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歲時民俗
中國傳統歲時民俗
春節
即農曆正月初一稱新年或元旦,因在「立春」前後故稱春節,為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鄉人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這個習俗延續了幾千年,與商朝梁時《荊楚歲時記》所記基本相同。初一早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後入廳堂秉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擇吉時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接著兒孫向長輩拜年。家長散給小孩壓歲錢。有的預備紅包封放在香案上,行禮後每人領取一份,意思是祖先散給的。有的率領全家出天行,到近處寺廟敬神求福,這是新年第一次外出。年初這幾天內,不論尊卑、親疏、已來或未來拜過之家,按順路排定,挨次到街坊、親友各家拜年,有的只投帖子(或名片),有的入門道過恭喜即出,有的當面致敬留坐敘談。春節這一天不借火、不挑水、不掃地,吃的飯也應先日煮熟再加熱,取有餘糧剩米之意。相見應互道恭喜,不得說不吉利的話,更不得啼哭吵鬧。湘潭拜年還俗謂「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今日之拜年,不受初一初二約束,有登門送禮拜年的,但挨次到街坊、親友家拜年的習俗已淡化,大多是見了面打個拱手互道恭喜或電話、網上對話、發簡訊祝福。貼春聯為湘潭普遍習俗,春聯上寫的全是吉利語,門楣上貼「福」字,稱「春牌」並貼之四處,且有倒貼「福」字的,寓「福到」之意。
立春
二十四氣節中第一節。恰值春節的為「百年難遇歲朝春」,從1886年至1992年有五度是春節立春,約佔5%的比例。有的年份正月和十二月先後立春,為「兩頭春」,有的年份首尾都沒遇到立春,叫做「寡年」。諺有「新春大似年」,講求吉利、注意避忌比春節還重要。有孝服(新喪父母親屬的)不宜於春節、新春日到別人家作客。各家設香案,對天敬禮迎春,把寫有「迎春接福」「春至福臨」之類的紅紙字幅帖在中堂上,這些都是在立春正時刻進行;有的把雞蛋穩豎在案上或削平插牢的筷子尖端上,以為只有此時此刻才能做到,實則耐心讓雞蛋重心穩定即可。
立春前幾天,有「打春的」敲著小鑼鼓登門報春,送一張木版印刷的帖子,載明立春的月、日、時、刻、分,繪有春牛和執鞭的勾芒神,末尾有「奉聖旨」和「周吳立正」的措詞。據說是明朝洪武皇帝的旨意,只准許周、吳二姓的人充當這種「打春人」。這種人到民國時代還有,所謂「立正」是當時新採用的表示致意的詞語。這是變相的乞丐,但不接受對待乞丐的施捨,即給予的數量不限,而給予方式要求客氣。如給錢要用紅包封,不受散錢;給米要用升子量,即使不裝滿,甚至把米升子倒轉,僅在底部反面裝滿米也可,卻不受杯、匙舀米的施捨。現今不再焚香禮拜,但接春習俗很盛行,每年一到立春時分,千家萬戶煙花、爆竹齊鳴,喜迎春神。送窮節
農曆正月初五是送窮節,也是「破五」。又叫「送窮土」、「送窮灰」。在湘潭縣,過去一般正月初一起至初四止不許掃地,如要掃地,掃的灰、廢物等垃圾也不允許掃出屋子,叫「聚財」。一到初五這天,才允許把垃圾掃地出門,叫「送窮」。把前幾天的垃圾等廢物掃出,倒在三叉路口,口中還要念「窮的去,富的來」。送窮這天,一般無大事時,鄉人是不外出走親戚朋友的,以免親友忌諱,現在已不流行此節了。人日節農曆正月初七為人日節。人日,就是人的誕生日,這天要吃七種菜。過去傳說:正月從初一到初八,依次是:雞、狗、豬、羊、牛、馬、人、谷的誕生日。人祖就是女媧。女媧有兩大功績:一是摶黃土造人,一是練五彩石補天。
在中國,七是個與生命有關的數字。人死後,要做「七七」,即每過七天祭奠一次,共七次;農曆七月初七,牛郞織女相會;新生後在第七天時要取名等等。現在絕大多數湘潭人是不知道「人日節」的來歷和過法的。元宵(即正月十五,又稱燈節)當令食品是湯丸(湯圓、湯糰或浮圓子),或稱元宵團借意元寶。以糯米和粳米作粉,加餡滾制而成,煮熟供食。從這之前幾日起,民間開始玩龍燈、舞獅。龍以竹木紮成頭、尾和腰身共約十三節,聯以布帛,施以彩繪。龍頭則頭角崢嶸,雙睛閃亮,齒髯怒張。龍被則鱗甲森森,龍尾則隨整體蜿蜒天矯。每節有木柄,以相應的人數各擎一節遊走或舞動。另有執「珠」者導引,由擎龍頭者率領在整體配合下,舞出「戲珠」、「滾龍」等名目。並且有鑼鼓、銃炮、牌匾組成隊伍,巡行於坊市鄉村。在本境到各戶祝賀,先進堂屋致禮,然後在庭院起舞。各家則放鞭炮相迎,或備煙茶、酒飯招待。十五日晚,龍身各節插燭點亮,到本境各戶遊走一轉而結束。舞獅則二人藏身於黃色布幅之中,一人頂著鬣毛紛披的獅頭,一人躬身作獅身尾段,配以鼓樂,騰躍翻撲,作種種姿態,有「麒麟送子」「滿姑娘紡棉花」等等名目。此外有高蹺、火流星、彩龍船、漁翁戲蚌種種戲裝人物,或分或合,組成隊伍,巡遊於街巷謂之鬧元宵。唐宋時代有張燈三日,任百姓游觀的盛況,所謂「火樹銀花」、「金吾不禁」,見於詩詞賦詠或想像之中。直到近十年才出現過彩燈展覽,藉助於電力和機械設施,富艷輝煌,別開生面。天倉節農曆正月廿五為天倉節,也叫「填倉節」。「填倉」就是填滿穀倉。