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賦寫作第一講
06-28
辭賦寫作第一講(主講 荷風茂林) 對於許多初學者來說,必需先把詩鐘與對聯的一些講義給先讀一遍。因此本班的進度剛開始必需慢,給初學的學員一些時間去讀一下講義。 學習辭賦,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識,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兩樣,一是虛字,一是前置詞。其他的部份可以當成22篇對聯組合而成,再加上幾句散文。這也就是為甚麼我們此刻特別重視大家對聯的基本功。當然如果沒有對聯的基本相關知識也是一樣可以學會辭賦的,只是懂對聯的人可以寫得更快更好與更輕鬆上手。而詩鐘是鍊字的訓練,有了這層磨練,可以在遣字時有較熟諳的經驗。(註:前置詞我們多說是提引詞) 本班教學上目地是在於將大家教會,能夠成為寫手,才因此在基本功上要求大家先讀一些詩鐘與對聯的文章,在都聯論壇網校大廳內有「2014年度對聯網校第一至二十次課」,歡迎大家先去花很短的時間,翻閱一遍,讀完後對於詩鐘與對聯知識的要求也就足夠了。一、 對偶 寫辭賦時不像對聯要求對仗上要這樣嚴謹,辭賦只要求在節奏點上平仄能講求上下相對就夠了。與對聯不一樣的地方,辭賦講求對偶不是對仗。 對偶:修辭方式。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 對偶是把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對仗:(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的對偶語句。 對仗除了具備對偶所具有的特徵之外,它還要求聯句的上下兩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是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且上下兩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詞語。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等。 「對仗句」也就必然是「對偶句」,但是「對偶句」就不能說是「對仗句」。所以說學會對聯必然就很容易上手寫辭賦。 古偶句:對偶句中,同位用相同的字。 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這兩個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對偶的要求,但由於其平仄不相對,音律欠和諧,並在同一結構位置重複使用了「天下」、「之」、「而」等這樣的詞語,所以不合對仗的要求。 對偶: 創作詩文時,特別講究將詞性相類似的字詞配合運用,以求得對稱的美感。其形式是,上下(前後)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詞性相同。 (註:請同學背上這句 ) 對偶,是一種修辭格。成對使用的兩個文句「字數相等,結構、詞性大體相同,意思相關」。這種對稱的語言方式,形成表達形式上的整齊和諧和內容上的相互映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對仗: 與對偶極為類似,只是對仗較嚴謹。嚴格的對仗要合乎三個條件: 1.字數相同 2.平仄相對 3.句法和詞性相同。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對仗是更為嚴格的對偶,它不僅要符合對偶的條件,還有滿足對應字詞的聲律(平仄)要求和對仗句子之間同位不重字和異位無不規則重字的要求。 辭賦就在這要求上,用寫對聯的方法去寫,簡單來說,就是不講求左右交替的對聯寫法就是寫辭賦時用的駢句,當然寫對聯時用的字句在「詞性」上必需講求工對、鄰對、或寬對,但用在辭賦中只要並列對並列、偏正對偏正,即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就很夠了,有時候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古文那時候沒有詞性,更無主謂賓)。 辭賦有一個特點,不是嚴格要求,嚴格要求就不像辭賦了. 什麼叫駢句:辭賦文章中的基本單元就是駢句。 換句話說辭賦文章是由駢句組成的. 駢文,是指用駢句組成的文章。 駢文句腳通篇走馬蹄。 駢賦就是押韻的駢文。 辭賦是由許多的句子組合而成的,每組句子都以句號當區隔。