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經濟學經典著作選讀

經濟學經典著作選讀(適合高年級本科生和低年級研究生)來源: 李石強的日誌

最近編寫了一個文獻選讀,包括一些經典教科書,把初稿貼上來,希望能激發大家的閱讀熱情。如果還能激發一部分人的學術熱情,就更好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為學之道與此相若。不能要求每個學術工作者都寫出經典作品,但至少應該知道什麼是好作品。換句話說,就是要確立正確的評判標準,我們才能辨別文章的好壞、學問的真假。而這隻能通過對經典作品的學習來達到。研讀大師作品的同時,仰慕與敬畏之情也會油然而生。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選擇在大師的影子下退卻。相反,我輩學人應該奮起直追,鍥而不捨,力爭超越。經典,意味著前進的方向和超越的目標,而不是道路的終點。

除了有助於建立正確的學術評判標準以外,模仿經典作品也是學術成功的必經之路。即便最後沒有成功,至少也處於正確的方向。我們應該學習大師們如何尋找問題,以及如何把一個特定問題放在經濟學的標準框架里進行縝密分析。一個形式上的要求則是:嚴格遵循學術規範。

這篇經濟學經典文獻導讀選取了經濟學進入20世紀以後最具影響力學者的代表性作品中較為適合高年級本科生和低年級碩士生閱讀和學習的部分,旨在引導大家深入了解新古典經濟學日漸成熟後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及在社會科學多個領域的應用。受個人學識和自身偏好所限,這篇導讀難免掛一漏萬,只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激發大家對於經濟學理論學習乃至學術研究的興趣。最後,還選取了一些當今在全世界廣為採用的被譽為經典的初級和中級教科書,以供參考。

1、詹姆斯·布坎南:《成本與選擇》,中譯本,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布坎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喬治·梅森大學教授,公共選擇理論創始人之一,曾任美國經濟協會副會長,1986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把經濟方法運用於政治過程的研究,填補經濟學研究領域空缺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成本與選擇》雖然從篇幅來看是一本小書,在布坎南的著作體系中卻佔據了一個關鍵的地位。因為「(機會)成本」這個基本概念與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視角密切相關,該視角對於理解布坎南的學術思想至關重要。在本書中,布坎南細心梳理了經濟理論中的成本概念,指出成本概念的混淆是許多經濟理論錯誤的根源。作為一個主觀主義者,布坎南堅持認為,作為一種現實中從未存在的替代性選擇,機會成本只存在於決策者的主觀評價之中,並不存在可以測度的所謂「客觀成本」。接著,布坎南應用成本概念對公共物品的成本、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以及市場缺失情形下的成本進行了精彩分析。

2、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場與國家》,中譯本,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年。

該文集里搜集了布坎南寫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系列論文,討論了一些關於政治、法律和社會哲學的基本問題——秩序、自由、公正、效率以及進步。這些基本問題不僅在19世紀80年代存在,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存在,它們還會在21世紀80年代存在。文章嚴謹而系統,充分展示了布坎南作為一個個人主義者和主觀主義者的學術思想。

3、米爾頓·弗里德曼:《自由選擇:個人聲明》,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弗里德曼(1912-2006):貨幣主義(亦稱貨幣學派)創始人,芝加哥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經濟史和統計學都做出了巨大成就,尤以主張自由放任而聞名。弗里德曼於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在消費分析、貨幣供應理論及歷史和穩定政策複雜性等範疇的貢獻,1989年獲得總統自由勳章和國家科學獎章。在20世紀的經濟學家中,只有凱恩斯的影響力能與他相比。

在這本探討經濟、自由以及二者之間關係的經典著作當中,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羅斯·弗里德曼夫婦為我們揭示了正是由於華盛頓當局制定了過多的法律法規、實施了過多的政府管制、建立了過多的行政機構、花費了過多的財政預算,才使我們的自由和財富受到了侵蝕和削弱。一旦政府以中間人的身份插手干預,良好的願望往往會導致悲慘的結果。

