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山東省濰坊五中「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課堂教改實驗王增昌 韓吉東

45分鐘一節的課,許多教師常常是口乾舌燥的講上40多分鐘,課堂氣氛死氣沉沉,一些學生也幾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效益也就無從談起了。幾年前,濰坊五中的領導和老師們面對這樣的課堂場面,深入研究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圍繞自主互助學習課堂的構建,以「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研究為突破口,進行了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三課型五環節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結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堂效益明顯提升。同學們說:「以往的課堂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效果並不好。現在自主合作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我們在愉快中學習和成長,提高了我們各方面的能力。這一切對我們今後走向社會都有重要作用。」組建小組,評價激勵,競爭與合作並重 作為全國首批新課程改革的實驗學校,濰坊五中在全國率先邁出了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的改革步伐。桌子圍起來了,課堂動起來了,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問題卻增多了,小組該如何建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該如何依託小組進行調動?這都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很多人動搖了,開始懷疑,甚至走了回頭路。就在這時,學校領導告誡大家:「小組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是新課程改革的大勢所趨。我們濰坊五中人做事決不能半途而廢,只要認準了的事就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了便於比較,方便管理,每個班級通常把學生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包含三個小組。具體做法是:先由老師發動講解 ,然後按照學生的知識水平, 1至4名的同學自動成為1至4組的第一名成員,然後第5名進入4組,依次排列。這樣就形成了實力幾乎相等,競爭非常公平的4個大組。班主任再根據小組成員的領導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心理等因素進行適當的調整,讓每個大組形成「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團隊。大組形成之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分配每個小組,因為許多的課堂學習活動是在小組內進行的。其中大組設置一個正組長,即團隊的全權負責人,兩個副組長,他們又分別兼任三個小組的組長。每個大組內又分別設置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各學科組長。另外每個大組內還設置紀律監督員、衛生監督員、記錄員、時間控制員等諸多職務。這些職務按照定期民主推舉和老師指定相結合的方式產生,可以一人身兼多職,讓人人都有事做,使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是小組的主人,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認同感。 科學有效的評價辦法是保證合作質量的重要環節。有的班級採取「一拖二」的評價辦法,組內某一個同學回答問題好或做對了題目,便可給予加分,自己掙得分的同時,同桌也可得到相應加分,本組同樣也加上相應分數。還有的老師在學習方面,對各科小測驗得滿分的同學加蓋三個笑臉,90分以上的加蓋兩個笑臉,85分以上的加蓋一個笑臉。另外,每個小組算出組內的平均分,第一次測驗成績前兩名的小組,在小組評價欄中加蓋大拇指(最後組內總評抵五個笑臉)。接下來的測驗,在第一次的基礎上進步最大的兩個小組加蓋大拇指。學期結束,將每個小組同學所得笑臉數與綜合素質評價掛鉤。初一、一班使用的是紅黃綠牌評價制度,這一評價方式的最大優點是,它既突出對小組的捆綁式評價,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個人的作用。它把學生的行為表現劃分為三個層次,積極行為用綠牌表揚,消極行為用黃牌警告,再差的則出示紅牌,每種行為都有專人管理,每周周一總結,並給相應的小組頒發流動杯。以上各種評價都體現了激勵機制。合作和競爭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合作中要有競爭,有競爭才有提高,競爭應是建立在合作基礎之上的,也只有競爭中的合作才具有生命力。「五步教學」,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方式。但通過一個階段的探索與實驗後,他們發現,教學模式不變,合作教學就不能實現。要想真正轉變教學方式,必須研究新課型。幾年來,他們研究運用了五步教學模式,即學(感知自學)——研(合作探究)——展(展示反饋)——教(精講提升)——達(當堂達標)。這裡,既有生生之間的合作,也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既有小組內的合作,也有全班範圍內的合作。各學科根據自己的特點,可創新靈活的運用。圍繞五步教學,他們又研究總結了三種課型,即新授課、複習課和講評課。新授課的教學模式是:「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學案導學、導引誘思——展示交流、點撥提升——當堂鞏固、課堂總結——達標檢測、布置作業」。「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便於學生整體把握所學內容。如在講授酒精性質時,用一塊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燒杯中浸泡,待均勻濕透後取出。展開手帕,用鑷子夾住兩角,在火焰上點燃,當火焰熄滅後,手帕完好無損。奇妙的實驗表演,一片嘩然欣喜,學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科學、揭示奧秘的興趣,學生也進入了學習心理的最佳狀態。「學案導學、導引誘思」:教師將「知識」設計成幾個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編寫成學案,讓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或有針對性、有選擇性的閱讀教材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理解本課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對本模塊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初步構建起知識體系。「展示交流、點撥提升」:對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組內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的在小組內得到解決,並找出本組的共性問題。「當堂鞏固、課堂總結」:要留給學生整理學案、理解記憶的時間,可由組長負責檢查落實,進行交叉鞏固,確保學生能夠達標。並由教師或學生對本節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師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塊的知識系統。「達標檢測、布置作業」:進行檢測並根據本課重點、難點留作業。 複習課基本模式包括「概括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落實雙基——典題引導、點撥深化——達標練習、提升能力——反思總結、布置作業」五個環節。通過複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講評課的基本模式是「錯題統計、找准錯因——自主糾正、反思內化——展示思路、暴露問題——重點點撥、方法指導——變式訓練、二次達標」。在每次閱卷後教師都要進行必要的數據統計,如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的得分率等,然後分析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缺陷,以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濰坊五中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不同,在全校範圍內全面推行「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 三種課型和五步教學,不僅發揮好了教師的支架作用,並且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教師主導,激活思維,促使學生探究每一個學生的頭腦,都是能夠被點燃的火把。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儘可能自己來解決問題,形成學生思維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鋒,喚醒學生身上的潛能,點燃他們頭腦中智慧的星星之火,使其對問題的探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學習「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第8章複習題B組的第十一題」時,同學們是這樣展示交流的:甲同學的解是:設計程車走的路程為X千米,由題意得16<10+1.2(X-5)£17.2,乙同學的解:設計程車走的路程為X千米,由題意得0<17.2-[10+1.2(X-5)] £1.2。他們計算的結果與課本上的答案完全一樣,老師充分肯定了他們二人的做法,並給與表揚。這時有同學突然提出他們的這兩種做法都不對,這令老師大吃一驚,全班同學也很詫異?錯在那裡?他說,他在返校坐計程車時,當里程錶剛剛跳到3千米時(濰坊3千米起步價為5元,每增加一千米加收1.6元,不足1千米照1千米計算),價格馬上變成6.6元。所以他認為以上的兩個式子應改為: 16£10+1.2(X-5)<17.20£17.2-[10+1.2(X-5)]<1.2對呀!大家不約而同的喊出聲音來,旋即大家為他熱烈鼓掌。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和張揚。現代文課外閱讀訓練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大難題,往往是學生做了一篇又一篇,老師講了一遍又一遍,但學生的成績卻沒有多大提高。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能力,改變以前的那種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模式,他們引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競爭機制。為此,濰坊五中對課外閱讀訓練課進行了改革,把課外閱讀訓練課分成了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自主練習探究,第二個環節是檢測評比。在第一個環節把課外閱讀訓練題及答案一併發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他們在小組長的監督下,先自主完成訓練題,然後自己再對答案,找出自己做錯的題,並進行組內探討交流。他們為了能在第二個環節中取得優異的小組成績,他們會想方設法把自己做錯的題弄明白,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他們會自己去總結一些做題的方法及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的去參與,圍繞著一個問題都積極的獻言獻策。達不成共識的問題,他們會積極的向其它組同學或老師請教。這就由過去的那種「老師要學生學」轉變為「學生追著老師學」的局面。 英語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Welcome to China,要求以導遊的語氣,並寫到70詞以上,可以適當展示繪畫,作為插圖。第二天課前,學生在黑板上進行板書和繪畫。三面黑板已經完全不夠用。學生相互交流批改作文,組長分配任務繪畫、板書、講解和配合。一組的北京長城,二組的杭州西湖,三組青島海洋館,四組的北海白塔,五組的濰坊十笏園,六組的海南椰林,七組的濟南泉城,八組的天安門和紫禁城。圖文並茂,栩栩如生。之後小組各展示同學以導遊的身份向大家介紹中國的美麗風光,民族風俗,飲食起居,學生的激情迸發,積極性超強,而這個過程不過用了十幾分鐘。之後各組之間進行作文的互批互改,大到時態錯誤句子結構不合理,小到標點符號和單詞拼寫,都是有根據有批改有總結。「老師」振振有詞,「學生」知錯能改最後的十分鐘時間,學生們用來消化吸收,把黑板上八篇作文的優美詞句找出來重新組織一篇好的作文。一節課下來,學生們談感受時,有的說:「我的課堂我做主」。有一個平時很調皮的男孩對老師說:「老師,要我說,這就是五十九個老師在教您一個學生」。是啊,這句話說得多好啊。一個老師面對五十九個學生的教學質量,怎麼能比得上五十九個小老師的集體智慧呢?這也正是互助學習的魅力所在。(2008年5月23日中國教育報第8版)

