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每年新發惡性腫瘤1.5萬人 青年人胃癌增多

泉州網-泉州晚報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在我國,對腫瘤的描述可追溯到3300~3500多年前,早在殷商時代,甲骨文上就已有「瘤」的病名;而西方對腫瘤的記載見於3500年前古埃及的草紙文中。

  癌症這一古老疾病,現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元兇。在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初至90年代,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急劇上升的趨勢。

  近20年來,我國每4個至5個死亡者中就有1個死於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癌症的發病情況也發生改變。

·參加問卷調查贏金幣 ·汽車消費投訴熱線

  泉州每年新發惡性腫瘤1.5萬人

  首先,請看一組數據——

  世界範圍內,每年新發惡性腫瘤1200萬人;

  全國每年新發惡性腫瘤220萬人;

  福建每年新發惡性腫瘤7萬人;

  泉州每年新發惡性腫瘤1.5萬人;

  ……

  接著,再看這樣一組事實——

  鳳飛飛患肺癌,肥姐沈殿霞患胰腺癌,大嘴成奎安患鼻咽癌,導演戚健患胃癌,演員李鈺、新聞主播羅京患淋巴癌,而「林黛玉」陳曉旭、歌手阿桑都患有乳腺癌……

  而在泉州,根據泉州市光前醫院腫瘤放療科副主任醫師、設備科科長白志剛提供的數據,每年新發惡性腫瘤人數1.3至1.5萬人。因腫瘤類型不同,發病年齡有所差異,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85歲,50~65歲是一個發病高峰,性別比例也因病種而有差異。

  1

  變化

  泉州地區,肺癌發病率居首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220萬以上,每年在治患者600萬以上,醫療費用在1500億元以上,而且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20年來,我國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在35歲~59歲最佳工作年齡段死亡的人中,癌症長期居於各類死因之首,是造成我國最佳勞動力損失和醫療費用上漲的主要原因。

  據福建醫科大學腫瘤學教授、中國抗癌協會理事、福建省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庄建良介紹,目前泉州本地居民癌症男性發病率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女性依次為:肺癌、乳腺癌、胃癌。此外,鼻咽癌、宮頸癌發病率相對也比較高。

  「這些年來,我國包括泉州的癌症流行病學發生一些變化。改革開放前,胃癌發病率排第一;改革開放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肺癌、乳腺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庄建良表示,直腸癌和胰腺癌也逐步上升,宮頸癌有所下降,但有年輕化趨勢。「貧困惡劣的生活條件也導致癌症,如食管癌在貧困地區發病率就很高,而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發病率是很低的。我國包括泉州地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進一步降低食管癌的發病率。」

  與此同時,我國部分惡性腫瘤死亡率出現明顯下降,而與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相關的腫瘤呈現持續性增長勢頭。我國城鄉居民的腫瘤發病死亡構成正在發生變化,部分惡性腫瘤死亡率明顯下降。

  2

  變化

  不良習慣,青年人胃癌增多

  據調查,從2000年到2005年間,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稍微下降了,但這種下降的趨勢是由男性引起的,相反的,女性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趨勢。

  庄建良表示,在全國包括泉州胃癌發病率的降低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水平提高也密切相關,少食腌制食品及隨著胃鏡和現代影像學技術的應用,對慢性良性胃部疾患,例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及惡性貧血等癌前病變進行早期治療,降低胃癌的發病率。

  另外,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已提高到10%左右,早期治療治癒率達到95%,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庄建良建議,在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去醫院消化科做胃鏡或實驗室檢查,搞清病因。而那些生活無規律,工作緊張繁忙,且長期吃腌製品或發霉食物的人,更應及時體檢,定期進行排查。

  從臨床情況來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了性別、遺傳、曾經的慢性良性胃部疾患、腌熏飲食、煙塵環境等有關因素外,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是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此外,胃癌的發病與飲食結構不合理、環境污染嚴重等多種因素有關。喜好熏烤、高鹽、辛辣食物,嗜愛煙酒,都會破壞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嚴重損傷胃黏膜,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增加癌變幾率。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大大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3

