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四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四

從念定訖三萬二千人俱

  念定總持辯才不斷。

  二嘆智德文有三別一總嘆智德二別嘆智德三嘆位釋成一明總嘆智德者即是念定總持也若類余經悉嘆三昧陀羅尼德今嘆念定總持即是嘆三昧陀羅尼之德以此雙標嘆章也念即是念佛三昧等諸三昧菩薩得此念佛三昧十方諸佛常現在前亦名王三昧入此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所以者何若根本禪背舍勝處九次第定師子奮迅超越等並俗諦三昧觀四諦十二因緣空無相無作並是真諦三昧自性等九種大禪及般舟一行首楞嚴等百八三昧皆是中道第一義諦三昧仁王經雲若得三諦三昧即入王三昧菩薩入是三昧一切三昧皆入其中十方諸佛悉現在前故知嘆念定是嘆諸三昧德也約四教分別若析俗入真即是三藏教明二諦三昧但約二諦名王三昧若體俗入真即是通教二諦三昧但約二諦名王三昧若從根本俗諦入中道即是別教三諦三昧約三諦名王三昧若一心圓入三諦即圓教三諦三昧明王三昧也大智論出異家解三昧王三昧不同意在此也若約觀心即是三觀觀三諦修三諦三昧成王三昧任運可知總持者即是嘆陀羅尼德此言能持能遮持諸善法不令漏失遮諸惡法不令得起故名遮持亦言總持一切善法不漏失也法華經明三陀羅尼一者旋陀羅尼二者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者法音方便陀羅尼旋陀羅尼者旋轉義也從假入空觀能旋轉觀假入空即轉破界內外諸見愛得入空真諦若但破界內即是通教陀羅尼一心圓破界內外故即是圓教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者即是從空入假旋轉分別入界內世諦界外世諦旋轉破塵沙界內外無知顯恆沙佛法若別破界外無知則別教陀羅尼也今一心圓破界內外無知即是圓教陀羅尼也法音方便陀羅尼者即是二觀為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義諦若斷無明次第入中道猶是別教陀羅尼不斷無明一心圓入中道即圓教陀羅尼也所言法音方便陀羅尼者得此陀羅尼解一切言音也亦能一音說法令眾生隨類得解菩薩得此三陀羅尼即入無礙陀羅尼具足一切陀羅尼也問此經嘆補處陀羅尼何得約初心釋答發心畢竟二不別也而後心入三諦無礙橫廣細極豎深窮源即是補處無礙陀羅尼也問三藏菩薩有陀羅尼不答如屍毗王得歸命救護陀羅尼當知亦有諸小陀羅尼也輪王亦得況菩薩也問聲聞小得陀羅尼不答二乘入涅槃不須陀羅尼也約觀心修陀羅尼三觀類作易見不煩分別辯才者即四辯也大品經明七辯大集經明二十辯華嚴經明四十辯也此嘆三昧陀羅尼力用須約四教明辯義初約三藏若分別生滅四諦名字之法無滯即是法無礙辯若分別生滅四諦義無滯即義無礙辯也若通達六道言辭不同亦能同其語為說生滅四諦言辭無滯即辭無礙辯若稱根緣於生生不可說用四悉檀赴機而說說無窮盡即樂說無礙辯辯是辯了才是才能以蜜助葯服之者易才助文言化道行也通教約無生別教約無量圓教約無作類解可見而言不斷者不盡也法辯義辯緣苦集知病不盡也法辯義辯緣道滅識葯無盡也辭辯樂說辯隨病授葯無盡無盡即不滅義也複次從生滅辯起無生辯從無生辯出無量辯從無量辯出無作辯無作辯者如風於空中說法無障礙故言不斷也三觀約心修四辯類解可知。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

  此二別嘆智德還從定慧開七度從定下開四慧下開方便故言別也若作十波羅蜜對十地者開禪出力願開般若出方便及智也若約四教分別不同者但約四種四諦修布施乃至方便即四教所明布施持戒乃至方便四種不同也而言無不具足者波羅蜜義波羅蜜義者此翻事究竟亦翻到彼岸布施具足即是事究竟到彼岸也乃至方便亦如是故云無不具足即是七波羅蜜也約三觀明七度者若觀心因緣生滅即空即假即中不見慳施不見持犯不見恚忍不見進怠不見定亂不見愚智不見巧拙畢竟無所有而能善分別慳施乃至巧拙泠然自曉即是無不具足也。