4、米爾頓·弗里德曼:《資本主義與自由》,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在這本書中,弗里德曼力圖論證通過在自由市場上發生的由私有企業執行大多數經濟活動,競爭資本主義是一個經濟自由的制度,並且是政治自由的一個必要條件。另外,政府在致力於自由和主要依賴市場組織經濟活動的社會中所應發揮的作用也得到了說明。

5、弗蘭克·奈特:《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奈特(1885-1972):康奈爾大學博士,芝加哥大學教授,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對於經濟學的發展做出了多方面的傑出貢獻。「作為一個古典自由主義者,他是芝加哥學派的創始人;作為一個批評家,他告誡公眾,經濟學家的知識是有限的,其預測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名教師,他培養出了像弗里德曼、斯蒂格勒和布坎南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1950年他被推選為美國經濟學會會長,1957年獲弗朗西斯·沃爾克獎章(Francis Volcker Medal),這是美國經濟學會的最高獎。

本書是經濟學歷史上偉大的里程碑式著作,被譽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寫就但到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影響的兩部著作之一」(喬治·斯蒂格勒語)。本書提供了關於新古典經濟學的標準表述。通過有別於風險的「不確定性」概念,奈特致力於解釋完全競爭並不必然消除利潤的原因。

6、小艾爾弗雷德·錢德勒:《看得見的手:美國企業的管理革命》,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

錢德勒(1918—2007):哈佛大學博士,偉大的企業史學家,戰略管理領域的奠基者之一,任教於美國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

本書初版於1977年,之後重印四次,被美國《紐約書刊評論》譽為「對經濟學和公司歷史研究的一個重大貢獻」。本書通過食品工業、煙草工業、化學工業、橡膠工業、石油工業、機器製造業和肉類加工業中的大量史料,論證了現代大型聯合工商企業的誕生乃是市場和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作者認為,管理協調的「看得見的手」比亞當·斯密所謂的市場協調的「看不見的手」更能有效地促進經濟的發展。作者通過大量史料論證了高效率的銷售組織對於保證企業順利發展的極端重要性,闡述了管理的變革對生產發展的促進作用,並指出,隨著生產的擴大,客觀上又要求管理進行變革。  

7、羅納德·哈里·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中譯本,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科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科斯首次運用「交易成本」概念來解釋社會制度問題,其思想被後人概括為「科斯定理」。1987年,美國耶魯大學舉行了一次學術討論會以紀念一篇經濟學論文發表50周年,這篇論文就是科斯於1937年發表的論文「企業的性質」。1991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對經濟的體制結構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本書收錄了科斯教授的七篇論文,不用任何數學公式,文風簡潔而清楚,全面而準確地表達了科斯教授的基本思想。

8、張五常:《賣桔者言》,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張五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新制度經濟學和合約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先後在芝加哥大學、華盛頓大學和香港大學任教,曾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1991年,張五常教授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而被邀請的經濟學者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被世人稱為科斯學說的「御用闡師」。1997年,他擔任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張五常同時也是著名的攝影家、書法家和散文家。

本書是張五常於香港《信報》「張五常論衡」專欄文章的結集。在這本文集中,張教授用簡單的經濟理論與概念來解釋表面複雜無比的世界,從現實案例中理解並抽取理論。二十餘年來再版無數,行銷兩岸三地,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學子。

9、張五常《經濟解釋》,香港:花千樹出版社,2001年。

本書被張教授自稱為「認真寫成的最後一本經濟學著作」,被世人公認為是張五常畢生學術功力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分三卷:《科學說需求》、《供應的行為》以及《制度的選擇》,是張五常對自己所認可的經濟學體系的系統論述。

10、思拉恩?埃格特森:《經濟行為與制度》,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埃格特森:冰島大學教授,著名制度經濟學家。

  埃格特森教授認為,經濟學在運用制度分析方法方面缺乏系統的理論結構。為了彌補這種缺陷,他對經濟學各個分支中正在進行的制度研究進行了全面考察,試圖為這種建立在新古典模型上的研究找到一種統一的方法。本書將如產權經濟學、企業理論、工作組織理論、計量歷史學和法律經濟學等論題集中到一起,並視為制度經濟學的經典教科書。

