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秘訣:金氏針灸減肥與單穴治病經驗分享

著名針灸學家、針壇巾幗、博士生導師金伯華教授以其獨特的「金氏手法」在京城廣受讚譽。83歲高齡的金伯華教授作為國家名老中醫,曾任北京崇文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北京分會常務理事,針法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金伯華教授從事中醫、針灸醫療工作六十餘年,曾先後獲市、局科技成果獎四次。發表論文數十篇,撰寫《金氏針灸臨證精粹》等專著2部。

在中科易康(北京)醫學研究院國醫名師大講堂舉辦的三次金伯華教授針灸傳承班上,金老親自演示金氏針灸減肥的七刺、三度減肥法,針刺配穴主要以5個穴位為主,非常講究配穴的次序和針刺手法,針刺手法中以瀉法為主,採用提插、捻轉、震顫、雀啄等,其中震顫和雀啄手法確實讓大家大開眼界,讚嘆不已。帶意念下針、帶氣下針可謂針灸精粹,下針「飽腹穴」可謂定海神針,一針之下,氣足腹滿,一天能飽不思食。局部減肥堪稱金伯華一絕,應用金氏齊刺、直刺、斜刺、圍刺、揚刺、梅花刺、柳刺法,想減哪裡就能減那裡,且不用節食,減後不反彈。

金老說:「針灸減肥是既要把多餘脂肪減下來,又要保持正常吃喝和正常的體力,這是金氏針灸減肥的治療原則。針灸減肥是通過針刺來調陰陽、調氣血、調臟腑、調經絡,達到肌體平衡,促進運化功能,脂肪燃燒。不能人瘦了下來,但皮膚黃了,人也萎了蔫了。那不健康,也不容易堅持。」金老減肥的特點是一不反彈,二不禁食。

在金老針法實操演示中,給體驗者李醫生僅用了5穴配腹部圍刺,一次就減了2斤,且當天晚上李醫生睡眠狀態非常的清爽安適,第二天大家都說李醫生臉色光亮,面如桃花。這樣的效果確實令大家讚歎佩服金老針法的獨特與神妙。在培訓結束後幾天,金老還一直關心李醫生的情況。雖然再沒給李醫生扎針,但三天後李醫生體重確實又少了1斤。在第二次與第三次針灸培訓中,金老當場演示體驗的學員,一次分別減了4斤和6斤。尤其在圍刺大腿內側針法演示中,當場,腿的維度就下去了4公分,學員看了皆驚嘆不已!

金氏針灸不光是減肥獨特,在治療疑難病、痹症等方面可謂神針妙術,一針一穴足顯其效。賀普仁在《金氏針灸臨床精粹》序中寫道:「(金伯華醫師)不僅深諳刺法精要,並精通中醫各科,特別對一些久病重症、疑難病症,擅長辨證施治,針葯並用,屢起沉痾。」金氏手法之補瀉與傳統有所不同,補法是將針迅速刺入穴位,憑手感 「得氣」後將針直插到底,隨即拇食指很快鬆開,手指似同一彈。此時醫者手指有沉緊如同「魚吞鉤」的得氣感,患者會有很舒適的觸動感。金氏針刺瀉法也獨具特色——同樣刺入得氣後,用力大幅度捻針至針體滯緊,此時病人有很強的酸麻脹感;繼行手法,控制針感沿經上下走竄,促邪氣外泄。如針刺曲池,若對於類風濕病變部位在手指,就要拇指在前,食指在後,使針感沿曲池穴向下至手指;如病變在肩部之痹痛,則食指在前,拇指在後,使針感沿曲池穴向上至肩部,也即「直達病所」之義。由於帶氣進針,功力深厚,手法得當,金伯華不僅擅治疑難病,且療病起效迅速,甚至效果立彰。金老曾用1.5寸毫針單刺曲池治脅痛、胃絞痛30餘例,輕者1次,重者3次即愈。

單穴治病(學員整理分享的內容)

· 曲池 大腸經合穴,多氣多血之穴。

位置:屈肘,在肘橫紋橈側端凹陷中或屈肘橫紋頭取穴。

作用:宜氣行血,搜風利節。清熱解表。(曲池配尺澤宣肺止咳,配眼部穴位降壓通絡)

主治:①脅痛,肋間神經痛

②胃腹痛,風寒走竄,急性胃絞痛。

以上二種情況,如果發病在三日內,一針下去,馬上就好。

操作:令患者正坐位挺胸直背,將上肢屈肘放於桌上,取一側曲池即可(如脅痛則取患側)。用1.5寸毫針直刺到地部,復提至天部,天地人三次提插後,針刺方向轉至肩背部,左右捻轉命患者深呼吸,拇指向前捻動,使針感沿臂部向上傳導,令患者咳嗽,疼痛即止,起針,讓患者活動,深呼吸,直至疼痛會部消失為止。用此法治療脅痛,胃絞痛等30餘例,輕者1次,重者3次即愈。

機理:

①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大指次指之端,沿上臂循行,入缺盆、絡肺、通過橫隔,屬於大腸。根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原則,臨床可治胃絞痛。

② 曲池為大腸經合穴,陽明為多血多氣之經,而合又有會合之意,恰如百川歸入大海,故曲池穴氣血最為充盛,具有通調氣血,疏經活絡之功,用其治脅痛,效果頗佳。

· 攢竹 又名始光,圓柱,夜光,光明

位置:兩眉頭陷中。

作用:清熱祛風,活絡明目利膈。醒腦開竅,活血化瘀。

主治:① 呃逆;

