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加劇烏克蘭的撕裂 浙江日報
俞劍弘 近段時間,烏克蘭夾在西方與俄羅斯的「磨心」里,可謂極其難受。2月13日,歐盟一位高官在基輔敦促烏克蘭政府,必須在憲法改革、組建新政府等方面採取緊急措施;烏總統亞努科維奇出席索契冬奧,與普京就150億美元援助計劃商討。與此同時,烏國內仍有數萬人集會,誓言不罷免亞努科維奇絕不罷休……凡此種種,對於亞努科維奇來說,怎一個「鬧心」了得! 當然,有人鬧心,就有人有看戲的閑情。如果看戲者偏巧又是導演,興之所至還會衝到舞台前指手劃腳。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最近的「粗口」,就是這種導演兼看戲者心態的真切寫照。一個看上去弱質纖纖的女外交官,居然用了字母F開頭的單詞批評歐盟,讓歐盟「靠邊站」,可見對於歐盟這個副導演的「窩囊」,是怎樣的切齒。
這段紐蘭與美駐烏大使的電話被曝光後,美國人不是檢討自己對夥伴態度的粗鄙,反而明裡暗裡指責俄政府竊聽電話並將內容公開。對於美國人的這種邏輯,我們見慣不怪,無庸驚詫,重要的是,它為以下問題提供答案:誰在直接「指導」烏克蘭國內事務,換言之,誰利用並加劇了烏克蘭的撕裂感?
從烏克蘭出現示威與暴力起,莫斯科始終相當克制,至今沒有一位俄政界人士在烏露面,而歐盟和美國官員及議員則比肩接踵赴烏克蘭,給示威運動火上澆油。紐蘭在電話中,更是直接談論起烏反對派領導人在未來政府中的角色。
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恩怨糾纏剪不斷,理還亂。儘管有蘇聯時期的烏克蘭大饑荒,在蘇聯解體後,被烏反俄派上升為俄對烏的「種族滅絕」而大加渲染,但烏克蘭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之一,其首都基輔更是俄羅斯三大歷史古都之一。烏克蘭民族中的許多優秀人物,是作為俄羅斯歷史中的傑出人物載入史冊的。作家有果戈理、奧斯特洛夫斯基,畫家有列賓,教育家有馬卡連柯;政治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有勃列日涅夫、卡岡諾維奇、鐵木辛哥、伏羅希洛夫……普希金和赫魯曉夫也算半個烏克蘭人。
基於這種堪稱滲入血液的歷史文化淵源,加上烏克蘭對俄羅斯在能源與經濟上的現實依賴,不難看出,那些鼓噪烏克蘭徹底「去俄羅斯化」的國內國外勢力,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就是別有用心。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近日指責西方向烏「出口革命」,並非危言聳聽。確實,烏克蘭的現實讓人似曾相識,它與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互為鏡像,面對其自身也會有「穿越感」,那就是發生在近10年前的橙色革命。
橙色革命10年後,烏克蘭一地雞毛:經濟持續萎縮,貨幣大幅貶值,國家債務纏身,甚至面臨破產。問題是那還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革命,最初的得益者如今也輸得一塌糊塗:始作俑者尤先科4年前就已黯然下台,美女總理季莫申科更身陷囹圄。這樣的革命再來一次,烏克蘭情何以堪!
推薦閱讀:
※烏克蘭代孕 寶寶回國手續辦理
※淺析烏克蘭亂局
※非法旅遊死亡之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烏克蘭議會通過特赦法律 未換來反對派緩和態度——摘自觀察者網
※俄軍進入烏克蘭克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