11、曼瑟爾·奧爾森:《集體行動的邏輯》,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奧爾森: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奠基者,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其學術思想對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書是公共選擇理論的奠基之作,先後被譯成德、法、意、日、葡等國文字。本書1993年獲得美國管理學會頒發的「最持久貢獻著作獎」,1995年獲得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的「里昂·愛潑斯坦獎」。在20世紀50年代末以前,經濟學者認為諸如選舉、工會和利益集團等公共選擇決策和行為都是由一些非市場因素決定的,因而不予研究。然而,以奧爾森等學者為代表的公共選擇理論家牢牢扣住了「經濟人」這個最基本的行為假定,認為除了參與私人經濟部門活動的人之外,公共活動的參與者也有使自己行為最大化的傾向,無行為主體的所謂的公共利益是不存在的。

12、曼瑟爾·奧爾森:《國家興衰探源》,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國家為什麼會有興衰?不同的國家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經濟增長速度?同一國家於不同的歷史時期為什麼發展有快有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遭受嚴重破壞的西德、日本為什麼會如此迅速崛起?西歐共同體的建立為什麼會使共同體各國獲得較快的發展?英國為什麼會衰落?印度半個多世紀以來奉行自由貿易政策,為什麼未能給它帶來繁榮與發展?為什麼西方社會會有滯脹、失業和經濟周期?本書從分利集團及其影響的角度對上述問題做出解釋,被奧爾森自稱為《集體行動的邏輯》的姐妹篇。

13、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韋伯(1864-1920):現代最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後在柏林大學、維也納大學和慕尼黑大學任教。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進行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

本書致力於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即近代資本主義為什麼僅僅出現在西方,而同時期的東方卻呈現出停滯之勢?本書通過對大量經驗材料的搜集與分析,論述了新教倫理與近代理性資本主義發展之間的生成發育關係,並對東西方宗教文化傳統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

14、道格拉斯·諾斯:《西方世界的興起》,中譯本,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

諾斯:加利福尼亞大學哲學博士,歷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聖路易大學魯斯法律與自由教授及經濟與歷史教授,現任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盧斯講座教授。曾任《經濟史雜誌》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局董事會董事、東方經濟協會會長、西部經濟協會會長等職務。1993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

本書是諾斯的早期作品,也是新經濟史學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運用了交易成本和產權理論對西方近代民族國家的興起進行新的解釋,被認為實現了經濟史和經濟理論的統一。本書試圖引導人們從現代所有權體系和社會制度漫長的孕育過程中去尋找經濟增長的原因,而不是從某一偶然的技術革新中去尋找發生產業革命的原因。

15、安東尼·唐斯:《民主的經濟理論》,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唐斯: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博士,美國華盛頓布魯金斯研究所大都市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

本書開創性地將經濟學理論思想引入政治學研究,被學術界譽為「政治科學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唐斯從政府,政黨,選民的理性行為入手,分析了西方民主制度背後的經濟實質,在「理性人」和「利益最大化」的經濟學基本假設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理解公共政策和政府行為的理論模型,提供了分析西方民主制度的嶄新視角。

16、加里·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譯本,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年。

貝克爾: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任美國經濟學會副會長。1967年榮獲美國經濟學會頒發的克拉克獎。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92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將經濟理論擴展到對人類行為的研究而獲得的巨大成就。

在本書收錄的論文中,貝克爾建立了時間經濟學和新消費者行為理論,並以此系統考察了傳統上由法律學、政治學、人口學、社會學及社會生物學等學科考察的廣泛的人類行為,以此展示如何運用經濟分析對人類行為做出統一解釋。

17、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重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凱恩斯(1883-1946): 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創立的宏觀經濟學與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一度被譽為資本主義的「救星」、「戰後繁榮之父」等。

