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最好是高不成、低不就
文|新浪專欄 風尚標 吳淡如
我剛出社會之前,有位知名的社會學教授寫了一篇文章,說台灣適婚年齡女多男少,比例失衡,呼籲女人不要變成大齡剩女。
當時,家裡有女兒的都緊張。彷如女人身價頓時下跌、男人也一時變成炙手可熱。
「妳呀,眼光別太高…」這句話,大概就是當時流行起來的。
我那時很不喜歡這種「要趕著搶才會有人娶」的說法。「會不會幸福」比「有沒有人嫁」重要得多吧。
而且,要嫁其中對的那一個,總不能因為僧多粥少就放下臉來搶飯吃那麼的有就往嘴裡塞吧。
「有自己的眼光」有什麼錯呢?如果不顧自己的眼光,那除非是妳評估錯,否則婚姻鐵定錯。
眼光若高,為了有人娶就來放低,婚後不可能真會甘心付出。愛王子卻嫁了青蛙的女人,除非遇上奇蹟,人生只有默默承受青蛙的黏液。
每個世代女人的擇偶眼光高低不同。最近看到有篇日本的報導,談及未婚職業婦女擇偶條件的變化,的確有趣。
三十年前,日本女人要高就,講「三高」,高學歷,高收入,身高高。
後來隨著經濟泡沬化,眼光就踏實了,變成「三平」:平均的收入,平凡的外貌和平穩的性格。
這樣的男人,可以讓她們過著平淡生活。
然後,又變成了現代的「四低」:低姿態,低依賴,低風險,低成本。
低姿態,不是卑躬屈膝的意思,指的是不耍大男人;低依賴是自己獨立,不會事事叫老婆;低風險是指能夠保飯碗,不被裁員;低成本指的是生活節約。
日本男人也要四低女人:低干涉、低要求、低波動(拜託不要動不動就翻臉!)和低成本(不要虛榮了)!
以前的女人,很怕被人家說是「大齡剩女」,沒很久前,二十九歲算大拉警報了,但現代女人倒是寧願面對這個事實。我常聽到三四十的單身女子自我解嘲「哈,我就是嫁不出去」啦,或說:「對啦,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心裡倒是坦蕩蕩的。
能自我解嘲,表示不自卑。
歷史上的女性偉人,其實大多是沒嫁出去的,像德瑞莎修女,像南丁格爾。嫁不出去又怎麼樣?
高不成,低不就也是好概念。人要找到「中意」的人,除非女人被打昏頭了,否則對象還真的不可能比她們自己的程度和人品差太多;差太多,是一時憐憫,假裝成了愛情,清醒之後,會懷疑自己眼前是不是長了繭!
若對象的程度和層次比她們好太多,通常是女人都得花一生來迎合,也會邁入為了爭取認同失去自己的喜怒哀樂的一途。開個玩笑說,就算是歷史上最聰明如武則天(進宮絕對是「高就」),也到了她老年才能做皇帝,豁出去趁心如意做她自己!
推薦閱讀:
※談戀愛是為了結婚嗎?
※《結婚擇日》研判
※你會跟什麼屬相的人結婚?
※女孩子結婚前要做哪些準備?包括個人,也包括為了這個家庭?
※結婚典禮、嫁娶請客、送禮、宴請、謝客應用的各種帖格式:
TAG:結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