附1: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作者:濰坊市教科院 /趙桂霞 來源:摘自:《山東教育社》

編者按: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 ,以教為中心,嚴重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影響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濰坊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通過分析課堂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系統地總結反思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成果,圍繞落實課改目標,提出了「調整教學關係、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課堂教學改革思路,使課堂真正煥發了生機與活力。

從課堂存在的問題入手

傳統的課堂,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課堂被教師主宰,問題由教師提出;只要有學生回答了,就轉入下一個教學環節。我們曾經圍繞課堂問題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大約 30%~40%的優秀生厭煩教師的說教,20%~30%的學生因基礎差而聽不懂或似懂非懂。認知前提(即學生已有經驗)是影響學習成效最敏感的因素之一,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前提,而「大一統」教學難以顧及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起點,更難以解決屬於每個學生自己的問題,也就造成了將近2/3的學生處於消極應付的狀態。

調查結果還顯示,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中,教師講得多、學生做得少的現象比較普遍。有這樣一節英語課 (片斷):

初中英語《天氣 .衣服.旅行》教學片斷

師:好了,上課,同學們好。

生: (齊)老師好。

師: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生: (齊)冷。

師:冷嗎?不,很 ……

生:熱。

師:今天天氣不錯,我很高興。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好天氣嗎?

生:對不起,不知道。

師:沒關係,我來幫你。因為我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和裙子,好天氣就可以穿裙子,是不是?

生: (齊)是的。

師:我最喜愛的衣服是襯衣和裙子,跟我讀 clothing……

生: (齊)clothing.

師:因為天氣好,我能騎著新自行車出去旅行。你們喜歡旅行嗎?

生: (齊)喜歡。

師:你們喜歡騎車旅行嗎?

生:喜歡。

師:我也是。跟我讀 travel……

生: (齊)travel.

師:我能穿漂亮的衣服,騎車旅行,就因為天氣好。跟我讀 weather……

生: (齊)weather.

師:所以我想要知道你們喜歡什麼樣的天氣。跟我說說,好嗎?

(老師分別找六位同學,六位同學基本上都是只用一個單詞回答了老師的問題。)

在這個初中英語教學片段中,教師提問 18次,運用單詞296個;學生齊答8次,個別回答10次,共運用單詞34個。教師說話用單詞數量是全班學生的8.8倍,是每個學生的35倍。美國一學者的研究表明:當人們學習時,他們大約記住閱讀的10%,聽到的20%,看見的30%,說的70%,做的90%。因此,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減少講與聽,增加說和做」。

我們曾經在一天里聽過一個班的七節課。在課後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學生最喜歡的課是歷史課。出乎意料的是,在對課堂教學目標的跟蹤監測中,歷史課的分數最低,平均分不及格。這節課,老師提問了 17個問題,師生對話互動長達40分鐘。

教師在歷史課上提出的問題

1.革命統一戰線建立的標誌是什麼?