  逮無所得不起法忍。

  此下三嘆位釋成者逮之言及不起者不起界內界外煩惱生死諸行休息無有動念究竟寂滅故名不起法忍也即是大無生忍亦名寂滅忍而言無所得者非是都無所得無所得以為得也故大品經言無所得以為得以此得無所得也又仁王經明五忍瓔珞經明四忍兩經雖復不同俱明寂滅忍寂滅忍有上下若金剛心名下忍佛地名上忍若開十地別出等覺亦得作三品謂下中上也今經嘆德既鄰果復言逮者當知逮於下忍乃至中忍也若就四教各分別四忍者三藏教本無此文今約義作亦得分作四忍初僧祇為伏忍二僧祇三僧祇為順忍百劫種相伏惑不起為無生忍三十四心斷結名寂滅忍也通教干慧地名伏忍性地名順忍從須陀洹若智若斷乃至九地名無生忍十地為如佛名寂滅別教鐵輪十信名伏忍三十心名順忍初地至九地名無生忍十地金剛心名寂滅忍也圓教五品弟子名伏忍鐵輪十信六根清凈是順忍初住乃至九地名無生忍十地金剛心名寂滅忍通論圓教初心以上亦名伏忍亦名順忍亦名無生忍亦名寂滅忍故仁王雲從初發心至金剛頂皆名伏忍普賢賢首之義意在此也問下文嘆凈名德但言得無生忍當知不起法忍只是無生忍今何用寂滅釋不起法忍耶答在因讓果說無生忍若通義無生只是寂滅之異名故大涅槃經雲涅槃此經雲法本不生今則無滅義若然者寂滅忍即是無生忍何所疑也若約觀行一心三觀三諦惑不起者即是修不起法忍也故法華經雲著如來衣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也。

  已能隨順轉不退輪善解法相知眾生根。

  此二廣嘆化佗者復為二一明內具化佗法二正明化佗法一內具化佗法復為三一明內具化佗法二明外具化佗法三總釋內外具化佗法如大智論明內具智慧名為力外用無怯名無畏若內智不明外儀不具處眾有畏何能伏物若內外備足可化眾生一明內具化佗法者即是已能隨順隨順有三種一順佛二順理三順眾生根緣佛為眾生轉四種四諦法輪菩薩順佛而轉即順佛也因緣生滅三諦之理即空即假即中順理而解順理而說故言順理也眾生根性雖多不出四種用四悉檀赴機無爽名順眾生也複次若順理而說是順實智順眾生說是順權智順佛出沒方便不同是順權實二智也今言隨順者具此三義也轉不退法輪者四種四諦是輪體用四悉檀為轉也不退法輪即有四種一事不退法輪轉生滅四諦也二位不退法輪轉無生滅四諦也三行不退法輪轉無量四諦也四念不退法輪轉無作四諦也若三藏教生滅四諦約菩薩位事不退法輪三藏教明不退位不取斷結但言不生四惡道不受女人身不生邊地諸根具足得宿命智具此五事名為阿鞞?致此是事不退也若通教初果已去齊羅漢名位不退從七地涉有化物修種種行名行不退八地道觀雙流名念不退也若別教者十住位不退十行行不退十迴向修初念不退十地分證念不退若圓教者一心具三不退初住法身不墮通別之位名位不退一心具一切行名行不退念念入法流水即念不退也約別相三觀釋者從假入空觀修位不退從空入假修行不退正觀中道修念不退若約三觀判三不退此義猶疏今約一心三觀正觀中道修位不退雙照二諦修行不退自然流入薩婆若海名念不退也善解法相知眾生根者善解法相即是如法相解知眾生根即是識病善解四種四諦之法葯善知四種眾生之病以此化佗決無差機之失十力中有是處非處力即是法相也有知上下根力即是知眾生根皆是內力具足也約四教以明四種苦集即是根四種道滅即法相也。

  蓋諸大眾得無所畏。

  此是二明外具化佗法也以無緣大慈覆十法界故言蓋諸大眾也又蓋之言過深達四種四諦出過物上故能蓋也得無所畏者慈悲福慧能益一切故言得無所畏即是釋外用無怯無畏法也。

  功德智慧以修其心。

  此是三明總釋內外化佗法即為三一釋內心無畏二釋外用無畏三結成無畏一釋內心無畏者具二莊嚴能師子吼釋成內心無畏也心即是自性清凈心亦為法身福慧能顯出自性清凈心故言以修其心還用莊嚴自性清凈心即是具二莊嚴莊嚴法身也四教明福慧三權一實總此權實以修其心故心無所畏也。

