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農業中的小智慧

大農業中的小智慧2014-11-05中農匯富

中國現代化,農業是基礎,也是短板。在人多地少資源缺的現狀下,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需要大農業思維,也需要小農業智慧。    大農業的憧憬    提起農業現代化,一些專家總要描述一番歐美農場的美好景象。然而,這只是看上去很美的天真構想,中國既沒有能建立大型農場的土地條件,又受制於農業供養人口過多、資源瓶頸約束加大的現實困擾,怎麼可能?    地,太少了。有專家說,在中國這塊並不富饒的土地上,最多可以養活4億人,但實際是14億人。一般的美國農場在3000畝以上,歐洲農場在300畝以上,即使同樣人多地少的日本農戶經營規模平均也在30畝以上。而中國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將來依然有近4-5億人口滯留在農業和農村中,平均家庭經營規模不過20多畝,這還不夠規模經營的下限。    人,養不起。在2012年的農民收入構成中,農業(含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收入為2722元,只佔農民當年純收入總額7917元的34.4%,其中種植業收入2107元,更只佔26.6%。而2013年農民工資性收入達到4025元,首次超過以農業為主的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第一大來源,農業的收入比重進一步下滑,一些地區農業收入呈現邊緣化狀態。此情此景,讓人不禁回想起當年杜潤生老先生的疾呼:八億農民搞飯吃的局面不改變,中國農業沒有前途。    物,難持續。我國已經是世界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據國家環保部此前的一項統計,我國化肥和農藥年施用量分別達4700萬噸和130多萬噸,而利用率僅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農藥造成了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農村的污染排放已經佔到了全國的「半壁江山」,其中COD佔到了43%,總氮佔到了57%,總磷佔到了67%。總之,繼續走西方曾經走過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模式農業是難以持續的,更會對整個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壓力。    但大農場搞不了,大農業依然可以搞,就是拉通一二三產業,連接產前、產中、產後環節,讓農業的發展質量與綜合效益提升上來。實際上農產品加工業這些年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縣域經濟的一大亮點,也成為一般縣域經濟的基本路徑。有研究表明,除過那些有礦產或重要風景區的縣,一般的西部縣域經濟發展,普遍要走以農業產業化帶動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帶動縣域工業化,再推動城鎮化的必由之路。而培養了雙匯、思念、三全、好想你等農產品加工大企業的河南,已經嘗到了這條路徑的甜頭。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農業必須正視小農的基礎與現狀,在小農的新生中實現農業現代化。    小農的新生    中國的農業正在小農的基礎上積極轉型,呈現勞動與資本雙密集的趨勢,小農經濟迎來新的生機。    三大歷史機遇,推動了中國農業實現隱性革命。學者黃宗智的研究發現,今天中國農業正面臨一個歷史性的發展契機,即三大趨勢的交匯:即1980 年代以來人口生育率的顯著下降和其所導致的1990年代以後新增勞動力的遞減;快速的每年約1%的城鎮化以及大規模的非農就業;人們食品消費和全國農業結構的轉型,從低價值的糧食轉向更多的高值農產品,既是進一步資本密集化也是進一步勞動密集化的、能夠吸收更多勞動力的農業。結果是農業勞均產值持續上升,在近30年中達到年平均5%多的增長率,總共上升了不止五倍,遠遠超過一般意義上的「農業革命」。這一研究成果表明,中國農業內部確實還有發展空間和潛力,而且形勢比人強。    多功能開發,拓寬了小農業的深度與廣度。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休閑時代如約來臨,長期被吃飯目標掩蓋的農業功能得到深度開掘,農業之於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多種重要意義得到充分認識。就目前的研究看,農業至少有食物保障、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六大功能,每一項功能的深度開發都有較大空間。特別是近年基於農業多功能性興起的生態體驗、觀光旅遊、文化教育、休閑度假等產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新亮點,方興未艾。每到周末,城裡的人們紛紛超出城市森林,湧向城市周邊的農村和山林,緩釋一下壓抑的都市生活。    書齋農業機械化理論破產,讓小農的機械化不再是難題。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基本標誌之一。建國後的農業合作化運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為了適應照搬蘇聯而來的大機械大農莊模式,此後因為農民抑制、中蘇關係緊張等種種原因並沒有實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後,一些專家曾坐在自己的書齋里憂心忡忡地說,小農經濟無法機械化,中國可能長時間停留在傳統農業中。然而,事實的發展出人意料,耕、種、收環節的機械化在中國竟然悄然間普及了,大量的農業機械化協會和合作社出現,跨區協作範圍越來越大,往日龍口奪食的三夏也變得靜悄悄起來!