怨尤。愛情之火一旦燃燒,就會以燎原之勢燃盡一切。世俗的考量,現實的阻礙,又怎能抵擋住霎那煙火,瞬間芳華。更何況是18歲的少女,一顆柔弱得如幽蘭的心,遇上愛,就成了最剛烈的鑽石,無堅不摧,無法阻擋。

梅黨撮合兩人,希望締結梅孟之好,是從經濟角度出發。試想,風華絕代的旦角和英姿颯爽的老生,台上唱著你儂我儂的戲,台下過著神仙眷侶的日子,不僅是梨園界的傳奇佳話,就沖著這名頭,多少人願意千里而來,只為目睹他們一場《游龍戲鳳》。梅蘭芳和孟小冬的結合,換取的巨大經濟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馮耿光回頭仔細思量之後,當真決定從中撮合。不成便罷,若是成了,那可敢情好,他們就等著坐收天上掉錢雨,地上生金珠了。他不是不知道齊如山這隻老狐狸心裡在想什麼,什麼撮合梅孟,成就佳話,那些都不作數。實際上,齊如山不過是不喜歡梅蘭芳的平妻福芝芳,覺得福芝芳是致使梅蘭芳的嫡妻王明華遠走天津的主要原因,因此千方百計,要將福芝芳拉下馬來,縱使不能,令她難過一下也是好的。

世事就是如此周折,哪裡得一個「周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時光的腳步總是快了那麼一步,而相逢時的光景,已並非心中渴盼的獨一無二。那時的婚姻,開始得很早,青春少艾,或許膝下就已有稚嫩孩童,牙牙學語。梅蘭芳迎娶王明華時,不過16歲。梅家雖然是梨園世家,但到了梅蘭芳這一代,人丁已經很是凋零。他自幼被過繼到伯父家,同時又是親生父母的孩子,承當著雙方家庭的責任——首要的任務,就是傳承香火。

王明華比梅蘭芳大兩歲,成為一個妻子時,也不過18歲。但她知書達理,溫柔可親。婚後,她親自打理梅蘭芳的生活起居,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對梅蘭芳來說,她是妻子,也是姐姐,更是親人。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幾乎相依為命,如彼此的唯一,相互守候,相互扶持。可那就是愛么?或許這更應該叫作責任。

三媒六聘,八抬花轎,鑼鼓喧天里她進了門。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娶了一個怎樣的女子。性情是驕縱還是溫婉?容貌如何?可否進退有度?這些,一切的一切,他通通不曉得,只能像所有盲婚啞嫁的少年一樣,身穿紅袍,默然等候著花燭深夜,掀開新娘大紅的蓋頭,在天長地久里慢慢尋覓摸索。幸好,王明華是溫柔大方的舊式女子,值得梅蘭芳的敬重愛戴。她有一雙巧手,每天梅蘭芳上台要用的假髮,都是由她梳得油光水滑的,才讓他帶去登台。而上台前的妝面,也時常由王明華打理,在她的手裡,舞台上的梅蘭芳越發光彩照人。

同時,她還贏得了梅黨眾人的愛重。多年來,她的堅忍耐心,讓梅黨覺得唯有她,才是當得起梅家主母的大家風範。她曾為梅蘭芳生下一子一女,長子取名大永,女兒小名喚作五十。兒女雙全,世間最極致的幸福,也不過如此吧。之後,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照顧家庭,王明華毅然做了節育手術,相夫教子,將梅家後院打理得井井有條。

如果不曾有那些意外發生,或許這個曾經幸福美滿的小家就將這樣安然無憂地生活下去。多年後兒女長成,他們都成了老掉牙的老太太、老頭子,攙扶著走在北平深秋的夕陽里,一生圓滿。怪只怪,命運弄人。節育手術後沒幾年,兩個孩子相繼夭折,王明華失聲痛哭,作為母親,那是痛徹心扉的殘酷,作為妻子,她對梅蘭芳充滿了愧疚——她已經不能再為他承繼香火。她失去了孩子,而她也知道,自己即將失去丈夫。

梅蘭芳無可奈何。失去一雙可愛的兒女,他怎能不傷不痛?怎能不追悔莫及?然而,他是一家之主,他是梅家唯一的男丁,肩上背負的責任,重大到沒有絲毫推卸的餘地。他眼睜睜地看著妻子逐漸消瘦,重病纏身。請來的都是京中最好的大夫,用的是最好的葯,但他知道,這是無力的心病,誰都解不開。日子生生過成了死結,誰都痛苦不堪,直至清瘦憔悴的王明華親自讓他再娶一個妻子,到底還是家族傳承更重要,讓梅氏一族就此斷絕,這個罪名太大,她背負不了。面對這樣的話,梅蘭芳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他不能答應,也不能拒絕,只能沉默。