  相好嚴身色像第一舍諸世間所有飾好。

  二釋外用無畏法者種種色身物所尊重如迦旃延子所明種三十二相業此是世間輪王梵王共有種小功德所致何足為奇故不名第一若通教以空相應心修三十二相者此約真諦修相諦理未極相非第一別教明相者緣修顯真修緣修相緣修既是智障相好亦非第一若圓教所明相好者法身若顯即相好具足故法華經雲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凈法身具相三十二法身有此妙相眾生無由能識為顯此相故於應身示白毫相表中道之理示紺眼相表無緣大悲余相亦各有表故知此相即是法身三十二相也色像第一者即是法性色也大涅槃經雲妙色湛然恆安住不為生老病死之所遷此之妙色於諸色中最為第一故能現十法界像如如意珠應身色表真色真色理中第一應佛身色於所化身色第一也舍諸世間所有飾好此傳釋真相好也非舍世間衣服嚴飾之具若舍此者二乘外道亦能何足可嘆今言舍者若三藏教菩薩舍人天飾好百劫修種相以自莊嚴為菩提器也若通教菩薩舍有所得心修相好有所得心修即是世間嚴飾故大智論破百劫相金剛般若雲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若別教菩薩舍界內空心修相好用界外緣修修相好也若圓教菩薩界內外所修皆是世間飾好悉皆並舍法身若顯真相自現故說相好嚴身色像第一豈同虛妄修因相好嚴飾也。

  名稱高遠逾於須彌。

  此下三結成也即為二意一結成外二結成內一結成外者名稱高遠逾於須彌即是成外無畏也明菩薩外化之德遍十法界名高物表故言高遠逾於須彌又解通別兩教明十地如十寶山通別兩教明佛如須彌今圓教十地位高通別兩教所明佛果故言逾須彌也又須彌盤固高遠法性不動理高無上智有顯理之功故言逾於須彌也。

  深信堅固猶若金剛。

  二結成內無畏法也信有二種一者聞信二者證信四教分別各有位次今但約圓教分別二信若五品弟子一向聞信信何等法信不思議三德之理若十信六根清凈亦是聞信亦得相似證信若初發心住已上亦聞信亦真證信佛地但證信今此諸大菩薩既居高位二信圓深故言深信牢固者二信不為內外諸緣之所沮壞也猶若金剛譬顯深信金剛有二義一利徹本際二體牢萬物所不能損一利徹本際者內合聞證二信定慧利用窮實際也體牢萬物所不能沮譬二信真慧煩惱生死諸緣所不能損也此嘆內具化佗法也。

  法寶普照。

  正明化佗此下至及心所行即有三別一放光說法明化佗二正說法明化佗三說進修化佗法一放光說法化佗者又為二一正明放光說法二明深入緣起釋成放光說法也一放光說法者即為三一放光二說法三釋嘆一放光者此釋成化佗即是法寶普照菩薩慈悲智慧緣三諦理生諸善法之寶也所言普照者入放光三昧普光三昧故能普照也若諸凡夫應以世間善法得度即入世諦三昧放世間善法光照令離眾苦得世間樂若應以出世善法得度即入真諦三昧放世間善法光照令得二乘道果若應以出世間上上善法得度即入中道三昧放出世間上上善法光照即開佛知見入菩薩位故華嚴經思益經悉雲佛有光明名無慳若放此光照眾生即能離慳行布施乃至六度一切事亦如是請觀音雲普放凈光明滅除痴闇冥故大品先放身支節光次放毛孔光觸眾生身盲者得視聾者得聽如是等種種世間利益亦能令得道發菩提心譬如網魚初網不得者後更網之初光未度者更放光度之如是有緣者皆得利益入道菩薩入道亦爾放光普照十法界眾生皆得利益入道也複次若放一光止除慳一光除瞋者是別教意不名普照複次若放二諦光亦不名普今此諸菩薩能放中道圓光普照只放一光照一切處皆令各得利益隨機入道故名法寶照也問光照云何能破惡生善答譬如熏葯煙??病苦即除身得安樂放光觸身破惡生善亦復如是以光從諸善根出故隨??有緣眾生苦悉除也。

