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形神兼備 依勢而行——王改民先生的翰墨情懷

  文/孟雲飛

  • 我與王改民先生結緣於2008年8月,當時去陝西參加一位朋友的書法展覽,這也是我第一次踏入西安這個書法聖地。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我真切感受到了這片土地的肥沃與厚重。陝西乃周禮之邦,三秦大地,漢唐坐標,撇開其他輝煌不講,單就書法而言,這片厚土及其勤勞、智慧的人們做出了巨大貢獻,掀起了一座又一座書法文化的高峰。這裡留下青銅時代鐘鼎銘文的氣勢恢宏,留下了《石鼓文》秦時期的石刻文字記錄,留下了方筆為主的秦隸之方便實用,留下了以《石門十三品》為代表的摩崖之蒼莽與雄渾,也留下了大唐楷書的群星璀璨和法度森嚴。跨越千年,二十世紀的書壇巨擘于右任再掀波瀾,其魏碑和標準草書重新刷新世人的視聽。

    此次活動期間,我在一家畫廊中看到了王改民的作品。對他的書法我可謂一見傾心,印象極其深刻。我幾次漫步古都西安的書畫繁盛之所,希望能與王改民能有一次心靈的邂逅,也許若干年後能留下一段書壇佳話,但當時無緣與他相識。直到2011年,才在朋友的引薦下,有緣結識王改民先生。因為早聞其名,所以一見如故。他威儀莊嚴,博學文雅。

    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與王改民先生結緣已有八年之久。這幾年,他的書藝是更上層樓。竊以為,他不但是陝西當代書法的重量級人物,就是放眼全國也依然是實力名家。何出此言?「言有君,事有宗」,現紀言數行,以飧諸君。

    王改民先生從咸陽古城走出,不斷進取,在古都西安供職多年。繁忙的案牘之餘,依然是翰墨情緣不減,臨池不輟,寫出了自己的一腔熱情以及北方書風的博大雄渾、厚重蒼莽。

    學書歷程尋繹

    王改民先生的書法之路可以說是從自發走向自覺,然後走向自如。他在中學時期就開始了書法的臨習。「書非借不能讀也」,借來同學的趙孟頫字帖,發起了書法之夢的第一步追尋。隨後又練起了毛體,曾在文革期間抄寫大字報,大量的書寫極大地鍛煉了運筆的靈活程度,「手熟」得以實現。旋即在地上以水臨習柳體,上世紀70年代末,又拿起了清人編寫的《草字彙》,以唐詩集字的辦法加以學習,但仍然感到不過癮,於是對「刪繁就簡」的于右任「標準草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寫就是四年,惟妙惟肖,人稱「王右任」。也曾聽從董青野的建議,上溯魏晉,追隨《伯遠帖》的神韻,既而接受鍾明善的意見,再次對趙孟頫的行書進行了三年之久的摹寫。為了克服軟媚,魏隸雜糅的《爨寶子》等碑刻成了上好的選擇,一臨又是四年。在此之後,他對「力能扛鼎」的王鐸書法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購字帖,品真跡,把王字剪切下來,逐一學習,不知不覺,又是三個年頭。後因鍾情舒同前輩書法的緣故,繼而向上追溯,有幸找到了何紹基的《落花詩十五首》,又是一個三年的持之以恆。