也因此這句號〝。〞現今不能隨便亂用,一個句號代表一組句子的結束,每組句子我們取名為」駢句」。押韻的時候我們就去看這句號前一個字,當然若前一個字是虛字時,若這虛字不計韻,就去看這虛字前的那個字。駢句的種類留待下一堂課再講。 對仗,是指詩詞創作及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詩詞聯句在對偶基礎上,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的詞語必須「詞性一致,平仄相對」,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結構位置上重複使用同一詞語。格律詩詞的對仗使語言音韻和諧,增強了節奏感和音樂美,達到表現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詞的對仗要求也就甚為嚴苛,符合上述原則的詩詞聯句便是對仗的;否則就是不對仗或對仗不工穩,這是詩詞創作所不允許的。 駢句,是一種講求對仗的藝術,它要求文字的對偶,重視聲韻的和諧。是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行文相鄰、字數相等的兩句話。 駢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駢句在結構和字數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駢句是詩句的一種,與散句相對,散句則是相對於駢句而言,也可以說,駢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對偶句 例1:苔痕上階綠,草色如簾青。 例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駢句是由對偶句所組成,意指兩個句子的組合有如兩馬齊奔。由『駢句』為主寫成的文體﹐其中只用少量散句貫穿上下文﹐這種文體稱為『駢文』。『駢文』全篇由四字一句或六字一句組成的駢句而成﹐所以也稱為『四六文』。 駢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為,漢代產生賦這一文體之後,才盛行起來,到六朝時更發展成為駢體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對偶,稱為「駢四儷六」。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駢句的認知是:1. 凡五言以上的單句中一定得有虛字出現在其中。2. 駢句有上下聯各一句的、與上下聯各兩分句的(稱之為隔句),只有這兩種。3. 漫句也是駢句的一種。漫句又叫散句,就是字數不定,不對偶也不押韻的句子。4. 在寫駢文或駢賦時,一定要用到提引詞。 二、節奏 其次我們要講節奏,請讀這篇 以「意節」為基本元素,創建完全獨立的對聯格。 對於辭賦來說,在駢句中,每個節奏的最後一個字就是節奏點之所在。駢句的特點是對偶句,每個節奏點平仄要相反。因此如果你的節奏劃分錯了,那麼節奏點肯定不對了,進而你的節奏點平仄相反就肯定錯了。所以我們的第一課,就是要學會劃分駢句的節奏。下面我們說明這個問題: 1:詩句和駢句節奏的區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千條弱柳//垂青鎖,囀流鶯//繞建章。這幾句都是詩的節奏,此處最後是三個字。再看駢句的節奏: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寄//蜉蝣與/天地(注意領字)駕//一葉之//扁舟。出自蘇軾:「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寫駢句時我們講求的對偶,就是上下聯的節奏點要平仄相對。有別於詩句、對聯的(第246字)要平仄交替,辭賦中的駢句不嚴格要求一句中的節奏點平仄交替,交替更好,不交替以意為先,但是在辭賦的對偶的兩個句中節奏點和句腳的字要平仄相反是必須要求的(古代早期作品音律發展還不完善,沒做到的也屬於正常)。現今我們在駢句的對偶句中,上下聯以分號「;」來區隔。一字的領字一般可不計平仄的。 再重複一次,駢句的寫作要求:1、上下對偶的兩句子,節奏點要平仄相反。2、對偶的句子,要並列對並列、偏正對偏正。3、一句中節奏點不要求平仄交替。(即左右不講求交替) 總之:1:詩句的最後是三個字(明月//松間照),而駢句的最後是兩個字或者四個字。2:詩幾乎沒有虛詞,而駢句從五個字的句子開始必須有虛詞。 3:詩沒有領字,而駢句可以有領字,領字單獨成一個節奏。