相傳,古代有一年土旱,赤地千里,農民顆粒無收。皇地、貪官只顧自已,不顧災民,許多農民特別是窮人眼看就沒有生存希望了。此時,正逢春節,有一個看皇倉的官毅然打開皇倉,救濟災民,皇糧被災民搶運一空,但他無法向皇帝交差,就在月廿五這天放火燒倉,連同自已一起燒死了。窮人為紀念這位糧官每逢這天就用細炭灰或紫草灰,外加幾粒稻穀、小麥、豆子等,在自家院內打囤填倉,以示對這位倉官的懷念。驚蟄二十四節氣中第三節。此時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動物,如蜈蚣、蛇等,將蘇醒出土活動。此日,農村過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流行在室內角落僻暗之處,燃放炮竹,意在驅除起蟄的蟲蟻,現今已不流行。土地菩薩生日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誕生日,又稱「社日」、「社王節」。這一天,民間要祭祀土地菩薩。土地菩薩是一位雞皮鶴髮、老態龍鐘的長者,他身著土色長袍,手持拐杖。二月二日清晨,各家各戶在自己家裡祭土地菩薩,也有帶錢紙、香燭、貢果到自己所屬土地廟敬土地神的。這天還有試犁的習慣。因為是社日,所以這天如下雨,就叫社翁雨。花朝節農曆二月十五(一說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即花節、花王節、插花節。這天是百花的生日、花王的生日。年長的人有祭花神,掛花紅於花枝上,捉蝴蝶,種植或移栽花木、果樹等習慣。觀音生日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菩薩誕生日,民間要請觀音、祀觀音、開觀音廟會,食素菜、齋戒。三月三又稱重三。古代以三月上旬內巳日為上巳,後不限巳日,定在初三。到水濱洗濯除塵垢,稱為祓禊。後衍變為到水濱宴會,浮懷觴於水上,流到誰面前就該誰飲酒,稱「流懷(觴)曲水」。往昔湘潭文人於此日集會雨湖鳳竹庵,稱為「修禊」,這天,男女青年常結伴春遊,謂之「踏青」。此外縣人有吃地菜煮雞蛋之俗。諺有「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謂食之去濕強身。現代醫學認為可治血尿、腎炎、高血壓。寒食節冬至後的第105天稱「寒食節」,在農曆清明節前一天。據傳,寒食節自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悼念介子推的故事。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後母驪姬的陷害,由介子推等大臣陪同流亡國外,吃盡了苦頭。一天,他們走進衛國境內,在饑寒交迫中,重耳餓暈了,介子推在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給重耳吃了。19年後,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國即位,這就是晉文公。晉文公重耳執政後,對有功之臣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和他母親隱居到綿山山中。晉文公知道後,非常後悔,親自上綿山尋找。但介子推避而不出。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個孝子,下令放火燒山,認為用此法可使介子推出山。誰知大火燒了三天,就是不見介子推影子。再次尋找時,發現介子推背著老母靠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死去了。重耳望著介子推的屍體躬身下拜,放聲大哭,並下令厚葬介子推。在移屍安葬時,發現介子推靠著的柳樹下的一個洞子里有一片衣襟,衣襟上用血寫了幾行字: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重耳看罷,把血書藏在袖中,將介子推母子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柳樹下,並在綿山上建了祠廟,將綿山改名為「介山」,把綿山縣改名為「介山縣」,把放火燒山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一天禁忌煙火,寒食一日。第二年寒食節,重耳領著群臣來到介山,在山下寒食一日。次日,重耳素服徒步,登山祭奠。這時,只見那棵已被燒焦的柳樹復活了,綠枝千條,隨風起舞。重耳走到柳樹前,珍愛地折了根柳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又賜那棵復活的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名為「清明節」。在寒食節這天,不生火做飯,吃冷食,插柳條,以至發展到拜掃墳墓,貢祭先祖。後來又衍生成寒食、郊遊、放風箏等習慣。清明二十四節氣中第五節。湘潭有踏青、掃墓的習俗。近十年,清明掃墓更加盛行,且較以往隆重。自清明節前三日,在外工作的兒孫們就開始回鄉為過世的祖輩掃墓。用於掃墓的物品有鞭炮、錢紙、香燭、酒菜、水果、花束等。財神爺生日農曆三月十五是財神—趙公元帥的生日。這天要敬趙公元帥。