    王改民先生的學書歷程中,他對《爨寶子碑》和于右任書法用功至深,在此我略作一延伸。

    《爨寶子碑》,全稱《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碑》,記述當地望族爨寶子的生平事迹,「大亨四年」(實為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立, 1778年於雲南曲靖縣出土,正文字徑寸許,楷隸雜糅的典型代表。阮元稱其為「滇中第一石」,康有為認為「寶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樸厚古茂,奇態百出,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與臨習尺牘刻帖的點畫精到不同,王改民深知碑刻因風雨剝蝕、刻工誤差等因素,臨碑不能斤斤計較於點畫,需要注重整體,諸如結構、神韻,要有「透過刀鋒看筆鋒」的一雙慧眼。於是,他活學活用,留金石味,去刀刻痕迹,深得此碑三昧。如果說他選《爨寶子》是跨度之大,那麼,選于右任就是其用功至勤無疑。于右任(1879-1964年),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精於魏碑行書,創立了標準草書,把魏碑和小草進行了巧妙的融合,用筆中鋒居多,刪繁就簡,跡顯心通,乃二十世紀碑派書法大師。標準草書是于右任的創新,他以「易認、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以《千字文》為底本,精選歷代草書法帖而成,並無背離傳統「趨急促」,同時服務時代所需,「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民族傳統之利器,豈非當今急務歟!」(于右任語),其人品也為世人推崇,柳亞子言:「落落乾坤大布衣」。和于右任同為陝西人的王改民,對於右任書法的深深浸淫自然在情理之中,觀其書法作品,得知其為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長可謂實至名歸。

    其實,總的說來,王改民的書學之路就是不離傳統,碑帖兼修。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稱讚王改民的書法「來有所自,去有所儀」,其言真可謂切中肯綮。

    王改民,這位紮根於三秦大地的赤子,在書法方面獲得過諸多榮譽,成績非凡。在真草隸篆行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擅長魏碑、隸書和行草,形成了蒼茫雄渾,生動健碩的書法風尚,顯示了西北漢子的豪邁勁健,展現了書家自己的志趣追求。王改民在對傳統名家長期深入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從2007年起,又吹響了向創作高峰進軍的號角。他心無旁騖,創作作品兩萬餘件,然後精挑細選出百餘件,包括著名的丈二匹十條屏《岳陽樓記》(部分)。2009年3月,這些以自作詩詞為主的精品力作,在中國美術館進行展出,盛況空前,好評如潮。

    在喧嘩過去,王改民依然冷靜。2013年,他又回到了楷書的研習上來。真應了唐代書論家孫過庭的「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過程。於是,筆者秉思凝神,對其書法特點進行挖掘,對其書學成因進行探究。

    書法特點挖掘

    線條是東方書畫藝術最重要的語言。從技法層面來講,線條質量的優劣,幾乎決定了一幅作品的好壞。書法又是中國視覺藝術的「哲學」,她以線條毫無矯飾地裸露出驚人魅力。王改民的書法線條剛勁有力,以線立質,以勢貫氣。點畫的藏頭護尾、中鋒運筆還是八面出鋒,都是高質量線條得以實現的重要手段。而書法里,線條往往受到大自然的啟示,是大自然物象的精美提取和筆墨再現。(傳)晉代衛夫人論書法時說: 「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 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王改民書法的線條是經過錘鍊的產物。尤其是行草書,線條多骨微肉,入木三分,惜墨如金,與自然相映帶。再看其作品,即使是草書,字與字之間也沒有多少筆畫的連帶,幾乎依勢而行,依靠勢來貫氣,實現章法的協調。東漢蔡邕《九勢》云:「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矣,陰陽既生,形勢出矣。」又云:「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王改民對「標準草書」用功甚多,這種筆斷意連,渾然一體的效果當是一大特點。

    王改民的書法文質結合,相得益彰。《說文解字》云:「文,錯畫也,象交文。」 本義:花紋;紋理。此處指文采,與「質」相對。《論語·雍也》言:「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質:質地,引申為里。王改民書法注重內容和表現形式的統一。所書寫的內容除了傳統的詩詞歌賦、經典名言之外,很多是他本人的自作詩詞,氣格高古、神采奕然。書文並茂,書寫內容與書寫風格可謂珠聯璧合。書法創作和人物心情以及創作環境也有莫大的關係。唐代孫過庭《書譜》云:「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豈惟駐想流波,將貽嘽緩之奏;馳神睢渙,方思藻繪之文。」王改民把對百姓的情,對書法的愛以及自己的審美情感完好地統一,寫出了很多具有時代特徵,知大眾冷暖與自己情懷的好作品。