  變化

  條件改善,早期確診率提高

  「臨床上,癌症的查出率和早期確診率明顯提高。」提及癌症患者增多的原因,泉州市光前醫院副院長、腫瘤放療科主任醫師李瑞峰表示,腫瘤是一種古老疾病,人類從有文字以來就有關於腫瘤的記載。因診察手段有限,以往確診時多為中晚期甚或難以發現。但隨著醫學發展和ct掃描、核磁共振、生化免疫等技術的運用,許多沒有癥狀的潛在癌症得以及早發現。

  「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識的增強,使因病就醫人數增加,也促進癌症的檢出。」李瑞峰表示,早期癌症都沒有特別的徵兆或信號,一般都是在體檢中發現早期病人。這種體檢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體檢,是針對性較強的專業體檢。當然,諸如回吸性鼻血、咯血可發現相對早期的鼻咽癌、支氣管肺癌等等。

  此外,老齡化社會漸行漸近,人類總的平均壽命延長,人口數增多,使癌症患者的絕對數增加,而急慢性傳染病被消滅和控制,亦使腫瘤病人相對增多。

  4

  變化

  平衡打破,身體免疫力下降

  「良好的免疫能力,是決定個人健康與否的關鍵。」據了解,人的身體里每天都有腫瘤細胞產生,可能有100萬個以上,但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會形成一種防禦和保護機制。這個系統就像體內的軍隊一樣,能識別對身體不利的細胞,隨時進行摧毀和清除。如果免疫功能差,系統就不能識別惡性細胞,時間長了,這些細胞會越來越多,最後形成腫瘤。

  「如果實在清除不了惡性細胞,免疫系統還有修復功能,而修復酶一般是在睡眠當中活化的,很多癌症病人都是修復酶缺陷,因此睡眠很重要。」醫生表示,「只有保持充分的平衡與和諧,才能使身體里原來的生物學特性正常發揮。但是現在的外界環境把我們這些功能抑制了,破壞了,所以得病的越來越多。」

  「哪一種功能打破平衡,都可能得癌症。不僅身體內部要保持平衡,人與自然也要和諧相處。遺憾的是,如今人類卻總是在與自然界對抗,甚至破壞自然界。」採訪中,醫生列舉了不少生活環境中的致癌隱患:空調、冰箱的氟利昂破壞臭氧層,過量紫外線增加患皮膚癌的可能;汽車尾氣污染空氣,接觸汽油又增加患白血病的機會;殘留在蔬菜、水果中的農藥,通過抑制免疫系統功能而影響生物體的抗病性,對人體有致畸、致癌作用。

  5

  變化

  可防可治,不必談癌色變

  2011年5月20日,薛蠻子發布微博透露自己已被檢查出患有直腸癌。6月6日,他第二次出現在光明橋南的北京腫瘤醫院,接受手術。

  從得知自己患病到接受手術,薛蠻子用樂觀的態度面對癌症,接受治療,並以身說法,提醒人們要重視防治大腸癌,「40歲以後每年都要做腸鏡檢查」。如今,薛蠻子已康復出院,去年底,還曾到泉州遊覽。

  「癌症不等於死亡,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李瑞峰表示,良好的心態對防治癌症是非常重要的。

  據上世紀90年代的資料,45%的可治癒腫瘤,手術的貢獻是22%,放療是18%,化療是5%。在歐美髮達國家,兒童腫瘤的治癒率已超過70%,成人腫瘤也在50%;我國許多專門機構的腫瘤5年總生存率,上世紀90年代也已超過50%,「不治之症」的概念已成為過去。

  關鍵是發現時的期別。比如肝癌早期1、3、5年生存率分別為90%、75%、57%,而晚期1、2、3年生存率分別為64.6%、35.2%、22.6%;乳腺癌ⅰ、ⅱ期10年,無瘤生存率在70%以上,ⅲ期僅43.3%,ⅳ期25%。「每提早一個期別,5年總生存率將提高20%。」泉州市光前醫院副院長李瑞峰表示,如肺癌,ⅰ、ⅱ期生存率分別是55%和33%,而局部晚期(ⅲ期)5年生存率僅5%。這些數字說明,「三早」是多麼的重要。

癌之防 從我做起 1/3的癌症可以預防

  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能預防癌症

【核心提示】

  「……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這是32歲乳腺癌晚期女教師于娟的臨終感悟。在一篇名為《為啥是我得癌症》的日記中,于娟反思自己的種種生活細節:暴飲暴食,嗜葷如命,過度勞累,爭強好勝。