也有人認為是龍王節,是海龍王的生日。要祭龍王,開龍王廟會。仙女娘娘生日農曆三月二十一是仙女山仙女娘娘的誕生日。這天,婦女帶小孩到仙女山去敬仙女娘娘。仙女娘娘也叫天后娘娘。這天,要去仙女山龍安寺祀天后,趕天后仙女娘娘廟會。穀雨二十四節氣中第六節。諺有「牛歇穀雨馬歇社,崽歇端午爺不罵」。意在讓耕牛歇息一天。或雲是牛的生日,用白酒、鴨蛋飼牛。立夏二十四節氣中第七節。縣內有吃「立夏團」之習俗。采鼠尼子草洗凈剁碎,和入米粉中,作餅蒸熟食之,有強身之益。鼠尼,或以為鼠耳即卷耳,或寫作水尼、水艾,均不確。《本草綱目》有鼠麴草,又名鼠耳茸母、佛耳(與亦名佛耳的虎耳草不同),引《荊楚歲時記》「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食之可壓時氣」。可見此習俗起源很早,但今到立夏才吃,故名立夏團,又稱鼠尼粑粑。尼為「耳」字音變。這一天又有為小孩稱體重之舉。浴佛日初八,相傳為釋迦牟尼誕生日,各寺廟作法會,以香湯灌佛。藥王誕辰日農曆四月廿八要祭神農氏藥王開藥王廟會。這天是藥王神農嘗百草,發明醫藥中毒身亡之日。民間還有一說是唐代醫學家孫思邈。過去,這一天藥王廟香火旺,敬拜藥王者甚多,有時還要唱皮影戲祭奉藥王。端午(初五)又稱重午、重五、端陽、天中節、浴蘭令節這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此日,門戶間掛菖蒲、艾葉以辟疫。吃粽子,又名角黍,蓼葉包糯米成四角錐狀,蒸熟食之。吃鹹蛋(又名鹽鴨蛋)。吃雄黃酒,雲有殺蟲解毒之益。婦女用彩色絲線作香囊佩帶,內盛香料,或纏制彩色小角黍為飾物。民間劃龍船,競賽奪標,鳴鑼放炮,傾城出觀。相傳屈原於此日投淚羅自沉,划船是為救他,以竹簡裝黍纏以絲縷投之水中是祭他,故後世形成吃角黍、劃龍船、婦女以彩包絲縷纏臂的風俗。還有贈扇子。新女婿逢第一個端午向妻家送節禮,其中有扇子。私塾老師接受學生節禮後,以摺扇回贈學生,見人一柄,現今已不流行。雨節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羽單刀赴會日,關公磨刀日,也叫「雨節」。自隋唐以來,關羽被歷代皇帝所追封,一直封到頂天大帝,與玉皇大帝、孔聖人平起平坐。對關羽的崇拜價值,對封建統治者而言,在於他忠勇神武,為國捐軀;對下層民眾而言,是感其江湖義氣、堅貞不二。民俗:這天官民赴關帝廟會祀關聖帝君、焚香禱祝、求籤卜卦、向關帝燒大刀紙馬。是日,如下雨,則為磨刀雨。今長沙有地名「撈刀河」相傳是關羽打撈青龍偃月寶刀的地方。皇宮、道場祭祀關帝,有嚴格規定,清時皇祭關帝的祝文是:「惟帝純心取義,亮節成仁,允文允武,乃聖乃神,功高當世,德被生民,兩儀正氣,歷代名禋,英靈丕著,封號聿新,敬修歲事,顯佑千春,尚餉」。民間祭祀關帝,形式非常簡單,無非焚燒紙錢香燭,求籤問卦而已。竹醉日,農曆五月十三也叫竹醉日,是竹的生日。是日竹醉,移栽竹子容易活,縣人多在此日種植竹子。六月六天貺節宋真宗所定,後僅存名目。宜於在這一天晒衣服、造神曲(中成藥)、制醬。現在湘潭流行六月六水魚燉羊肉、吃叫雞公等美食,曰吃了這些菜可祛病補腎、防痱子。魯班誕農曆六月十三為魯班誕辰日,木匠泥瓦等行業要祀魯班先師。觀音菩薩得道日相傳南海觀世音菩薩於農歷六月十九得道升天。七夕(初七夜)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相傳牛郎織女渡天河(銀河、天漢或星漢)相會。陳列瓜果於庭中,婦女以綵線穿針,謂之乞巧。唐祖詠詩「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中元節農曆七月初一至十五為「中元」祭祖期間。初一至初七,為年內亡者燒包祭奠,俗稱「接新客」。初七日後始「接祖」俗稱「接老客」。湘潭對此甚為認真。迎來「客人」每日供以酒肴,其間必有一餐菜肴豐盛精美,雞用公雞,飯以新稻米,為正式祭祖。祭奠後家人同享祭余稱「燒包酒」。晚上便「燒包」,用紙袋裝楮錢,或用黃紙折錠裝上,寫亡者和奉獻者名字,付之一炬。送客不遲於十四日晚,因俗稱十五日「關鬼門」,遲了回不去。往昔,社會慈善團體於十五日晚設壇放焰,念經拜懺,燒紙衣、紙錢賑孤,謂之盂蘭會。瑤池大會農曆八月初八為神話中的瑤池大會。這一天各路神仙聚會瑤池由玉皇大帝主持,商討仙界大事。中秋(十五日)又稱團圓節,分居的夫妻回家團圓,中秋是我國又一隆重的傳統節日。當令食品為月餅,亦取團圓之意。白天設酒食之外,晚上陳設月餅、藥糖、藕等餌於庭中,敬禮月光神,或守候看月華。舊有游寶塔習俗,即到城東寶塔嶺登高峰塔。還有人玩夜間「燒寶塔」,好事者拾集磚瓦砌成塔形,助以燃料,爇火使明燭照天,以相娛樂,現今已不流行,而取之以賞月,或燃放焰火增添光彩、喜氣所替代。重陽(初九)又稱重九、茱萸節。相傳東漢時桓景聽從費長房的囑咐,全家於九月九日作絳囊盛茱萸佩帶在身上,出外登高,飲菊花酒,結果避免了一場災禍,回家發現,牛羊雞犬均已暴死。見《續齊諧記》。故後來形成在這一天登高,吃菊花酒、插戴茱萸的習俗。1988年3月,縣九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於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決議》,規定每年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為全縣「敬老日」,老年人在此日有組織地開展登山、旅遊等活動。