2.統一戰線建立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取得了哪些成果?

3.目標是什麼?

4.北伐的主要對象?

5.北伐軍分哪幾路?

6.北伐的主要戰場在哪裡?

7.北伐軍的主力是哪一路?

8.東路的對象是誰?

…………

一個氣氛活躍、學生喜歡的課堂卻成了效率最低的,原因何在呢?仔細考察這些問題,我們就會找到答案。

這些問題大部分是事實性的,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就可以回答。老師提問這些問題,與其說是激發思維,不如說是在打發時間;學生表現活潑,但大腦並沒有多少思考。這些 「假問題」充斥課堂,造成課堂里「虛假的繁榮」,掩蓋了真問題的解決。久而久之,不僅沒有落實新的教學方式,反而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加重了學生的課外負擔。

後來,我們又圍繞一些課例進行分析,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少見。有一節全國語文優質課《背影》,老師和學生一起在課堂上討論七個問題: 1.父親的哪一個背影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2.能不能找出具體語句說一說?3.除了父親的差事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什麼原因?4.朱自清的父親是一種什麼心情?5.父親現在承受著一種什麼樣的疼痛?6.父親有沒有把自己的疼痛流露出來?7.這時候的背影感人不感人?這也存在假問題充斥課堂的現象。

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概括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五個突出問題: 「滿堂灌」現象比較普遍,老師以自己「講」好為課堂追求;課堂問題由老師預設且問題簡單,不注重激發學生思維;師生互動追求形式,忽略了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環節普遍缺乏反饋矯正,滿足於布置課後作業;作業設計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大量的是千篇一律和重複訓練。

這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使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幾乎完全陷入了被動狀態,學習已無樂趣可言,學習成了學生被動應付的事情。教與學的矛盾成為制約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主要矛盾。

調整教學關係,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上述問題出現的根源在於教與學的關係沒有擺正。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於學生能否主動學習;學習應該始終處於課堂的中心地位,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是對這種教學關係的最好詮釋。課堂從學生自主預習開始,經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反饋矯正,逐步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教學中堅持先學後講、三講三不講 (即學生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仍然不會的不講)的原則,課堂圍著學生轉,學生成了課堂自主學習的主人。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一般包括三個環節:學生自主預習,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教學目標的反饋矯正。預習時教師出示課堂學習目標,提出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同伴互助解決,互助方式一般採用 「2-4-8-n」的方式,即先與同桌討論,再有問題在四人小組討論,還有問題由八人大組解決,最後的問題由全班同學一起研究解決。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的發言代表整個小組的意見;展示使智慧共享,老師通過展示了解全班學生學習情況,發現問題,精講點撥。然後,通過反饋矯正了解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以便教師有針對性地採取補救措施,使全班學生達到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中, 「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規律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應用,概念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提煉,文本由學生自己去解讀體悟,實驗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作業由學生自己去布置選擇」。當然,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不同,有讀書,有思考,有練習,有實驗,有操作,有觀察,也有必要的切磋交流。自主學習離不開老師的支架作用,在自主學習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上,教師提供支架作用也會很不相同,越到後來,教師的支架作用越來越少,直至消失。互助是基於小組內外互動的「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互助的意義不僅是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享共贏,更重要的是個性的張揚互補和人格上的相互影響及共同發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學生表達、交流、思維碰撞、展示鍛煉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學生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向了以合作學習為主,「以講為主」的課堂被「以學為主」的課堂所取代。課堂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先生的「講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

成功背後,其實很簡單

2006年4月22日,市區語文骨幹老師來濰坊五中聽一節語文課《三顆枸杞豆》,這是一堂展示課。在此之前,老師已經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問題討論。展示課上,學生們分小組發表他們對文章的見解,有時還會生成辯論。一組的發言博得了聽課老師和同學們自發的掌聲。

一組的任務是對三叔的一生進行評析。三叔是文中的主人公,因為自己不能堅持,所以一生的三個理想 (做建築師,當作家,成為生物學家)都沒有實現,三顆枸杞豆就表達了三叔一生的三個「0」。一般人理解這篇文章,都會從這個角度分析三叔一生的失敗。但發言者於沐出乎意料地表達了另一層意思:雖然有些同學認為三叔一生是失敗的,他不能持之以恆,沒有干成任何一件完美的事情,臨終才懊悔虛度年華;但請大家想一想,他最後不是轉變了一個孩子(指作者)厭學的心理嗎?不是將一個淘氣的山裡娃變成了一個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嗎?他的故事不是留給我們很多思考嗎?就像夸父倒下時手杖變為了鄧林,雖然一生失敗了,但仍可以在最後一刻綻放生命的火花!於沐的精彩發言並非自己獨立的思考,而是預習課上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的結果。在預習課上,於沐和一般人的理解一樣,只看到了三叔的失敗,同桌韓東琦提出疑問:難道三叔的一生真的完全失敗嗎?他不是拯救了作者嗎?王彤也隨機插嘴說道:夸父不僅象徵失敗。於是,精彩的發言就出現了。

在學習初一語文 (蘇教版)《「諾曼底」號遇難記》時,高密康成中學的學生們發現了問題:大文豪雨果在文中船長和機械師的這段對話中犯了低級錯誤,「爐子怎麼樣了?」「海水淹了。」「火呢?」「滅了。」既然爐子被海水淹了,火肯定滅了,沒必要多此一問。激烈的辯論開始了。在辯論中,同學們終於認識到作家這樣設計更能體現「諾曼底」號遇到猝然而來的撞船變故時人們的緊張心情,也體會到大文豪的用筆之精妙。學習生物課《魚鰭的作用》,教師不再是讓學生背誦各個鰭的作用是什麼,而是拿來魚缸,先把一個完好的魚放進魚缸里,再把剪掉了不同鰭的魚分別放到魚缸里,讓學生觀察、討論、思考、總結。一個個小組爭得面紅耳赤,最後達成共識。不用背誦,魚鰭的作用牢記終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自然落到了實處。

