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努力是一種最基本的修養

努力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口中的碎碎念。

一個曾經的大學室友跟我聊天,說她對目前的工作很不滿意,想去學些其他技術,又覺得那是一項很大的投資(時間金錢精力),萬一不能派上用場,投資就浪費了;可繼續這樣下去,她實在是生不如死啊。這位大學室友高不成低不就的生活已經維持很多年了。照理說她要模樣有模樣,要氣質有氣質,說句不好聽的話,哪怕她去傍大款,也有不少人甘願做她的孺子牛,可她就是混不好有生之年的日子,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我在跟她聊天的過程中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我們曾是關係那麼好的朋友啊。但放下電話我才驚覺,我已經越界了。過不好的是她,不是我,我雖希望她好好的,卻不能代替她做任何事,哪怕只是勸告,也要適可而止,因為孔子早就有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然後我就想起了燕子。

燕子曾是我的前前前前同事,她的專業是英語,但她卻對古代漢語情有獨鍾。考大學填志願的時候,她本來想填外地一所大學的中文系,卻被她控制感很強的媽媽強迫填了本地大學的英語專業。如果換一個對環境逆來順受的人,可能也就這樣了,天天仨飽一個倒兒,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此混過大學。可是燕子非常不一樣,後來我們認識,我從她身上強烈地感到她有種不一般的修養,那就是她特別容易沉得下來心,把努力當成一日三餐那樣習以為常,好像不這樣才是不正常。換句話說就是,她把努力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她努力到什麼程度?她趁著暑假跑去北大,買了整套古代漢語的課本,人家睡懶覺、談戀愛的時候,她就去啃書、記筆記。四年下來,儼然一個科班出身的學生了。這些努力帶給她的好處就是,她特別有自信,記得她當初應聘我所在的單位,漢語考試分數歷年來最高,這還不算什麼,讓我驚掉下巴的是,我和其他同事的底薪都是1000,她卻拿到1300,這讓我們覺得很不公平,憑什麼干同樣的活,用掉同樣的時間,就能差出來300元呢?後來我們一起住,問及她這件事,她笑著說:「因為我用了很多事例向她證明,我值這個錢,如果她不同意的話,我覺得我有可能選擇不幹。」我說:「我也想讓老闆給我漲到1300。」她說:「只要你敢提,不試怎麼知道呢?」我驚訝於她的勇氣,那是自信帶來的底氣。不過最終我還是沒有去和老闆談漲薪的事。

和燕子相比,大學室友缺乏一種自我管理自我進取的精神——這個太難,算了,不要了;那個也不容易,我還是好好窩在現狀里吧。她很容易對現狀妥協,但妥協了卻又不接受,覺得自己如果怎樣怎樣就會生活得很好,可關鍵是她不明白那個「如果怎樣怎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呀!

你既想過得很好,對生活和自己都相當滿意,又不想付出任何努力,你以為你是誰呀?你想上天哪!

努力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嗎?

也許有人說,努力是要把握好方向的,方向不對,很可能會南轅北轍。我覺得那些躑躅不前的人很可能就是太把方向當回事了,總在思慮這樣走下去好不好、對不對,萬一走偏了豈不是大費周折?可是路只有走過才知道對與錯、合適與否,就算是錯了,也要看從哪個方面去解釋。

一條路通不通,走過才知道。有人說這叫試錯,而試錯是個廣泛接觸事物的過程,也許起初你要達到的目標,並不是你真心要達到的,走著走著,忽然發現這條路上還有很多條分支的小路,小路上開滿了鮮花,差點美瞎了你的眼。這個時候初衷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一路走來的這個過程,它讓你有了怎樣的體驗,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和慾望。這個過程會帶給你很深的存在感,這世上還有比存在感更讓人愉悅的么?

關於努力,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學業。在讀書時期學業自然是需要努力的,但當步入社會,努力的範圍就又加了一樣:做事。很多能力都不是天生的,你要想生活得好,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當然需要努力。努力這個詞所涵蓋的內容包括:認真、態度端正,對事物有正確的認知,以及,無論結果怎樣,絕不抱怨。

說努力是一種最基本的修養,是因為路都是要走的,不抬腳怎麼行!但就是有人抬不動腳,這是為什麼呢?