  超過四成的癌症源於吸煙、飲酒、缺乏蔬菜水果、不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癌症中1/3完全可以預防,1/3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1/3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命質量。

  預防癌症始於日常生活

  目前,癌症預防分為三級:首先是病因預防,即減少或消除致癌因素,或阻斷致癌環節,減少癌症的發生,稱為一級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三早),減少癌症病人的死亡,稱為二級預防;在治療癌症病人時,預防或減少併發症、後遺症,預防癌症的複發和轉移,提高生存質量,稱為三級預防。

  專家表示,維護機體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減少致癌性暴露或不受其害的預防措施是降低癌症發病率的主要方法。目前,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節約衛生資源、最有效的預防癌症舉措。

  改善飲食習慣。要攝入多樣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澱粉類食物,增加抗氧化維生素,減少紅肉攝入量,限制腌制、高鹽、烤焦食物,不提倡飲酒。

  控制體重。過度肥胖可導致患子宮內膜癌、乳腺癌、腎癌、腸癌的危險性增高,成年後體重增幅應不超過5公斤。

  堅持運動。今年世界癌症日當天,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人們每周抽出150分鐘進行體育鍛煉,以顯著減低癌症發生的概率。

  盡量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如遠離石棉、苯胺染料、苯等致癌物質以及離子射線和大量紫外線等,蔬菜、水果在食用前要多次清洗殘留的農藥。

  時刻保持心態平和,學會給自己減壓。豁達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 「天敵」。

  及時治療癌前病變。腫瘤其實是炎症的積累,長期慢性感染是癌症的一個誘發因素。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癌症的蛛絲馬跡。腫瘤的表現在很多時候沒有臨床特異性,許多癌症在發現時已經進入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防癌小常識

  乳腺自檢方法: 1.脫去上衣取站或坐位,兩手自然下垂,正面對鏡,仔細觀察兩側乳房有無異常情況,如乳頭的位置、大小是否對稱,兩側乳頭是否處於同一平面,乳頭是否溢液、回縮,乳房皮膚有無凹陷、水腫、結節等。

  2.可上舉雙臂,兩手在頭部後面交叉十指並壓向頭部;隨後雙手用力叉腰,肩部和肘部向前轉動,微向前彎腰,挺胸。在此過程中,注意觀察乳房位置有無變化,正常者不論是雙手下垂、叉腰、上舉,雙側乳房的位置都應該是對稱的。

  3.抬起手臂,三指或四指併攏,放在左乳處,使用手指肚,一面觸摸,一面作畫小圈運動。輕觸摸發現異常之後,可改深觸摸。右手檢查左側乳房,左手檢查右側乳房。

  4.用手輕輕按壓乳暈部,並注意捏擠乳頭時有無溢液。

  tips: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可以達到75%左右,特別是早期的治癒率可以達到95%,做好乳腺的自我篩查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檢查時應觸摸而不是將乳房提起。檢查的目的是尋找有無結節、腫塊或乳頭溢液;不要遺漏腋窩下部及腋窩與乳房之間部分的檢查;乳房自檢一般在月經結束後2-3天進行較為合適。

  4種公認直接致癌物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直接致癌物只有4種——煙草、苯並芘、亞硝胺與黃曲霉毒素,它們大多與飲食有密切關係。

  煙草所含的蠟質或尼古丁比較豐富,即使未經燃燒,也會含有亞硝基去甲煙鹼等致癌物。

  亞硝胺類幾乎可以引發人體所有臟器腫瘤,其中以消化道癌最為常見。加入亞硝酸鹽腌制的香腸、火腿、鹹魚等色澤紅潤、香味更濃,但同時會生成強致癌化學物質亞硝胺。

  苯並芘主要產生於煤、石油、天然氣等物質的燃燒過程中,脂肪、膽固醇等在高溫下也可形成苯並芘,如香腸等熏製品中苯並芘含量可比普通肉高60倍。經驗證,長期接觸苯並芘,除能引起肺癌外,還會引起消化道癌、膀胱癌、乳腺癌等。