  而雨甘露。

  此二明說法雨甘露者甘露是諸天妙藥服之安樂不死中論雲實相名天甘露能令三乘同得聖道涅槃常樂也實相甘露即有二種一真諦實相二中道實相眾生應以真諦得度即雨偏真甘露三乘同得化城涅槃也若有大乘圓機即雨中道實相甘露即開佛知見見佛性住大涅槃也故法華經雲佛平等說如一味雨隨眾生性所稟不同此諸菩薩說甘露法亦皆如是。

  於眾言音微妙第一。

  此三明釋嘆雨甘露雨此諸菩薩何故能說甘露法雨為有微妙之言音也微妙言音如法華明舌根功德若欲以一言遍三千界隨意即能至鐵輪菩薩尚能如是何況補處大士而不能以妙音遍滿十法界眾生隨類各得解普得受行獲其利也微妙第一者降佛以還一切世間言語音聲莫能過也又解即是法性言音故云微妙第一也。

  深入緣起。

  二明深入緣起釋成放光說法者即有二一明深入緣起此嘆智德釋成放光說法二斷諸邪見以下此嘆斷德釋成放光說法一嘆智德釋成放光說法者所以能放光說法利益深普良由智能深入緣起也緣起有二種一生死緣起二解脫緣起生死緣起即是無明十二因緣一切生死也解脫緣起即是觀十二因緣智慧起一切解脫佛法也今明深入緣起者深入十二因緣生死緣起即成解脫緣起也故大涅槃經雲十二因緣有四種觀若深入者得上上智了了見佛性也所以者何若觀十二因緣生滅即是三藏菩薩調伏諸根滿足六度未名深入若觀十二因緣即空斷界內惑即是通教菩薩亦未名深入若觀十二因緣知空非空入假名破界內外恆沙無知得進入中道破十一品無明是別教菩薩亦未名深入圓教菩薩一心圓觀十二因緣從初住發真見中道至補處破四十一品乃名深入緣起也是諸菩薩非但入十二因緣正報緣起亦深入世界依報緣起知世界因緣成世界因緣壞也既自能深入緣起是以能說因緣實相甘露也深入之義意亦顯也。

  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余習。

  此二嘆斷德釋成放光說法者普注甘露只以自無惑闇能普放光照眾生闇只以自無系縛能雨甘露解眾生縛斷諸邪見有無二邊者諸邪見有二種一者界內二者界外一界內邪見者六十二見等種種邪見皆屬有無二見也二界外亦有種種諸見亦並屬有無二見今總界內諸見並是屬有邊總界外諸見並屬無邊故大涅槃經雲凡夫者有二乘者無菩薩之法不有不無正見中道佛性則破有無二邊一切邪見故言斷諸邪見有無二邊也又解雲正觀中道破真俗有無二邊至金剛頂邊際智滿中道體顯三諦之惑方盡也而言無復余習者圓教始從初住終至法雲圓斷有無諸見猶有習在等覺入重玄門無量百千萬億劫重修凡夫事見理分明習氣微薄事等微煙故名無復余習譬如一升鹽投於大河無復鹹味也故大智論雲有無二見滅無餘諸法實相佛所說問此不應然答若常徒解釋斷界內有無二見豈得銷此文也又若用地論別教解義登地離凡夫我相障斷有無二見豈得銷此文也問此有何過答三藏通教初見道即斷諸邪見有無二邊豈可用此嘆補處之德別教登初地見佛性斷界外邪見有無二邊見惑皆空豈可用銷此文嘆補處之德也優婆塞經雲九地斷見習十地斷愛習地持論雲離一切見清凈凈禪此據金剛等覺之位今約地持論銷此經文一家用圓教明斷惑義轉分明。

  演法無畏猶師子吼。

  二正說法嘆化佗者此下至過量皆嘆說法也初即雙舉兩譬嘆化佗成就後一總嘆化佗功德無量也初譬雲師子吼師子吼者名決定說決定說者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也所言演法無畏者演之言廣心無怯弱故名無畏是諸菩薩能於四不可說用四悉檀赴緣而廣起四教也猶師子吼即是譬演實相甘露法得無畏也如師子吼時非但不畏禽獸亦能令香象失糞飛者墮落此諸菩薩演甘露法非但於一切天魔外道及諸眾生心無怯弱亦令天魔失愛論糞外道執見高心墮落亦令一切眾生愛見煩惱皆滅。