濰坊日向友好學校的孩子們在學習完課文《美麗的小路》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設計完成了作業。岳雪萌的繪畫《小鳥的眼淚》,警示人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家園;金紫琪自編環保小兒歌, 「青山綠水花兒美,快活鳥兒滿天飛,美好生活真幸福,自然環境要愛護,人人動員齊動手,美化環境我參與。」告訴我們保護環境才會有幸福生活;還有的學生自發清理衛生,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對愛護環境的最好回答,贏得了家長和社區的廣泛好評。

「魏琨小組」現象

濰坊十中數學老師夏濤在實行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之後,發現了一個令她欣喜的現象:她教的班級數學成績明顯提高,而 「魏琨小組」進步最大。「魏琨小組」共有5名同學,其中,組長魏琨責任心強,數學學習能力強;張迎春很努力,但思維較慢,對老師講的內容多數聽不明白,又因性格內向,不願意問老師,問題越積越多,成績越來越差;張帆是一個很聰明的男生,但課堂紀律不好,因此成績處於中下等水平。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張迎春得到了魏琨的極大幫助,課堂內容在課內通過魏琨的講解基本得到解決;而張帆在魏琨的影響下,形成了課上認真鑽研的思維品質,又因為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大大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他們的成績提高了,小組的整體成績也就上升了。

一般地,在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中,學習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小組按異質和雙向選擇的原則組成,組內實行分工負責制,設紀律檢查員、體育衛生執勤員、噪音控制員、時間調控員、形象代言人等,而且實行輪換制。各小組自己制定規則,以優帶差、以優促差是所有小組共同的規定;一般地,組長帶最差的,副組長帶稍差的,遇到有全班展示的機會,組長和副組長都是先讓給幫扶對象,然後自己再補充。濰坊五中有個孫新明小組,組內有位性格內向、自信心不足的同學,組長孫新明為了幫助他發展自信,把他的座位調到自己身邊,遇到發言機會,孫新明總是暗地裡督促他發言。現在,這位同學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大大方方地表達,而且還由於自己的出色表現,當上了第五小組的組長。 小組規則中還包括:組長實行招聘制、任期制;用流動牌控制強勢學生髮言次數;小組定期對內部組員和小組自身進行評價,自學、討論、反饋矯正的方式由組長帶領組員協商確定;組長可以自行決定召開總結會、反思會、批評和自我批評會、經驗交流會,開展各類活動,確定幫扶對象,研究幫扶措施,實施幫扶行動等。看得出來, 「平等參與」、「機會均等」已經成為當代學生的行動準則,體現了學生對個性發展和民主管理的要求。濰坊新華中學初二(10)班10個小組,制定的規則涉及到文明守紀、課堂表現、紀律、創新成果等多個方面,還確定了個性化的組名,確立了小組格言,規划了小組的發展目標。小組自治和由此產生的小組文化,使得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一員,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強,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自我發展的內動力。

青少年學生對歸屬感的需求非常強烈,歸屬感的滿足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增強了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滿足了學生對歸屬感的迫切需求。實行小組自治,解放了學生頭腦,開發了學生的潛能,構建起多元開放、充滿合作與交流的小組集體文化,形成了有利於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具有內在凝聚力和群體個性的、生動活潑的良好環境,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益。昌邑市飲馬鎮小學於美霞是由民辦教師轉正的數學教師,自身的文化素質、數學專業素質並不高,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以後,她任教的班級優秀率經常是百分之百。這個班的學生不管對課本還是對教師都不盲從,總喜歡問 「為什麼」;回答問題和發表見解時,不管教師有沒有要求,總要說明理由,這已成為每個學生言必有據的良好習慣;而且小組團隊精神極強,如果組內出現掉隊的學生,他們總要千方百計地幫助掉隊學生趕上。班裡原來有兩名智力偏低的學生,剛開始實驗時,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還不會計算兩位數以上的加減法,正是在小組同學的激勵和幫助下,這兩名學生到六年級時已穩定在80多分以上。

這樣的課堂,我喜歡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改革的是課堂結構,調整的是教學關係。就像上世紀 80年代調整農村生產關係,從而極大地解放農村生產力一樣,調整了教學關係,也極大地解放了教學中的生產力。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特別高漲。不管是學習困難生還是優等生,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大膽地詢問同伴和老師,落落大方地陳述自己的見解。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百分之百地從每個學生的起點開始,針對學生的需要解決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問題,學生從中品嘗到了學習的愉悅。他們變得喜歡學習,願意幫助別人;他們提高了學習能力,增進了同學友誼;他們學會了合作,實現了互助共贏。

我們曾經用同樣的問卷跟蹤做過一項樣本為 300人的調查。改革初期,喜歡這種新的學習方式的學生佔56%;一個月後,上升到68%;三個月後,竟高達86%。學生們這麼喜歡,連我們也覺得吃驚:小組內同學之間,你講給我聽,我講給你聽,能比得上老師講嗎?聽別人講題的同學喜歡,還可以理解,講題的同學為什麼也喜歡呢?另一項調查問卷告訴了我們答案:「當你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願意向誰請教?」68.85%的學生喜歡向同學請教;「別的學生向你頻繁請教時,你認為對學習有什麼影響?」72%的同學認為會促進自己的學習。學生從不同的體驗出發喜歡上了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濰坊五中二年級三班王昊是個不善表達的學生。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布置了幾道題,但王昊苦思冥想就是沒有做出來,看看對桌正做得起勁,王昊也不好意思打擾。 「是不是有不會的?我給你講講吧!」同桌的聲音傳了過來,王昊非常感動,問題當堂解決了。她的同學湯萍卻是個敢於表達自己想法的人,每次遇到難題都會主動問組長,組長講完以後總是留下一句話:「明白了嗎?不會再問我,我再給你講。」