  黃曲霉毒素是已知的最強烈的致癌物。醫學家認為,黃曲霉毒素很可能是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變,被黴菌污染後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tips: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於致癌食品,食物中含有致癌物並不等同於吃了就致癌。致癌物誘發癌症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發霉花生含有黃曲霉毒素,但並不等於吃了發霉的花生就會致癌,因此不能得出「只要含有某種有害物就一定會致癌」這一結論。

除指甲頭髮 全身都可發生癌症

身體各器官都可能患癌症

  已知癌症的種類有100多種,據庄建良介紹,目前發現,除了指甲和頭髮(不包括髮根),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發生癌症。皮膚、骨頭等地方癌症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隨著臭氧層的破壞,皮膚癌的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現階段我國癌症發病呈現的特點是,以發展中國家高發癌症為特點的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而以發達國家高發癌症為特點的肺癌、結直腸癌及乳腺癌等也在迅速上升。

  1

  肺癌:

  居癌症榜首

  現狀:據悉,在過去30年,肺癌患者上升幅度為465%,已代替肝癌成為我國首位惡性腫瘤死亡原因(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22.7%)。

  影響因素:綠地較少,車輛增加和工業發展導致大氣被污染,河流被污染,食品被污染,吸煙率居高不下,室內污染,上述諸多因素都增加發生肺癌的風險。此外,還包括家族遺傳以及免疫機能降低代謝活動、內分泌功能失調等。

  提醒:吸煙量越多,吸煙年代越長,患癌的危險性越大,如每天吸煙兩包以上死於肺癌的人數比不吸煙者高15~20倍。

  預防:停止吸煙並避免待在煙霧多的地方;少接觸廚房油煙,使用環保裝修材料;積極治療肺部的慢性疾病(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

  2

  乳腺癌:

  紅顏殺手

  現狀:乳腺癌近年來發病率不斷提高,躍居女性癌症榜首,被稱作是「紅顏殺手」。「粉紅絲帶」成為全球乳腺癌防治運動的標誌。據悉,在泉州,也有屬於咱厝人自己的粉紅絲帶行動——泉州乳腺健康俱樂部,由福醫大附屬二院的乳腺癌專家,在每季度最後一個星期六,面向廣大女性朋友,免費進行乳腺健康方面的講座,最近一次講座將於3月31日在福醫大附屬二院內舉行。

  影響因素:月經早、停經晚、晚婚晚育、肥胖、好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長期服用雌激素、酒精攝入過量的女性更危險,而且病人逐漸年輕化,與濫用化妝品、濫服保健品、精神壓力過大等導致女性內分泌紊亂的因素有密切關係。

  而婦女的生育年齡及哺乳方式,也是影響乳腺癌發生幾率的重要因素。

  提醒:妊娠期、哺乳期的媽媽雌激素水平處於高峰期,也是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期。臨床常有一些女性懷孕後才發現乳腺腫塊,此時進行相關檢查、手術都十分麻煩。遇上病情嚴重的,孩子也保不住。女性朋友準備懷孕前最好請專科醫生做個乳腺檢查。「即使平時的話,建議大家每個月做個自我檢查,每半年到專科醫生處做個專業檢查。」

  預防:減少高動物蛋白、高脂肪的攝入量,低熱量飲食,少喝咖啡、可可,不要酗酒,注意身心調節,減輕壓力,特別是不濫用保健品,避免過多攝入外源雌激素,影響內分泌。

  3

  勿長期熱燙食物入口

  食管癌(又稱食道癌):

  勿長期熱燙食物入口

  現狀:據南安光前醫院專家介紹,我國有六大食管癌的高發區,其中包括泉州南安。該地區每10萬人口中,就有20到50人死於食管癌,而每年到光前醫院就診的惡性腫瘤患者中,大約60%-70%是食管癌病人。

  影響因素:長期吃熱燙食物、吃得太快等會引起食管粘膜慢性損傷,進而引起食管上皮增生,最後導致癌變。同理,酗酒,大量的酒精容易燒傷食管粘膜,可能引發癌變。此外,慢性食管炎症、食管憩室、食管潰瘍等均被認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或癌前疾病。