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後,凱恩斯感覺到傳統的經濟理論不符合現實,必須加以突破,於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該書打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承認非自願失業的存在,首次提出國家干預經濟的主張,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起點。

18、雅諾什·科爾奈:《短缺經濟學》,中譯本,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

科爾奈:匈牙利卡爾·馬克思大學經濟學博士,匈牙利科學院科學博士,匈牙利科學院通訊院士,著名經濟學家,曾任匈牙利科學院計算中心部主任,世界計量學會理事和會長,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席。從20世紀50年代起,科爾奈開始對社會主義傳統管理體制下的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對中國等傳統社會主義國家如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提出改革理論。

本書運用現代經濟學框架系統分析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了中國大陸整整10年還多,與制度經濟學一道成為國內經濟學家的兩大最流行的理論武器。

19、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中譯本,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年。

哈耶克(1899-1992):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20世紀世界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當代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先後執教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和西德弗萊堡大學等。1974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在經濟學界自亞當?斯密以來最受人尊重的道德哲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至高無上的地位」。

全書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釋原於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基本原理;第二部分論述西方歷史上為保障個人自由逐漸形成的各種制度;第三部分檢討了當代西方國家一系列基本政策的得失利弊,涉及就業、社會保障、稅制、住房、城鎮規劃、農業與自然資源、教育問題等等,可以說實際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當下或即將面對的困惑與難題。作者以大思想家的開闊胸懷與視野、平實的心態、純知識方法和多向度、跨學科的綜合研究立論。

20、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譯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作為哈耶克的另一本重要著作,這本書論證道,福利國家不是為個人自由的戰鬥在和平時期的繼續,倒是朝著專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追求計劃經濟的無意識後果必然是極權主義。當然,適度的政府活動也是必要的,但僅限於符合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動形式。哈耶克的自由主義包括對許多有用的社會制度的讚賞,但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發行動的後果,而不能是人設計的結果。這一論點是從休謨、斯密和蘇格蘭歷史學派那裡繼承過來的。由此出發,哈耶克認為,良好的社會不是簡單地依賴於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內追求私利,相反,它應依賴於一套複雜的法律、道義傳統和行為規則的框架,這套框架的特點應該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理解和認同。

21、奧利弗·威廉姆森:《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威廉姆森,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愛德華·凱澤」名譽企業管理學教授、經濟學教授和法學教授。曾任美國政治學與社會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計量經濟學學會會員。2009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

本書綜合了威廉姆森與其他學者在有關題目上的大量工作,對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與實例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論述。他的方法在理解諸如簽約關係,縱向一體化、工會及反龍斷法等深奧難懂的問題上具有特殊的力量。對於關注著現代制度演進的歷史學家來說,這本書是在約瑟夫·熊彼特之後,由經濟學家寫就的最重要的著作。

22、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中譯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熊彼特(1883-1950):維也納大學法學博士,曾短期擔任奧地利財政部長,1932年移居美國,任教於哈佛大學經濟系。

本書以「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作為副標題,涉獵範圍可謂極其廣泛。但是書中最具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所提出的「創新理論」。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第二兩章最為重要,從靜止狀態的「循環流轉」到經濟發展的根本現象,特別是第二章,對經濟發展,包括從「企業家」的特點和功能、「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創新」的涵義和作用,直到資本主義的產生,熊彼特都作了開創性的精闢的論述。

23、托馬斯·謝林:《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為》,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謝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盧修斯·N·李特爾(Lucius N. Littauer)政治經濟學教授。1977年獲得政治經濟學弗蘭克·E·塞德曼(Frank E. Seidman)傑出貢獻獎。2005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在博弈論領域做出的貢獻。

本書的主題是關於個體動機(或微觀動機)、行為與其所帶來的總體結果(或宏觀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它不僅探討個體行為所導致的令人驚奇的宏觀結果,也討論宏觀結果中所蘊涵的個體動機或行為,以及是否可能從觀察到的宏觀行為中推論出微觀動機。謝林教授通過人們耳熟能詳的、簡單易懂的例子說明了當總體行為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簡單累加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社會成員為何對他們的單獨行動所產生的集體後果視而不見,以及為何從群體現象中推導個人意願的嘗試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在書中他還建立了一些既不太艱深又並非顯而易見的模型,以及一些基本的分析系統,並將這些模型和分析系統應用於解決類似於由種族、性別、年齡和收入所引起的社會分隔問題上。