他願意拖延,家裡的長輩卻不能無作為。1920年,梅家為梅蘭芳求取了他早年恩師吳菱仙的弟子福芝芳。梅蘭芳對這姑娘也有印象,是個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女子,性格里很有幾分倔強認真,是他所欣賞的。於是,那年,他迎娶了十五歲的福芝芳做平妻。實際上,梅家一開始是打算讓福芝芳做妾,但是福芝芳的母親不同意,在媒人的周旋下,說梅家大少奶奶無法生育,不管福芝芳進門後是什麼身份,沒人敢小瞧了她。最後眾人決定,以平妻之禮迎娶福芝芳,婚後和王明華平起平坐,共同料理家事。

舊時的婚姻,已不是如今我們所能想像的模樣。那時,愛情的分量很輕很輕,在婚姻里如一粒沙,一滴水。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締結兩姓之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傳承香火,人心雖然是肉長的,但卻抵不過家族的期盼。因此,不論梅蘭芳心裡有多少無奈,多少心疼,都不能對家族的使命說一個「不」字。事到如今,他只希望兩個女子能夠和睦相處,彼此諒解。

事實上,福芝芳過門後的一段時間裡,她和王明華相處得確實不錯。王明華為人豁達大方,從知道梅蘭芳和福芝芳的婚事之後,就無一句怨言。福芝芳進門後,她將她視為妹妹,並在不久後就逐漸隱退,將家事交給福芝芳管理。而福芝芳也很尊重王明華,在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她甚至將孩子抱給王明華撫養,打算讓這個孩子作為王明華的孩子長大。王明華在孩子滿月之後,將孩子還給福芝芳,並親手給這個孩子縫製了一頂小帽子。可以說,她們之間的相處,正如梅蘭芳所希望的那樣,和諧平等,互相愛重,並沒有任何不妥。

可這卻不是梅黨眾人所希望的。福芝芳越是在梅家生活得一帆風順,越是得到梅蘭芳的寵愛呵護,她在梅家的地位就越高,手中的權力也就越大。但是福芝芳並不是一味溫婉忍讓的女子,和王明華不一樣的是,她性情剛烈,處事果決,行事利落乾脆,很多時候都和梅黨意見相左。這就造成了她和梅黨之間的矛盾,梅黨眾人很多都不喜歡福芝芳,包括元老級的齊如山和打理梅蘭芳財務的馮耿光。

一場各懷心思的撮合暗潮洶湧。齊如山和馮耿光不僅希望梅孟婚姻能夠帶來巨大收益,也希望孟小冬能夠分走梅蘭芳的注意力和寵愛,用來牽制和控制福芝芳。他們相信,這一定會成功。因為孟小冬眼中對梅蘭芳的愛慕和渴望騙不了人,而梅蘭芳對孟小冬的欣賞和喜愛同樣流於言表。郎情妾意,如此一來,正落入下懷。

誰都打得一手如意算盤。唯獨忘卻了在這場博弈里無辜的孟小冬,她是一敗塗地的輸家。她只是如天底下所有豆蔻華年的少女一樣,遇到一個人,愛上一個人,陷入一段情。那樣單純清澈,不隱瞞眼中滿滿情意,不想傷害誰、誤了誰,她甚至願意這份小小心思隱沒無聲,黑夜裡偷偷品味溫習就好。不曾想,一出《游龍戲鳳》,牽扯出一道冰冷鐵索,禁錮了最初甜蜜惶惑的愛戀,也斬斷了一生的相思。她只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棋子,在眾人眼中,別有他用,他們似乎都已忘卻,自己沒有資格決定他人的人生,更沒資格遺忘那個純澈的少女也是有心的人,她也會痛,會受傷,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難過到埋首痛哭。

她只想輕輕地守護一份愛,卻不曾想,她的愛,被這樣成全。


推薦閱讀:

梅蘭芳和孟小冬離婚,杜月笙向梅蘭芳要錢,原因令人敬佩
梅蘭芳 孟小冬
杜月笙的五姨太——「冬皇」孟小冬的美艷照片(曾與梅蘭芳相戀)
郵票老票品反彈 20萬難買一枚梅蘭芳小型張
被稱為「冬皇」的一代名伶,先隨梅蘭芳後嫁杜月笙,最後病逝台灣

TAG:女子 | 內幕 | 杜月笙 | 梅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