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一手造成的考古錯案, 導致歷史書跟著錯了幾十年
眾所周知,郭沫若是考古界的「瘋狂達人」,一輩子心心念念的就是挖開各種各樣的墓,美其名曰是「要讓老祖宗的東西重見天日」,可是,他卻忽略了「保護」,在不能做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的發掘,那都是變相的毀滅。
郭沫若
比如郭沫若挖墓成癮,普通的古墓根本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一心要挖「帝陵」,終於在他各種的周旋下,上方同意了,於是郭沫若打算先從明十三陵中朱棣的陵下手,奈何找不到入口,此時又整好發現萬曆皇帝的定陵凹下去一塊,於是就挖了萬曆皇帝的陵。
結果,由於沒經驗,墓中的一切精美器物都氧化在空氣里了,根本沒有來得及保存下來,這次的發掘除了毀了一座帝陵,其他什麼也沒得到。郭沫若只叫囂挖掘,卻連基本的措施什麼的,一概沒有做過,真心不懂老郭到底圖個啥?只圖個挖掘的快感?拋墳還能上癮?當年滿清入關,可是都沒動明朝帝陵,沒想到毀在了自己人手裡。
這次帝陵的發掘十分的失敗,可憐萬曆皇帝的屍骨都被燒了,裡面的東西除了氧化的,剩下的棺槨什麼也被扔了,知道的這叫考古,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盜墓的和尋仇的一起組團來了呢,對墓主人來個先盜墓再鞭屍。看猛料點擊此處
幸好上方立刻叫停了郭沫若的這種瘋狂行為,並且下了一道死命令,永遠不能再動帝陵!估計上方心裡也是罵娘,說好的專家呢?就是這種啥都不知道,只是瘋狂的盯著挖墓?心塞的想斃了他,天天瞎嚷嚷挖挖挖。
另一件事也和郭沫若脫不了關係。就是我國發現的迄今為止最早的青銅器——後母戊鼎。
是的,這個鼎叫「後母戊鼎」,不是「司」,因為商朝的銘文是反著刻的,「後」的意思是「王后」,表明了墓主人的身份。但是當時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親自跑過去考證的,因為看到鼎上有「司(後)母戊」三個字,直接就給這鼎命名為「司母戊」了。看猛料點擊此處
以至於,我們上小學的時候,學的一直都是「司母戊」,老師也從來沒解釋過這名字的意思,怎麼解釋?原本就是錯的,哪來自圓其說的解釋?
推薦閱讀:
※古代是如何開展文物保護的?
※法老僱傭工匠修建金字塔,是政府行為還是個人行為?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理解去伊拉克考古的哥們?
※上官婉兒墓考古詳情今公布
※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城是如何容納超過百萬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