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海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山海經很樸實,就是一里一里 一步一步 什麼動物長什麼樣,什麼神長什麼樣,該怎麼祭祀等等講得很清楚,但問題是現在研究山海經的人又樸實的去按照山海經里的事情去做么? 可以說是沒有的,都在研究文字,都在找古代書籍來對應,這也是現在的學者存在的問題!

翻閱了《山海經》大致了解了一些,裡面生僻字確實生僻,作為一外行的看書的難免比不上專業的文化研究者,只是簡單的敘述一下我所理解的淺顯知識。

一.神話,巫術

我們熟知的「精衛填海」、「夸父追日」、西王母、共工、祝融、后羿等,都是具有特異功能的半神半人,希臘神話中最早出現的黃金人類亦是半神半人,與其異曲同工。這些先民們能夠呼風喚雨,與日月為伴,穿梭於不同時空;又與地上的人類甚或禽獸交媾,孕育新的物種。

二.異獸

例1:又東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

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蝮蟲——郭璞註:蝮蟲,色如綬文,鼻上有針,大者百餘斤,一名反鼻蟲;古虺字。

按郭璞的描述,我找到了上圖所示的尖吻蝮,也叫五步蛇、中華蝮等。

該蛇是亞洲地區及東南亞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台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目前未有任何亞種被確認。

從外形看與郭璞所述的「反鼻蟲」基本一致。

例2:有獸焉,其狀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狌——①古同「鼪」,黃鼠狼。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莊子》。②通「猩」。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無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荀子》。

狌狌——現在一般公認為即是指:猩猩。

.因為綜合經文中的描述來看,猩猩與狌狌差別還是很大的。

除了「伏行人走」這一條能對上以外,「其狀如禺而白耳」這段形貌描述是對不太上的。我個人認為:猩猩裡面,黑猩猩與描述最接近。猴類裡面不少,比如松鼠猴與之就很近接,但松鼠猴產於美洲,地理上差的很遠,仁者見人仁吧。

但通過分析,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狌狌」完全可能是猴類而不是猿。

它的存在也是可能的,而並非是虛妄不切實際的。希望未來會有人揭示真相。

三.地理大發現

例: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

南方山系西起鵲山。鵲山的首峰叫招搖山,招搖山臨於西海之濱。

招搖——按字面直譯:手舞足蹈。①炫耀;張揚。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史記》。②星名,即北斗第七星搖光,亦借指北斗。鄭玄曰:招搖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③逍遙的樣子。徘徊招搖,靈棲遲兮《揚雄·甘泉賦》。

四.華夏起源和發展

殷商以前無文字記錄,三皇五帝作為華夏民族創世的祖先,《山海經》做了詳細的記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海內東經];「大跡在雷澤,華胥履之而生伏羲」

五.植物,中藥,礦產和技術

例1:有木焉,其狀如榖(音谷)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榖——本義:木名,楮樹,構樹。榖,楮也《說文》。

楮樹,又名構樹,構桃樹、楮實子、沙紙等。 為落葉喬木,速生、適應性強、分布廣、易繁殖,溫帶、熱帶均有分布,不論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長。「榖」,「構」,「楮」在山經各處的出現次數很多,可見各地區的先民都對這種樹非常熟悉。這三個字都是指同一種樹,《埤雅》曰:皮白者榖,皮斑者楮,蓋一物三名也。

例2: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飢。

韭——①象形字,本義:韭菜。韭,菜名,一穜而久者,故謂之韭《說文》。②某些蔥屬植物的通稱。例如:大花韭;多葉韭;卵葉韭;天山韭;矮韭等。

韭菜,又名:扁韭、山韭、起陽草、懶人菜等。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適應性強,抗寒耐熱

例3: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金——①象形字,本義:五金,金屬。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象金在土中形《說文》。②特指黃金。③特指銅。

六.動物分布與地理環境

例1:南山經之首曰鵲山。

鵲——形聲字,本義:喜鵲。維鵲有巢,維鳩居之《詩經》。

喜鵲,鳥綱鴉科。共有10個亞種。羽毛白黑相間。適應能力比較強,尤其喜歡生活在人類聚集區,荒無人煙的地方反而不多見。

鵲山——按字面直譯:喜鵲山。以喜鵲命名的山是否是在說明這裡有人的聚居之地呢?

此處的鵲字,從鳥,昔聲。字本從隹。從隹易解,從昔聲,則肯定有原因的。查昔的甲骨文,可知道是昔字由洪水的象形和日字組成。表示不忘往日洪水滔天的景象,是對過去災難的反思。


推薦閱讀:

《山海經》性質及成書年代考
《山海經》的4大未解之謎,神話背後隱藏著真實歷史
《山海經》中黃帝譜系
新刊 | 劉宗迪:《山海經》與怪物闡釋學
《山海經》里記著最早的奇珍異獸,這幾個動物也能在其中找到原型

TAG:思想 | 山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