② 抽搐;

③ 腰痛;

④ 中風後遺症。

操作:左手食指、中指將患者眉頭夾起右手持1.5寸或1寸毫針,向眉梢方向卧刺,左右攢竹取法相同,針呈交叉樣,後反覆提插捻轉3次,每次相隔1至2分鐘,每次持續時間0.5分鐘,繼之拇指向前捻轉,留針20分鐘,呃逆即止。

機理:

① 攢竹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屬膀胱絡腎,聯繫腦及體腔內其他臟腑,因此對於腦病引起的呃逆效果尤佳。

② 本穴所屬之經,經巔頂入里聯絡腦。《針灸大成》記載此穴治「癲邪」,即可治因風邪內動之抽搐。

③ 據經絡所過,主治所及,臨床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

· 公孫

位置: 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緣,赤白肉際處取穴,據太白1寸。

作用:和胃降逆,理脾散寒,通絡止痛。運化水濕,引血下行。

主治:①急性胃疼;

②脾虛頭痛。

操作:對急性胃痛患者,,令其平卧,寬衣解帶,用28號或30號1.5寸毫針,針尖向心方向直刺到地部,天地人3次提插,達到地部,用雀啄術,同時手揉按胃脘部,以使疼痛緩解,後左側拇指向前,右側拇指向後,留針半小時,起針後疼痛即止,對於急性胃痛一次即愈,尤以實證效果最佳,對於頭痛,使用公孫宜用補法,使氣至病所。

機理:

① 公孫是足太陰脾經的洛穴,屬脾、絡胃,聯絡脾胃表裡2經,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若氣滯食積,脾胃壅滯,升降失常,運化失職,而至胃痛,公孫既助胃腑疏導積滯,又助脾臟運化,脾胃調和,氣機通暢,疼痛乃愈。

② 公孫是洛穴,通於沖脈,若脾虛痰濕內阻,沖氣挾痰上逆而致頭痛,用公孫可收到滿意效果。

· 太溪 腎經原穴

位置:足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取穴。與崑崙相對。

作用:滋陰退熱,壯陽溫腎。滋補肝腎,張筋壯骨。腎水肝木,肝腎調和,不易得病。

主治:① 咽干;

② 腎虛頭痛;

③ 腰酸腿軟。

操作:令患者平卧,寬衣解帶,用1.5寸毫針,取雙側太溪,沿內踝骨下沿向崑崙方向直刺,從天部刺至地部,震顫,左右捻轉,使患者自覺針下酸、脹、麻,留針30分鐘,頭痛即止。如腰酸腿軟者,次日見效。咽干者可配口條,針刺同時,不斷吞咽唾液;腎虛哮喘者,可加膻中、俞府、彧中。

機理:

① 太溪為足少陰腎經原穴,原氣輸注之處既可益陰,又可補陽,陰虛者灸之可助陽以攝納,因此太溪可用治腎虛頭痛,腰酸腿軟等症。

② 腎經直行之脈以腎上通肝過橫隔,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因此可治療咽喉干病症。

· 足跟穴

位置:手掌大陵穴與勞宮穴連線內1/3處取穴。

作用:通絡止痛。

主治:足跟痛。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繆刺),1.5寸毫針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轉,令患者頓足跟,每隔半分鐘運針一次,直至患者足跟疼痛消失。如痛點轉移到足跟外側,針刺方向轉至母趾方向提插捻轉。如疼痛轉向內側,針刺方向轉至向外側提插捻轉,留針20分鐘,令患者往返行走,直至疼痛小時。

機理: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流溢於大絡,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佈於四末兒足跟痛乃足部經外絡脈失養,所以用繆刺法治療效果甚佳。

翳風,是診斷和治療面癱的重要穴位。

膻中:冠心病3寸針向鳩尾方向平刺,鳩尾向上平刺。

癔病,瀉膻中。

催乳,分向兩側斜刺,先左後右。

哮喘,點膻中。

神志病,瀉大椎、陶道,刺膻中。

膝風濕性關節炎:3個穴位不能少,陽陵泉(筋會陽陵),太溪(腎經原穴),絕骨(懸鐘,髓之所會)。

亞健康穴位:內關(心包洛穴),足三里(胃合穴,多氣多血),三陰交(健脾益腎平肝),中脘(任脈募穴),加灸神闕。

在國家名老中醫、名師、中央保健會診專家等百位國醫名師的支持下,中科易康「國醫名師傳承工作室」成立,通過國醫名師大講堂啟動了萬人傳承計劃,每月一期,將中醫藥的傳承從一師多徒模式轉變為多師多徒,超出門派之見,綜合傳承授業。另外,學員還可以選擇在北京各三甲醫院跟師臨床見習、師承考取執業醫師證、考取國際中醫醫師資格(水平)證、考取國際針灸醫師資格(水平)證等機會,受到廣泛關注與歡迎,被稱為中醫界的MBA班。

推薦閱讀:

修持百佛名經、牛王經的增財、治病等感應--學佛網
食療治病
手印養生治病
生命中是有陽光,可有生命看到嗎?——給我的城市,我的醫生。

TAG:經驗 | 經驗分享 | 減肥 | 中醫 | 分享 | 針灸 | 秘訣 | 治病 | 針灸減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