4:虛詞的後面是一個字的:虛詞在節奏點後面(誦//明月//之詩);虛詞後面是兩個字的:虛詞在節奏點的前面(駕//一葉之//扁舟)。 換句話說逢虛字後尚有兩字的,在虛字後暫頓(如「終成於‖舜日,空愧於‖堯人」);若在虛字後只有一字的,則在虛字前暫頓(如「持聖道‖之儀,摒凡情‖之俗」。 (註:此句是最重要的一段,請大家熟讀。給大家5分鐘時間去細讀。很重要!很重要!) (註:現在跑出一個問題出來,如果虛字後尚有兩字的,因為節奏點在前,代表這虛字也要計較平仄。這點我的認為是可以隨意。 ) :虛詞的後面是一個字的:虛詞在節奏點後面(誦//明月//之詩);虛詞後面是兩個字的:虛詞在節奏點的前面(駕//一葉之//扁舟)。換句話說逢虛字後尚有兩字的,在虛字後暫頓(如「終成於‖舜日,空愧於‖堯人」);若在虛字後只有一字的,則在虛字前暫頓(如「持聖道‖之儀,摒凡情‖之俗」。 看/天下之/文章 教/萬民以/禮義 (節奏點是斷句(語氣)的停頓 ) 但是與對聯相同的是 上下節奏點的平仄要交替看/天下之/文章教/萬民以/禮義看平 教仄之平 以仄章平 義仄看/天下之/文章唱/民間之/歌曲這裡有個雷之因為是虛字 所以節奏點的平仄 可以計虛字若不計此虛字就計前一字 5:駢句的節奏,可一個節奏兩個字,也可能一節奏三個字或四個字。但是最後一個節奏,一般不要三個字,可以兩個字或者四個字。舉例: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這是最後一個節奏為三個字的特例,一般只限在虛字為而時。總而言之,駢句最大的節奏特點表現在尾節奏上,基本是2字一節奏收。 三、虛字 虛字: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一句之中有兩個虛詞的句式,主要把握後面的虛詞。後面虛詞還有兩個字的,在虛詞後暫頓,只有一個字的,在虛詞前暫頓,一般情況是這樣。而關於句中前面的另外一個虛詞,要根據意節判斷了,變化較多,不宜套公式。 提引詞大全觀夫,惟夫,原夫,若夫,竊惟,竊聞,聞夫,惟昔,昔者,蓋夫,自昔,惟至如,至乃,至其,於是,是則,斯則,此乃,誠乃洎於,逮於,至於,既而,亦既,俄而,洎、逮,及,自,屬乃知,方知,方驗,將知,固知,斯乃,斯誠,此固,此實,誠知,是知,何知,所知,是故,遂使,遂令,故能,故使,所謂況乃,矧夫,矧唯,何況,豈若,未若,豈有,豈至豈獨,豈唯,豈止,寧獨,寧止,何獨,何止,豈直假令,假使,假復,假有,縱令,縱使,縱有,就令,就使,就如,雖令,雖使,雖復,設令,設使,設有,設復,向使。雖然,然而,但以,正以,直以,只為豈令,豈使,何容,豈至,豈其,何有,豈可,寧可,未容,未應,不容,詎令,詎可,詎使,而乃,而使,豈在,安在豈類,詎以,豈如,未如若乃,爾乃,爾某,爾則,夫其,若其,然其倘若,倘使,如其,如使,若其,若也,若使,脫若,脫使,脫復,必其,必若,或若,或可,或當唯應,唯當,唯可,只應,只可,亦當,乍可,必能,必應,必當,必使,會當方當,方使,方冀,方令,庶使,庶當,庶以,冀當,冀使,將使,夫使,令夫,所冀,所望,方欲,更欲,便當,行欲,足令,足便豈謂,豈知,豈其,誰知,誰言,何期,何謂,安知,寧謂,寧知,不謂,不悟,不期,豈悟,豈慮加以,加復,況復,兼以,兼復,又以,又復,重以,且復,仍復,尚且,猶復,猶欲,而尚,尚或,尚能,尚欲,猶仍,且尚莫不,罔不,罔弗,無不,咸欲,咸將,並欲,皆欲,盡欲,皆並咸自非,若非,若不,如不,苟非何以,何能,何可,豈能,詎能,詎使,詎可,疇能,奚可,奚能方慮,方恐,所恐,將恐,或恐,或慮,只恐,唯慮敢欲,輒欲,輕欲,輕用,輕以,敢以,輒以,每欲,常欲,恆願,恆望每至,每有,每見,每曾,時復,數復,每時,或則必,則皆,則當,何嘗不,未有,不則可謂,所謂,誠是,信是,允所謂,乃雲,此猶,何異,奚異,亦猶,猶夫,則猶,則是誠願,誠當可,唯願,若令,若當,若使,必使自可,自然,自應,自當,此則,斯則,女則,然則觀夫,惟夫,原夫,若夫,竊惟,竊聞,聞夫,惟昔,昔者,蓋夫,自昔,惟。至如,至乃,至其,於是,是則,斯則,此乃,誠乃。 今天講的重點是1.對偶句與對仗的差別2.意節點的切割法3.虛字4.提引詞 本周作業:一、 請各寫出一對偶句、對仗句、古偶句。二、 請寫出一五言駢句、六言駢句、七言駢句,並畫分節奏點。三、 閱讀滕王閣序並找出其中你喜歡的3句對偶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跟梁啟超學作文
※雜訊--伴著我們入眠。(33)
※給影評新手的6點建議
※學術寫作要訣(1)「Tips to Article-Writers」
※正確寫作姿勢是什麼?
TAG: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