這天,中路鋪一帶流傳家家要吃一頓「淘飯」(即糯米飯),花石一帶則普遍蒸米酒,有「重陽蒸酒經得喝」之說。觀音菩薩誕辰日農曆九月十九為觀世音菩薩誕辰日。靈官大帝誕辰日農曆九月廿八是五通五顯靈官大帝生日。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為寒衣節,每年從此時起人們要縫製寒衣,準備過冬之用。下元(十五日)有祭祀祖先的習俗。在這前後幾天中又有掃墓的,與清明相同。俗稱「掛山」,把約一米長的剪製成錢串狀的白色「掛山錢紙」插到墳頭,祭以三牲酒飯,燃香燭、放鞭炮,致以敬禮。春天為「掛清明」,秋天為「掛十月朝」。冬至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節,又稱冬節。縣人歷有冬至日稱豬肉薰臘肉、掛風肉(將豬肉腌兩三天後,懸掛樑上風乾)的習慣。用此日的鮮肉製成臘肉至次年伏天也不發霉。臘八(初八)在古代,老百姓要合祭眾神(包括祖先),祭眾神叫做「臘」故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十二月初八日,民間俗稱「臘八」。這一天叫「臘日」,是我國民間相沿成俗的「臘八節」。湘潭縣過「臘八節」的習慣有吃「臘八粥」和做「臘八豆」。「臘八粥」是用大米、豆子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解放後,吃臘八粥的習慣漸漸淡化了。做臘八豆是湘潭普遍存在的一種習慣,臘八豆的做法是用各種五穀雜糧摻和在一起,洗凈、煮熟、涼干並讓其發霉,最好是發白黴。然後將發了霉的五穀雜糧用一個大盆裝起來,拌上食鹽,白酒或料酒等佐料拌勻用罐子密封20天以後即可食用。春節期間臘八豆蒸肉是一道非常鮮美可口的菜。湘潭最常見的是用單一的黃豆。大寒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節。在此日前幾天內各家修整先人墳墓,去雜草,培土,謂之撮墳。過了這一天就不能動土驚動墳塋了。送灶(二十三日)舊時湘潭民家多在廚房供「九天東廚司命定福府君神位」。於二十三日送司命(即灶神)上天,這一天清晨,市場有叫賣「司命粑粑司命糖」的。粑:用糯米和粘米粉作成,糖用飴糖作原料,圓錐狀,高約二寸。夜間供糖、粑粑和酒茗,燃香燭,鳴鞭炮送神。小年(二十四日)全家休息設酒食歡慶稱「小孩子過年」。相傳是日作為「天上耳目臣,人間煙炷」的灶王爺要回天庭述職,叫辭灶。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鬧言碎語不必講,好言善語奏玉皇」,人們在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掃揚塵」。廿三或廿四晚由家庭主婦在鍋灶周圍點燭祭灶,為其「送行」。民謠曰:辭了灶,後來到,妹子要花,伢子要炮,始助要新衣,爹爹要新帽。是日起,長工下工,匠師不再上門,家家要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古代或以除夕前一夜為小年夜。文天祥《二十四日》詩,「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現今在二十四日過小年的習俗仍流行。除夕(月小為二十九,月大為三十日)諺有「三十晚上的火,(正月)十五晚上的燈」。各家多生大火爐,甚至設庭燎。通晚不眠,團坐守歲。此日,各家都吃團年飯。團年飯又稱「年夜飯"。全家團聚會餐,多在除夕晚餐時,也有中餐吃團年飯的。今城中眾多的家庭在酒店吃團年飯。除夕之夜,各家多生旺火,全家老幼圍爐共話,大人多在此時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蔔,歡待坐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蔔過年」。夜深辭年後,鳴鞭炮,封「財門」。一般不再出入,要次日早晨才放炮仗開財門。舊時,約定成俗除夕日為債務償還期限日。貧家負債而又無力清還的,有的則出外躲債,有的則招致債權人上門坐催,不能安靜過年。故有「年關」之稱。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農曆(正)一月
1.正月初一, 春節,雞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豬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孫天醫(孫思邈)誕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6,正月初六,,馬日,送窮日
7,正月初七,人日,送火神
8,正月初八,穀日,道教中閻王爺誕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誕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頭生日(祭石頭)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婦日,炒黃豆(老鼠眼),點百火,丟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試)燈日,關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上元節,元宵節,正燈日,神話中天官堯誕辰