倪姍姍屬於愛給別人講題的一個。她原本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不善交流,總是把自己封閉在一個自我學習的環境里,好在一直刻苦努力,學習成績也不算太差。實行課堂教學改革以後,她在小組的 「一幫一」活動中幫助一個學習較差的同學。每次給他講題的時候,倪姍姍都要求自己不能緊張,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思路清晰。久而久之,倪姍姍自己也開朗了,成績提高了。宋英傑和倪姍姍一樣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同學,但感受不同。宋英傑是班裡的數學尖子,過去就經常有同學問他問題。如今,他更成了組裡的數學「小老師」,每當同學問他問題的時候,他總是胸有成竹,但在講完以後組裡的同學總喜歡問「為什麼這樣做」,他卻回答不上來。後來,每次做題,他就主動思考一個「為什麼」,自己的思維水平提高了很多。

正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每個人都解決了屬於自己的問題,在自己原有的起點上提高著、進步著。同學們紛紛表達這樣的感受:

「自己嚼的饅頭香」----自主學習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品嘗到學習中的愉悅;

「有了問題可以隨時問別人,有了想法可以隨時講出來」----小組互助解決了每個學生自己的問題;

「同學講的比老師講的更貼近我們」----或者因為老師的語言太過規範,或者因為老師的態度有些居高臨下,學生們更願意請教同學;

「給同學講一遍,我記得更牢了」----小組合作不僅成就別人,也在成就自己;

「我感覺自己也能行」----因為小組成員給了學習困難生更多的展示機會,使這些學生有了很大的自信心;

「我在大家面前敢說話了」----因為在小組內表達得多了,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在班內展示的時候也敢於表達了;

…………

「天天盼著上課」

濰坊十中韓麗霞老師是一位已執教 20多年的語文老教師了。20多年來,除了更換教材,課堂教學基本上使用著相同的教案,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儘管教學面對著不同的學生,但教師卻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著「機械運動」,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名副其實的「教書匠」。實施新課程以後,尤其是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建立,真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韓老師才真正找到了做老師的感覺。「現在一到上課時間就有一種衝動,盼著到教室,因為學生的潛能實在太大了。把課堂放給學生以後,每節課上學生們都會有若干精彩表現,我這個當老師的天天在欣賞著學生,並且從學生那裡接受著不少新東西,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像韓老師一樣有這種感受的老師實在不少。濰坊五中歷史教師王雲飛是在常規教學的評聘中因家長不滿意而落聘的教師。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大大激發了王雲飛老師課堂教學的熱情,他主動請纓參與實驗,學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試聘半年。在實踐中,他認識到小組建設是實施自主互助教學的基礎和關鍵,致力於班內小組建設,實行小組自治,著力培養學生對小組的歸屬感、集體榮譽感,打造團隊精神。結果,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課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生對他的教學評價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教的班級成為學校的先進班級。 2005年,王雲飛老師因課堂教學的突出表現被評為濰坊市教學能手。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改變了教師的職業觀念和職業行為。在每一次的課堂上,教師總會面對數十個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十個大腦的思維,隨時都會面臨智慧的挑戰,課堂始終充滿著活力,由此大大改變了教師的生活狀態。教師的職業不再是簡單地重複,而是不斷地創新;不再是乏味、無奈和重負,而是始終充滿激情。老師們在學習狀態下工作,在研究狀態中提升,一大批教師與新課程一同成長起來。

中小學數學歷來是難教、難學的一門課程。教師不布置課外作業,學生也能學好,對不少教師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在濰坊已經不是新鮮事。數學不布置課外作業並不等於學生課外不學數學。學生在課上所獲得的強烈的求知慾、濃厚的數學興趣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已經不需要教師布置必須完成的作業,學生在課外都是自己根據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或練習。濰坊二中數學老師周洪濤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把學生引向自主探究學習之路,使教師教和學生學都變成了輕鬆愉快的事情。他教的學生自進入初中二年級以後就基本不布置課外作業,但是不同的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數學學習內容,有的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後鞏固練習,有的超前學習,他目前執教的初中二年級已有 3/5的學生學完了初三上學期或初三整個學年的數學內容。奎文區幸福街小學數學教師孫穎,帶領學生走上自主探究學習之路以後,全班58名學生個個都喜歡數學,喜歡討論數學問題,用數學的眼光看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而且從喜歡動腦到喜歡研究,自發成立了數學研究所,自主設計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其他班的一些學生也自覺加入進來。

數學如此,語文也不例外,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的教學效率。很多語文課堂只用 1/3的課時就學習完課本內容,用1/3的課時組織學生到圖書閱覽室閱讀課外內容,1/3的課時用於寫作和寫作評改,並且通過實施「朝陽讀書計劃」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積累,提高了語文能力,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個性的發展。濰坊青年路小學語文教師韓興娥教的學生利用課堂時間,三年半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本內容,用六年級的語文試卷進行測評,其成績優於常規教學六年級的學生。其後的兩年多時間,她帶領學生在課內學習100多萬字的名篇名著,同樣用相當於初中二年級水平的試卷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包括對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內的語文能力均不低於常規教學初中二年級的水平。

