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生:工筆畫不能工藝化
周彥生 嶺南春雪
周彥生 雨林傳聲
「完全沒有素描,我認為培養不出大師」;「我的長處是,能用就用,能偷就偷」。
點評當前熱點——
周彥生:工筆畫不能工藝化
統籌:李世雲 特約:胡紅拴 趙春恆 彥豪 黃浩深
采寫: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實習生 梁婉瑩
從36年前踏入廣州美院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周彥生便暗自給自己一個任務和使命,一定要好好改造工筆花鳥畫。他要改變工筆畫在人們印象中「雕蟲小技」的觀念,並稱要把工筆畫畫得像《溪山行旅圖》一樣氣宇軒昂。三十多年來,他每天投入工筆畫的創作時間,不少於10個小時,但當收藏周刊記者問及,近年工筆畫的繁榮是否意味著「工筆復興」的時刻到了,他則感嘆「目前的繁榮只是表面的,底氣不足」。
借鑒外來藝術彌補傳統不足
我的使命是改造工筆花鳥畫
收藏周刊:您說要把花鳥畫畫得跟《溪山行旅圖》一樣大氣?
周彥生:以前談到工筆畫都認為是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從中國的繪畫歷史中,可以發現,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都是從工筆開始的。唐代有張萱、周舫,那時候是宮廷藝術,是經過皇帝點頭肯定的。怎麼不登大雅之堂呢?它一樣可以像《溪山行旅圖》一樣氣宇軒昂。
在畢業的時候,我暗暗給自己一個任務和使命,一定要好好改造工筆花鳥畫,要為工筆畫「平反昭雪」。為了這個事情,我曾經專門拜訪過王肇民老師,他只說了一句話「學傳統,去寫生」。
我為了改造工筆畫,當時天天到圖書館翻書、翻雜誌。記得在1984年的一天,我翻到了一本日本的美術雜誌,叫《三彩》,看了以後,非常驚訝,色彩、構圖、造型都非常好。他們把中國傳統的元素都掌握了,然後再借鑒西方的技法加以改造,所以,我一直認為日本對中國畫的改造是比較成功的。
收藏周刊:具體做了哪些探索?
周彥生:線條是傳統中國畫的根,要保留,但是日本明快的色彩是可以借鑒的。因為色調可以表現情調,可以烘托意境。為了更好地改造中國畫,我對一切外來的畫種都有學習,例如水彩、油畫、版畫等,還有陶瓷的釉色、雨花石等,甚至對蝴蝶結構也做過研究。我借鑒外來藝術並非另起爐灶,而是彌補傳統不足的地方,是完善中國畫。
看我的作品,構圖都是很壯觀的,然後顏色很單純。如果純粹按照傳統來做,紅是紅、綠是綠,估計畫面會支離破碎,所以,我時刻注意保持畫面的整體感,也借鑒了設計專業的點、線、面的構成關係。
趙佶和于非闇是我的啟蒙老師
任伯年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收藏周刊:歷史上是否有哪些大家對您影響比較大的?
周彥生:在剛剛留校教書的時候,有一天偶然看了李可染的作品,突然讓我感悟到了一點。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單純。李可染早期的作品都屬於素材積累的過程,到了晚年,一下子大黑大白,看他的《萬山紅遍》,一下子升華了。這就是生活如何變為藝術的最好體現。我認為我的長處是,善於吸收別人的長處,能用就用,能偷就偷。
北宋趙佶和現代的于非闇可以說是我最早的啟蒙老師。于非闇的作品厚重、典雅、線條功底深厚。還有就是任伯年,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他,因為他出身太低微了,他是個賣畫的,但我自己出身就很寒酸,我覺得英雄莫問出處,出身好也不代表就能畫好。我認為任伯年是工寫兼能的。他的作品既有宋代雙鉤的基礎,又不乏現代氣息。他才活到56歲,卻畫了四萬張畫。他對我的影響很大。再如構圖,任伯年的作品構圖不是山野式的,而是林園式。他的作品就是色彩好、造型好、筆墨豐富,我認為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談素描
完全沒有素描,培養不出大師
收藏周刊:如何看待今年廣美中國畫學院的素描改革,據了解,他們今年減少了素描課?