  其所講說乃如雷震。

  此次譬雨甘露法能令生善也釋論具出四種法師雷喻多聞雨喻美行具在論文今明雷以驚蟄雨以潤生將說甘露雨震八音雷用驚二邊邪見之蟄使一切善根萌芽開發謂三草兩木一地所生一切行人宿世善根開發增長故言其所說法乃如雷震也。

  無有量已過量。

  此二句總嘆化佗之功無量也此諸菩薩神通智慧放光說法十方世界所化眾生無有限量不可以阿僧祇數也已過量者其所化度不可說也複次無有量者七種方便行人用思量智所不能量也已過量者圓教十地以下不思議智所不能知也。

  集眾法寶如海導師了達諸法深妙之義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

  此三進修化佗法明諸菩薩化佗之功雖大未證極果猶須進修化佗之法即是菩薩入等覺地於百千萬億劫入重玄門修化佗行重玄門者地持論雲入住起力禪舍復入力禪入者從凡心入一切法門乃至上地也起力者從等覺地一切法門起入一切法門住者隨住一法門即住一切法門也舍復入力者從無量百千萬億劫重修也故法華經彌勒嘆下方菩薩言善入出住無量百千萬億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也集眾法寶如海導師導師者將導眾人入海采寶非但眾人得寶已亦自獲菩薩導眾生入生死海非但令眾生得佛法寶化功歸已入重玄門法利亦多無量無邊也故此經雲不入大海不得無價寶珠菩薩不入煩惱巨海不得一切智寶也補處菩薩入重玄門無量百千萬億劫報修凡夫事故能放光說法利益眾生也了達諸法深妙之義者菩薩入重玄門內慧莊嚴增進也了達是智慧之異名諸法即是十法界一切諸法也深妙之義十法界諸法二諦三諦之理甚深故名深見三德不縱不橫故名深妙義也善知眾生往來所趣及心所行此兩句明菩薩入住重玄門增進外見所化眾生根緣也此諸菩薩得真天眼常在三昧不以二相見諸眾生死此生彼名往死彼生此名來所趣者知因能趣果善惡業緣之因趣受報好醜之果也而言及心所行者用種智知其宿世習因所行三草兩木一地所生根性不同也三草兩木即是三藏通教別教七種方便善根一地所生即是圓教之根緣也前明用藥今明知病既識葯知病即能隨病授葯故知住重玄門化佗之德轉深大也。

  近無等等佛自在慧。

  第三約鄰果嘆德此文有三別一嘆自行二嘆化佗三總釋成一嘆自行者復為二別一嘆自行智德二嘆自行斷德一嘆自行智德復為二一總嘆自行智德者即近無等等佛自在慧也無等等者十方諸佛無與等者今等於十方諸佛故言無等等又約理為釋實相之理無能與等佛種智圓極能等實相之理故名無等等也若圓教初住雖發真見理得無等法猶有四十一品無明去妙覺遠不名鄰果約佛約理俱非近無等等金剛心菩薩約佛約理皆近故言無等等約四教作無等等義分別可知。

  十力無畏十八不共。

  二別嘆自行智德如大智論解此有二一雲菩薩自有無畏不共之法二雲菩薩分得佛力無畏不共法補處如十四之月佛如十五之月相鄰近也若約四教明力無畏者如三藏釋十力無畏皆同大乘名教毗曇釋不共法別作名教故大智論彈毗曇雲力無畏名既同大乘不共何得別立今但約其斷伏分別同異名義異非妨也通教約照二諦八地分得十力無畏等十地當知如佛近無等等也別教明中道初地已上分得十力等法至十地所得十力等法名近無等等也圓教初住已上明分得力無畏不共等法華嚴經明初住雲得如來是處非處等十力智也至等覺位乃是近佛力無畏不共法也此即嘆鄰果智德也前雲佛自在慧者佛慧中無無明故究竟自在菩薩雖有無明如微煙將得佛慧故以此為嘆也。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

  此嘆自行斷德諸惡趣門者惡趣雖多不出二種緣集通教菩薩見空關閉有為緣集惡趣之門別教菩薩見不空關閉無為緣集惡趣之門也此諸菩薩見佛性中道之源故能關一切諸惡趣門也或屬嘆化佗關閉一切眾生惡趣門也。