附2:濰坊十中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讓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奎文教育信息網 2008-1-23    1月18日,全市教育創新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濰坊十中被評為濰坊市2007年度教育創新示範學校,並作了《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的典型發言。 自2005年濰坊十中開展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研究以來,學校在積極規範辦學行為的基礎上,走「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改革之路,以科研為先導,以制度為保障,以活動促推進,努力讓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使學校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 一、開展積極有效的校本研究,引領教師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學校以校本研究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積極創設研究氛圍,攻克改革難關。 學校在開展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實驗初期,組建了由校長挂帥,全體業務幹部和10多位重點實驗教師為核心的課題攻關小組。定期通過理論學習、觀摩研討、論壇交流、金點子成功案例徵集等形式,更新教師教育觀念,初步構建起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基本規範。同時,對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學校將其作為招標課題提供給各學科備課組,備課組自主選擇研究項目。通過專題研究和論壇碰撞,制約課堂改革實施的一個個瓶頸問題得到解決。 二、明確改革目標和方向,打造全新課堂教學模式。 為實現課堂結構的變革,學校經過探索研究,明確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即明確「一個中心」:讓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把握「兩大主題」:「自主」與「互助」;遵循三個原則:「化零為整,模塊推進」、「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刪去無效環節,減少無效勞動」。在此基礎上,學校創建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即「創設情景,激發動機;目標定位,獨立自學;小組互助,質疑釋疑;課堂討論,達成目標;課堂小節,歸納升華」的五個教學環節。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地運用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同時,鼓勵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這一模式,並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三、健全制度創新機制,保障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 新的課堂結構和模式,帶來新的教學管理問題:教學常規的重建、課堂規範的落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與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改革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針對學生學習,學校制定了先周編印提綱制度和自學提綱檢查制度,確保學生自學提綱的編寫質量;制定了反饋矯正制度,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教學實踐,學校制定了教學改革分級負責制度,確保課堂改革的全員參與和層層落實;制定了業務幹部聽課制度,及時把握課堂改革實施情況;制定了每周反思、每周論壇制度,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和研究的不斷深化等。這些制度的實施,保證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紮實、有效進行。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改變了以前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狀況,教育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提高,課堂充滿了活力,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師得到了發展、學校發展空間得到了拓展。學生的學業成績水平較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前有了很大提高。2005年以來,學校已有兩位教師獲山東省優質課一等獎,47位教師提供了省級觀摩課,18位教師獲濰坊市教學能手稱號。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育成果獎12個、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濰坊市教學成果政府獎4項、濰坊市市區教學成果獎6項、濰坊市創新燎原獎3項、濰坊市創新項目一等獎2項、濰坊市金點子成功案例10項。《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獲山東省政府成果二等獎。《學科課堂效益與教學講授時間研究》獲2007年濰坊市教育教學重大問題行動研究成果唯一的特等獎。 陳小婭、顧明遠、朱小蔓、張志勇等全國著名教育專家先後到校,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給予指導和鼓勵。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山東電視台、《現代教育導報》、濰坊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對學校的創新舉措進行了報道。2006年以來,學校共接待來訪參觀團體86個,近7000人次。

附3:「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思考之一

——小組長的選拔

本學期我們奎文區「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實驗,開展得可謂是如火如荼,遍地開花,紮實有效。勝利東小學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學校「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班和實驗教師,並開展了實驗。2008年三月份根據學校計劃,在全校範圍內舉行了青年教師「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大賽,共有七十餘位教師參賽,遍布語數英等各個學科,課堂上他們用各自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對「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做出了詮釋。

老師們在實驗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學習小組建設的重要性,其中小組長在小組建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驗開始,小組長的選拔尤為重要。通過觀察和思考,我覺得小組長的選拔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小組長應有三種意識:

一、服務意識。小組長首先要有為小組各成員服務的意識,因為小組長在小組學習中要做很多工作,比其他同學多操很多心,如組織小組各成員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合作中的分工、檢查作業、收交作業、對小組成員及時做出評價和引領等,沒有為同學服務的思想是干不好小組長的。

二、團結意識。一個個小組構成了班集體,一個個小組是班集體中的小集體。這些小集體之間相互學習借鑒,相互競爭,尤其在小組評價機制下,他們為得到老師和其他小組的認可,在小組長的團結下,小組成員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顯神通,實現了個人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三、引領意識。小組長是一組之長,是小組裡的領頭雁。在小組學習中,他帶領小組成員一起分工、合作、探究、交流、質疑、補充提煉、總結、反思、升華。小組長的引領,決定著小組成員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引領意識強的小組長,小組內的任務完成得快,並且質量高。 附4: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大賽數學組講課總結

三月份我們舉辦了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大賽,我們組有數學、音樂、美術、微機等學科的34名教師參賽,下面進行簡單評課。

縱觀這34節課,執教老師大部分能做到教材把握得當,為學生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並在這一氛圍中探究方法、形成技能、並培養了學生樂學善思的學習習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授課教師要麼使用電教手段、要麼用實物、故事為學生創設情景。有的在上課伊始,讓學生欣賞與本節課有關的動畫、故事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彭娟老師講的「認識分米和毫米」一課,課的開始和中間都是用孫悟空的金箍棒能伸能縮的故事導入和展開教學的,學生很喜歡,並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還有的把包袱甩在課的結束處,作為本節課的延伸,以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為下一步教學打基礎。

2、注重開展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讓學生在探究、合作、觀察、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掌握所學知識、形成與發展技能。這些老師摒棄了「師生問答」的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引導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探究、操作,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自己發現方法,進而在交流中找出不足與困難,然後再逐步完善。如六年級幾位教師的課,還有彭娟、丁欣等等老師的課,都做到了這一點。

3、開展自主互助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享受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

授課教師大部分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尊重學生意見,張揚學生個性,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通過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或個人見解,實現了共享學習成果,體驗成功快樂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傾聽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的評價他人和自己。李春霞和顏廷芹老師在這方面做得較突出。

4、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程改革以來,在教材方面為教師鬆綁,教材不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不再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是提倡教師依據自己所追求的,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組合、再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體現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於教材,這些授課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這樣的設計更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有用性。

當然,每一節課都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多多少少會留下一些遺憾。提以下幾點建議:

1、低年級要加強口算和估算訓練。因為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因此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尤其是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時,必須使學生達到看到算式能脫口說出得數的熟練程度。這就要求我們低年級教師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口算訓練。如出示卡片算,開火車算,或者教室內懸掛卡片學生隨時就可以練習等等。