  提醒:食管癌具有比較顯著的家庭聚集現象,山區喜喝熱茶及沿海地區喜飲酒者,是食道癌的高發人群,臨床上出現過三代或三代以上均有食管癌患者的家庭。

  預防:改變吃麻辣燙、火鍋等熱燙食物及吃太快的飲食習慣,不要吃刺激性很強的食物,避免食管受到慢性刺激而引發病變;少吃加工類食品,少喝酒等。

  4

  胃癌:

  女性發病率上升

  現狀:據庄建良介紹,從2000年到2005年間,女性的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上升的趨勢。且從臨床情況來看,近5年來,19歲至35歲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影響因素:除了性別、遺傳、曾經的慢性良性胃部疾患、腌熏飲食、煙塵環境等有關因素外,睡眠嚴重不足、飲食無規律、工作和心理壓力過大,都是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患胃癌的主要因素。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而它最常出現在人們應接不暇的「共餐」飯局上。

  提醒:由於早期胃癌十分隱匿,常常容易與胃炎、消化性潰瘍相混淆,大部分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因此在胃疼、胃區不適或消化道不適的時候,應該及時去醫院消化科做胃鏡或實驗室檢查,搞清病因。

  預防:飲食科學,生活規律,減少飯局,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少飲或不飲酒;少吃腌制食物,如酸菜、鹹魚、鹹肉等;積極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特別是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5

  常便秘者易發病

  結直腸癌(又稱大腸癌):

  常便秘者易發病

  現狀: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大腸癌高發年齡在50-60歲,而西方國家則為60-70歲。

  影響因素:蔬菜、瓜果、粗糧攝入少,過多攝入脂肪和肉類製品,大量飲酒、吃高溫油炸食物、常忍便意等會增加其發病率。膳食中缺乏礦物質也能誘發大腸癌。據介紹,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缺硒易患消化道癌症,而且大腸癌患者血清硒水平明顯低於健康人群。

  提醒:便血是它的早期癥狀之一,但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可能痔瘡犯了,導致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因此,成年人出現排便異常時,應提高警惕。

  預防:抗擊大腸癌要注意避免長期進食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有腸息肉,要及早予以切除。

  6

  肝癌:

  「喝」出來的癌症

  現狀:福建特別是泉州地區歷來是肝癌的高發區,這與乙肝病毒的流行、飲食習慣和飲用水污染密切相關。

  影響因素:相對而言,肝癌的原發性發病較少。乙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導致肝硬化會導致肝癌。有調查顯示,近四成的患者是因酗酒發病,所以說肝癌是「喝」出來的並非沒有道理。

  提醒: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的攝入和肝癌的發病率顯著相關,它存在於霉變的食品中。在閩南地區,發霉的花生是值得特別注意的。

  預防:預防和控制乙肝病毒,限酒,不吃霉變的食品,每天堅持吃新鮮蔬菜、水果。

  7

  常見於兒童和青年

  白血病(俗稱血癌):

  常見於兒童和青年

  現狀:根據國外統計,白血病約佔腫瘤總發病率的3%左右,是兒童和青年中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影響因素:與感染、放射因素、化學因素、遺傳因素有關,特別是長期與含苯物質(如汽油、化工製劑等)、農藥、放射線等接觸的人群易患病。

  提醒:臨床上發現,長期染髮與長期生活在新裝修的環境中,容易誘發白血病。

  預防:防止吃可能被致癌物質污染的食物,如農藥、防腐劑、著色劑等,新裝修的環境注意通風。

  8

  甲狀腺癌

  發病率增長最快

  現狀:據悉,甲狀腺癌是全球近20多年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惡性腫瘤。國內的廣東、福建、江浙一帶比較多見,20歲左右及50-60歲為高發年齡。

  影響因素:與放射性物質有關,內分泌紊亂也有一定影響。

  提醒:甲狀腺癌患者,術後飲食應當忌碘,包括食用無碘鹽和忌食海鮮。此外,應當避免疲勞和重體力工作。

  預防:避免放射線的照射;少吃辛辣、油膩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盡量避免過多攝入激素。

(泉州網-泉州晚報)


推薦閱讀:

800常見惡性腫瘤癌症
液體活檢 (Liquid Biopsy) : 無創腫瘤檢測新手段
哥斯大黎加女子體內取出68斤重巨型腫瘤
腫瘤患者應該吃哪種糖類
【抗HER-2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臨床治癒不是夢

TAG:青年 | 腫瘤 | 泉州 | 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