三夏的變遷也讓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的季節性特徵被改變了,那些出去的打工人員再也不用農忙時臨時回家幫忙,而因為這個臨時回家,他們可能失去工資並不高的那份工作,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竟因此而得到加快推進。    區域化模式差異,讓小農業的前景更為多樣。在中國地域廣闊且區域差異較大的情況下,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模式會多樣化,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經營形式會在大部分地區繼續存在,經營規模的增長也會有限,但也不排除小農經濟的加速分化,一些傳統的非主流經營形式會崛起,比如東北、新疆的大農場,在農產品的商品化供應方面地位會更突出;一些發達地區在工業化、城鎮化完成之後,農業的規模經營也會發展起來,而且可能是名義上的集體化;還有最適合資本介入的畜牧養殖產業,可能面臨農戶大量退出的境地,成為資本密集型產業的代表;還有一些地方的家庭農場會發展起來,出現數量有限的中國農場主,儘管其規模會比我們傳統概念上的農場要小得多; 由農民專業合作社來統一經營甚至是加工銷售的局面會發展,但要形成真正的統一經營恐怕還需要時間來不斷改進。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決定,為小農的出路指明了方向。全會決定指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創新。」「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可以說,將來的小農發展,既不會像歐美的大農場模式,也不會像傳統的東亞農業模式,而是呈現多姿多彩的情形。    小農的智慧    當前的農業現代化進程,既有產業鏈加速整合、資本下鄉加快前行的大舉動,也有著新農人崛起、小農改造深化的新實踐,共同推動著農業的轉型與發展,小農的智慧更引人注目。    休閑農業不斷轉型升級。簡單地打打牌、釣釣魚、吃吃飯,或者簡單地做個現實版的QQ農場,體驗一下種菜的樂趣,這些初級的休閑農業模式日漸受到挑戰,休閑農業日益呈現綜合化、生態化、特色化等特徵,把觀光旅遊、生態體驗、文化教育等內容融於一體,把生產、加工、銷售充分銜接,吃喝玩樂功能相對齊全。文化內涵上可能土得掉渣,但基礎設施卻洋得現代,管理模式向先進企業管理看齊,一批新型休閑農業園區、休閑莊園等加速形成。    家庭農場起步與新農人群體湧現。2013年「家庭農場」這一專有名詞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雖然其並不是在2013年首次由中央提出,但還是因為一號文件而引起了轟動性效應,2013年也被稱為「家庭農場元年」。此後,各地紛紛出台家庭農場促進政策和相關註冊管理辦法,一批依靠自有土地或者流轉土地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戶有了新定義。與此同時,一個叫「新農人」的群體日益壯大。新農人概念難以準確定義,內部構成也相當複雜,但大體包括四個類別:一是自給自足型,以追求食品安全為目的,一般固定在一個小的熟人圈子中;二是回歸田園型,逃離城市森林,享受田園牧歌,不講求經濟效益;三是改造農業型,帶著理想追求,力圖改變鄉村面貌;四是謀求發展型,看重農業是朝陽產業,希望獲得良好回報。就目前的情況看,新農人一時半會不會擔負起農產品供應的主力軍,但隊伍在不斷擴大,將給三農帶來新改變。    農村電子商務實現突破。隨著物流技術的日益發達和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網路零售市場全面暴發,電商發展如火如荼,農村正成為新興領域,一批大學生返鄉從事農村電商,一批淘寶村成為發展傳奇,一批縣域電商加速布局和模式探索,數不盡的農村土特產品正通過網路走向全國各地。傳統的干制農產品如紅棗、核桃、茶葉等,早已在網購中稀鬆平常,極難破局的生鮮電商也在執著前行,諸如生鮮品質如何保障、物流成本如何降低、最後一公里如何打通、運營管理如何走出虧損困局等問題正在出現新的模式化突破,巨大的市場空間值得期待。    合作社在努力前行。與電商熱、新農人崛起、家庭農場風行相比,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身影顯得有些落寞,自2007年國家正式施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來,全國合作社註冊突破百萬大關,但給大家的整體印象是,真合作不多,實力不強,作用不明顯,甚至出現一批為了爭取國家項目而設立的假合作社。但客觀而言,讓本來弱小的農民,在「386199」部隊的基礎上聯合,其合作過程必然要艱難得多,缺人才、缺資金、缺管理,需要時間和耐心;更何況,我們的合作社在制度缺失最重要的金融部分,發展乏力;但也應看到,一些農村精英的回歸,一些大學生與務工青年的返鄉,正帶來新的氣象,合作經營作為農村現代經營的基本方向將會在今後表現得越來越明顯。    有專家言,實現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性改觀,需要三十年時間,當大量的農村人口已經進城、當大量的傳統農民開始退出農業勞動領域、當一批新農人擔當起農業發展的重任,中國的大農業一定會躍然眼前。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會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
不弄懂這幾點,千萬不要搞休閑農業!
釀酒葡萄基礎資料:梅洛 ( Merlot )
#糧食安全#15【世界銀行:氣候變化將使東歐與中亞的農業減產25%】
無土栽培-草莓

TAG:農業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