2、要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積累,要認認真真的備課。

我覺得這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事。最起碼把課備好,找准教材的中難點。那麼在上課過程中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都能做到直奔主題,並能在主題上多下功夫,突破難點。還有一點教師要善於在課堂上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如果學生經過學習還沒有掌握這部分內容就在這裡多下功夫。

3、教學的方式方法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4、及個別教師沒有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慾望,缺少小組內各成員的分工合作,合作的效率不高。

附5: 實施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初中部召開學科教研組長會議

2月20日上午,教研室初中部分別在實中、龍源、西郊等城區初中分學科召開了初中教研組長會議,約500名教研組長參加了會議。

會議結合推進素質教育、規範辦學行為的新形勢,圍繞加強校本教研、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益這個主題,學科教研員解讀了新的學科教學模式和「學案」編寫模式,安排了新學期全面實施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學案」的編寫、上報、評價等工作,提出了各校開展周六教研活動的有關要求。會上還交流了部分學校新學期教研活動計劃,音體美等學科結合全市素質教育會議精神和規範辦學行為的要求,提出了新學期的教學意見。會議解決的問題都是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會議必將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校本教研,提升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益,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會後,教研室還將進一步採取措施,拓寬校本教研形式,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並注重發揮各層面關鍵人物的積極作用,將課堂教學改革和校本教研推向深入。

會議對學案編寫和課堂教學改革等工作提出了以下具體要求:

一、認清形勢,增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今年1月,省、市、縣分別召開了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出台了系列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政策,要求嚴格規範辦學行為,認真落實課程方案,增加實踐活動類課程,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在這一新形勢下,如何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的工作目標,是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靠「加時間、拼體力」,損害學生的心身健康為代價,來換取好的教學成績的做法已經過時了。我們知道,「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素質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關鍵環節」,而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就要求我們走內涵發展之路,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改革要效益。全市初中教師都要認真領會省市縣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提高對推進課程改革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紮實推進,全力提高教育質量。

二、加強教學研究,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逐步規範辦學行為的同時,廣大教師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挑戰,加強教育教學研究,特別是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切實實現減負增效。

一是要進行教育教學規律研究,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理論,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引領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二是要進行學習規律的研究,要了解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意識的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追求「高效學習、高效休息」;三是要研究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落實「三講三不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刪除無效環節,切實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讓課堂換髮生命活力,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動力;四要研究如何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對小組的調控機制,不僅使好學生受益,更應該讓中等學生和學困生受益;五是要研究如何控制好過程,在掌握教學進度,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如何在課堂上捕捉教學時機,生成新的教學目標,控制各種「跑題」現象,進行起承轉合、穿針引線、即時點撥的具體策略。

三、加強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促進教育教學規範化建設

要認真貫徹落實教研室下發的《諸城市教學管理規程(二)》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加強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單元達標檢測和過程性評價的管理,逐步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

一是抓好備課改革,在減負增效上做文章。提倡多種備課形式並存,重在增強教師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創新意識。個人備課要在傳統的「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基礎上,順應課改要求,遵循認知規律,進一步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目前應該重點解決為了應付檢查、單純知識羅列、流於形式的備課,尤其是解決教材吃不透、目標不具體、缺少學法指導、忽視學習活動設計的問題。認真搞好「學案」編寫,提倡電子備課,開展集體備課制。二是抓好作業布置與批改,認真落實「三布置三不布置」,做到「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改、有錯必補」,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尤其要重視加註鼓勵性、個性化批語,區分共性和個性問題並及時的補償。提倡當堂檢測當堂反饋批閱。三是要著力搞好單元達標檢測和補償工作。單元達標檢測要做到試題質量高,試題、時間統一,講評分析細緻、補償拓展及時。要指導學生建好《糾錯本》。

四、認真編寫和使用「學案」,全面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

實施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全市不少學校已經打造了自己的一些教學模式,並在自己的崗位上進行了認真的實踐和研究,採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果。但是,不少學校還沒有一個成型的科學的模式,對此,教研室組織人員,在認真學習有關理論,借鑒市內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各學科的教學模式(見FTP://172.16.7.50,各學科文件包)。自本學期開始,要在全市全面實施這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模式需要有一個引領學生學習的提綱,也就是一個「學案」,「學案」的編寫模式和參考案例也同時下發並上傳FTP://172.16.7.50網。各單位教師要認真學習、實踐、研究和完善這一模式。這一模式的使用將作為教研室視導、評價教師教學和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情況的重要依據,4月份的課堂教學改革督導,將嚴格按照這一模式的要求制定評價方案。「學案」的編寫要採取全員參與的方式,教師既是開發者、又是使用者。這次會議上,每學科都安排了各初中的「學案」編寫任務,要求所編寫的教學內容要按教學進度提前一周上傳,各教研組要搞好落實,確保高質量及時上傳。教研室將對上傳情況進行定期評價,作為評價單位課堂教學改革情況和優秀教研組的重要依據,對於上傳不及時,或者質量較差的單位,將通報批評,取消優秀教研組評選資格。

五、發揮教研組長職能作用,全力推進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意味著教學研究的重心要置於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之中。要變教室為研究室,變教師為研究者,發揮集體智慧,促進每位教師自我反思創新,將學校建成具有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一是學校要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形成一個上下貫通的研究體系。除學校的有關教研製度之外,教研組也要制定常規教研製度,為校本教研的開展提供保障;要構建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等基本研究單位。全體教師都是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二是要開展好周六教研活動,把教研內容系列化;三是要突出課堂教學改革這個重點,研究解決課堂教學改革當中的問題。要開展合作研究,採用問題工作法、項目管理法、行動研究法等,不斷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四是廣泛開展教師之間聽課、評課活動。聽課之後一定要集體評課,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後改進的建議,進行教學反思活動。五是要開展教學疑難問題集體「會診」活動,要求教師將本人在教學中所遇到的疑難、困惑問題,隨時記錄下來,定期召開教師集體研究會,把問題擺出來,由全體教師共同「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六是要繼續開展100問題研究活動,著力構建並不斷完善「基於問題解決、致力創新共享」的工作推動機制,針對學科教學問題開展「教育教學金點子成功案例」等優秀科研成果評選活動,提高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六是教研組長是教研組開展活動的第一責任人,要認真履行職責,制定計劃,組織好系列性的教研活動。