周彥生:其實我們認真看任伯年的畫,可以看出他是學過素描的,並且還學過水彩。一個畫家一定要有描繪的能力。作為一個畫家,如果沒一點造型基礎,我認為他的發展是有限的。我在河南藝術專科學校就學過兩年的素描,如果我沒有這個基礎,很難有處理空間的意識,估計連個形都處理不好。所以,我認為,把素描和中國畫的技法融合在一起,更能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素描對中國畫是有用處的。
當然,中國畫的筆墨不是靠素描關係來解決的,但有了素描技法作為借鑒,畫面語言會豐富一些。如果學習中國畫,完全沒有素描,我認為是絕對培養不出大師的。
收藏周刊:坊間流傳「北有何家英,南有周彥生」的說法,您怎麼看?
周彥生:我也是道聽途說。但我們深想一層,也有一定道理。也不是說我們就畫得最好。首先,我們兩個都是從事工筆畫這個藝術表達形式的。我用勾線填顏色,三分九染畫花鳥。何老師是畫人物的,表現對象不一樣。共同點是在傳統基礎上,表現新內容,畫面有現代感。其次,就是我們都在高校當老師。當老師不是胡來的。曾經有個畫家用磨磨蹭蹭的手法改造工筆畫,有些學生跟著學,我告訴他,工筆畫就像寫字一樣,要一筆一划地寫出來的,不是搞工藝,工筆畫不能工藝化,對勾線、著色,都很規範。現在很多年輕人就是工藝化的,使得工筆畫變得不地道。
談花鳥畫
繁榮只是表面,底氣遠遠不足
收藏周刊:該如何理解工筆與寫意的關係?
周彥生:工筆就是認真勾結構、費工夫的,寫意用河南話來講就是想當然,就是高度概括的、簡潔的。寫就是粗,工就是細。一個時間少,一個時間多。但是寫意畫也不容易畫,因為畫之前必須要對對象非常了解,反映的是畫家的構圖能力和駕馭能力,一筆下去不能改。我一直以來是這樣告誡自己:工筆當寫意畫畫,寫意當工筆畫畫。而創作規律是一段時間畫工筆,感覺僵硬的時候,就換畫寫意畫,輪換交替,讓自己時刻保持收放自如。
收藏周刊:從每一屆的全國美展來看,工筆創作似乎一片繁榮,是否意味著「工筆復興」的時刻已經到了?
周彥生:從明代開始工筆畫已經開始走下坡路,清代以來則更差。在當代,工筆根本沒有一個範本可以借鑒學習,要喊口號說「工筆復興」,光吆喝有何用?大家根本看不到一個可以學習的範本。
即便參加全國美展的工筆畫很多,但都是「朦朧派」,朦朦朧朧的。原因在於太浮躁了,不肯下功夫。很多作品結構沒搞懂,線條沒勾好,就用朦朧來遮醜了。花鳥畫講究的就是活,但是沒有下功夫就畫不出這種味道。如果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下功夫,不是一兩年的事,二十年估計差不多。現在的繁榮只是表面的,底氣遠遠不足。
收藏周刊:現在提「工藝復興」還有現實意義嗎?
周彥生:那是有的,畢竟慢慢也肯定會有人想學好,想提高筆墨、構圖、填色、意境等。
名家點評
周彥生的工筆花鳥畫掌握了傳統的技巧,抓住了線條的生命力,表現了自然的靈性。他的工筆花鳥畫中把握了整體與局部、傳統和現代的關係,工筆上精美的線條,足以讓人感受大自然的生機與藝術家的詩情畫意。
——邵大箴 美術評論家
如果說周彥生是繼承了宋人的特質,則是指他的大氣磊落、大方清明,他並不是通過渲染以製造交代不清的虛蒙曖昧。他把複雜的空間關係整合成為單純的兩三個層次。他歸納自然、化繁為簡,以現代意識融入文人精神,以色彩、形式、層次、空間的至純畫境直攝人心。
——何家英 著名畫家
推薦閱讀:
※【工筆畫】名家畫筆下的《秋葉女兒情》
※這8個筆畫練順手,再差的字都有救
※歐陽詢 楷書教學基本筆畫 (下)
※沈寧工筆畫作品欣賞
※剛開始練書法,是應該把筆畫練熟了再臨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