1、他從來沒有嘗過努力帶來的好處

一個人如果從小被貶著長大,身邊的人一提起他就會說:「就你?也會……」「就知道你什麼也幹不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種話聽得多了,他自己就覺得自己很笨,「笨」就是他給自己貼的標籤。他也沒有任何一件可以讓自己覺得驕傲的事,他以為人生就應該這樣下去。就像一個從來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你向他描述糖怎樣怎樣甜,他壓根就想像不出來。你只有讓他嘗上一塊,他才驚訝地發現,原來甜是這個樣子的,他才可能主動去追尋甜的味道。

努力也一樣,一個人只有嘗到過努力帶來的成就感,他才會去主動規劃自己的生活和時間,主動在某些事情上投注精力。

2、歸因問題

一個人善長內在歸因還是外在歸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是否會去努力。什麼是內在歸因呢?就是一個人做成功了一件事,他把這個成功的因素歸結為自己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很多準備,同時他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這些付出都是自己可控的。相反的,如果把成功的因素歸結為自己趕上了一個好機會,父母很有錢,或者其他外界的不能由自己控制的原因,則屬於外在歸因。

傾向於內在歸因的人,他認為自己是有主動性的,很多事情都是事在人為,所以他不介意拼一把。而傾向於外在歸因的人,由於他覺得成功是由外界而定的,有很大的隨機性,他對成功一點點把握都沒有,所以他就很容易放棄努力。不是說他不能夠努力,而是說他覺得努力無用。這樣的人先在心裡把自己打挎了。

3、抑鬱傾向

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一點。我平時有空了會在各個論壇里閑逛,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有抑鬱症或者抑鬱傾向的人比比皆是,而且癥狀五花八門。但歸根結底都會有一個共同的表現:沒有任何動力,什麼都不想干。不要說論壇里有很多這種情況,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你的對面,你的身邊,也有可能有這種人存在。有數據表明,國內的抑鬱病發率高達6%,且有逐年上升趨勢。抑鬱症有程度的不同,有些人遠達不到「症」,只是有這方面的「傾向」。但也不要小看「傾向」,它會讓你做事情的動力消散得七零八落。

有抑鬱傾向的人,他的思維能力是正常的,不像精神有問題的人行為表現不正常,很容易被人識別,抑鬱傾向的人的存在很隱蔽,甚至連他自己本身都不清楚,他只知道他對許多事情都不感興趣,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會去做了。

如果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講,抑鬱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經受的負性情緒太多,沒辦法排解,就只好把它們攬過來壓在自己頭上。抑鬱的人分不清情緒是情緒,自己是自己,學不會從不好的情緒裡面跳出來,從而與那些不好的情緒拉開一個距離,去客觀地觀察與評價它。如果從認知的角度來講,抑鬱的發生很多時候是和偏激、片面的不正確認知聯繫在一起的,就是說對某些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太僵化了,如果換一個角度就會有不同的解釋。

我個人傾向於從認知方面調整抑鬱,看一些有關認知理論的書,通過和其他人談話聊天發掘一下對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都有哪些不同的看法,等等,會有很大的改善。

4、懶惰、拖延

排除以上三點,如果明知道努力一把就可以但就是不去做,純粹就是懶了。懶是因為不捨得自己受苦,受苦了會很難受,他不要難受,他要在安樂窩裡得過且過。

如果除去「被動攻擊」(就是說我答應某人要做什麼事,卻拖著不去做,表面看來是懶,其實是在潛意識裡攻擊對方,以這種方式使他受挫)這一點,其實懶並不是多麼大不了的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懶著自然是舒服的。這一點也比較容易解決,只是方法問題。比如當你懶在床上實在不願意動彈,就伸個懶腰,起床去洗把臉;明明約好了去拜訪客戶,就是不願出門,那就先把外出的衣服換上;……總之先撿最容易做的去做,哪怕機械著做,也比不做要好,做著做著就進入狀態了。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對「努力」一詞又有了新的理解?


推薦閱讀:

反手練好才是王道!掌握頭頂千萬不能忘記反手
勵志,看透人心,活下去,得忘記,得放棄
寂寞中忘記最深的傷口
有些話,適合藏在心裡,有些痛苦,適合默默的忘記
怎能忘記這張臉

TAG:努力 | 修養 | 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