  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葯令得服行。

  此二嘆化佗也若開修羅即是六道示現其身也若三藏教明帶結願生或用神通示五道之身於染凈土化眾生若約通教解明七地斷界內結願扶余習生五道示現其身亦用神通化生也若別教明登地以上應生不須扶習也若圓教明初住以上得一身無量身清凈妙法身湛然應一切即是二十五三昧力熏生二十五有是名而生五道以現其身也今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者即補處大士法身得二十五三昧內破二十五有關諸惡趣慈善冥熏隨機應現十方示受五道身利眾生也為大醫王療治眾病此明既生五道意在利物利物者正為治眾生結業病也又解對小明大三教菩薩及圓教下地菩薩皆是小醫今此諸菩薩名大醫也亦能現八相成道作大醫王也療治眾病者治界內外一切煩惱不善業病也應病與葯者赴機用四悉檀說四教之法葯也令得服行者眾生聞法修行能斷界內界外煩惱得大小兩乘聖道解脫也。

  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凈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

  此三總釋成鄰果嘆也無量功德皆成就者釋自行功德滿無量佛土皆嚴凈此釋化佗功德滿也其見聞者無不蒙益法身非色非聲隨機有應若現形聲必為利物以有緣故見形聞聲即獲世間出世間之益也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唐之言虛捐之言棄亦謂失也約自行而解者隨心所行任運契會必成勝因感果不失故言不虛棄其功也就化佗為釋者眾生雖不得入第一義悉檀不失三悉檀發心歸向生善破惡之利故言不虛棄其功也化功歸已亦是不失也。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第三結成嘆德如上來所嘆功德是諸菩薩悉皆成就若依南北摘句配地嘆德豈得言諸菩薩皆成就也一家解釋理自冥會也又解雲菩薩功德無量上所嘆止是數十耳類嘆無量皆成就不可具述也。

  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

  第四累名證成同聞雖嘆勝德若不的顯名字莫知其人故須略出五十二菩薩以證同聞勸信之義成也若約四教解釋事轉繁多今略就三觀釋名足知大況等觀者從二觀入中即是不二平等故云等觀菩薩不等觀者但就雙照二諦分別則有無量殊別故名不等觀菩薩也等不等者是正觀中道雙照二諦照中名等照二諦名不等合體用得名名等不等觀菩薩也此悉須用六即分別則不混濫也一切眾生即是實相是為理即之等觀菩薩也若聞實相名字自知即是實相之理即是名字即等觀菩薩也若觀中道通達無礙即是觀行即等觀菩薩若發相似之解得六根清凈名為相似即等觀菩薩若發真明初住以上皆名分證真實即等觀菩薩若照窮實相之源名等觀佛也今此等觀菩薩乃是分證之極位鄰究竟即故名等觀菩薩不等觀等不等觀乃至文殊師利類須深得此意不得一往聞觀心即是而便混濫生增上慢作菩薩旃陀羅也若不受此語即是不信一切大乘經了義之說也。