24、理查德·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中譯本,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波斯納:哈佛法學博士,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手等職,後任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和L.B. 弗雷曼講座法學教授,聯邦上訴法院法官,並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法律經濟學高級講座主持人。1981年出任聯邦第七巡迴區上訴訟院至今(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時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高級講師。「他是著述最豐的聯邦法官,前無古人。任職上訴法院、仍屬最高產的法學家之列,同樣前無古人。如果以引證率測度影響力,那麼當仁不讓,波斯納是世界的最有影響的法學家」(萊西格語)。

在本書中,作者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對美國的法律理論、法律史、憲法、財產權法、契約法、侵權法、刑法、反托拉斯法、勞工法、公司法、證券法、稅收法、國際貿易法、法律程序規則等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為法律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學術嚮導和成果總結,使本書成為美國乃至全世界法律經濟學領域中最為傑出的經典著作和教科書。它不僅有助於我們全面了解法律經濟學研究的歷史和進展,而且是我們學習法律經濟學研究方法並將其運用於解決中國法律實際問題的重要途徑。

25、奧利弗·哈特:《企業、合同與財務結構》,中譯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哈特: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微觀經濟理論、數理經濟學、企業理論與組織、合約理論、企業的財務結構、法學與經濟學。哈特在企業理論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與格羅斯曼(Grossman)以及穆爾(Moore)合作的論文為當代企業理論創立了一個不完全合約的分析框架。

本書是第一本集中討論現代產權理論的著作,系統介紹了不完全合約理論的產生背景、主要內容以及在企業理論和公司治理中的運用,已成為企業理論的經典著作。

26、小羅伯特·盧卡斯:《為什麼資本不從富國流向窮國》,中譯本,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盧卡斯:芝加哥大學獲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教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發展中的核心人物, 1995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對「理性預期他假說的應用和發展」所作的貢獻。他的研究「改變了宏觀經濟的分析,加深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為各國政府制訂經濟政策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經濟增長」是經濟學過去十五年最振奮人心的領域。經濟學家現在開始為如下意義深遠的問題尋找合理的答案:為何有些國家在戰後經歷了高速增長,而另一些卻停滯不前;為何人均收入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都保持不變,卻忽然在18世紀起飛——這一現象被稱為工業革命。在本書中,盧卡斯彙集了他關於經濟增長的幾篇重要論文以及在耶魯大學的庫茲涅茨講座文稿,以闡述對經濟增長的一致性觀點。

27、拉古拉邁·拉詹、路易吉·津加萊斯:《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中譯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

拉詹: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2003年9月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美國金融學會理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公司財務項目主管。

津加萊斯: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席教授。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歐洲公司治理委員會研究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書通過對資本主義發展過程,特別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分析,剖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優劣,指出既得利益集團,即資本家們,為維護其既得利益免受競爭威脅,常常成為資本主義最大的敵人。繼而提出如何鞏固市場經濟的政治基礎,建立真正競爭性的市場,從資本家手中拯救資本主義。本書既有學術上的嚴謹,又不失論證的通俗易懂,因此不但對廣大經濟學專業人員是難得之作,同時對所有關心市場經濟以及希望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的人都有閱讀價值。

28、約翰·斯蒂爾·戈登:《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

戈登:范德比爾特大學歷史學學士,美國作家和經濟歷史學家。1944年生於紐約,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擁有席位。在過去的二十年,他作為全職作家,寫就多部金融史著作。

本書是一部講述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發展歷史的著作。這本書以華爾街為主線展示了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全過程。它生動地講述了華爾街從一條普普通通的小街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傳奇般的歷史,展現了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資本市場在美國經濟發展和騰飛過程中的巨大作用。通過書中大量的歷史事實和經濟數據,讀者可以較為全面和準確地認識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