14,正月十八,落燈日
15,正月二十,天穿節,天穿節又叫補天節,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這一節日又與「雨水」節氣相關。立春後的第二個節氣是「雨水」。古人認為,是日「天一生水」,應節則下雨,故謂之「天穿」。神話與節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節這一民俗節日傳統。天穿節的主要習俗:煎餅「補天穿」、天穿射、亂飯扎針。
16,正月二十五,天倉(填倉)節(日)
農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節,太陽生日
2,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佛教中濟公菩薩生日
3,二月初三,神話中文昌帝君誕辰
4,二月十二,花朝節,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誕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誕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誕辰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賢菩薩誕辰
農曆三月
1,三月初三 ,上巳節 ,姑娘回娘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2,三月十五,神話中趙公元帥誕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誕辰
農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薩誕辰
4,四月初八 ,浴佛節,(龍華會),佛教中釋迦牟尼誕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誕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呂洞賓誕辰)
7,四月十八,神醫華佗誕辰
8,四月二十八,藥王(神農)誕辰
農曆五月
1,五月初五, 端午節
2,五月十三,雨節
農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節,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得道
4,六月二十四,關公誕辰,神話中雷神誕辰,荷花生日
農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3,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神話中地官舜誕辰(盂蘭盆節)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誕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諸葛武侯誕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薩誕辰(地藏節)
農曆八月
1,八月初一,天醫節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話中瑤池大會
4.八月十五 ,中秋節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誕辰
農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陽節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出家
農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節,又稱祭祖節
2.十月十五 ,下元節 ,神話中水官禹誕辰
農曆十一月
1,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農曆十二(臘)月
1,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3,十二月二十四 掃塵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貼春聯,迎財神,吃年夜飯,守歲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