六、深化習慣養成教育,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認真貫徹落實《諸城市初中學生學習習慣養成50條》和《諸城市初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30條》,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一是要充分認識抓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各教研組要制定習慣養成教育的方案,方案的制定要具體,要體現本學科的特點,要有具體的措施,要落實到班級和每一個任課教師,要有檢查調控的運行機制,要將習慣養成情況納入對班級、對教師的評價。二是要在行為養成的同時,要重點加強新的學習方式下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養成教育,特別重視閱讀、預習、合作交流、展示、反饋、矯正、總結等方法的形成。

附6:《構建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舞台》摘錄

(二)課堂實現三大改變,知識與創新精神同步生成

第一形成了大課堂教學模式,把相對完整的知識模塊,如一個單元、一篇課文稱為一個大課堂教學周期,包括四個階段:一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激情,啟動富有生機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認知,幫助學生找到「認知」的停靠點和自主學習的方法路徑;二是自主學習,即自主閱讀、思考、感悟、質疑、觀察、實驗、操作;三是交流探究,在交流中不僅滿足交流表現慾望,實現共享、互助,更主要的是展現思維,暴露矛盾,碰撞火花,激發靈感,釋放潛能,交流是探究的深化,探究的升華;三是課堂大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解決,鼓勵、質疑、批判、挑戰、標新立導,這是思維進一步升化、提升、開放的過程。四是鞏固完善,是開放思維後的整理、鞏固、完善,是結構化、條理化、邏輯化的過程。由大課堂教學模式創造出許多生機勃勃的課型,如主題辯論課、情景體驗課、專題評論課、實踐操作課、放飛思維課、想像創造課等。大課堂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知識與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步生成,特別體現了創新精神的培養。

第二營造了科學民主的課堂文化,實現了「五個開放」:學生心理、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時間、思維空間;提供了三個條件:個性化課程、個性化教學、個性化作業;鼓勵了三個挑戰:向課本挑戰、向權威挑戰、向教師挑戰。

課堂的三大轉變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創新學習的習慣:一是自主學習習慣,有了自主就有了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創新的前提,在這種自主學習的狀態下,學生的潛能充分釋放,探索精神和創新衝動油然而生。據抽樣調查,現在「遇到問題喜歡獨立思考」的同學達86%,比改革之初提高50個百分點;「喜歡發表自己意見和見解」的同學達82%,比改革之初提高60個百分點。

二是小組「合作探究」習慣。自學中有問題了,找同伴解決。互助方式一般採用「2-4-8-n」的方式,即先與同桌討論,再有問題在四人小組討論,還有問題由八人大組解決,最後的問題全班同學一起研究解決。抽樣調查顯示,學生認為自己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自信心明顯提高的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75%、73%、71%,實驗學校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是課堂討論習慣。小組解決了的問題依靠全班課堂討論,課堂討論使思想碰撞和升華;教師講在當講之處,落實了「三講三不講」原則。不僅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而且讓學生擁有了深度交流和思維交鋒的機會,共享了思維成果,促進思維發散性、深刻性、批判性、獨創性等創新品質的形成。據抽樣調查,現在,課堂上經常提問題和質疑的的同學達83%,比改革之初提高62個百分點。正如有些學生所說,過去提問和質疑需要鼓足好大的勇氣,總怕說錯了、說淺了、沒有自信,現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已習慣成自然。

四是主題辯論習慣。涉及知識綜合聯繫溝通和應用於科技、生活、社會的問題習慣於通過主題辯論解決,如何評價歷史人物、社會事件、時政新聞,全球變暖,最新可進等都是主題辯論的開放性主題。

一個語文主題,學生能提出數十個有價值的問題,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問題大多由學生自行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能想出的辦法之多也常常令老師刮目相看,這對於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傳統課堂是無法辦到的。

五是實驗探究習慣,規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應用。講授生物課《魚鰭的作用》,教師不再是讓學生背誦各個鰭的作用是什麼,而是拿來魚缸,先把一個完好的魚放魚缸里,再讓剪掉了不同鰭的魚分別放到魚缸里,讓學生觀察、討論、思考、總結。一個個小組爭得面紅耳赤,最後達成共識。不用背誦,魚鰭的作用牢記終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自然落到了實處。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彰顯了課堂活力。不管是學習困難生,還是優等生,每一個學生都活動起來,他們大膽地質問同伴、挑戰權威,落落大方地陳述自己的見解,不少學生還指出了教材編寫中存在的一些錯誤。「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建設不但大面積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發生實質性變化,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學生的課業負擔明顯減輕,辦學行為進一步規範:小學做到了每周上課五天,初中五天半;學生早上到校時間不早於7點半,上午上課(含早讀)也不早於8點;走讀生每天在校時間小學沒有超過6小時,初中沒有超過8小時。史地生政等學科不再有作業,理化很少有作業,語數英三科每天作業量不超過90分鐘,。濰坊十中是第一批進入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試點學校,原先生源和辦學條件以及教育質量較差,是一所名副其實的薄弱校,經過幾年課堂改革,在師資、教學設施以及生源沒有多大變化的情況下,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校躋身於強校之列,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所在奎文區2006年的教學質量檢測中,成績名列同類學校前茅。


推薦閱讀:

[轉載]傳統六爻課堂記錄 四
兩人都想測人生 易魂課堂猜拳定(連載一)
家長課堂:120個德育故事
「知道」與「做到」的區別——課堂教學隨筆
【紫微課堂】初階:排盤知識揭秘之7吉6凶星

TAG:學習 | 課堂 | 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