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媽媽的肺腑之言:有了老二後才明白,孩子就得「糙」著養!

優媽身邊有不少二胎媽媽,大家平日聚一起,話題總扯不開孩子。家裡有兩個孩子,肯定就有各種對比嘛:我懷大寶的時候啥感覺,懷二寶時又是啥感覺啦;你家大寶當初頭型沒養正,二寶現在頭型好看啦;他家大寶不喜歡吃雞蛋,二寶反而喜歡雞蛋啦……

但是有一件事,大家的看法還是比較一致的,就是:二寶比大寶「猴精」不少!比如:大寶1歲多的時候自私得很,二寶卻願意跟別人分享東西;大寶3歲的時候不喂不吃飯,二寶3歲時卻願意用手抓著吃,甚至會用勺子……同一個家庭,同樣的父母,大寶和二寶為什麼會有一些差距,讓人覺得二寶更「猴精」呢?深究原因的話,其實是家庭環境和父母的育兒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首先,大寶的成長過程屬於「摸著石頭過河」,家裡也沒有一個成長的「榜樣」供他學習,所以很多事情只能由著性子來;二寶呢,就不同了,可以「有樣學樣」,比如用勺子這件事,大寶自己「苦苦鑽研」到4歲才熟練起來,二寶可能3歲就學著哥哥姐姐用勺子了。

其次,剛有大寶時,爸爸媽媽一股新鮮勁兒,生怕孩子餓著、凍著、累著,伺候得那叫一個周到,結果大寶的依賴性、獨立性就比較差;等有了二寶時,爸爸媽媽沒了那股新鮮勁兒,也累了,很多事情就不那麼精細了,二寶反而更獨立一些。(當然,那些重男輕女,二胎一定要個兒子的家庭除外)再者,大寶當初獨享家中一切好待遇,難免會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慵懶一些;二寶呢,卻時刻有一個競爭對手,想等著媽媽忙完喂你吃點心?可拉倒吧,再不搶你哥哥就快吃光了!

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有時候,越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卻容易受更多委屈;孩子養的「粗糙」一點,反而比較省心、有出息,這真是值得爸爸媽媽們去反思、去改變的一件事。下面是好幾位二胎媽媽的「毒門」育兒秘籍,看似小氣、粗糙,但效果很棒:1

只買一瓶可樂,不得不分享

王芸媽媽家的大寶是7歲的女孩,二寶是4歲的男孩。一開始,倆孩子都想把一整瓶可樂據為己有,掙得臉紅脖子粗,可樂也掉在地上摔得直冒白沫……之後,倆孩子終於明白,再掙下去,誰都喝不到,於是他倆就達成協議:用紙杯分著喝。接下來,倆孩子相互監督,「不行,你杯子里比我多!」「你剛才已經喝了一杯了!」……

不要以為這個媽媽窮酸、小氣,她家經濟條件很好的,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可樂喝多了不好,再說了,孩子以後需要分享的東西,可不止一瓶可樂。」生活中的很多東西,往往都只有一份,你想要,別的孩子更想要。怎麼辦?躺地上打滾能解決問題嗎?哭能解決問題嗎?最好的解決辦法,便是分享,不但要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還要能說服別人,讓別人把東西分享給自己。這個能力,是需要從小去鍛煉的。2容許孩子們打架,不能太慫包幾個孩子聚在一塊,肯定少不了掙東西,吃的、喝的、玩具,有時連「媽媽是誰的」也得掙。媽媽秦淑家的兩個孩子就這樣,二寶堅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喊「媽媽」,姐姐一喊就生氣、哭鬧:「這是我的媽媽,你不能叫!」鬧著鬧著,難免動起手來。

這時候,只要不是孩子做的特別過分,只要不出什麼危險,可以暫時不用理會他們,讓他們打鬧一會兒好了。即便一方被欺負哭了,也不要馬上替他出頭,盡量讓孩子自己解決。一旦孩子走出家門,就要面臨各種各樣的競爭,外面的世界非但沒有媽媽來主持公道,而且還會有更多的爭執、打鬧。你被欺負了,哭就管用嗎?媽媽根本不在身邊好嘛!所以,孩子得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處理爭端,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甚至是學會勇敢地反擊!特別是男孩子,太慫終歸不是好事。3每個孩子都要承擔部分家務,鍛煉責任感

在很多大寶是女孩、二寶是男孩的家庭里,一些擦桌、掃地的家務都是女孩承擔,二寶男孩過得非常悠閑。如果大寶埋怨一句,家長可能會說:「你弟還小,讓你干點活怎麼了,這麼多事!」

這其實是人為製造的不公平,一方面,會讓大寶滿腹牢騷,對二寶充滿敵意;另一方面,會讓二寶養成自私、懶惰的習慣,漠視別人的辛勞。其實,小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很多,擦擦桌子、掃掃地,根本累不著他們,只是家長不捨得讓他們做罷了。所以,把家務合理分配下去,讓孩子們的生活粗糙一些吧,這樣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感恩之心。4對家裡的寵物負責到底,學會尊重生命

條件允許的話,家裡一定要養幾種寵物,沒必要非得是貓、狗,像金魚、烏龜也可以呀。照顧寵物的工作盡量都交給孩子,比如遛狗、換貓砂之類,讓孩子們慢慢明白:寵物是活生生的一條命,所以它不應當是單純的玩具,它應該得到生命該有的尊重。孩子的優秀,永遠都離不開爸媽的教育。不論我們只有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都要讓他們過得稍微「粗糙」一點,因為沒有競爭和煩惱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越早適應社會規則的孩子,越容易成才。
推薦閱讀:

怎樣讓孩子快速的在4.5.7.9這四個數中找出三個數寫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
上海人的家教句句在理 守規矩做好孩子
簡單一招,讓你孩子不再磨蹭
佛山女子攜兩小孩17樓墜亡 目擊者稱孩子被推下2
你們如何看待「打罵」孩子這件事?

TAG:孩子 | 二胎 | 媽媽 |