  定自在王菩薩。

  用一心三觀能觀心性名為上定得此上定於一切真俗禪定即得自在如國王也。

  法自在菩薩。

  一心三觀正觀三諦心無滯礙於十法界一切諸法自在也。

  法相菩薩。

  一心三觀顯十法界諸法三諦法相也。

  光相菩薩。

  一心三觀此之慧光能顯實相也。

  光嚴菩薩。

  一心三觀觀心智慧光明莊嚴法身也。

  大嚴菩薩。

  一心三觀觀於心性其性廣博猶若虛空境大故智大大智以嚴法身也。

  寶積菩薩。

  一心三觀正觀心性雖空具足萬行之法寶聚積故名寶積也。

  辯積菩薩。

  一心三觀若與法性相應即四辯蘊蓄也。

  寶手菩薩。

  三觀心成即具權實二智之寶為手也。

  寶印手菩薩。

  以實相印印一心三觀智慧手也。

  常舉手菩薩。

  正觀之心手上求佛果也。

  常下手菩薩。

  三觀智慧手即無緣大慈下化眾生也。

  常慘菩薩。

  住正觀心悲愍眾生也。

  喜根菩薩。

  正觀得如來藏如貧得寶藏大喜充遍心也。

  喜王菩薩。

  一心三觀得真中道法喜自在如王也。

  辯音菩薩。

  一心三觀分別法界殊方之音皆一心中通達無礙也。

  虛空藏菩薩。

  若觀心性譬如虛空無所積聚乃名為藏也。

  執寶炬菩薩。

  一心三觀具三十七品之寶炬照顯心源也。

  寶勇菩薩。

  正觀心性見一切法寶於生死意而有勇也。

  寶見菩薩。

  用一心三觀觀智慧寶了了見佛性也。

  帝網菩薩。

  譬如帝王法網無量一心三觀觀三諦理具足無量諸法之網網一切煩惱及眾生。

  明網菩薩。

  如思益經明光明為法網大智論釋放光作網魚喻一心三觀觀心光明網。

  無緣觀菩薩。

  一心三觀觀因緣畢竟不可得不見能觀所觀真修體顯無緣無念寂而常觀也。

  慧積菩薩。

  一心三觀具一切智慧聚。

  寶勝菩薩。

  勝觀寶勝一切世間之寶。

  天王菩薩。

  正觀顯第一義天得第一義天自在如王也。

  壞魔菩薩。

  正觀之心能壞二邊八魔也。

  電德菩薩。

  一心三觀發真見理迅速即成三觀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也。

  自在王菩薩。

  一心三觀得真我性於一切法得自在如王也。

  功德相嚴菩薩。

  一心三觀能具萬善萬善功德之相莊嚴法身也。

  師子吼菩薩。

  正觀中道得佛性成師子吼三昧也。

  雷音菩薩。

  觀心見中道多聞美行如雷音震吼驚一切二邊冰蟄也。

  山相擊音菩薩。

  如二山相擊音遍四方正觀境智相應出四辯也。

  香象菩薩。

  正觀無煩惱臭能荷負一切也。

  白香象菩薩。

  正觀法性之本本無黑惡之氣而生白凈善法五分身香故名之白香起諸慈悲荷負一切如白香象也。

  常精進菩薩。

  正觀精進見法性真常成無作四正勤也。

  不休息菩薩。

  正觀於空不空不住偏空化城休息也。

  妙生菩薩。

  觀心不生則一切法不生般若妙生。

  華嚴菩薩。

  觀心具福慧之因華莊嚴法身。

  觀世音菩薩。

  請觀音經雲觀於心脈使想一處即見觀世音也。

  得大勢菩薩。

  正觀成就降伏魔怨制諸外道也。

  梵網菩薩。

  梵名清凈正觀清凈法網內外一切眾生也。

  寶杖菩薩。

  觀心具功德智慧為杖憑此法寶杖進菩提果也又雲眾生憑杖入中道也。

  無勝菩薩。

  一心三觀得實相智慧一切世間出世間法莫之能勝也。

  嚴土菩薩。

  一心觀心凈則佛土凈也。

  金髻菩薩。

  一心三觀成實相慧名金髻者權智也以此嚴心首故云金髻也。

  珠髻菩薩。

  一心三觀即是實相智慧如法華經明轉輪聖王髻中明珠也。

  彌勒菩薩。

  此雲慈氏一心三觀得無緣慈如磁石吸鐵也。

  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

  一心三觀若見佛性即具三德不縱不橫故云妙德也如是等菩薩隨舉一觀門別以標菩薩名引物歸心若一人各具一切觀門即名字互通即是字等身等法等其能如是解者即於正觀心中見一切諸佛也故法華經雲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並諸菩薩此言何謂華嚴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身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故上來佛菩薩並約觀心明也問凡夫觀心何得用此釋諸佛菩薩義答此經自雲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若執文字離心而求諸佛菩薩解脫者可謂抱石投淵夜遊去燭也。

  如是等三萬二千人。

  此是第五大段結眾數問此諸菩薩定皆是十地等覺補處位不答北方諸師從初地至十地南土諸師雲是八地九地十地也復有師例如大品經雲皆補處也今謂不爾前明本跡已判高下莫測何須定判。

  (《維摩羅詰經文疏》卷第四)

卍續藏 第18冊No.0338 維摩經文疏


推薦閱讀:

易經文化 我們該如何去解讀《易經》!有捷徑嗎?
凈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一卷)
玄空飛星風水經典絕學《青囊序》經文白話註解
學像小孩子 證道經文:太18:1
凈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九卷)

TAG: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