    書法成因探究

    一、志趣高,路子正

    王改民先生胸懷坦蕩,博聞廣識,他博觀約取,取法乎上,成績為世人矚目。他取法「二王」,認真踐行馮班《鈍吟書要》「不學二王,下筆便錯」之論,牢牢把握書法的千年主流。又從「二王」書風的有力繼承者趙孟頫那裡汲取營養,對於趙的「尚古意識」,多次揣摩其深意。不僅如此,對於一代書壇巨擘王鐸大氣磅礴的書風和酣暢淋漓的筆墨長期研習,「王鐸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他向著書壇高峰進發。沿途駐足時,他撫摸著東晉《爨寶子》諸碑的古拙,感受著清代何紹基書齋里「天女散花」般的曼妙,並且經常掏出懷裡于右任的魏碑行書和標準草書,手不釋卷,心摹手追。步步為營,穩紮穩打。

    二、植根沃土,耳濡目染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馬克思、恩格斯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陝西,這塊熱土,王改民生於斯,長於斯,成就於斯。陝西,位於中國西北內陸腹地,是中國經緯度基準點大地原點和北京時間國家授時中心所在地。她從遙遠的藍田人起步,至半坡村開創華夏文明,以後弦歌不輟,薪火相傳。名勝遍地,人才輩出。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絲綢之路、漢唐盛世;炎帝、倉頡……俯仰皆是文化,呼吸萬年通暢。歐文說:「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始終是他們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後的周圍環境的產物。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如此環境,一個人想置身於外,倒是需要萬般決心,當然,傳承也就自然而然。

    三、修養深厚,人情練達

    王改民先生有著豐富的閱歷,深厚的文化修養。他曾說,書法藝術追求「美、韻、趣、氣」,但書法創作要體現出上述四字,一是要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二是要有較為豐厚的閱歷和淵博的知識。書法之技有大小之分,「小技」是工匠之巧,相對容易。「大技」是文化底蘊,難度極高。所以,藝術成就的獲得無一不從從勤奮中來。才能的火花,常常在勤奮的磨石上迸發。他深諳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禮記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他意誠,心正,人情練達。傳統文化修養頗深,尤其偏愛古典詩詞,並且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諸如「引頸登高第一聲,紅花驚見滿春城」(《題旭日東升圖》),「鳥跡成圖是書祖,由此翰墨妙無窮」 (《倉頡廟感懷》等,自然流露出奕奕神采,表達了他高潔的志趣。

    王改民先生在書法上的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普遍的讚譽。周志高說:「氣勢宏大,雄厚,是當代寫于右任的第一人。」李鐸評價道:「王改民先生有文人情懷,書法不俗。」楊丙延說:「氣勢不凡,韻律和諧,紮根傳統,入古出新。

    結語

    「半窗幽夢六十秋,一寸丹心志未酬。但有閑時筆墨趣,情思泄盡也風流。」王改民年已近古稀,但老驥伏櫪,仍志在千里。歲月的流逝絲毫沒有消磨掉他追求書藝的激情,反而更增加了他藝術素養的厚重。筆墨在他心中呈現,歲月在他手裡書寫,他書寫著浩然正氣。不過,他說藝無止境,追求永不停息。

    王改民簡介

    1947年生,陝西咸陽人。曾任中國書協第四屆藝術發展委員會委員及西安書法創作室主任、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長、中共陝西省委秘書長等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咸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院名譽院長等。200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改民書展,出版有《王改民書法作品集》等。

    作者孟雲飛:教授、清華大學博士後,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

    王改民代表作品

  • 推薦閱讀:

    對何先生爭議的女命重新作一闡釋
    向李光耀先生致敬
    宋先生相關古詩文1
    南懷瑾先生:佛教的孝道思想(2)
    何智勇先生楹聯選粹第二輯

    TAG:情懷 | 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