29、格里高利·曼昆:《經濟學原理》(第5版),中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曼昆: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員,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顧問,ETS考試研發委員會下設的經濟學高價水平考試委員會。從2003年到2005年,他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本書是一本極其優秀的經濟學基礎教科書。與其他同類教科書相比,本書將較少的篇幅用於闡述正式的經濟學理論,而更多著力於經濟學原理的運用,因而使得本書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趣味性,尤為適合經濟學初學者使用。本書自出版以來,已被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美國600餘所大學用作經濟學原理課程的教材,迄今為止已被翻譯成20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100多萬冊。

30、格里高利·曼昆:《宏觀經濟學》(第6版),中譯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作為中級宏觀經濟學暢銷書,本書秉承了曼昆教授《經濟學原理》之優點,以儘可能簡潔易懂的方式闡釋宏觀經濟學的原理與內容,既強調了宏觀經濟學的古典來源,又強調了其當前實踐。

31、沃爾特·尼科爾森:《微觀經濟理論:基本原理與擴展》(第9版),中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尼科爾森: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阿姆斯特學院教授,研究興趣主要是勞動力市場問題的計量經濟學分析及國際貿易的影響。

本書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全面、易懂的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全貌。書中對所有主要經濟理論的結論給出了清晰、直觀的解釋,並且提供嚴密的數學推導,從而使得學生有機會直接運用理論工具進行實際應用分析。每章最後的「推薦閱讀文獻」和「擴展」部分介紹了許多專業文獻中經常引用的高級文獻和實證應用分析,有利於學生更好地了解和閱讀專業性文獻,接觸微觀經濟學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32、傑弗里·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中譯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伍德里奇: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經濟學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藝術學士,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經濟學博士。曾獲得斯隆(Sloan)研究員基金、計量經濟理論Multa Scripsicl資金,《應用計量經濟學》期刊的斯通(Stone)爵士獎,三次獲得MIT研究生班優秀教師獎。

本書的面世恰逢時機,對應用研究者時常面臨的幾個重大問題,作者的系統處理方法已獲得極大讚譽:「在初級計量經濟學教科書中,只有本書對時間序列數據的計量分析進行了認真而又圓滿的討論……它無須過分嚴密的推導而對複雜的計量經濟思想進行了清晰而又直觀的表達。」

33、艾里克·拉斯穆森:《博弈與信息:博弈論概論》(第4版),中譯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拉斯穆森:印第安納大學布盧明頓分校商業經濟與公共政策系教授。

本書可能是最成功的介紹博弈論的教科書。由於強調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廣泛應用,本書為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提供了合適的博弈論入門課程,如經濟學、商學、數學和政治學。通過採取直接且平易近人的風格,本書利用簡單的模型和直觀的解釋,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自1989年第一版出版以來,經過數版的完善,新版的表述更加完美,並配有適合的習題和應用案例。

34、蔣中一、凱爾文·溫賴特:《數理經濟學的基本方法》(第4版),中譯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蔣中一,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榮譽教授。

溫賴特,任教於加拿大西蒙·弗雷澤(Simon Fraser)大學經濟系講師,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技術學院工商管理學士項目主任。

本書是一本經典的數理經濟學教科書,自首次出版以來已獲得國內外使用者的廣泛認可。本書結合數學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闡述了矩陣代數、導數與微分、積分學、微分方程與差分方程、最優控制理論等經濟學中使用的主要數學方法。全書省略了過於艱深的數學證明,而將重點放在數學方法的經濟應用上,書中穿插了大量的例題與習題,從而適用於致力於學習基本數學方法的經濟學專業的學生,也適於學生自學。


推薦閱讀:

人人網---毛概
人人網- 日誌分享#nogo#nogo#nogo#nogo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自愛比愛重要 人人網@李豐華的日誌

TAG:經濟學 | 經濟 | 經典 | 人人網 | 著作 | 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