黃帝誕辰:三月初三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閨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1月11天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正月初一中國民間故事365天——正月初二農曆正月初三:真武大帝的傳說農曆正月初四:藥王孫思邈傳說[轉載]年初五的風俗講究。[轉載]年初六民間習俗:「送窮出門 …
農曆正月初七
正月初八傳說是穀子的生日
農曆正月初九:琅琊山廟會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正月十六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正月十五
2月4天
二月初八:張甸廟會傳說
[轉載]農曆二月十五恭逢本師釋迦牟…
[轉載]農曆二月十九日恭逢觀世音…
[轉載]農曆二月初八恭逢本師釋迦牟…
二月二到三月三:鬼修城的由來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二月十八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二月初二
3月3天
農曆三月初三:起源、傳說、習俗
三月三:彭州葛仙山傳說之叩之則靈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三月初一…
4月6天
[轉載]農曆四月初四,恭逢文殊菩薩…
農曆四月初十:葛仙翁傳說
農曆四月十四日:呂純陽祖師事略
農曆四月二十一日:托塔天王李靖誕…
農曆四月初八:新築「四月八」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四月初四/十六…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四月初八
5月7天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五月初五
五月初一采艾草
五月初五:端陽節插艾的由來
農曆五月二十:分龍日、大分龍
農曆五月十三:關公磨刀與龍王興雨…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五月初六
五月二十五小白龍探母的傳說
6月8天
[轉載]農曆六月初三是韋馱菩薩的誕…
農曆六月初六是「姑姑節」和「天貺節」…
農曆六月初六崔府君的傳說
六月初八:李龍王的生日
農曆六月初十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
農曆6月15日恭逢唐密祖師不空三藏紀念日
農曆六月十九定為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農曆六月二十三是火神的生日
農曆六月二十四雷神傳說
7月4天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七月十三…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七月二十…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七月十五…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七月七日…
8月3天
農曆八月初一:婁底城郊的韓信塑像
民間故事:農曆八月十五梨鄉傳說農曆八月十六敬潮神
9月2天農曆九月十一東錢湖傳說
[轉載]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
10月1天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十月初一…12月5天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十二月十…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十二月三…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十二月初…
中國民間故事365天——農曆十二月初…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元素-----十二生肖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與太極拳
※中國傳統節日
※抵制"洋節"非文化自卑 應搶救中國傳統節日
※每日分享:家訓家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教育一直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家訓」、「家誡」、「家書」、「家范」等家規內容豐富多彩,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從《顏氏家訓》到《朱子家訓》,從《溫公家范》到《袁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