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正能量才能讓你防止心理問題
「種子的故事」給我們啟發
積極心理學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大力倡導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進行心理治療。但是,塞利格曼並沒有創立一種能夠應用於臨床實踐的完整的治療方案。
真正為積極心理治療總結出一套體系的是諾斯拉特·佩塞施基安博士,他出生於波斯,定居於德國。他開創的積極心理治療特點在於關注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諾斯拉特·佩塞斯基安博士很喜歡用「種子的故事」向他的病人傳達這樣一種「積極」的觀念:
一粒種子發芽了,它原本飽滿的身軀變得乾癟,而讓幼小的胚芽長成大樹。表面上看,這粒種子毀滅了,可是犧牲掉的種子卻繼續活在樹的枝椏、花朵和果實上。
「種子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任何問題都有正反兩面,只要你的視角足夠全面,就能從困頓中看出希望。簡單地說,「種子的故事」就是讓我們學會一種思維方式,學會看到事情的全貌:好的、壞的,正面的、負面的。
遺憾的是,生活中的事情並不像種子發芽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儘管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十分片面,但我們自己卻常常堅信無懈可擊,結果只能是不可避免地困在問題中。我們的困擾,多是因為自己的視角太過狹隘。
「目標」未必是生活的全部
為什麼我們總是固執地堅持類似勤奮、守時、高效這樣的特質?我們認為這種堅持百分百正確,以至於我們忽視了它們可能存在的危害。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常常不夠全面,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太多文化環境的影響。不知不覺中,我們不加選擇地吸收了家長和老師等教育者傳達的觀念,努力追求那些好像全社會都在追求的東西。然而,這些追求的目標常常只是我們所需要的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平衡生活的四邊形
佩塞斯基安博士發現:儘管每一個個人的問題都千差萬別,但作為一個整體,人們都需要平衡地關注自身生活的四個主要領域,即身體、成就、人際和精神生活。
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會盡量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配到各個領域,而不是顧此失彼。這就是積極心理治療的整體性概念。
如果一個人不能保持自己的四個生活領域處於均勢,過分關注發展某一個領域或忽視某一個領域,失衡的生活就會製造出各種心理衝突,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也會出現紊亂,甚至產生疾病。
關注人的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
積極心理學與傳統心理學對心理疾病的認識角度不同,治療思路也不同。傳統的心理治療是一種「病理性治療」模式,也就是關注對病人的心理問題的評估與治療,研究精神病理的發生、發展與糾正。
積極心理學的治療理念認為,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病人心理的積極力量上,而不僅僅是幫助病人學會一些擺脫問題的方法和技巧。一個人有足夠的積極力量,才有可能真正防止心理問題的出現。
這種思想類似於中國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人一條魚,解決當前的飢餓問題,不如教他如何捕魚,這樣才能保證今後不再挨餓。也就是說,要培養個體自身對抗心理疾病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在出現問題時給予治療。
推薦閱讀:
※追尋心靈的歸宿
※《 心靈絮語(二)》
※唯美句段(八)只因為,千迴百轉,觸及的,是心靈深處那一絲飄然若雪的柔軟
※文字觸動心靈,心語痛徹心扉
※心靈雞湯:人生「九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