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兆申作品欣賞 台灣"江派"代表

現代畫史 >> 名家名畫>> 江兆申 >> 龔賢 │黃賓虹

民國 江兆申 雲巖霜樹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民國八十二、三年,江先生黃山之行歸來後,陸續完成幾幅黃山寫景畫作,此幅雲山為其中之一,筆墨的成就在諸作之上。黃山地處花崗岩帶,山石呈現塊狀結組,江先生運用方折皴線來傳達石質紋理,嶙峋交錯蔚為奇觀。整體山勢取斜角走向,濤濤雲海瀰漫山前山後,奇奧變化不知所終。山崖間老樹懸枝向下伸展,讓人聯想到漸江的黃山畫作,也時作如此景象,兩者均發人奇想。江兆申江兆申,字椒原,民國十四年(1925年)出生於安徽歙縣的書香世家。童年由雙親教導讀書習字,並由舅父指導作畫。在傳統家庭教育薰陶之下,孕育了日後藝術創作的基礎。民國三十八年間,渡海來台後擔任中學教師,次年從學於溥心畲先生研習詩文。民國五十四年,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個人書畫篆刻作品展覽,並被舉薦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服務。在國立故宮博物院任職的二十七年里,先後擔任書畫處處長、副院長。 民國八十年九月自故宮退職後,歸居南投埔里「揭涉園」。這時期的江先生創作力旺盛,作品質量俱佳。創作益勤,曾先後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北京中國美術館、安徽省黃山市博物館,舉行過大型書畫展覽。遺憾的是,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二日,江兆申先生於潘陽魯迅美術學院的講席中驟逝。江先生不僅是馳譽中外的美術史學者,更在書法、繪畫和篆刻等領域,都擁有極為傑出的藝術成就。先生辭世後,門生復集結遺作,為他舉辦紀念美展,也獲得了極高的評價。

民國 江兆申 林岫含清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傳統中國繪畫將題跋文字和款印也視為構圖的一部分,不但講求文字內容相輔相成,同時留意與整體構景融合無間。這幅畫作的題詩安頓在坡腳上,印文就鈐在山石上,如此安排之妙讓人會心一笑。整個山體的佈局從斜角切入,前景山脊的斜線走向,連帶牽動後景水岸的動線。為了取得構圖上的安定感,江先生藉助後景小橋的水平線和樹叢左右延伸的平行線,來穩定整體構圖的斜向動勢。

民國 江兆申 叢山開霽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遠在兩宋之際,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已見歸納出高遠、深遠、平遠三種法則,由於作畫時取景的視點並非固定,山下、山頂的景觀,乃至於山前、山後或多或少都可能寫入畫圖。此幅畫作則兼採高遠、深遠的方法,一山一山又一山,將大自然的深奧奇偉表達出來。從前景棚架之下點景人物開始,觀者的視線自然沿著小徑,隨著山勢的走向步步高、步步深,一直延展到遙遠的山外山。

民國 江兆申 秋山暮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幅寫意秋景山水,其靈感從山居生活體驗而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出黃昏時分晚霞映山紅的景象。前景一株小樹鮮潤的紅葉,與遠山一抺淡紅相呼應,兼有暗示秋景主題的作用。為了傳達落照掠過山頭,景物向光與背光之際明暗的差異,江先生用濃深墨色逐次漬染背光的部分,相對地襯托出向光面的明麗景象。全作筆墨的意趣近於黃賓虹,讓人領略到山中黃昏特有的氣氛。

民國 江兆申 江上峰青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江先生大陸之行順道往游富陽一帶山水,歸來後思緒縈繞百千年之上,於是提筆作富春江景,將富陽鄰近多山的景況,包括富春大嶺、嚴陵東西二台歷史名蹟,寫入畫圖。題詩則書錄家鄉前輩許承堯的詩文,藉以抒發心中對東漢嚴光、南宋謝翱的崇敬。是年江先生尚有〈嚴陵釣臺〉之作,題詩同樣書錄許氏詩文,兩者合觀,可知對許氏尊敬的程度,錄其詩文,不作第二人想。

民國 江兆申 風櫃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風櫃斗在台灣南投信義鄉,山中梅林枝幹奇古,多年來是愛梅人嚮往的好地方。江先生與朋友相約訪梅後,幾乎忘懷天地,不知今世是何世,遂又興起畫課之約,完成這幅寫意梅花。畫中枝幹橫斜交錯,喚起五線譜的聯想;萬點梅花,彷彿靈動的音符,綻放大自然古老的樂音。如此意猶未足,再錄寫放翁梅花詩入畫,題滿整個畫面。從此老梅、放翁與江先生結為筆墨知己,長長久久亙古不渝。

民國 江兆申 八通關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八通關在南投東埔鄉一帶,山中古道風景絕佳,部分地區今日仍為布農族聚落所在。民國八十二年,江先生往游訪古,無意間得見榮枯奇景,歸來後寫入畫圖。全作構圖單純,前山景象荒寒,與叢林茂密的後山形成對比。江先生融入沒骨山水畫法,將榮枯之景的繁簡詮解出來,前景白梅與後景五彩繽紛的大樹,兼有暗示主題的作用。讓人聯想到人生旅途亦復如此,絢爛、平淡何不委任自然。

民國 江兆申 西子湖浙江省杭州西湖,自北宋蘇東坡作詩詠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抺總相宜」,由是得名「西子湖」。江先生於民國八十三年舊地重遊,深覺湖山蒼鬱的景象與記憶中不盡相同。歸來提筆作畫時,昔日煙雨江南的情景不時湧現。於是從湖畔近景到遠山,筆墨水分飽和輕籠薄罩,溕溕中彷彿西湖實景,也彷彿夢裡江山。畫史上「西湖十景」是大家共同的記憶,此幅夢中西湖,又為西湖續添一景。

民國 江兆申 山窗靜寄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江先生移居埔里揭涉園後,仍然定時回靈漚小築授課,行蹤所至不忘筆硯,這幅山居圖即作於靈漚小築。畫景構思縈繞揭涉園景,結合真實與想像,用筆墨為生活剪影。畫面下方留白,有「無畫處是畫」不言之妙;題記中書錄辛稼軒詞語,透露「聽風聽雨,吾愛吾廬」,頗能喚起江先生的共鳴。寧謐的氣息自筆墨中散發出來,可以感受到江先生得到心靈上的安頓,在稼軒詞里,也在自己的小園中

民國 江兆申 江水又東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江先生移居揭涉園小樓後,一部分藏書也攜至小樓書齋閱讀。其讀酈道元《水經注》,對長江三峽奇景為之神往不已,此幅神遊之作,即以酈氏書中語「江水又東」為題。畫作構景參酌清人,近景山勢高峻,取斜角佈景,有仰之彌高的態勢;遠景山勢開合,如見不盡長江水滾滾而來。前景復點以小舟,讓人聯想起李白的詩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全作筆意靈動,頗有石濤的興味。
推薦閱讀:

台北市立法委員選舉區介紹(四)
我在台灣——一小堆還沒被踩熄的罪惡灰渣,一小嘬以反人類為玩笑的垃圾皇民
蔡英文怎麼搞「台獨」?◆ 一不小心台灣就獨立了!
台首位「閣員」更換背後的政治考量

TAG:台灣 | 作品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